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大全集)
3105900000041

第41章 时代要求你“攀龙附凤”

一个人要想成大事,固然要靠实干,但有人一辈子实干也未必成功。这大概就是因为缺少“贵人”相助。“背靠大树好乘凉”,在大树繁茂的枝叶荫蔽下,少了许多风雨冰雹的打击,为自己的成长赢得了难得的时间与机会。

怀才若有遇,需靠贵人助

俗话说:“七分努力,三分机运。”我们一直相信“爱拼才会赢”,但偏偏有些人付出的努力和最终的结局往往不成正比。究其原因,是缺少贵人相助所致。在向事业高峰攀登的过程中,贵人相助绝对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贵人相助,可以使你尽快地取得成功,甚至可以飞黄腾达、扶摇直上。

有些知名度较高的人,他们成名,与贵人的倾力相助是不无关系的。贵人的帮助使他们得到进升的机会,迅速发展。善于接受贵人的帮助,是名人们把握历史性机遇的关键性的一步,也是他们成名的要素之一。

李鸿章早年屡试不第,“书剑飘零旧酒徒”,他一度郁闷失意,然而幸运的他遇到了一棵大树——曾国藩,从此他的宦海生涯翻开了新的一页。

李鸿章拜访曾国藩,牵线搭桥的是其兄李瀚章,李瀚章是曾国藩的心腹,当时随曾国藩在安徽围剿太平军。有了这层关系,曾国藩把李鸿章留在幕府,“初掌书记,继司批稿奏稿”。李鸿章素有才气,善于握管行文,批阅公文、起草书牍、奏折甚为得体,深受曾国藩的赏识。

有一次曾国藩想要弹劾安徽巡抚翁同书,因为他在处理江北练首苗沛霖事件中决定不当,后来定远失守时又弃城逃跑,未尽封疆大吏守土之责。曾国藩愤而弹劾,指示一个幕僚拟稿,总是拟不好,亲自拟稿也还是拟不妥当,觉得无法说服皇帝。因为翁同书的父亲翁心存是皇帝的老师,弟弟是状元翁同龢。翁氏一家在皇帝面前正是“圣眷”正隆的时候,而且翁门弟子布满朝野。

怎样措辞才能让皇帝下决心破除情面,依法严办,又能使朝中大臣无法利用皇帝对翁氏的好感来说情呢?曾国藩颇为踌躇。

最后,李鸿章巧妙地为他解决了问题。奏稿写完后,不但文意极其周密,而且有一段刚正的警句,说:“臣职分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这一写,不但皇帝无法徇情,朝中大臣也无法袒护了。曾国藩不禁击节赞赏,就此入奏,朝廷将翁同书革职,发配新疆。

通过这件事,曾国藩更觉李鸿章可用。不久,在曾国藩大力推荐下,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等职,踏上了一条崭新的人生道路。

想成就大事的人,一定要像李鸿章一样懂得如何借力,尤其是巧借名人的声望给自己造势。通常情况下,借助名人一定的社会影响,会使自己拥有更好的形象,以促进所办之事顺利进行。

会做事的人,一定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借助名人的声望为自己造势,以期获得最大限度上的帮助,取得最大的效益。

如何让上司青睐你

有时候,上司对你的好恶会决定你的前程。得不到上司的器重,或许会失去许多机会。只有成为上司信得过的人,才能得到他的器重,求其办事也就顺利成章了。因此,如何得到上司器重就有许多玄机。

1.成为上司的“自己人”

忠诚对上司来说更为重要,比如一些单位的司机都是领导的“自己人”,如果不是自己人,一些在车上的谈话,办的一些私事被说出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成为上司的“自己人”,就要经常用行动或语言来表示你敬重他、值得他信赖。领导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千万不要持幸灾乐祸或冷眼旁观的态度,这会令他极为寒心。能担责任就担责任,不能担责任可帮他分析原因,为其开脱。此外,还要帮他总结教训,多加劝慰。

持指责、嘲讽的态度更易把关系搞僵,矛盾激化。那样,你就再不要指望上司喜欢和器重你了。

如何做一个使上司喜欢的人呢?

(1)要忠于上司,向上司请教,才意味着“孺子可教”,而不能在上司面前吹牛皮,与上司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

(2)要在关键时刻为上司挺身而出,把功劳让给上司,而不可张扬你对上司的善事。

(3)与上司交谈时,不可锋芒毕露,不要在背后议论上司的长短。

2.做精明强干的人

珍贵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喜欢,越是好吃的东西,越是舍不得给别人,这是人之常情。要是你有远大的抱负,就不要斤斤计较成绩的获得你究竟占有多少份,而应大大方方地把功劳让给你身边的人,特别是让给你的上司。这样,做了一件事,你感到喜悦,上司脸上也光彩。以后,少不了再给你更多的建功立业的机会。否则,如果只会打眼前的算盘,急功近利,则会得罪身边的人,将来一定会吃亏。

3.要学会表现自己

常言道,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在关键时刻,上司会真切地认识与了解你。人生难得机遇,不要错过表现自己的极好机会。当某项工作陷入困境之时,你若能大显身手,定会让上司格外器重你。当上司本人在思想、感情或生活上出现矛盾时,你若能妙语劝慰,也会令其格外感动。此时,切忌变成一块木头,呆头呆脑,冷漠无情,畏首畏尾,胆怯懦弱。这样,上司便会认为你是一个无知无识、无情无能的平庸之辈。

4.要学会交谈

赞扬不等于奉承,欣赏不等于谄媚。赞扬与欣赏上司的某个特点,意味着肯定这个特点。只要是优点、是长处,对集体有利,你可毫无顾忌地表示你的赞美之情。上司也需要从别人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的成就以及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当受到称赞时,他的自尊心会得到满足,并对称赞者产生好感。你的聪明才智需要得到赏识,但在他面前故意显示自己,则不免有做作之嫌。上司会因此认为你是一个恃才傲慢、盛气凌人的自大狂,而在心理上觉得难以相处,彼此间缺乏一种默契。

5.要与上司保持一定距离

一般上司不愿跟下属关系过于密切,主要是顾忌下属的议论和看法,再就是他在你心目中的威信。

同时,任何一位上司在工作中都要讲究方法,讲究艺术,讲究一些措施和手段,如果下属把一切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这些方法、措施和手段,就可能会失败。

和上司保持一定的距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保持工作上的沟通,信息上的沟通,一定感情上的沟通。但要千万注意不要窥视上司的家庭秘密、个人隐私。你应去了解上司在工作中的性格、作风和习惯,但对他个人生活中的某些习惯和特色则不必过多了解。

其次,和上司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应注意了解上司的主要意图和主张,但不要事无巨细,了解他每一个行动步骤和方法措施的意图是什么。这样做会使他感到,你的眼睛太亮了,什么事都瞒不过你。这样他工作起来就会觉得很不方便。

他是上级,你是下级,他当然有许多事情要向你保密。有一部分事情你只应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千万不要成为你的上司的“显微镜”和“跟屁虫”。

和上司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要注意时间、场合、地点。有时在私下可谈得多一些,但在公开场合、在工作关系中,就应有所避讳,有所收敛。

和上司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接受他对你的所有批评,可是也应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倾听他的所有意见,发表自己的意见时要有所选择。也就是说,不要人云亦云。

如果做到了以上这些方面,那么,你求上司办事也就变得顺理成章,十分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