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识人用人管人(大全集)
3106400000026

第26章 造人先造物,建立后备军用人不忘育人(1)

造人先于造物,用人不忘育人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建于1918年,现已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企业集团,在全球家用电器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松下集团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不仅在日本享有盛名,被誉为“经营之神”,而且他还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帕斯卡尔和哈佛商学院教授阿索斯在他们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一书中,赞誉松下幸之助是世界级的企业管理天才。如今,全球各地的企业家、经理人都在学习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管理观念。

有一次,松下电器举办了一期人事干部研讨会,与会者都是各部门的人事主任、人事课长。松下幸之助莅会讲话。他单刀直入地发问:“在拜访客户的时候,如果客户问你们,松下电器到底是制造什么产品的公司,你们都怎么回答?”业务部的人事课长A君恭恭敬敬地回答道:“那我就回答对方,松下电器是制造电器产品的。”“像你这样回答是不行的!你们这些人脑子里装的是什么呀?”松下幸之助的训斥突然响彻整个会场。

这难道错了吗?难道公司不是制造电器产品的吗?大多数与会者莫名其妙,遭训斥的A君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松下先生拍打着桌子怒气冲冲地说道:“你们这些人不都是在人事部门任职的吗?如果有人问你们松下电器是制造什么的,你们要是不回答松下电器是培育人才的公司,并且兼做电器产品的话,就表示你们对人才的培育一点都不关心,就是严重渎职!”

“造人先于造物”就是松下幸之助人才观的直接反映。他认为,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必须强调发挥人的作用。松下指出:“公司要发挥全体职工的勤奋精神,必须使员工的生活和工作两方面都是安定的。因此,‘高效率、高工资’是我们公司的理想,虽然不能立即达到,但要尽一切努力促其实现。”

松下公司善于争取众人之心,巧妙地使员工们对公司产生亲切感,造成了一种命运与共的氛围,因而员工们都积极参加提供合理化建议的活动。松下公司的阿苏津说:“纵使我们不公开提倡,各类提案仍会源源而来。我们的职工随时随地——在家里、在火车上,甚至在卫生间里——都在思索提案。”

由职工选出的委员会去推动提案工作,就使得该项工作在职工中号召力更大,提案率也就更高。比如,松下公司的技术研究开发工厂曾有职工1 000多名,提案总数却达7.5万个,平均每人50个提案。松下集团有职工6万名,提案超过66万个,其中被采纳的就有6万多个,约占总提案数的10%。

及时认真、全面公正地对员工提案作出评审,也很好地激发着员工的提案热情。由各部门经理组织提案,评审委员会主持评审工作,及时和认真是提案评审的基本要求。一是及时,在一个月内作出评审并公布结果,以取信于员工;二是认真,进行严格审慎的研究,拿出具体方案。凡被采用者,提出实施的时间,并评定授奖等级;凡未被采用者,提案发还本人,说明未被采用的原因;若被认为尚欠成熟,但有深入研究价值者,则鼓励其作进一步的研究,公司提供方便。

松下幸之助总结的育才方针有四条:灌输经营基本方针;提高专门业务能力;培养经营管理能力;扩大视野形成人格。那么,企业应该培育什么样的人才呢?松下先生认为主要是十类人:不忘初衷而虚心好学之人;不墨守成规而经常有新观念之人;热爱公司并与公司融为一体之人;不自私而能为团体着想之人;能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之人;有自主经营能力之人;随时随地都保持热诚之人;能得体支持上司之人;能自觉恪尽职守之人;有担任公司经营负责者气魄之人。

松下公司重视人才、科研和智力开发。当有人问“松下公司最大的实力是什么”时,松下幸之助回答:“是经营力,即经营者的能力。”他指出:“掌握了经营关键的人是企业的无价之宝。”所以,松下先生强调,在出产品前出人才,在制造产品前先培养人才。在这样的人才观指导下,松下幸之助提出了育才七把钥匙:一是,强烈感到培育人才的重要性;二是,要有尊重人才的基本精神;三是,明确教诲经营理念和使命感;四是,彻底教育员工企业必须获利;五是,致力于改善劳动条件及员工福利;六是,让员工拥有梦想;七是,以正确的人生观为基础。

依据松下先生的育才理念以及人才培育规划,松下公司创造性地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经理、主管、业务骨干以及基层管理人才。松下集团的分公司及工厂遍及全世界,松下先生的育才理念已经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流的培养造就一流的人才

韩国三星集团之所以发展迅速,是因为它奉行人才第一的原则。自创办以来集团始终坚持把4/5的时间用于吸引和培训人才,把人才培养当作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把人的领导放在企业工作的首位。董事长李秉哲坚信企业的成败在于员工素质的高低。

1938年,李秉哲创立韩国三星财团,当时它只是做出口贸易的一家小公司。20世纪50年代,财团步入多元化经营后,迅速发展,现已成为韩国屈指可数的大财团之一。这都是其奉行人才第一的原则所取得的成果。

在韩国,三星财团第一个设立培训中心。培训中心门外悬挂着一个匾额,上书李秉哲亲笔题写的“人才第一”几个大字。员工须经过训练后才能上岗是三星财团的规则;上岗员工每隔数月都要重新培训;在企业投入新产品前,也要重新培训员工。其目的在于使公司适应不断进步的科技新形势。三星财团不惜代价地购入先进的教育设施,并向所有员工开放。上至董事长,下至基层员工,每年都要接受三次以上的进修。每逢培训班开业,李秉哲都要讲话,强调三星人都是精英,只有集合所有精英的力量,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星最有特色的培训是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参加培训的人两人一组,不准带一分钱,只能带上三星的产品。因为身无分文,在坐公共汽车时,必须卖掉所带产品,如果不能卖掉,则当天不能乘车,也没钱吃饭。如果在规定的10个小时内,最早卖掉所有的产品且要价最高的人,就获得了最好成绩。这种方式增强了员工的实际销售能力,使一批充满生机、富有才干的人才脱颖而出。

1957年,三星在韩国首先采用公开考试的方式来甄选人才,这种制度直到今天还在采用。公开选拔的依据是智能、人品和健康。一旦录用,公司就要投入巨资培养、训练。考进三星的几百名新人都要和李秉哲面谈。在面谈中,李秉哲可以发现较有才干的人才,并教育、启发新员工为企业卖命工作。

三星财团每隔半年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一次正式评价,奖励、提拔有干劲、有才智的人。对于取得巨大成绩的员工,或有远见、能掌握形势动向的员工,或诚实勤奋、任劳任怨的员工,公司都要给予奖励,并晋升工资,甚至把才能出众者提拔到领导岗位上。

三星财团对人才的重视,使它很快在家电、计算机领域步入世界先进行列。由于公司的方法和措施得当,所以才不断涌现出大量人才,三星公司的竞争力和效益也随之提高。人才第一的原则,让三星走向了成功。

世界优秀的企业都注意对人才的培养,因此而决定了它们的优秀。因为一流的培养造就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造就一流的企业。

其实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成本,而且需要采用各种人才培养技巧。

日本丰田公司对于一线工人采用工作轮调的方式培养和训练多功能作业员,以提高工人的全面操作能力。丰田通过工作轮换的方式,使一些资深的技术工人把自己的所有技能和知识传授给新人。丰田采取五年调换一次工作的方式来重点培养各级管理人员。每年1月1日进行组织变更,调换的幅度大概为5%,调换的工作主要是本单位相关部门。对于个人来说,轮换岗位使个人成为一名全面的管理人才和业务多面手。虽然转岗有个熟悉操作的适应过程,会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但从长期来看是利远大于弊的。员工经数次岗位变动后,已掌握了整个生产流程的操作,熟悉了每道工序的操作规则,这样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责任心,也有利于员工在做自己本职工作的时候为公司其他工作岗位创造方便。同时,经常有秩序地轮岗可对员工造成适当压力,使其有效地发挥工作潜能和积极性,使整个企业保持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积极态势。

IBM的终身教育一直都是为很多管理者所推崇的。

在IBM,不论是现职人员,还是临近退休的职工,甚至连已经离开公司的人员也都作为教育对象。对于临近退休的职工或是已离开公司的职工,所进行的教育主要是修养方面的教育。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这些作为IBM的职工或作为曾在IBM工作过的职工所必须具备的教养和知识。IBM希望这些退了休或者离了职的职工,无论走到哪儿,都能以他们出色的风采、才能和气质得到如此的评价:“这个人不愧曾是IBM的人,各方面都相当能干。”

IBM作为世界上一流的企业,当然应该有一流的教育培训,也正是因为这一流的教育培训,才使IBM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

几乎所有的管理学者都会赞扬IBM在员工培训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它的培训,IBM让它的员工成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员工,通过培训,IBM为自己打造了一个一流的团队和金字招牌。

把企业变学校,用人要两条腿走路

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生产一种商品必须符合市场规律、适销对路,方能有市场,对人才的培养也是一样。它也必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然就是花了很大的功夫培养人才,结果却没有作用。这不仅要考虑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要促进自身的发展需什么样的人才,然后着力培养。这即是为我所用。

领导育人要想“为我所用”就必须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再来给予培养。如果自己需要什么都不知道,别人也就无能为力了。这里我们可以了解一下丰田汽车销售公司的人才培养方式。丰田汽车销售公司进修中心的授课教师,全都是从汽车销售公司和丰田销售店挑选出来的具有销售经验的人员。为使讲课内容适应知识的更新,授课教师实行两年轮换制。教材是由经营管理协会、丰田汽车研究中心合作编写的,紧密联系汽车市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贯穿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进修的学员从一般推销员到管理人员,分别听取各专业化的讲座。还有一种针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讨论会,由教授主讲,用具体事例进行教学。从丰田公司的育人思路我们可以看出人家培养人才全是为自己的实际需要,而不是花钱买个文凭来装点门面。

管理者只有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才能在用人的时候有才可用、用之能胜。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重视发现和选拔人才相当重要,同时在发现和选拔人才后的人才培养和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慢慢养成的。人才的诸多素质只有在新的岗位上才能够得到体现,因此企业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为人才施展其抱负创造一个起飞的平台。

有的管理者认为企业不是学校,因此只注重人才的使用,而不注重人才的培养。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新的知识点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从学校学习到的知识,或者从原来就职的企业学到的经验,对现在就职的企业来说有一半以上可能已经过时,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对员工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造就人才,为企业服务。

二是从学校培养出来的相当部分的人固然是人才,但是并不是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人才。因此企业必须通过人才培养来将企业的理念和行为准则灌输到员工身上,进而培养适合企业的人才。

三是企业就是一个学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企业和人才实现了互动,这是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

人才归根到底是由企业培养的,因为所有的真知灼见都是从实践中来的。一个学校的毕业生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够实现自己在学校所学知识的价值。

确定培训内容,选择培训对象

企业的培训要符合企业实际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内容必须是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是同行最新鲜的经验,坚持针对性、实用性、超前性,培训工作才能适应企业需要。针对性就是讲培训要面对问题,针对需求,不要搞形式主义,不要对牛弹琴。实用性就是培训要围绕经营上的难题或实际问题进行,而不是空谈理论。应该是讲理论能解惑释疑,指明方向。讲实际能使人掌握方法、借鉴经验。超前性就是讲培训的内容应当新鲜而不陈旧,先进而不落后。

在选择培训对象时必须考虑员工掌握培训内容的能力以及他们在回到工作岗位以后应用所学习内容的能力。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员工激励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效率问题。如果员工在培训过程中没有获得应有的收获或者他们回到工作岗位无法应用所学内容,那么就不仅在员工个人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同时也是组织所花费培训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