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曙光
3108300000021

第21章 黄沙,不再宁静(4)

南门一进入就是一条长600米的南北汉风街。街道两旁是高低错落、造型逼真的汉代建筑,有汉代门楼、钱庄等各种店铺和戏楼等。

汉风街的北头是一座高大的照壁,照壁的正面是曹操火烧乌巢粮屯的大浮雕,造型雄健,栩栩如生。照壁的背面镌刻着******主席关于官渡之战的精辟论述。绕过照壁,是官渡古战场遗址保护区。这里设有曹操杀害吕伯奢的大吕村,古时官渡河旁边的官渡桥村,引官渡水淹袁军的水溃村,曹操屯积粮草的草场村,袁曹兵士逐鹿战场的逐鹿营村,袁绍屯兵的袁绍岗,曹操拴马的拴马槐和曹操带领属下开凿的“汉井”。曹操为抵御袁军筑起的高台——曹公台。台上屹立着一尊曹操跃马挥剑的铜像,像高6米,造型英武、气势甚是恢宏。

现在已是秋天了,满眼的油绿色已经开始转为枯绿,仿古的砖瓦缝中,许多狗尾巴草是最知秋色的,它们先于别的植被已经变成干草,却依然在秋风中挣扎着不肯谢幕,那高崇的颗颗小草岁儿,顽强地在秋风里舞蹈彰显着生命的本色。小宋对这里太熟悉了,小学上历史课时,历史老师给他们讲过,就是这样一大片良田,曾经是三国时的有名的大战场,曹操就是在这里成就了英雄美名,后来又乘胜壮大兵力和势力,成为一代枭雄统一天下。也就是从哪时起,她开始喜欢上历史这门课程的,凡是能找到有关这段典故的书集都让她找遍了,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世面上有关此类的书真是不多。她怀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求教过许多有文化的老人,从他们嘴里又听到不少传说,这些仍然不能满足她的渴望,从《三国演义》到《三国志》,她如饥似渴地读了几遍,接下来就开始迷上了历史,差点忘了别的学科。以后,她的历史成绩,无论是中招还是高考,总是最好的一个,填自愿时,她选择了豫南大学的历史系,1990年,她终于能够更系统的学习历史、了解古人,毫无保存的热爱历史,熟读祖宗。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官渡之战也是******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我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在宋慧敏的心里,这里应该是杀声震天、血流成河的惨烈场面,无论小说里情境怎么被演义,真实的袁、曹大战还是发生过,只是双方的兵力并没有那么夸张的悬殊,也说明曹操确实不愧为枭雄这个称谓,不管戏剧里把曹操扮个白脸怎么样丑化他,历史发展到今天,孰是孰非都没有再评说的意义。

无论如何,官渡之战成就了曹操的英明和霸业,也成就了关羽的美名和忠义,更给中原县留下不少文化遗产。如官渡地址和关帝庙等这些真实存在的东西,更多的是流传下来许多美好的故事。如赤兔马的传说、逐鹿营的传说、拴马槐的传说,还有曹操的草场村及曹操井,曹操与臭豆的传说、水溃村的来历和官渡庙会等等。

官渡是幸运的,官渡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曹操,他选择了官渡,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他;袁绍是不幸的,他选择了官渡,从此也把自己推向了历史深渊。幸运的还有许攸,聪明如他,在最关键时刻径投曹营,换得了曹操的跣足出迎,他的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不幸的还有沮授,他的逆耳忠言换来的只是怒叱和下狱,这位“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的名士,却只能仰天长叹。

官渡使人荣,也同样使人毁,使人生,也更使人死。偌大的这个中原小地方,却承载了如此多的内容。

就在1993年5月1日那天,这里正在举行古战场开业剪彩仪式,中原县和一家企业联手开发了古战场,占地192亩。把汉井、拴马槐、曹公台、关帝庙、拒袁斩将碑等遗址遗迹复原,又搞了一些模拟艺术宫殿,采用半古半现代的形式,以立体造型为主,配以雕塑、壁画、电脑遥控等,搞了一些军帐,还利用声、光、电、机械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38个故事场景再现“官渡之战”全貌,突出“奇、特、险、新”等特点,妄想让历史车轮逆转,把游者带回到古战争岁月。尽管号角阵阵、战旗列列、刀光剑影、万马奔腾、沙场争战、悲壮惨烈……感觉跟电影里还是差得太多。宣传加吹虚,一时间,还真迎来了不少中外游客。就连原国家主席******、******副总理邹家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来此参观过。只可惜好景不长,人造的东西总是经不得论证,观者也早已有了理智,不到几年就游者了了,最后只得关门大吉。

官渡再次的一时闻名,没有造就谁生和谁死,也没有成就何人的伟业与惨败,却应该说是一场劳民又伤财的烂工程,除了大门和正对大门的花岗岩石牌,还在默默而坚强告诉来人,它是何时生于此,正面的简介和背面示意图仍在不停的诉说着园子的辉煌,其实围墙和院里所有设施早已无影无踪了,满眼的碧绿的蔬菜地,依稀看到远处的农民摸着黑还在地里劳作。

“想什么呢?”

“看景色了。”

“天都黑了,你能看到什么?”

“看我想看的,想我想见的,那就行了。”

“老师说话就是有学问。出啥事了,这么急着见我,我能耐有限啊?”

“怕了?”

“怕什么,你还没说啥事我怎么就怕了,我有那么胆小吗?”

“我感觉比较胆小,而且还……”

“还什么?你说到底什么事吧。”

“就是想跟你说说话,怕不?”

“说说话我有什么怕的,什么事,说吧。”

“我可能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一天到晚脑子里总是抹不掉他的身影,都快寝食难安了。”

“有这么严重吗,你是有家的女人,这样不好吧?”

“我也知道不好,可是爱情是没有理智的,我希望你能帮帮我。”

“不行,我哪能帮得了这种忙啊。”

“你能,就你才能。”听小宋的声音,好像眼泪已经流了下来,虽然月色朦胧他也明显感觉到她慢慢靠过来的身子在颤抖着。一种女性的气息传入他的鼻孔,把原来坚硬而理性的身体幻化为酥软的感官,一股男人的情愫直往上串,他不自觉的要伸开怀抱,理性还是让双臂静静地保持在了原位。

“我冷……”

“……”

“你怕了?”

“你又不是老虎。”

“女人是老虎,你没听过那首歌吗?”

“我是乐盲,很少听歌,喜欢的几首歌也都是小时候听的,现在流行的歌我一首也不知道是啥。”

“女人是老虎,是一首和尚爱上女人的故事,老和尚让小和尚躲着女人走,说女人都是老虎,而小和尚偏偏爱上了老虎,就是这意思。”

“呵呵,是有点意思。”

“和尚在那么大戒律下就敢勇敢地爱上女人,我们凡人难道还要躲开吗?”

朱为民感觉再接续下去就点破了那层纸,自己将会没了退路,所以他再不敢吭声,只装没听到。夜色遮着落山去的太阳亮光,月亮还没有射出她明亮的光芒来,只是才从东边羞涩地露出整个圆脸来,羞红的脸堂还没顾上照耀人间,昏昏地在哪儿像面大镜子挂着,所以,他看不清小宋的表情,更不敢怜香惜玉地抬手给她擦泪,也好,在这样的光线下,她也看不到自己脸上的红晕,尽管脸上袭过几阵热浪也是无所谓的。朱为民再是事业为上的人却也还是个男人,大家都是过来人,这样的双关语他怎么体味不出真内容呢,只是从有了家室后,他再没有触动过那根爱情之弦。他早已习惯了和老婆正正经经的夫妻关系,婚姻之外的事没有空去想,也挤不出时间去寻找艳遇。自己一贯对女性的冷若冰霜,也令人家望而生畏不敢靠近他。大凡什么事儿的发生都是在双方你情我愿下进行的,如果一方过于冷淡,那一方再热也是枉然。虽然时下的社会中,婚外情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影响了许多家庭,一至于每家的老婆都要审查晚归的理由,可是,对专心于事业的男人来说,那依然是不足挂齿上不得台面的小事儿,干一番事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才算人生最大的成就,这就是朱为民最大的心愿和人生航标。

正在他这样思想的时候,接到一个无关紧要的电话,他轻轻地推开小宋,又转过脸去接听,只听他“嗯”了几声就挂断了,再转过身来对小宋说:“对不起,镇里有个要紧事让我回去。”说完他转身就走,连一句文明礼节的告别也没说,更没了绅士的握手或诚意的道歉之话,就那么决绝而无情的一招手,拦了辆出租,风一样就没了。

现在想想自己当时真够绝情的,也没为小宋着想,如果那天留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儿呢,自己无意恋春,人家又能怎么样呢,怎么当时就吓得那么走了,还多少有些狼狈样儿,太像落荒而逃。或许,是自己小题大做有点可笑吧,大丈夫坐怀不乱,我一个男人,怎么在人家女人面前竟然如此的胆小如鼠了。

与此同时,镇里有人偷偷告诉朱为民,傅满屯最近很不正常。当问到怎么个不正常法时,对方很诡异的笑了笑,不再说话转身走了。这下他急了,当天晚上要下班时,电话打到傅满屯办公室,只说有事商量,不用问,这整个晚上,将是他们两个人的单独空间。

原来,傅满屯主抓的一个村子出了点民事纠纷,那天他去调解到很晚才回来,汽车在乡村的刚下过雨的水泥小路上,小心而缓慢地行驶着,见前面有一个女人背着一个孩子脚步匆忙而零乱的小跑着,司机鸣笛让她靠边走,她则左靠又右靠不知道靠哪边,傅满屯让司机停下车,自己下来大声问道:“这么晚了,你要去哪儿?有急事我们送你一程吧?”

女人显然听到了问话,站哪臆症了一会儿,才转过身看,因为逆光,她并没看到傅满屯的脸,只是看到一个黑人影下车在对她说话,这时,司机也明白了傅满屯的意思就打开了车内灯,这就是告诉那女人,他们是两个男人,是好意帮她并没恶意。女人看到车内还有一个人,这才从犹豫中醒悟过来,第二声请她上车时,她才朝汽车走来。

女人身上背的是她半岁多的儿子,她上车后,紧紧地抱着儿子跟傅满屯说,丈夫外出打工了,公公婆婆去了远在外省的小姑子家,就她和儿子在留守看家。儿子两天前发热,在村医疗室输了两天水不见轻反而烧得更高了,晚上还一阵一阵抽风,眼睛直往上瞪,她吓得哭着问怎么办,有人说快去县城大医院,过一夜说不定就耽误了,农村晚上哪有车可坐啊,有自行车也不能骑,一来孩子小又烧得昏迷着,二来天在下着雨也不安全,她急得没法,只得背起孩子就跑,危险和路程都不在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救儿子。

“你就没想到找个车帮你?”

“想了,村里没人有,只想着快点跑到公路上遇什么车就拦什么车的。”

“可是你没拦我们的车啊?”

“想拦,又不敢拦。”

“救孩子要紧你还犹豫什么?”

“要是好心人看着我这么晚背着孩子在路上,他自会停下来帮我们,要是没好心,拦下车坐进去我们就更不安全了。”

“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吧?”

“我是东北的。”

“怎么嫁到我们这儿来了,你真是远嫁了。”

“我和长顺同在北京的一家大公司打工,他是技术组长我是设计组长,常在一起开会,就熟了。”

“哦,都是骨干啊。”

“我上学就学的美术设计,算是学有所用吧。”

“还是大学毕业呢,在我们这儿不嫌委屈吗?”

“孩子还小,我不忍心丢下需要母爱的儿子去赚钱,钱什么时候都可以赚。孩子的童年,孩子对母爱的渴求却是无法弥补的,更是爷爷奶奶无法替代的,所以我决定等孩子大点能上幼儿园了,我再工作。”

“你说的很对,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太多,孩子们不奢望大富大贵却太渴望父母的爱,而父母却希望赚多多的钱,就只能把孩子放家里,让孩子们和爷爷奶奶留守在家上学,而这样的孩子上学又不安心,多数在十五、六岁考不上高中就跟着父母外出了,这样就形成了少年童工,国家再怎么制止还是屡禁不止。你这个思路是很正确的,大家要都有你这种思想,下一代的孩子就不会忍受思念父母的情怀了。”

“怎么办呢,我们这一代的人啊,不外出打工挣不到钱,外出打工没有条件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们,只得这样别家别情的过日子了。”

“黄沙现在鼓励在当地务工,尽量减少外出,你们夫妻学的这种专业,目前在黄沙还没可用武之地,以后一定会有的。”

“感觉你是领导吧?”

“也不是什么领导,就是为群众办事的吧。”

“听你的话中,有一种为国家尽责为群众分忧的思想,就明白不是那些有车有钱的老板。你又有如此爱心,可见是一位有良知的好官儿。”

“呵呵,你很精明啊。车不好,送你一程也是应该的,急人所急才是人之根本吗。医院到了,你一个人抱住孩子不方便,还是让小姚陪你去吧,对了,带钱了吗?”

“带了,谢谢领导,我自己行。”

司机小姚还是一路跟着去了急诊处挂号,直到安全住上院,孩子打上输液瓶,细心的小姚又要了那位年轻母亲的手机号才回到车上来。

跟着傅满屯好几年了,小姚已经摸透了他的脾气,凡是这种事情,总是让他出面帮忙,然后再留下联系方式,傅满屯会跟踪了解一些后续的情况,他就是这么细心又认真的做事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