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的今天(大全集)
3097200000035

第35章 7月(1)

7月1日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建成通车1952年7月1日,四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题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成渝铁路由四川成都到重庆,全长530公里。此铁路从1950年6月16日开工兴建。成渝铁路的修建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西南刚解放,国家财政相当困难。党中央确定修建成渝铁路的原则是“就地取材”,发动广大军民兴建。工程以每日铺筑5公里又30尺的进度推进,提前3个月完成。成渝铁路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它横穿四川盆地中心,有力地促进了西南地区物资交流。

1958年7月1日《红旗》首次提出“人民公社”的名称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第3期《全新的社会,全新人》一文中,比较明确地提出“把一个合作社变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的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这是在报刊上第一次提到“人民公社”的名称。

1990年7月1日《两德国家条约》生效1990年7月1日,《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正式生效。西德马克取代东德马克,成为东德的唯一支付手段,东德在货币、经济和社会领域全面引入了西德的现行法律。

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举行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7月2日

626年7月2日玄武门之变

唐朝建立不久,李世民和皇太子李建成之间,就为争夺皇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本来,唐朝的建立,李世民出力最多,功劳最大,他又网罗了尉迟敬德、秦叔宝、李靖等著名将领,广泛结交知名人士。所以,他的势力无人能比。李建成在太原起兵之后,也统领一支军队,打过一些胜仗,虽然没有李世民那样雄厚的实力,但是,他有太子这个合法的身份,使得一大批皇亲国戚聚集在他的周围;他长期留守在关中,在京城长安一带有坚固的基础,甚至宫廷的守军(玄武门的卫队),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他还把齐王李元吉拉拢过去。总的来说,李建成和李世民是旗鼓相当。

唐高祖武德九年的一天,李世民上朝去控告李建成和李元吉,揭发他们在后官胡作非为。高祖大吃一惊,说:“竞有这样的事”?李世民说:“不但如此,他们还几次想谋害我。

如果他们得逞,儿就永远见不到父皇了!”高祖说:“你讲的事情,关系重大,明天我要亲自审问!”当天夜里,李世民调兵遣将。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亲自率领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附近。守卫玄武门的将领叫常何,原来是李建成的心腹,但已经被李世民收买过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临湖殿,发现情况异常,立即掉转马头往东宫跑,只听有人喊:“太子、齐王,为什么不去上朝?”李元吉回头一看,正是对头李世民,他急忙取弓搭箭,一连向李世民发了三箭,都没射中。李世民对准李建成回射一箭,李建成从马上摔下来,断了气,李元吉急忙向西逃去,被尉迟敬德一箭射死了。

三弟兄火并的时候,唐高祖正带着大臣、妃子在海池中乘船游玩。忽然看见尉迟敬德匆匆赶来,高祖就问:“你来这里干什么?”尉迟敬德说:“太子、齐王叛乱,秦王恐怕惊动陛下,特派臣来护驾”。高祖大吃一惊,忙问:“太子、齐王现在何处?”尉迟敬德说:“已经被秦王杀死了”。高祖十分难过,吩咐游船靠岸,回头对裴寂等人说:“想不到会有今天这样的事发生,你们看怎么办?”萧和陈说:“建成、元吉本来就没有大功,秦王功德盖世,深得人心,理该立为太子”。高祖说:“我本来也是这样想的”。尉迟敬德忙说:“外面还没有完全平静,请陛下降旨,要各路军队都接受秦王指挥。”高祖立即派人传旨结束了这场政变。

三天之后,唐高祖宣布立秦王为太子,国家大事一律由太子处理。这年八月,唐高祖被迫让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当了皇帝,就是唐太宗。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历史上把这次政变叫做“玄武门之变”。

1840年7月2日英舰进犯厦门邓廷桢奋力退敌1840年7月2日,英舰进犯福建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廷桢督师击退。

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在广州地区遭到英勇抗击,无隙可乘,便转攻厦门。由于邓廷桢在事前添修炮台,购铸新炮,增强了备战御海力量,故英军未能得逞,遂沿海北上。不久,因道光帝抗战立场动摇和投降的诬陷,邓廷桢与林则徐同被革职,并于1841年7月遣戍伊犁。邓廷桢,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嘉庆进士,任地方官多年,1826年擢安徽巡抚,1835年升两广总督,1840年初调任闽浙总督。1844年初复被起用为甘肃布政使,1845年升陕西巡抚,次年殁于住所,享72岁。

7月3日

1844年7月3日《中美望厦条约》签订1844年7月3日,美国专使顾盛与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附近望厦村签订《中美望厦条约》。这是美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接踵而至,派顾盛率军舰3艘于1844年2月抵澳门,用战争恫吓和外交讹诈手段胁迫耆英签订了《中美五口贸易章程》即《望厦条约》,共34款。附有《海关税则》。通过此约,美国不仅获得了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约中所攫取的一切特权,而且:一、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二、进一步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由英国的所谓“秉公议定”到须经美国领事官“议允”;三、规定美国兵船可以自由闯入中国领海,任意到中国各港口“巡查贸易”;四、允许美国在五口建立教堂、医院等。条约最后一款还规定12年后修约,为日后向中国勒索新的侵略特权预埋了伏笔。《望厦条约》的内容,是对《南京条约》的扩展,因而也就更加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

1898年7月3日京师大学堂成立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它开办于1898年7月3日,属于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

1862年,清政府在总理衙门设立了京师同文馆。此后,清政府又决定设立算学馆,学习天文算学。同文馆的设立是我国创办新式学校的开端。同文馆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公立专科学校,后来它并入了京师大学堂,是京师大学堂最早的组成部分。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了一次割地高潮,中国又一次面临被瓜分亡国的危机。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发起了一场变法维新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他们认为,要救亡,只有学习外国,实现变法维新,而维新,必须从废科举、立学校开始。

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北京组织“强学会”,购置图书,收藏报刊,供群众阅览,并经常开会讲演,讨论学术,批评时政,宣传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近代科学知识,鼓励人们学习西方,以学以致用的原则来培养人才,最终达到民族自强的目的。

1896年6月,刑部左侍郎李端芬在给清廷的《请推广学校折》中,第一次正式提议设立“京师大学”。1898年初,随着变法维新运动日益发展,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再次提出:“自京师立大学,各省立高等中学,各府县立中小学及专门学”。

在康有为、梁启超的推动下,1898年6月,清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于是由梁启超起草了一份《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堂的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道。”

课程分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两类。这样,京师大学堂不仅成为全国最高学府,而且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这个章程是北京大学的第一个章程,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最早的学制纲要。

1898年7月3日,清光绪帝正式下令,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1898年至1900年的京师大学堂(后来被称为“戊戌大学”),一切因陋就简,因此,它在实质上仍然是一所封建书院。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京师大学堂校舍被占,图书设备被毁,一度停办,直至1902年得以恢复,增设预备科(新政科、艺科)及速成科(仕学馆、师范馆)。1903年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及医学实业馆。毕业生分别授给贡生、举人、进士头衔。1910年改设为经、法、文、格致、农、工、商7科。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所大学。

1914年7月3日英国麦克马洪同西藏地方政府擅自签订《西姆拉条约》1914年7月3日,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伦兴夏托拉擅自签订《西姆拉条约》。清朝末年,英国加强侵略西藏。辛亥革命爆发后,英国策动西藏部分反动分子叛乱,企图搞所谓西藏“独立”。在英国要挟下,1913年10月,袁世凯政府派代表到印度西姆拉参加“中英藏会议”。英国代表麦克马洪提出一个所谓解决方案,规定中国不得驻兵西藏,“西藏内政暂由印度政府监督”。对此,袁世凯政府拒绝接受。后来,英国和西藏地方代表私自签订《西姆拉条约》。中国政府代表拒绝签字,会议破裂。以后的中国历届政府,也从未承认过这个条约。因此,这个所谓《西姆拉条约》,是完全非法的。至于在会议期间,英国和西藏地方代表,背着中国中央政府,在秘密换文中,擅自划定所谓“麦克马洪线”,即中。印东段边界,更是悍然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毫无法律效力。中国政府代表在7月3日即已声明,断然否认所谓“麦克马洪线”。实际上,在西姆拉会议上,从未正式讨论过中印边界问题。

1978年7月3日南美八国签署《亚马逊合作条约》1978年7月3日,南美洲八国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签署了《亚马逊合作条约》,以共同加速开发亚马逊地区。巴西、秘鲁、波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圭亚那、苏里南和委内瑞拉八国外长在条约上签了字,《亚马逊合作条约》于1980年8月3日生效。

亚马逊河流域幅员辽阔,面积达700万平方公里,约占南美洲大陆面积的三分之一。

这里资源丰富,特别是森林,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为了开发亚马逊地区,并在开发中进行互助合作,1976年11月,巴西总统埃内斯托·盖泽尔和秘鲁总统弗朗西斯科·莫拉莱斯·贝穆德斯·塞鲁蒂会晤时,提出了成立一个亚马逊地区组织,共同开发亚马逊地区的设想。1977年3月,巴西将合作范围扩大,向亚马逊地区有关国家正式提出建立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倡议。在1977年11月至1978年5月的半年时间里,南美八国代表举行了三次筹备会议,最终于1978年7月3日正式签署了《亚马逊合作条约》。

7月4日

1187年7月4日赫淀战役

1187年7月4日,发生在巴勒斯坦太巴列湖附近的赫淀战役,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史学家称这次战役是十字军东征失败的开端。

十字军东征,是西欧封建统治阶级为缓和国内矛盾,扩大势力,掠夺财富而发动的对地中海东岸各国的侵略战争。在反抗十字军东侵运动中,埃及涌现出卓越的军事统帅萨拉丁。

1171年,萨拉丁在埃及建立了尤布王朝,立即把消灭在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南征北伐,1185年,萨拉丁不仅控制了埃及、苏丹,而且把势力扩张到整个叙利亚、阿拉伯半岛和伊拉克的一部分,完成了从东、西、北三面包围十字军的战略部署。

1186年,拉丁小国的十字军头领中,最善于侵略的卡拉克城堡的首领沙提翁,再次破坏协议,强征过境税,劫掠来往商队,严重地影响埃及和叙利亚地区的贸易来往。沙提翁这一背信弃义行为,成了萨拉丁对十字军发动“圣战”的导火线。

1187年,萨拉丁从各地调集2万军队,组成阿拉伯联军,发出了“真主伟大,把法兰克人赶出耶路撒冷去”的号召,揭开了“圣战”的序幕。

7月4日,阿拉伯联军和十字军主力在赫淀高地相遇。两军人数相近,势均力敌。整个高地,喊声震天动地,刀光剑影,杀气弥漫。由于萨拉丁指挥有方,诱敌陷入重围,伏兵四起,使敌人惊慌阵乱,一举消灭了十字军的主力,除少数骑士得以逃脱外,以沙提翁为首的将领全部被俘。萨拉丁亲自处决了作恶多端的沙提翁。这一仗打得十字军胆颤心惊,从此步步败绩,最后结束了十字军东侵的罪恶历史。

1904年7月4日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1904年7月4日清晨,在礼部会试中选拔出来的273名贡士,从中左门进入保和殿,历经点名、散卷、赞律、行礼等种种仪式礼节,准备参加名义上由皇帝主考的殿试。

这是3年一度的全国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贡士们按这次考试的成绩重新排定名次。一甲3名将获赐进士及第,二甲和三甲分别获赐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上午10时,试题发下,是以皇帝名义提出的时务策问,题长大约五六百字。贡士们立即开始撰写对策文,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对策文不限长短,常例为2000字,规定字必正体、文必到行,工整有格,不容疏忽。日暮为交卷时限。这次殿试的前三名为: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

参加这次殿试的贡士还有谭延闽、汤化龙、蒲殿俊、沈钧儒等。清廷于次年宣布废科举,因此甲辰科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1910年7月4日日俄签约侵夺“满洲”

1910年7月4日,日本驻俄大使本野一郎和俄国外交大臣伊兹斯基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订第二次《日俄协定》和第二次《日俄密约》。美国极力在东北寻找机会,不但受到日、俄的一致反对,还促成了日、俄的进一步勾结。为此,它们在圣彼得堡签订了新的协定和密约。协定规定,两国维持“满洲现状”,如有侵害这种现状之事发生,两国就维持现状的“必要措施”,“随时互相商议”。密约还明白规定,若两国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受到威胁时,两国同意采取“防卫此种利益的办法”,从而使密约带有军事同盟的性质。

1927年7月4日政治活动家陈延年被害陈延年是我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中国旅欧总支部领导人之一,1927年7月4日,陈延年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秘密杀害,年仅28岁。

一句话历史

1947年7月4日国民政府实行“戡乱动员”

1947年7月4日,为解决国民政府军事、政治上的危机,******问计于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得到答复是“采取紧急措施的时刻,恐怕已经来到了”。7月4日,******颁布《戡乱共匪叛乱总******》,实行“戡乱”救国。该******称政府决心动员全国力量,加紧“戡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