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大全集)
3105900000026

第26章 你已经过了心里藏不住事儿的年龄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已经过了叛逆的年龄了,如果还继续在叛逆、特立独行的路上前进,就会遭致他人的轻视。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应该告别稚嫩的叛逆,给自己贴上稳重的标签。

宁做傻中精,不做精中傻

法国作家拉布吕耶尔说:“如果一个人在别人眼里不显得过于聪明,他就已经相当狡猾了。”做人无须狡猾,也无须事事明澈,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便是糊涂主义的智慧所在:糊涂背后掩藏的是清醒。

人的一生精力有限,若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那就太累了,不如“抓大放小”,小事糊涂而大事清醒,既显得宽容大度,又能保全自己。在面对无须清清楚楚的事情上,装糊涂就成了一种处世之道,也是一种智慧。

装糊涂是一门高超的处世艺术,它需要超然的表演才能;拿出来表演的,是为了愚人耳目,装糊涂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掩藏真实意图。

日本某公司与美国某公司进行一次重大技术协作谈判。谈判伊始,美方首席代表便拿着各种技术数据、谈判项目、开销费用等一大堆材料,滔滔不绝地发表本公司的意见,完全没有顾及到日本公司代表的反应。实际上,日本公司代表一言不发,只是在仔细地听、认真地记。

美方讲了几个小时之后,终于开始想起要征询一下日本公司代表的意见。不料,日本公司的代表似乎已被美方咄咄逼人的气势所慑服,显得迷迷糊糊,混沌无知,日方代表只会反反复复地说“我们不明白”,“我们没做好准备”,“我们事先也未搞技术数据”,“请给我们一些时间回去准备一下”。第一轮谈判就在这不明不白中结束了。

几个月以后,第二轮谈判开始。日本公司似乎因认为上次谈判团不称职,所以予以全部更换。新的谈判团来到美国,美方只得重述第一轮谈判的内容。不料结果竟与第一轮谈判一模一样,由于日方对谈判项目“准备不足”,日本公司又以再研究为名,毫无成效地结束了谈判。

经过两轮谈判后,日本公司又如法炮制了第三轮谈判。在第三轮谈判不明不白地结束时,美国公司的老板不禁大为恼火,认为日本人在这个项目上没有诚意,轻视本公司的技术和基础,于是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半年后日本公司依然如此,两公司间的协定将被迫取消。随后,美国公司解散了谈判团,封闭了所有资料,坐等半年以后的最终谈判。

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仅仅过了8天,日本公司即派出由前几批谈判团的首要人物组成的谈判团队飞抵美国。美国公司在惊愕之中只好仓促上阵,匆忙将原来的谈判成员从各地找回来,再一次坐到谈判桌前。

这次谈判,日本人一反常态,他们带来了大量可靠的资料、数据,对技术、合作分配、人员、物品等一切有关事项甚至所有细节,都做了相当精细的策划,并将精美的协议书拟定稿交给美方代表签字。

美国人立马傻眼了,一时又找不出任何漏洞,最后只得勉强签字。不用说,由日本人拟定的协议对日方公司极为有利。

在美日的谈判较量中,日本人巧装糊涂,以韬光养晦的谋略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其实作为一种谋略,“糊涂”不仅能在商场上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也能在关键时刻让人稳操胜券。

某公司主任职位空缺,于是办公室为继承人选的问题议论纷纷。

乔纳森自信是一位很不错的职员,平时工作积极,表现良好。而此时,却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坐立不安,原因是他本人没有接到任何通知,也没接受任何正式的谈话。

这天,办公室主任问乔纳森:“什么时候请客呀?老兄,就要荣升了。”

“别拿我开心了,你给我发聘书呀?”

办公室主任竟得意地说:“这次,你的聘书还真有可能是我给你发。”

然后他将公司在人事改组上的考虑,老板的打算和前任对乔纳森的推荐猛侃一番。过了几天,财务部的主任又问乔纳森:“听说,从下个月起,公司的奖金又要调整了?”

这事乔纳森怎么没听说?可无风不起浪。乔纳森没有说不知道,而是回答:“怎么,反应很大吗?还没有最后决定的事已经传得这样厉害。”这时候,装傻其实就是装明白,这是一种很强的心理战术。

像乔纳森一样,面对事情揣着明白装糊涂,其实是一种极高明的策略。很多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很多人是不喜欢比自己聪明的人的,越聪明就越招人恨、招人妒。所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无须将每件事情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适当的时候拿出“糊涂主义”的挡箭牌应对状况,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装糊涂有时是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让自己可全身而退。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错误,做人办事也要“活”。把一件事情做绝,就等于自封了一条道路;把万事做绝,也就无路可走,一旦形势转变,自己就仅剩死路一条。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懂得“宁做傻中精,不做精中傻”的灵活为人处世之道,凡事都要留个心眼儿,留条退路,以防山不转水转,形势大变时会有转身的余地。

给自己贴上稳重的标签

稳重冷静是一个人思想修养、精神状态良好的标志。轻浮急躁和稳重冷静是相对的,因此,力戒浮躁必须培养稳重的气质和精神。在生活节奏非常快速的今天,年轻人只有保持冷静的心态才能思考问题,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站得高、看得远。“非宁静无以致远”,心情浮躁的人如若能把“宁静以致远”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凡事遵循,在工作和生活中才能得到重用,一展自己的才华。

三国时期鼎鼎大名的谋士诸葛亮便是一个十分稳重的人。翻开《三国演义》,我们便不难发现,诸葛亮从来都不打没有准备的仗,也从来不过早地妄下结论。他做任何事情、做任何决定,都是先经过深思熟虑,并对当时的形势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后才开始行动的。他稳重的性格也让他几乎事必躬亲,而且总是将事情做得井井有条。这也难怪刘备放心将军中大小事务一一交给诸葛亮治理,甚至在自己的弥留之际将儿子刘禅与蜀国一并托付于他。正是诸葛亮的稳重让刘备对他做事十分放心,并完全信任他。

可见,性格稳重的人往往能担负起别人的嘱托,并获得别人的信任。因此,我们要让逆反的个性隐藏,彰显自己沉稳的做人、做事风格,稳妥地将事情做好,使别人不仅仅对自己放心,更使他人省心。

稳重是理性的沉淀,生活需要稳重。稳重能让我们远离厄运、远离诱惑,稳重能让我们拥有智慧。考场上,稳重是一把锁;赛场上,稳重是一面旗;遇到困难时,稳重是希望的曙光。可以说,稳重是人生的一种生存智慧,得到他,我们的人生就能少有挫折,多有收获。

但有的时候,我们觉得稳重很难把握,掌握不好就会变成默默无闻。那么,应如何培养自己的稳重型性格呢?下面几点大家应该注意。

第一,为稳重性格画像,让自己更容易把握它的状态。

第二,给心灵一个沉淀的机会。生活中的烦心琐事就如同水中的灰尘,慢慢地,静静地,它们就会沉淀下来。

第三,保持冷静,从容镇定。生活中,总会有许多让人着急的事情经常使人手忙脚乱,结果,越急越糟糕。所以,我们要保持冷静性情,戒除急躁。无论何时,保持冷静、从容镇定都能使我们更好地洞悉局面,从而做出正确选择。

第四,培养宠辱不惊的心态。洪自诚著的《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曾将这句名言书于自己的书房,以润泽自己的心胸,这也成为他对任何事情都宠辱不惊的心态的写照。我们也应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从容镇静。

第五,俯视人生。俯视,可以让我们看透生活的琐碎、人生的匆忙、世事的变化。同样,俯视也可以让我们的性情变得更加稳重。

第六,给烦躁的心情一些转变的时间。当我们遇到烦恼的事情,不免焦虑不安,心急气躁,这时给心灵一个转变的时间,才能让自己渐渐地摆脱困扰,镇静下来,达到心如止水的境地。

第七,学会独处养生。独处,可以养生;独处,可以让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息;独处,可以解脱自己。学会独处,有利于培养我们的稳重型性格。

当你有心成为一个稳重的人,又在行动上积极往稳重靠拢,自然就变成了一个更成熟、更理性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