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演讲与口才知识(全集)
3100700000029

第29章 打造说话高手的绝技(3)

派去的协调员,走进那家工厂,碰到了经理,首先就问:“在这地方,尊姓是否只有你一家?”那位经理听了这样一句突然的问话,惊奇地说道:“什么?是真的吗?你怎么知道的?”协调员笑着说道:“这是我今天早上想要到你这里来的时候,从电话簿上看出来的。”经理被好奇心打动了,随手把电话簿子翻开来检查,果然不错,于是很高兴地说道:“啊,这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呢!如果不是你告诉我,我还不会知道这有趣的事呢!我的姓氏本来是很少的,我的祖先从前住在××,那里我们同姓的人家本也不多,现在搬到此地来营业,还不到20年呢!”接着,经理说完后,那位协调员再接着赞美那位经理办公室布置优美,业务发达,工厂的规模宏大,户品精良,认为是他所见过的铸铜工厂中最大的一个。那经理听了他的话是乐不可言,因此再请他到厂中去参观一下,并且向他解释各种机器的优点价值,最后还邀他一同去午餐。协调员在与经理用餐期间一直不提他的来意,因为经理早已对他的来意心知肚明,他知道自己提出来经理一定会设辞推托。饭后,经理先生忽然自己开口说道:“你今天的来意,我是早已知道了,想不到你待我竟如此宽容和气。现在,我决定暂时把别处的订货搁置一下,竭力替你尽快地赶制,请你放心好了。”几天后,那些铜质零件果然全部送到了建筑公司。

一般情况下,出现这样的事,建筑公司派出的人多半首先是兴师问罪,再剖陈利害,最后勒令对方尽早完工。但如果真是这样,建筑公司就会至少承受一半赔偿损失的危险,因为在你的严斥下,工厂经理可能为了保住生意替你加速赶制,也可能你本身出价不高,他手上又有别的订单,因此也极有可能置之不理,甚至单方面违约。那么,到头来损失最大的还是你。

我们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说的是一个道理,而不是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的法则。上面所讲的故事,虽说有些偶然,甚至说有些极端,但起码符合人之常情。我们知道,人和人的感情不仅需要培养,更需要维护,而且规劝别人,正是以维护的目的去做的,那么,何不让苦口良药裹上糖衣呢?

开始话题的几种方式

在人际交往中,开始话题的选择对谈话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谈话前要考虑气氛好坏、关系深浅和自己的谈话目的,即在心里解决了“为什么谈”,再来选择适当的谈话主题,开始进入“谈什么”的阶段。

一般而言,开场白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1)提出问题;

(2)陈述事实;

(3)说出意见。

此外,比较保险的做法是谈论对方或自己的专长、目前进行的工作或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你要考虑到哪些话题适合用来刺激沉默寡言的人,要刺激这些人的心灵,让他们发表意见,不妨引入以下几方面的话题:感恩、尊敬、宽宏大量、仇恨、道德等。为了掌握谈话气氛,你要善于从对方的开场白中判断他的心理状况。例如当你问候别人“你好吗”时,对方的回答是:“哎!别提了。”这时候你几乎可以断定他会向你大吐苦水。相反地,如果对方用兴奋的语调回答说:“好极了,你怎么样?”你可以断定他的心情很好。要注意的是,即使对方说:“好极了,你怎么样?”如果他的声调很平,这显示他的心情一般,并且不想与你深谈下去。如果你是惟一的谈话圈子以外的人,不了解他们谈论的事情及其目的,那你最好的话题是问问题:这个城市的特征、历史、设施、未来的计划等,人们喜欢谈论自己,而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所居住的城市都是自我的延伸。

当然,不要对这些话题发表负面意见。如果在场的有领导,你想得到权势人物的重视,或想让主管知道你这个月的业绩是如何突出,通过第三者进行推介比自我介绍效果要好得多。当然,这个“第三者”应该是你比较熟知的人。谈话时你要把握由闲聊切入正题的时机,培养这样的本能当然很重要,但也有些技术性的规律,比如应仔细观察哪些人加入或退出了谈话圈子,别人对闲聊是否表现出厌烦(这也许正是切人正题的时机),以及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准备,等等。如果对方资历很浅,你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使对方感到轻松,因为一上来就谈论宇宙人生或经济状态的大问题往往使人有窒息的感觉,所以当你要引出新话题时,可以先抛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当别人感到比较放松时,再转入较深的话题。如果对方是经验丰富者,你可以多请教意见,少要求信息,如果你问的是信息方面的问题,你可能说得上来,也可能说不上来,前者让他觉得他知道的事情你也知道,后者则会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傻瓜。请教别人意见就没有这样的风险,被请教的人通常觉得非常受用。不管他对问题的了解程度有多少,多少都能发表一些看法。你越是重视他的意见,他就越觉得受用。在谈话中,要注意提出新的资料与看法,不要甘于做个应声虫。特别是当别人提出他的看法的时候,即使你完全同意他的见解也不要只是点头或是说“再对不过”这样的话。

相反地,你应该提出新的资料或看法。这就像打网球一样要有来有往,即使你球技并不怎么高明,也不能只是静静地站在场上唱独角戏。

要注意每个话题的时间该有多长,话题的长短完全要视不同话题的价值及谈话人的兴趣而定。一般而言,节奏关系到谈话有趣与否。如果一个话题“熄火”了,别试着再去“发动机器”,而应转移到新话题上。除非你们所谈论的事情对某人特别重要,否则每五分钟转移一下话题比较合适。有的时候我们必须给人惊喜或提起别人的好奇心。在这方面,我们有三种方式调整谈话的节奏,这包括升高或降低音调,加快或减慢说话的速度以及增加或减少情感的成分。通常任何细微的改变都能引起别人的注意,这就看每个人的临场发挥了。

说话要有力度

同样两个人在讲话,一个讲得听众情绪紧张起来,一件不大被人注意的事被他说得津津有味,另一个则不然,本来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他未说之前,听众的情绪已经相当紧张,可是他一开口,听众紧张的情绪反而松弛了,为什么呢?无非是一个说话有力度,而另一个则不懂说话的力度。

那么,怎样说话才算有力度呢?

(1)你应该少说道歉的话。我国古来有句成语叫做“谦,美德也,过谦则诈”。我们对别人说话,谦虚是应该有的,因为你的谦虚,会让别人容易接近。可是,你过分地谦虚了,你的谦虚便失去了价值,而且别人也无法相信你。一位演说家,当他登台之后,便对听众说道:“诸位,真是很对不起,今天我所讲的题目,并不是我所熟悉的,我对这题目也没有多少的研究,准备也不充分,所以今天所讲的可能也没有多大价值,讲得不好,请一定见谅。”

一位演讲者对台下听众这样讲着,在他自己看来是谦虚,可是别人能否相信他呢?所以,我们要想说话有力,首先谦虚应该得当。

(2)态度要诚恳。古语讲“至诚足以感人”,要想说出有力的话诚恳是关键,一个人无论说什么都可以,但若是口是心非,所说的话肯定不会有力量。

(3)说话经得住推敲。一个人说话是否有力,必须要看是否有客观依据,即经得起推敲,只有经得起推敲的话才有充分的说服力。

在林肯当律师的时候,一位叫小阿姆斯特朗的人因涉嫌杀人案而被捕入狱。小阿姆斯特朗不服,提出上诉,林肯找到被告证人福尔逊,他发誓说在10月18日的下午,清楚地目击了小阿姆特朗用枪击毙了死者的全过程。对此,林肯要求复审。林肯先问证人福尔逊:“你发誓说看清了小阿姆斯特朗?”福尔逊答:“我发誓看清了。”

林肯问:“你在草堆后,小阿姆斯特朗在大树下,两处相距二三十米,你能看清吗?”

福尔逊答:“看得很清楚,因为月光很亮。”

林肯问:“你肯定不是从衣着方面看清他的吗?”

福尔逊答:“不是的,我能肯定我看清了他的脸,因为月光照亮了他的脸。”

林肯问:“你能肯定时间是在11时吗?”

福尔逊回答:“我能肯定,因为我回家时看了钟,那时是11时15分。”

林肯问到这里,便转过身来,语惊四座:“我不能不告诉大家,证人福尔逊所说的全是谎言。他一口咬定10月18日晚上11时在月光下看清了被告的脸。我们都知道,10月18日那天是上弦月,晚上11时月亮都已经下山了,哪里还会有什么月光?退一步说,也许他的时间记得不十分清楚,时间稍有提前。但那时,月光是从西往东照,草堆在东,大树在西,如果被告的脸对着草堆,脸上是不可能有月光的。”

大家先是一阵沉默,紧接着是掌声、欢呼声一起迸发出来。福尔逊则傻了眼。

林肯借助客观事实推理,充分证明了福尔逊的谎言,使一桩冤案得到昭雪。

说话高手秘诀

古人云:“言为心声。”语言的使用,主要取决于说话者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道德情操,但讲究语言的艺术也同样十分重要。同样一个思想,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往往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良好的谈吐可以助人成功,蹩脚的谈吐可以令人寸步难行。在日常生活中,周围的人很多,有口若悬河的,有期期艾艾、不知所云的,有谈吐隽永的,有语言干瘪、意兴阑珊的,有唇枪舌剑的……人们的口才能力有大小之分,说话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要想在口才上成为高手,就必须要把握其中的奥秘。一个人的话能否被别人所接受,取决于他的可信度。而要提高可信度,在形象上要做到衣饰恰当,举止大方。谈吐自然得体,眼神专注,表情沉稳。不同的人接受他人意见的方式和敏感度都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文化水平较高的人,不屑听肤浅、通俗的话,应多用抽象的推理;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应多举明显的事例;刚愎自用的人,不宜循循善诱,可以激他;喜欢夸大的人,不妨诱导;生性沉默的人,要多挑动他发火;脾气急躁的人,用语要简明快捷;思想顽固的人,要看准他的兴趣点,进行转化;情绪不正常的人,要让他恢复正常后才谈。如此等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收到最好的说服效果。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所以进行说服以前,你有必要对下列问题仔细地考虑:你要对谁讲,将要讲什么,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怎么讲法,有什么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怎样处理,等等。

1993年3月,大连(香港)经贸合作洽谈会在香港举行。这是大连新任市长薄熙来在香港举办的一次大型招商活动。他心里似乎有底,然而,他的自信很快迎来了考验。开幕前举办的新闻记者招待会上,一些记者似乎对做另外一类文章兴趣更浓。

一位记者一上来劈头盖脸就问:“薄先生,你的父亲是中共高官,你做市长,是不是并非主要因为政绩,而是沾老子光?”全场所有眼睛、摄像镜头都对准薄熙来,看他如何回答。薄熙来微微一笑,说:“我欣赏这位记者先生的直率,也许他提出的问题不止是他一个人想问的。我不否认‘沾老子光’,而且还乐意告诉诸位,我曾沾的光使我终身受益!当我还是个正在认识社会和人生的中学生时,因为家庭牵连,我被关进了监狱。五年的监狱生活,使我经受了磨难,锻炼了意志,学会了思考,懂得了公正、民主、法治对一个社会是多么重要,温饱、自由、尊严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命运在这五年里给予我的馈赠,并非人人都能得到的。如果没有一个倒过霉的老子,我也得不到这份礼物,这岂不是沾了大光?至于个人政绩,我不便评价,这是我的市民的事,但有个事实我想在这里提醒:我是由大连人民推举的代表选出的市长,而大连人民是不会视他们的权利为儿戏的!”这番应对,使在场的记者们立即对这位风度翩翩的年轻市长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