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0几岁女人的活法
3106600000003

第3章 30几岁女人,你正处在幸福与痛苦的十字路口(2)

虽然不能说女人在哪个年龄是最适合恋爱的,但是30左右应该是个不错的年龄阶段。左不超过5岁,那时候你正在忙于学习或者刚刚开始工作,一切都不稳定。右也不要超过5岁,如果一个女人到了35岁尚未恋爱,那简直是一件不可饶恕的事情。在和时光的较量中,所有的人都只能认输,尤其是女人,一旦错过了花期,就要承受难言的痛苦和压力。

所以,女人在三十岁左右一定要考虑恋爱的问题,不要消极等待缘分的到来。你可以适当地扩大自己的交际圈,比如多参加朋友的聚会,业余的时间去报考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培训班,那样,你碰到白马王子的机会就会无形中大大增加。

总之,三十岁的女人,趁你还有竞争力,果断地为自己确定一个方向吧!

30几岁女人,坏一点又何妨

明星都讲究有自己的路线,平常生活中的你也要有自己的风格。还想继续20几岁的清纯吗?醒醒吧,那样只能引起别人的反感,30几岁的女人要坏一点才更有味道。

乖乖女因为讲究纯洁,所以容易被男人看透,特别是容易被坏男人看透。一旦被男人看透,那么女人就处于非常被动的地步,不知不觉地被别人利用,走进别人挖的陷阱,吃亏上当就在所难免。

即使不吃亏上当,一个女人一旦在别人眼里变得透明,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能被人了如指掌,就会给人稚嫩的感觉。这就像一部被人看过几十遍的小说一样,再精彩的故事也没有人愿意去看,没有人愿意去研究,更没有人愿意去欣赏。

还记得蒙娜丽莎的微笑吗?那一抹神秘莫测的微笑让人猜了几个世纪,这一笑左看像凄楚的哀愁,右看又好似暗含着一种揶揄和讽刺,而再仔细端详,又似乎觉得蒙娜丽莎笑得很安详。也正因此,这一浅笑被誉为“全世界最有名的微笑”,无数艺术家乐此不疲地去解读蒙娜丽莎这一微笑。

所以,越是神秘的东西越是能衍生别人的兴趣,越是能成为众人的追逐目标。在男人的审美容易出现疲劳的时代,女人坏一点,比漂亮的女人聪明,比聪明的女人漂亮。对男人来说,女人像雾像雨又像风,与他们若即若离,好像出手可得,但总差1厘米的状态是最有吸引力的。对男人来说,越不容易得到的越值得牵挂。

除了神秘,坏女人需要修炼的另一门与人交往的哲学就是“胡萝卜加大棒”。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传统的教育总要求女人要忍让谦和,对人友善,但最后这样的女人得到了什么呢?

小荷很喜欢看时尚杂志,钱不够充裕的时候就算不买零食也要把杂志抱回家。小荷的这一喜好在公司传开后,每天都有女同事来跟她借杂志看。小荷也乐于和同事们搞好关系,很慷慨地将每期的杂志免费带给同事们看。刚开始,同事们还感激备至,可慢慢对于免费借阅就习以为常了。有一天小荷忘记了把某期杂志带给同事,有位同事便颇有微词,还斜着眼睛说她小气。

这便是一味地对人好的后果。对方早已习惯了胡萝卜的甜度,即使是免费获得,也视为理所应当,不但不知道感谢,还认为自己受之有理。

敌人已经挥着大刀向自己进犯了,你却只是步步退让,不懂得挥棒,最后只会被别人欺负得风卷残云。不要以为“胡萝卜加大棒”是只有企业才有的政策,任何情况,只要你的对手是既贪婪又有惰性的人类,“胡萝卜加大棒”就能奏效。拿破仑曾经形象地说:“我有时像狮子,有时好像绵羊。我的全部成功秘密在于:我知道什么时候我应当是前者,什么时候是后者。”

没错,该挥棒就要挥棒,维护属于自己的利益。不要相信那些歌唱“好”女人的颂歌,那只不过是希望你服服帖帖为他(她)服务罢了。女人是棵树,枝叶茂盛生机勃勃。如果能坏一点,就不会为了谁把自己的枝枝蔓蔓砍掉,成为别人用来晾衣服的一根木杆。生活是属于自己的,快乐才是生命的本相。不要为了讨好别人委屈自己,坏女人应该为自己活!

最后,坏女人不得不学的一门课程,就是学会如何留住男人。

所谓相恋容易相守难。30几岁的女人遭遇分手的定不在少数。在一起都四五年了,某天男友突然提出分手,理由是没感觉了。这时候你怎么办?抱怨、哭泣、挽留、轻生?不,不。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能与你相伴的男人还多得很。来反省一下失败的恋情你会发现,让他离开你的唯一理由就是你太好了。所以,你现在要做的只是让自己坏一点。

不懂爱自己的女人是笨女人

好好看一下你身边的成功者,你就会发现,很少有人不爱自己的工作;再看看身边的幸福女人,她们通常很会关爱自己。发现了吗?当一个人喜欢自己,并按照自己理想的方向去努力时,别人也很难拒绝她的幸福魅力。而那些不懂得爱自己,终日为他人而活的女人往往精疲力竭而无任何回报。

有这样一个阿拉伯国家的故事:

一对恩爱夫妻,妻子貌美如花,丈夫英俊潇洒。不幸的是,正当盛年的丈夫却患了眼疾,最终双目失明。望着心如死灰的丈夫,妻子心痛不已。她左思右想,最后决定分一只眼睛给自己的丈夫。

手术非常成功,失明的丈夫重又看到了世界,看到了自己的妻子。然而,令丈夫失望得难以容忍的是,失去了一只眼睛的妻子竟然如此丑陋。日日与妻子相对,丈夫心中再无一丝柔情。他开始厌倦她、冷落她,因为她不再双眸生辉,不再脉脉含情。

而她,默默地忍受所有的一切。她爱他,不在乎为他付出多少。对她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他的笑容更灿烂的阳光。然而,令她痛苦不堪的,他的笑容却再也不属于她了。在没人的角落里,在无尽的暗夜中,她独自流泪,用一只眼睛。终于有一天,不义的丈夫抛弃了糟糠之妻,另攀高枝去了。

故事中女人的伟大叫人心疼,或者也是这样的心疼叫男人无法面对,或者是男人对美丽的外观追求,对于这样的现实既不愿意接受,也无力改变。如果故事中的女人能用自己的爱终生呵护这个盲眼的丈夫,会不会有另一个版本的结局?女人因为有爱而可以对男人不离不弃终身守护,这会是多么感人的爱情,可是很遗憾,很遗憾……

生活中这样的女人实在不少。据说男人的潜意识动力来源于生存与发展的必须,而女人的潜意识动力则来源于情感与情绪。当女人被情感与情绪支配时,智慧立刻远离了。很多女人用泛滥的母爱,博大包容地对待家庭成员,而委曲求全的结果却是落得“爱人跟人跑”或“慈母多败儿”的情形。

女人们要知道,如果这个世界不曾有“我”,那么亦不会有“我的家人”、“我的丈夫”、“我的孩子”,更不会有一切与“我”相关的事物。在这个“暂时有,却本来空的”世界中,“我”是这个世界存现的前提条件。一个不能爱自己的人,永远处于牺牲奉献角色的人又怎么可能去要求别人的爱呢?

美玲在上大学时,认识了比她高两年级的同系男生,他们很快就进入了热恋。大学毕业时,美玲按计划准备考研究生,她的男友却说:“咱们结婚吧,我非常需要你。”美玲认为,既然结婚就要做个好妻子,读研究生一定没有时间照顾丈夫。人们常说,爱就是奉献,美玲对此深信不疑。于是,她决定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丈夫一起建筑起他们爱情的港湾。

毕业后,美玲当了一名教师,丈夫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准备考研。在丈夫准备考试的时候,美玲发现自己怀孕了。妊娠反应挺厉害,经常是东西吃进去不久就又都吐出来。可是丈夫正在忙着考试,不仅无暇照顾她,还需要她来照顾他。经常是美玲一边吐,一边做饭。但是想想丈夫将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她暗暗地咽下了所有的痛苦,她想等他考上研究生就好了。后来丈夫如愿以偿,孩子也生了下来。

这时的美玲就更忙了,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还要照顾她读研的丈夫,非常紧张。接送孩子、买菜、做饭、洗衣、收拾房间,美玲几乎承包了所有的家务,但当她看到漂亮的孩子,看到刻苦读研究生的丈夫,她是欣慰的,她感到幸福无比。

为了照顾好家,美玲几乎放弃了自己的一切爱好。她已经没有时间去商场为自己选购一件称心的服装;没有了和朋友们高歌一曲的兴致;甚至连自己爱看的电视连续剧也不能从头看到尾,但是她从不抱怨,她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因为她的家庭有了她的付出更加和谐幸福。

美玲原本以为丈夫毕业后,他们就会迎来他们的第二个蜜月,他会对自己的奉献给予回报。可是事实是他们的关系却大不如从前了。丈夫毕业后,去了一家合资企业。他的工作很忙,经常是深夜才回到家,一脸的疲惫。让美玲更加生气的是,丈夫竟然懒得与她说话了。有时,美玲忍无可忍地对他说,咱们也该聊聊了。可他说,这么长时间的夫妻了,还有什么好说的。有时,他还会说,说点儿别的行不行,整天不是东家长就是西家短的,真没意思,就知道自己眼皮底下的那点儿小事,层次太低,整个一个家庭妇女,没劲。

终于,丈夫向她摊牌说自己爱上了别人,美玲的心在颤抖,她问:“我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地方吗?”

他说:“你没有对不起我的地方,可是现在和你在一起,我一点儿感觉都没有。你整天都是那些婆婆妈妈的事,一点儿也不像过去那样有理想、有激情。”

这就是事实,残酷,但也让人警醒。一个女人绝不能仅仅是帮助男人去建设他的世界,然后就把他的世界当成自己的世界。男人越是发展事业,越会增加爱情上的砝码和吸引力,在家庭中的份量也越重,抛弃糟糠之妻的可能性越大。

所以,女人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要“奉献”到底,而忘记修炼和提升自己。这不是自私,而是一种智慧,爱自己的表现。

对30几岁的女人来讲,认识这一点,做到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没有人一生得到,正如没有人一生失去

人生在世都要经历得到与失去的过程。

婴儿降生之后不断地“得到”:得到生存权利,得到自己所独有的名字,得到一个小小生存空间,得到母爱、父爱,得到亲人的抚养与关怀,得到亲朋好友乃至邻居的疼爱与关注,得到属于自己的“财产”——玩具,得到爱好与兴趣,得到小伙伴,得到读书的机会,在家庭经济能力许可范围内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上学之后还可以得到一个准社会角色,得到尊严。步入青年一般还可以得到青春活力,得到异性的垂青,得到志同道合的知己,得到锻炼的机会。进入社会之后可以得到一份工作,得到属于自己的住所,得到一个爱自己的异性,得到家庭,得到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到”渐渐淡出,“失去”登场,一点点地取代“得到”。你开始抱怨人生的不美满。首先失去年华与容貌,然后失去理想与梦想……30几岁之后“失去”接踵而至,应接不暇:失去童趣,失去真情,失去追求,失去率真,失去朋友,失去健康,失去激情,失去冲动,失去好奇,失去锐气,失去快乐……直至失去自我,变为生活的奴隶。

谁能说清何为得何为失呢?得与失在我们心中,只有一线之隔。我们意以为得,就是得意;意以为失,就是失意。

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也能得意在其中。秦王统一六国,兼并天下,也能失意于其间。大约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得既多,便是增加,也不觉得欣喜,稍有所失,便惶惶恐恐;所失既多,就是再失,也不感到痛苦,稍有所获,便十分快乐。

人生没有绝对的事。在某些时候,失去的同时也得到了,而且得到的远远比失去的要多。

英国的伟大诗人弥耳顿,最杰出的诗作是在双眼失明后完成的;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最杰出的乐章是在他的听力丧失以后创作的;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个用苦难的琴弦把自己的才华推到极致的奇人。他们被称为世界文史上三大怪杰,居然一个是盲人,一个耳朵失聪,一个是哑巴!

他们之所以有那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平常心,不计较利害得失。科学家贝佛里奇说过:“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于逆境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其实,“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正视现实。不要感叹命运多舛不公。命运向来都是公正的,在这方面失去了,就会在那方面得到补偿。当你感到遗憾失去的同时,可能有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此说来,得意何尝不是失意之由,失意又何尝不是得意之故呢?

更深一层想,人生最大的得意或失败,都无法由自己来左右。人生最大的得,应该是“生”,从父母那里得到生命,不就是最大的“得”吗?若没有这个得,就没有以后的得,这是得的根本。而人生最大的失,应该是“死”,当这一刻来临,我们便抛出所得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这不是最大的失吗?这最大的得与失,我们尚且无法掌握,又还有什么得失好计较呢?

现实中,很多女人为了得到完美的婚姻,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雕塑家,把男人当作纯白的原材料。

就算是最有智慧的近乎完美的女人,尽管手中有刀和色彩,心中有理想,有那么多偶像做参照物,一样雕刻不出完美男人的模式:不是太有钱就是太没钱,不是学问多得迂腐就是学问浅得一碗水也装不满。太有钱,会让感情增加诸多不确定因素;太没钱,爱情大厦会坍塌。做学问做成迂腐是呆,学问太浅又会被时代淘汰。

林青霞和秦汉的爱纠缠了差不多20年,他们还是分手了。林青霞说,因误会而相识,因了解而分手。她再也无法把秦汉雕塑成她心目中的男人了,几起几落的分分合合,她一直没有放弃对秦汉的塑造,可是,秦汉依然是秦汉。所以,她选择了放弃。而她的现任丈夫,服装大亨邢李塬,不需要她做雕塑家,她也无法雕塑他,只需要她负责一世的美丽和做好女儿的母亲即可,所以,她很幸福。

女人都喜欢“求全责备”,实际上往往是“求全则毁”。是你的,不必力争,自会得到;不是你的,即使千方百计取得,也会随风而逝。如果刻意而为,既荒废了时间又浪费了精力。何苦!

没有人能一生得到,这正如没有人能一生失去。既然人生充满得失,何不从缺憾中体味圆满。

没有分离的思念,怎能领略相聚的幸福?

没有经历过被出卖的痛苦,怎会领略忠诚的可贵?

没有品尝过失败无奈的滋味,又怎会体会成功的喜悦?

没有遭遇病魔的袭击,怎能体会健康对人的重要?

在纷纷扰扰人世间,能够拥有,能够相聚,彼此忠诚,长相厮守,不正是一种圆满吗?奋斗,寻找,然后在30几岁的时候你发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