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干部心理健康读本
3102100000022

第22章 有心病才会引发身病(1)

心理问题与疾病

中医认为,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定的条件下,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气,心理异常,饮食劳伤等均可产生疾病。但是,人的心理波动过于激烈或者持续时间过久,是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用现代医学心理学的理论来分析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致病,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激情致病,即暴发性强烈情绪,如绝望、恐惧、盛怒、狂喜等引起疾病。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临床上可见暴怒导致心脏病发作、视力障碍、耳闭耳聋。

另一类是心境引起疾病,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微弱的不良情绪状态会引起疾病。例如,《素问?汤液醪醴论》说:“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这种贪欲的不良心境致病,在临床上也是多见的。祖国医学认为,七情失调可以引起阴阳失衡、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常而患病。《素问?举痛论》指出,心理变化能够使气机发生紊乱,即“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同时《内经》还认识到心为五脏六腑的主宰——“心藏神”。因此,七情中任何心理失调都可导致心伤,而心伤则可引起其他脏腑功能的失调。《灵枢?口问篇》曾指出:“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祖国医学不仅认为心理异常一般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刺激所引起,而且还认为内脏气血的病变也会影响到心理。祖国医学对这个问题是具有独到见解的。例如《素问?调论经》指出:“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灵枢?本神篇》中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它指出了肝气虚实、心气虚实与人的情绪活动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什么人容易得什么病、什么时候容易得病与人格有关系。科学家对人格与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很多研究,获得了一些结果。例如,偏头痛患者的人格特征是固执、好强、嫉妒、谨小慎微等;高血压患者的人格特点则为愤怒被压抑、好高骛远等;心脏病患者的人格特点则为急躁、忙碌、好争;结肠炎患者的人格特点则为抑郁、强迫性、吝啬;溃疡病患者的人格特点是感情易受挫折、依赖性强或雄心勃勃等;哮喘病患者的人格特点是过分依赖、幼稚、希望得到别人照顾等。

以上研究说明,人格特点与某种疾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趋势关系,但并不是某种疾病一定具备某种人格特点,或某种人格特点一定得某种疾病。由于人格特点的复杂性,学者们研究人格的方法不同,所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身心健全的人不易患病,即使患病也易恢复健康;人格不健全的或人格不良的人则较易患病,健康的恢,复也较慢。

人体的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对待疾病病因的问题上,我们既要看到生理、遗传、病毒、感染及免疫等因素的作用,也要看到心理因素的作用,而疾病往往是这二者综合的作用。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公务员常常忽视了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则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从根源——心理上医治。

总之,祖国医学认为,疾病的产生大都和心理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公务员平时应注重心理的心理调节,对有效预防疾病的产生是有重要的作用。

性情急躁易引发冠心病

冠心病可以说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病,它在世界人口的死亡率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冠心病与人的情绪及性格有很大关系。

首先来了解情绪与冠心病的关系:心血管疾病的病因是很复杂的,有些学者认为,反复地长期出现消极情绪在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生活中,由于情绪激动、情感突变造成猝死是屡见不鲜的。英国著名生理学家亨特,性情急躁,冠状动脉情况不良。他自己曾经说过,他将死在惹他真正动怒的人手里。后来,在一次学术会议的争论中,他受了精神刺激,在盛怒之下,心脏病猝发,当场死亡。

心肌梗塞的病人在情绪上则比正常人更偏向焦虑、忧郁和恐惧。在冠心病患者中,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其病情比不能控制自己情绪者要轻得多。

其次性格因素为什么会与人的身体健康有关呢?因为人的性格就是人的行为方式。过于紧张的行为方式,使人经常处于应激状态。此时人在生理上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胃肠分泌液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呼吸加快、尿频、出汗、手脚发冷、厌食、恶心、腹胀以及失眠多梦等。如果一个人面临的压力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病理性反应,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就容易发生了。当然有的人还会出现糖尿病、甲亢、癌症等疾病。

1959年美国心血管专家对冠心病患者的性格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病人均表现出一种特征性的行为模式,称为“A型行为模式”,表现为:个性强、过分的抱负、强烈的竞争意识、固执、好争辩、说话带有挑衅性、急躁、紧张、好冲动、大声说话、做事快、走路快、说话快、总是匆匆忙忙、缺乏耐心、强烈的时间紧迫感、富含敌意、具有攻击性等。

与之相对应的“B型行为模式”则表现为:安宁、松弛、随遇而安、顺从、沉默、声音低、节奏慢、从容不迫、耐心容忍、会安排作息等。

A型性格容易患冠心病,是B型性格的三倍甚至更高。1979年国际心脏病与血液病学会已确认A型性格是引起冠心病的因素之一。情绪是心理因素的表现,情绪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不良的情绪如愤怒、焦虑、烦躁、抑郁、紧张、惊恐、憎恨、过分激动等都会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甚则猝死。

A型性格的人血液中的胆固醇比B型性格的人高,他们具有紧迫感,容易得高血压,并且引起人体内影响心脏跳动的某些化学物质的增加。虽说他们比较容易患心脏病,但绝不意味着一定会得心脏病。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冠心病与性格、心理因素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公务员冠心病患者如何对自己进行心理调节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让自己保持心情平静愉快,尽量避免或消除诱发因素。心绞痛的发作都存在一定的诱因,主要是心理紧张和情绪波动。所以,冠心病者最忌讳的就是紧张、悲伤、恐惧、愤怒和兴奋过度等。

此外,要正确的看待冠心病,消除焦虑和恐惧情绪。很多试验都表明,紧张激动的情绪往往容易导致冠心病的发作,而且心脏病发作之后,病人又容易产生害怕死亡等焦虑、恐惧和悲观情绪,进而使病情更加恶化。因此,冠心病患者改变其不良的情绪状态和错误认知,这对治疗和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研究表明,不知道或不承认自己有心脏病的患者,比那些承认自己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生存率要高出许多。如果不知道或者不认为自己患病,精神就不会感到紧张,也没有任何顾虑,所以病情也就不会加重。相反,那些没有心脏病却疑心自己患有心脏病的人,由于终日生活在焦虑和恐惧之中,久而久之,他就可能真的患有冠心病。

总之,公务员为了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除了要注意饮食和进行体育锻炼之外,最重要是要保持心理和谐和安静,避免精神过于紧张和情绪强烈波动。此外,还应掌握一些有关冠心病的知识,正确看待自己的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以便使身体早日得到康复。

消极情绪会诱发癌症

祖国医学特别重视心理因素在肿瘤发病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素问?通评虚实论》认为,食道癌“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景岳全书?噎膈篇》认为,“忧愁思虑”,“七情伤脾胃郁而生痰、痰与气博”,引起食道癌。《外科正宗》认为,“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医学正传》认为,乳腺癌“多生忧郁积忿中年妇女”。祖国医学描述的瘿、瘤、岩、积聚的病因大都与情志失调有关。

大量的医学临床表明,不少癌症病人患病前曾受到长期负性情绪刺激或突然重大的情绪打击。因此,有的学者指出“情绪可能是癌细胞的促活剂”。美国医生伯斯曾对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写成《癌症的心理生物学》一书。他认为,一个人突然失业,或失去安全保障,或心爱的人死去,都可能诱发癌症。

心理因素作为肿瘤发病的一个内因是有物质基础的。消极的精神状态可能通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降低机体的生理功能,诱发内分泌功能的失调,削弱人体对肿瘤的免疫能力,在具备肿瘤的其他内因、外因条件时,导致机体抗癌因素向致癌因素转化。例如,消极的情绪状态可能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使垂体激素和卵巢激素失调,这与乳腺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引起小鼠高级神经活动紊乱,可以导致甲基胆蒽诱发皮下肉瘤及皮下移植肉瘤的生长。同样,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引起高级神经活动失调,可以导致激素失调,从而引起卵巢癌的发生。

在癌症治疗的临床实践中,除了别的因素外,与病人的精神状态关系很大。有的病人在自己不知道患癌症前,精神状态与机体状态都较好,一旦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就悲观失望甚至绝望,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病情急转直下。治愈的癌症病人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充分发挥与癌症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机体的生理功能,提高抵抗力,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手段的作用。

肿瘤临床经验还表明,消极心理状态的患者肿瘤的复发率高于积极的心理状态患者。美国学者对早期进行手术的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对治疗怀疑、无信心、焦虑者往往容易复发。

不良情绪可引发的糖尿病

目前,我国糖尿病人数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很多病人因控制不当使得糖尿病对生命造成了威胁。据统计数字显示,1998年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是0.5%,然而到2006年,这个数字已经是3%,对于公务员来说,这个数字已经高达6%。

糖尿病是一种多因性疾病,它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一般认为,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有生物学原因,比如遗传、胰腺功能失调等;同时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并且心理因素在其中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临床试验都表明,糖尿病患者常常因为心情紧张而导致病情恶化。

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公务员王先生,患有糖尿病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但长期以来,由于他经常锻炼身体,在医生的叮嘱下科学用药,并严格控制饮食,使得他的病情一直处于平稳的状态,没有对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但是,因为一件事,却差点儿让他把自己的命给丢了。原来,他所在的单位要对所有人员进行技术职称晋升,单位里两个比王先生年龄小的同事都晋升了,而他却没能晋升。为此,他心中愤愤不平,还与领导大吵了一架,回家几乎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刚刚起床就晕倒了,被确诊为糖尿病合并酮中毒。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王先生之所以晕倒住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不良情绪即愤怒的影响,因而导致其糖尿病病情加重,并引起一些并发症。

我国医学界认为,人之所以患有糖尿病,主要是因为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造成的。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除了受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影响外,还直接受到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不良的情绪中时,其交感神经会产生一定的兴奋,而这种兴奋直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另外,交感神经的兴奋还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这也就间接地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如果这种不良情绪长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被最终固定,进而导致糖尿病的产生。

通过研究发现,没有糖尿病的人在紧张的时候,会表现出类似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比如血糖和尿糖升高,糖耐量降低等;当紧张消失时,他的血糖和尿糖水平就会恢复正常。一些严重烫伤的病人也会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其实这是病人对烫伤这种紧张刺激的反应引起的。另外,紧张和愤怒刺激还可能使糖尿病的病情恶化,进而导致酮症酸中毒或者高渗性昏迷。因此,在预防糖尿病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心理调节。

首先,最重要的是消除病人因患病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和心理。糖尿病病人常常因为病程的长期迁延,病情的反复无常等因素,每时每刻都在担心自己可能出现比糖尿病本身更严重的其他并发症,他们心里总是充满了焦虑、恐惧、悲观、痛苦和沮丧。这种沉重的压力常常使病人深陷于消极的情绪状态中,这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又进一步加重了病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

其次,糖尿病患者还需要了解一些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够与医生进行积极的配合,并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病人对糖尿病治疗措施的认识和技能的掌握,做到科学饮食和有规律地治疗,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体力活动。

最后,要让病人针对自己病情的发展记日记,日记应该详细记录自己每天的饮食、用药、糖尿测定、情绪变化等情况。这样做的好处是让病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病情变化的详细情况,增强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患者能够勇敢地和疾病作斗争,最终战胜疾病。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给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宽容对待生活在糖尿病压力下的他们,这样可以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对病人来讲,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帮助。

心情不良易引起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呈世界性分布,约有10%的人一生中患过此病。一般来讲,该病的发作具有季节性,秋冬和冬春之交比较常见。而患病者当中也大多是中年人,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者通常比女性患者多见。

李娜是一家出版社某部门的主任,平时工作比较忙,压力也比较大,常常是顾不得吃饭,饥一顿饱一顿的一久而久之,变得整天吃不下,见到饭就有“够了”的感觉,食欲不振,有的时候甚至胃痛得厉害,严重地影响了她的生活和工作。后来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患了消化性溃疡,主要是因为她紧张的不良情绪和巨大的工作和精神压力导致饮食极不规律,消化不良,进而诱发胃溃疡。

临床观察研究表明:有三分之一的消化性溃疡病患者是因为不良的情绪所致,而80%的患者在症状出现一周前曾经历过较大的精神刺激,又不能及时调节这种刺激带来的不良情绪,所以就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一般来讲,经常处于紧张环境下的人往往易患此类疾病。

那么,不良情绪是如何导致溃疡病的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