书城亲子曾颖:陪女儿看花开花落
3109600000043

第43章 孩子们并不喜欢被作为成果展示

瑞士电影《想飞的钢琴少年》,讲述的是一个智商高达180的天才少年维特(vitus),他具有世上一切望子成龙的父母期待自己儿女所应有的异能,学钢琴,一听即会;下象棋,遇神杀神;炒股票,轻易成为百万富翁;开飞机,无师自通……

这样的近乎于变型金刚的万能小孩,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欢乐无俦地生活。相反,他因为自己不能被别人当成普通小孩,过正常的童年生活而抑郁痛苦,特别是她的母亲以他为骄傲,不断地将他当成成果一样在各种社交场所上展示,让他与母亲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对立感。某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他背着沉重的翅膀从楼上跳下,摔伤腰腿,并从此假装异能全失,却争取一个寻常孩子的平庸生活……

我至少和十个年纪在10到15岁之间的孩子一起看过这部影片,在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多数孩子认为维特的行为可以理解,如果是他们,也会做这种选择云云。理由是:没有谁愿意生活得像马戏团里的熊,被无休止地送去表演钻火圈吐烟圈玩忽啦圈。

我很惊异孩子们会以这样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但仔细想想,也觉得不是没有道理。

每个父母,都与生俱来具有以孩子为荣的天性,特别是一些自己的生活已没有什么说道的平庸中年人,则更是把荣耀希望和自己实现不了的梦想,一古脑儿全挂到孩子脖子上,以拔苗助长和填鸭的方式,想把孩子从芸芸众生中拎出来。

如果孩子略有所成,则父母们感觉脸上顿生光彩,亲友聚会也多了些谈资和炫耀本钱,少不得要让孩子出来秀一把,这本是人之常情,如果当时孩子也正有表演的愿望,则形成皆大欢喜的双赢局面。但遗憾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才艺,大多是带了感情之彩的。所谓“娃娃还是自己的乖”,而将娃娃推出去展览,如果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自知之明,则难免会痛苦地抗拒。甚至有的孩子会认为,父母将自己推出去展览,是为他们乏善可陈的人生寻找一点亮色。

正因为如此,许多孩子是抗拒成为成果拿去展览的。特别是父母在不了解他们的心态之下,还盲目地吹嘘自己的养儿经和教育经验时,则更是感觉自己是一头被动表演的小熊。有的甚至会像维持一样,做出极端举动来。

因此,家长们,在隆重推出自己的孩子之前,请摸清他们的心态。他们发自内心地说Yes还是No,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