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那些事儿:春秋五霸卷
3108500000129

第129章 黄河大决战 5

场景十二:唯一的损失

后面尘头又起,乃是荀首、魏锜、逢伯、赵旃、鲍癸一班败将,陆续逃至。荀首已登舟,不见其子荀罃,忙派人去找,有士兵看到荀罃被楚人所擒,报之荀首。荀首心疼儿子,忙下船要跑回去救宝贝儿子,荀林父拦住他说:“好不容易跑出来,你就不要再回去送死了,危险啊!”荀首说:“抓的又不是你儿子,你当然不心疼啦,不管,我还是要回去,救不了儿子抓一个楚军重要人物来也可以交换俘虏不是?”

荀首这个人人缘不错,不但他自己的部下愿意跟着他一起打回去,下军绝大多数已经登舟了的士兵也愿意跟着他去救人,魏锜做为荀首的好兄弟,也义不容辞的为他驾车,他大叫道:“走,大家跟我们一起打回去,咱们也要给楚国人一点厉害看看!”

荀首这个人不但人缘好,箭法在晋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好手,不过他射箭的方法有点奇怪,每次射箭一看是好箭,就不舍得射,而是放在了魏锜的箭袋里。魏锜急了,说:“你搞什么东东,这是抠门儿的时候吗?不去找儿子,就知道心疼箭,要箭的话,董泽(在今山西省闻喜县,中产蒲柳,可以制箭)的蒲柳一大堆,要多少有多少!”荀首解释道:“好箭,是不能乱射滴,不射个大人物,我怎么换的回我儿子!咱们不要管这些散兵游勇,继续前进,抓大头!”

荀首的运气还真是不错,没多久就被他撞上了连尹襄老率领的部分楚军先头部队,他立刻命令士兵将这些楚军包围起来。

“快,咱们要赶在楚军大部队赶上来以前消灭他们,魏锜,你去过楚营,你看看这面有没有楚国的大官儿。”荀首喊道。

魏锜登上车辕张望了一下,大喜道:“有,太有了!你看到那个满头白发的老头没有,他就是庄王爱将连尹襄老,还有旁边那个十几岁的小孩儿也很眼熟,啊,这不是庄王的小儿子谷臣吗?哈哈哈,太好了,老大,这回咱们赚大发了。”

荀首大喜,立刻命令全军出击,务必要活捉这两个大人物,这可是换回自己儿子的好筹码啊,嘿嘿,用楚王的儿子换我的儿子,楚国人不答应都不行。

连尹襄老这一边就苦了,他们是见晋军大败,所以才冲的这么前面,想多捞点给养回去,没想到晋军突然来了个回马枪,这可如何是好?

王子谷臣眼见着身边的晋军越来越多,自己的人一个一个倒在血泊里,急道:“可恶,油水没捞着,反而被老西儿给包围了,襄老,现在我们怎么办?”

襄老挥戈砍倒一个晋国士兵,大叫道:“王子,你先撤吧,我来掩护你突围。”

“这怎么行,要死就一起死,要我扔了自己人逃跑,办不到!大不了跟晋国人拚了!”说着王子谷臣拔出佩剑杀死一个想爬上车来的晋国士兵,殷红的鲜血溅了他满脸满身。

襄老急了,大吼一声跳下自己的战车,疯了一般狂舞战戈,将冲上来的晋国士兵杀退,然后回身对王子谷臣的御者大喊道:“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开车,我的命重要还是王子的命重要,你再不走,我就先砍了你的脑袋!”

荀首暗道不妙,这小子要是跑了,我那儿子可就回不来啦!他忙抽出好箭来,趁着襄老回头的工夫,一箭射去,正中襄老面颊,可怜的襄老,新婚燕尔还没来得及度蜜月,就这么死翘翘了。大狐狸精夏姬,又一次做了寡妇。

王子谷臣眼见着襄老死在自己的面前,心中悲愤之极,口中大叫一声“襄老!”,跳下车来,想抢回他的尸体。

魏锜见机会来了,心中大喜,跳下车飞奔上前和王子谷臣打了起来,谷臣心急抢回尸体,只好跟魏锜继续缠斗,却不防荀首冷不丁的朝他放了一支暗箭,正中其肩。谷臣负痛不能持戈,被魏锜一把活捉,和襄老的尸体一起载了回来。

年轻人就是没经验,瞧,被老鬼给暗算了吧!

荀首大喜:“Perfect!有了这两个宝贝,不怕楚蛮子不还我儿子!咱们见好就收,撤!”说着率军迅速撤退,待到楚军大部队赶来,已经追之不及了。

庄王虽然大胜,可惜却死了襄老这员大将,儿子也被晋国人抓了,不能不说是胜利之外的一大缺憾。不过谁又能想到,晋国人明明已经败逃了,咋又突然出现打一个游击战呢,太鬼了晋国人。

王子谷臣后来在晋国当了九年的俘虏,直到公元前588年晋楚关系稍稍缓和的时候才被换了回来,那个时候,庄王已经去世了,楚国的国君变成了他的哥哥楚共王。十年生死两茫茫,王子谷臣的一生,也是够凄惨的。

场景十三:同样都是晋国人,差距咋就那么大涅

其实,晋国人也不是完全那么不堪一击,至少,士会和郤克率领的晋上军,就没有让楚军讨到多少便宜。正当晋中军和下军溃不成军狼狈渡河的时候,晋上军却岿然不动,在敖山下列阵以待,王子婴齐的楚左军攻了好几次,都没有得逞。

庄王急了,忙派蔡鸠居去跟楚附庸唐国国君唐惠侯请求援助,说:“寡人无德而贪,以遇大敌,这都是寡人之罪。然楚不克,君之羞也,敢藉君之福佑以助楚师。”并派潘党率领楚后备军战车四十乘,同唐国的军队组成左方阵,对晋上军重新发起了冲锋。

适时郤克的儿子郤錡也在上军效力,请示主将士会说:“怎么办,打不打?”士会说:“现在楚军士气正旺,如果他们集中兵力对付我们上军,我们这支孤军必然撑不了多久。不如收兵撤退,以保存实力。”于是士会亲自领兵殿后,且战且退,加上士会事先安排的七支伏兵的作用,所以虽然晋军战败,上军却并没有和中军下军一样损失惨重。

场景十四:左右之争

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但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要介绍一下,前面介绍过,按照孙叔敖制定的军法,楚禁卫军采取的是轮班制,早晨到中午的时间归右广,其它时间归左广,而赵旃偷袭的时候恰逢晚间,所以出动的是屈荡率领的楚左广部队,可是这仗一直打到了第二天,到点要换班了,庄王便想换乘养由基的右广,没想到屈荡却不肯换,他说:“君王乘坐左广开始作战,也一定要乘坐它结束战争。”从此,楚国的乘广改以左广为先。屈荡也因为邲之战平步青云,一直做到了楚国位于令尹、司马之下的第三大官——莫敖。(主要掌管王族事务)

可怜的养由基,就这样被屈荡给抢了风头,在邲之战中毫无表现,好在22年后养由基在鄢陵之战中射杀晋国大将魏锜,总算还是大大的风光了一回。

场景十五:止戈

这场大战一直持续到黄昏时分,楚军追击并驻扎在邲地,晋国的残兵败将还在拖拖拉拉的渡河,伍参建议庄王乘晋军之败半渡之机再击晋军扩大战果,庄王却没有采纳,说:“楚自城濮失利,贻羞社稷,此一战,可雪前耻矣。晋、楚终当讲和,何必多杀?”于是楚军不再进攻晋军,任由他们撤退。晋国的残军乘夜渡河,纷纷扰扰,喧吵了一整夜。

这就是庄王的智慧,战争的胜败不是以杀敌多少来衡量的,就像秦晋之间的崤之战,晋国人将三万秦军全部歼灭,战况之惨烈,手段之残忍,骇人听闻,但是却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既然不能一举灭掉秦国,杀那么多人又有什么用呢?这样只能加深秦国对晋国的刻骨仇恨,历春秋战国一世,秦国都将晋国和之后的韩赵魏三晋当成自己最大的仇敌,七国争雄,秦国对三晋的打击最为猛烈,纠其根源,不能不说“崤之战”是占了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所以说,庄王没有“宜将胜勇追穷寇”,是一个十分正确的战略决策,既然楚国没有实力灭掉晋国,则只要能够让它吃点苦头,以后不敢再惹自己,就已然达到了其战略目标,多增杀戮没有任何必要。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鳏寡,不畏强御。”庄王之谓也。

第二天,也就是6月15日,楚军的辎重到达邲地,大军则前进至衡雍(在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驻扎。行为艺术爱好者大臣潘党建议庄王将晋军阵亡者的尸体堆筑为“京观”,说:“我听说打败敌军后.要搞个行为艺术给子孙看,表示不忘记武功。”

所谓“京观”,就是战胜的一方将战败一方阵亡者的尸体堆积在大路两侧,覆土夯实,形成一个个大金字塔形的土堆,用以夸耀武功,这是中国古代一项不那么文明的交战惯例。而“京”就是山丘的意思,其实古代有很多地名叫什么京的其本意都是什么山的意思,比如春秋早期郑庄公就曾经把自己的弟弟太叔段封在“京城”,这个“京城”当然不可能是郑国的京城,否则就乱套了。

对于这个看起来很“酷”的建议,庄王却表示了坚决的反对,他说:“你不懂。‘武’这个字拆开来就是‘止戈’两个字。武王伐纣。作《颂》曰:‘收起干戈,藏起弓矢。我求懿德,陈于《夏》乐,成就王业而保有天下。’又作《武》曰:‘布陈先王的美德而加以发扬,我前去征讨只是为了求得安定。’国家用武是为了禁暴、息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这7项武德我一项都没有,用什么来昭示子孙后代?用武不是我所追求的功业。古代圣明的君王征伐对上下不恭敬的国家,将罪大恶极者筑为京观,是用这种最重的惩罚来警告奸邪。这场战役中的阵亡者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君尽忠而死,寡人又怎么能将他们筑为京观呢?”

庄王是个明白战争真正含义的智者,战争的目的,最终还是为政治服务,一个劲的杀戮,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增加仇恨和更多的杀戮。可惜后世多少愚者却并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他们不恤民力,穷兵黩武,为杀人而战争,为战争而战争。蒙古人打下的疆土够广了吧,法西斯杀的人够多了吧,那又怎么样呢?昙花一现罢了。

因此,庄王下令将晋军阵亡者妥善埋葬,并在黄河边上祭祀了河神,修建了先君的神庙,报告战争的胜利,然后回国。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霸主所应该做的。

楚国的重拳终于彻底击倒了晋国这个壮汉,裁判从一数到十,宣布庄王胜利,郑襄公和许昭公欢呼着鼓掌跳跃起来:“老大万岁,以后小弟我们就跟着你混了,晋国那些家伙,空长了一身肉,中看不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