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大全集)
3105900000053

第53章 施展才华也要有所节制

很多人都想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才华。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在你扬扬得意于自己的成功和才华,并将之展露给别人时,你已经无意中得罪了一些人,他们认为你是在出风头,哗众取宠。所以在我们展现自我的时候要适可而止,有节制才能赢!

锋芒太露就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一个人,锋芒太露难免灼伤他人。想想看,当你将所有的目光和风光都抢尽了,却将挫败和压力留给别人。那么别人在你的光芒的压迫下,还能够过得自在、舒坦吗?也因此,有才却不善于隐匿的人,往往招来更多的嫉恨和磨难。三国时的杨修恃才放旷,最终遭致曹操的杀害,这难道是他的初衷吗?他只是不知道收敛罢了。因此,在社交场中,要谨慎小心,管好自己,必须牢记“持盈履满,君子竞竞”的教诫。

嵇康是魏晋风流名士竹林七贤的突出代表,也是魏晋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音乐家。他喜好老庄,卓然不群,傲骨铮铮,愤世嫉俗。正是这种与世人格格不入的个性决定了他一生悲剧性的结局。

钟会是魏国大臣钟繇的儿子,司马氏新贵刚一得势,他立即伏首依附,成为司马集团的重要人物。他对玄学颇为爱好。有一天,他带众宾客衣冠锦绣、乘骏马特地去拜访嵇康。嵇康精于锻铁,在宅内的大柳树下挥臂扬锤干得正欢,盛夏酷暑,汗流浃背,却显神情怡然。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在一旁鼓风。钟会一行人浩荡而来,嵇康非但不辍工相迎,连他们到后站立身边时也毫不理会,视若无睹,仍兀自叮当不止,仿佛锻铁真是件其乐无穷、令人不忍罢手的大事。钟会久闻嵇康的怪异言行,又是专程前来讨教,初也不以为忤,与众宾客垂手默立一旁,静静等候。谁知一等就是一个时辰,而嵇康仍挥锤如初,丝毫无停歇之意。钟会心想,能让我这么耐心等一个时辰的,世上恐怕别无二人了,嵇康你也太张狂了。心下怏怏不乐,正欲打道回府,不料一直不曾言语的嵇康在这时竟开口说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这话不说倒也罢了,钟会一听,恨从心底起:你小子当着这么多宾客的面给我冷脸我也就忍了,你非但无丝毫歉疚,竟还敢出言讥讽揶揄我!钟会强压怒火,硬邦邦扔下了句"有所闻而来,有所见而去",拔马就走。嵇康过后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而钟会却一直耿耿于怀,伺机报复。后来吕巽、吕安兄弟的纠纷终于让其遂了心愿。

吕巽和吕安都是嵇康的好朋友。有一天,一直垂涎于吕安妻徐氏美貌的吕巽,趁吕安外出之时,竟灌醉了弟妇将其奸污。事情败露,吕安非常愤怒,意欲与丧尽人伦的兄长对簿公堂。作为两兄弟好友的嵇康自然不愿见到二人不可收拾的结局,竭力从中和解,暂且平息了干戈。岂料事隔不久,吕巽竟然恶人先告状,诬说吕安不孝,虐待老母,并诽谤中伤吕安。由于吕巽是钟会的红人,吕安有口难辩,竟身陷囹圄,被判处发配边地。吕安激愤难抑,上诉申冤,言辞中提及嵇康。嵇康向来耿介,仗义忘危,挺身陈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也牵连入狱。曾被嵇康冷落戏弄的钟会大喜过望,欲就此置之死地而后快。他在司马昭面前进谗说:忠于曹魏的将领毋丘俭起兵造反时,嵇康曾企图响应,并且嵇康、吕安等人平时言论放肆,菲薄汤武,攻击名教,为帝者不容,应予除灭,以正风俗。司马氏对嵇康批评政治的激烈言论也早就不满,钟会这一搬弄口舌正中下怀,杀心顿起。

魏元帝曹奂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嵇康被杀于洛阳东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扼腕的悲剧。

当你把别人比下去,就给了别人嫉妒你的理由,为自己树立了敌人。所以,在表现自己时要慎重考虑,适可而止。

当然,如果你确实有真才实学,又有很大的抱负和理想,不甘于停留在一般和平庸的阶层,那么,你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但有一点,你必须注意时刻提防周围人的嫉妒。要想使自己免遭嫉妒者的伤害,你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刺激对方的嫉妒心理。对于你周围的“嫉妒”者,可回避而不宜刺激。同事的嫉妒之心就像马蜂窝一样,一旦捅它一下,就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既然嫉妒是一种不可理喻的低层次情绪,就没必要去计较你长我短、你是我非,更不必针锋相对,非弄个“水落石出”“青红皂白”不可。须知,这不是学术讨论,更不是法庭对峙,你的对手不会用“逻辑”“情理”或“法律依据”与你争锋的。嫉妒之人本来就不是与你处在同一个档次上,因而任何“据理力争”都只会使你吃亏,不仅降低档次,还浪费时间和精力。最佳应对方法是胸怀坦荡、从容大度。对出于嫉妒的种种伎俩,完全可以视若不见、充耳不闻,以更为出色的成绩来证实所受的认可是完全公正的。

过多地展示自我反而得不到承认

如果我们只是要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话,我们将永远不会有真实而诚挚的朋友。

30岁以前的你如果常常在别人面前过度表现,会让人以为你是个爱慕虚荣的人,不利于处理同事关系。

吉米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职员,平时工作积极主动,表现很好,待人热情大方,跟同事关系不错。但有一天,一个小小的动作却使他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

那是在公司会议室里,当时好多人都等着开会,其中有一位同事觉得地板有些脏,便主动拖起地来。而吉米似乎不怎么关注,一直站在窗台边不停地往楼下看。突然,他走过来,坚持要替同事拖地。本来地板差不多已拖干净了,根本不需要他的帮忙,可吉米却执意要求,那位同事只好把拖把给了他。

刚接过拖把不一会儿,总经理推门而入,看到的是吉米在勤勤恳恳地拖地,很欣赏地夸奖了一番。一切似乎不言而喻。

从此以后,大家再看吉米时,就觉得他为人假了许多。即使那次之后,他解释了好多次,但以前的良好形象因这一个小动作一扫而光。

在工作中,往往有许多人掌握不好热忱和刻意表现之间的界限,所以有时候一些热情在别人看起来是故意装出来的。这样的热情反而会让别人心生反感,倒不如不表现的好。

在需要关心的时候关心同事,在工作上该出力的时候全力以赴,才是聪明的表现。而不失时机甚至抓住一切机会刻意表现出自己“关心别人”“是领导的好下属”“雄心勃勃”,则会让人觉得虚假而不愿与之接近。

很多人在其谈话中不论是否以自己为主题,总有凸显自己的表现。这种行为,暴露出其自我显示欲,常使别人产生排斥感和不快情绪。而善于自我表现的人常常既“表现”了自己,又不露声色。他们与别人交谈的时候多用“我们”,而不是“我”,让人产生了不少的亲近感。

不恰当表现的另一个误区就是经常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优越性。日常工作中不难发现这样的人,其人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一说话就令人感到狂妄,使得别人很难接受他的任何观点和建议。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太爱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结果却是失掉了威信。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有句名言:“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相互之间应该是平等和互惠的。而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过分自恋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会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让别人都敬而远之,甚至厌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