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那些事儿:春秋五霸卷
3108500000084

第84章 锄头宰相

终于学会了真正相人之术的秦穆公得到的的第一位人才,叫公孙枝。

有的时候,对一件事情过于强求反而不好,秦穆公怎么也没想到,他的第一个人才,得来竟然全不费工夫,这都要感谢九方皋对他的启示,原来人才,就在这山野之间,只不过自己从前都没有在意罢了。

那是在他即位的第四年,踌躇满志的秦穆公刚刚打败东面的“茅津之戎”(茅津:今山西芮城东,茅津之戎指的是散布于今陕西东部和山西平陆附近的戎人。)扫平了自己东进的道路,他的下一步战略目标,就是挡在自己面前的晋国,但是他深知,以秦国现在的国力,还不足以和晋国人对抗,因此他想到了和亲这一招,适时晋国的君主晋献公有个漂亮的女儿伯姬,今年刚满十六岁,青春年韶,正是自己的良配,于是他派了大夫公子絷(zhi,音执)去晋国为自己求婚。老谋深算的晋献公虽已看出秦国的意图,但晋国要称霸中原,依然少不了秦国这个帮手,便爽快地答应了秦穆公提出的联姻请求。

秦大夫公子絷不辱使命,成功地谈成了这门亲事,便急急忙忙的赶回秦国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穆公,在路上却碰到了一个奇怪的农人,早春料峭,那农人却只穿着一件破破烂烂像抹布一样的脏衣服,面黄肌瘦满脸沧桑,一看就是饱受困顿的穷苦汉子,按道理这样的农人到处都是,而他之所以引起公子絷注意的是他耕田的方式,只见他一手拿着一个青铜大锄,左右开弓,每锄入土累尺,看起来十分惊人。公子絷心里暗暗吃惊,这个人好大的力气,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内功?

想到这,他连忙毕恭毕敬地走上前去,问道:“先生你好,可否停锄与在下一谈。”

那农人头也不抬的说:“我又不是美女,跟我搭什么讪啊!别来烦我,俺还要锄地呢,咱们种田的人,可不像你们有钱人,成天可着劲儿的聊天,也不用干活!”

公子絷可不想错过这个为穆公求才的大好机会,连忙讨好的说:“这好办,我让我的手下帮你锄吧,我真得很想交你这个朋友!”

那农人抬起头来,指着公子絷的几个侍卫咧开大嘴直笑:“你说他们,哈哈,不是我小看他们,这几个人加起来也拿不起我一个锄头,怎么帮我耕田!”

公子絷的手下们火了,还说不是小看人,咱们怎么说也是从小练大的武林高手,要不也不会当上公子的侍卫,你居然说我们连个锄头都拿不起,这要不给你点厉害看看,我们什么面子都丢光了!

“不就是双手锄地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也会!”手下们纷纷跳出来说。

农人一笑:“好,那就让你们试试,接住!”说着将左手的锄头往他们一抛,手下们忙争先恐后的冲上来接锄头,可是当他们接到手的时候发现自己真的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他们万没有想到,原来这锄头是这么重,泰山一样压将下来,一下子把他们给压趴下了。

手下们被锄头压得喘不气来,杀猪般的大叫起来:“救命,好汉救命啊!”(呵呵,这个时候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不面子了。)

农人摇了摇头,走过去将锄头搬了开来,笑着说:“现在知道厉害了吧,我这锄头足有180斤重,你们非要试,吃苦头了吧!”

手下们面红耳赤的爬了起来,跑到一边郁闷去了。

公子絷心中狂喜,连忙跑了过来,语无伦次的说:“先生真神人也,佩服佩服,但不知先生高姓大名,电话多少?哪里人氏?年方几何?可曾婚否?”

搞什么搞,查户口吗?农人哭笑不得:“在下公孙氏,名枝,字子桑,是晋君的远房亲戚。”

公子絷又问:“这我就奇怪了,以先生之才,怎么会沦落到在这乡野之间耕田呢?”

公孙枝叹了口气说:“唉,你不知道这年头做官要靠关系的吗?我没关系啊!”

公子絷说:“太好了,还好你没有关系,要不然我就不能当你的关系了!对了,我还没有自我介绍呢,我就是秦国的公子絷,我们主公求贤若渴,正缺你这样人才,你就跟我去秦国吧,我包你升官发财,吃香的喝辣的!”

公子絷以为公孙枝一定会很开心,没想到他却蹲在地上呜呜的哭了起来:“终于有人发现我这个天才了,我就知道,我一定不会被埋没的,士为知己者死,呜呜呜,以后我就死心塌地跟着你们秦国干了!”

就这样,公子絷和公孙枝开开心心的回到了秦国,穆公听说终于有人才肯来了,心中狂喜,二话没说就任命公孙枝为上卿,主持军国大政。群臣都很嫉妒,心想,那公孙枝寸功未立,凭什么一下子就爬到了我们上头,纷纷跑来跟穆公抱怨。

穆公当然自有他的一套道理,他跟大家解释说:“你们难道真的不明白寡人的苦心吗?各国的人才为什么不肯来我们秦国,除了我们秦国穷之外,更大的原因是怕来了得不到重用,我让公孙枝当上卿就是为了向天下人证明,不论出身高低,不论富贵贫贱,只要是真正的人才,寡人就一定会让他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而寡人,就是这天下间最大的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