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大全集)
3105900000108

第108章 无止境地追求物质就是无止境地丧失自由

人的能力有限,欲望却常常无限。简化生活正是使二者趋于平衡的砝码。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就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一点,他曾站在熙熙攘攘的雅典集市上叹道:“这儿有多少东西是我不需要的!”

越想得到,越易失去

杰出的法国启蒙哲学家卢梭认为现代人物欲太强,他说:“10岁时被点心,20岁被恋人,30岁被快乐,40岁被野心,50岁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欲望。除了生存的欲望之外,人还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动力。可是,欲望是无止境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物欲极具诱惑力,如果你管不住自己的欲望,任其发展,就会被欲望累及。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句话蕴涵着深邃的人生哲理,更是人生宝贵经验的写照。

“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就好像一个小小的石洞,最容易被填满,而浩瀚无垠的大海却永远填不满。以人们的习性来看,凡事莫不是越大越好,但人的欲望越大,就变得越贪婪,人生就越容易导致灾祸。古往今来,被欲望吞噬的人不计其数。

从前,有一个穷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对他说,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路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穷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已精疲力竭,摔了个跟头就再也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把他埋了。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祷告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点。”

这个死者,正像《伊索寓言》里一个故事讲的:“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掉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当人们陷入对物质无止境的追求时,便会失去最高贵的一种追求——对精神自由的占有。

有位老总在自己的名片上印着“自由人”三个字。有人问他为何要给自己加上这个头衔,他说:“我现在离婚了,无牵无挂,在公司里我说了算,在外面可以随心所欲。”话音刚落,他包里的手机就响了。他掏出手机听了不大一会儿,脸色骤变,匆匆向别人告辞说:“有人把我告了,我得马上到工商局去一趟。”

其实,一个人自由不自由,不在于生活中的随心所欲,而在于能保持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这位老总虽然有权有钱,可以随心所欲,但这一切并不等于自由。

哲人说:“人的自由并不仅仅在于做他愿意做的事,而且在于永远不做他不愿做的事。”这句话提醒人们,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有规则的。有了行为的不自由,才能获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精神自由的人,大多能自甘平淡,保持一种宁静的超然心境。做起事来,不慌不忙,不躁不乱,井然有序。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不惊不惧、不紧不慢。面对物质诱惑,心不动,手不痒。没有心胸狭窄带来的烦恼,没有名缰利锁的羁绊。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白天知足常乐,夜里睡觉安稳,走路感觉踏实,蓦然回首时没有遗憾。

人体的神经系统常处于一种稳定、平衡、有规律的正常状态。这才是心灵的最大舒展。我们再看看那些拒绝平淡者,他们管不住自己的物欲,有的掉了脑袋,有的当了囚犯,有的虽然侥幸没有被检举揭发,但整天提心吊胆,心灵失去了自由。

在追名逐利、唯恐不及的现代社会中,一颗庸俗的心灵对物质的追求是永远没有止境的。事实上,人对精神的追求和对物质的追求都是无止境的。但是脱离了前者的后者,就只会是一种虚空、堕落,对物质无止境的追求,其结果是对精神自由无止境的否定。

找回生命之美

根据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蒂塔的说法,哲学的精华就是: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罗马政治学家及哲学家塞尼加也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

“身外物,不奢恋”是思悟后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谁就会活出美丽。

在一座县城的寺庙里,有一位老和尚每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开始扫地。从寺内扫到寺外,从寺外扫到城外,一直扫出离城十几里。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小城里的人,天天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那些做了爷爷的,小时候就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老和尚虽然很老了,就像一株古老的松树,不见它再抽枝发芽,可也不见其衰老。

有一天,老和尚坐在蒲团上,安然圆寂了,可小城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他活了多少岁。过了若干年,一位长者走过城外的一座小桥,见桥石上镌着字,字迹大都磨损了,老者仔细辨认,才知道石上镌着的正是那位老和尚的传记。根据老和尚遗留的度牒记载推算,他享年137岁。

据说军阀孙传芳部队里有一位将军在这小城扎营时,突然起意要放下屠刀,恳求老和尚收他为弟子。这位将军丢下他的兵丁,拿着扫把,跟在老和尚的身后扫地。老和尚心中自是了然,向他唱了一首偈:

扫地扫地扫心地,

心地不扫空扫地。

人人都把心地扫,

世上无处不净地。

也许那些物欲太盛的人会讥笑这位老和尚除了扫地,还是扫地,生活太平淡、太清苦、太寂寞、太无趣。其实,这位老和尚就是在这与世无争的生活中,给小城扫出了一片净土,为自己扫出了心中的清净,扫出了137岁高寿,扫出了一生的平淡美。

人生不仅仅是一种作为生物的存活,它还是一个精神沉淀的过程。如果我们追求物质,那么我们所造就的东西将不会在世间留下任何痕迹,而用心造就的美,却并不会随我们的湮没而毁灭。我们的双手会萎缩,我们的肉体会消亡,然而我们所创造的真、善、美则将永垂不朽。

把你追求物质的脚步放慢,听那林间的风声,感觉那海洋起伏的呼吸,回答宇宙中所有美丽生命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