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做朋友后做生意(大全集)
3096300000075

第75章 对利润要斤斤计较(1)

为了赢大利,甘愿做最小

韦尔在1981年6月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大事情,他把自己辛辛苦苦花费了20年时间创建的希尔森公司出售给拥有资本雄厚的美国捷运公司。美国捷运公司是一家大公司,经营着全国的信用卡、旅游支票和银行等业务,但韦尔的希尔森公司发展前景很好,而且韦尔合并到美国捷运公司并未引起公司的足够重视。因此,许多人认为韦尔这次赔了进去。

然而不久,人们就不得不叹服韦尔的英明。现在韦尔在捷运公司的职位只在董事长和总裁之下,他的股份总额有2700万美元,个人年收入高达190万美元。

当然,韦尔为发展捷运公司也是兢兢业业,在他的一手策划下,捷运公司用5.5亿美元买进了南美贸易发展银行所属的外国银行机构,这家银行经营外汇、通货市场、珠宝贸易、银行业务等。这桩大生意的成交不仅是韦尔津津乐道的一件值得自豪的事,而且使韦尔在捷运公司身价百倍,成为华尔街的热门人物。

由于公司董事长常要外出应酬,所以美国捷运公司的实权掌握在韦尔手中。在韦尔的领导下,公司各部门齐心协力,互助配合,使捷运公司的利润不断增加。韦尔管理公司有方,突出的一点是善于协调上下级的关系。他常说:“领导的责任在于给下级鼓劲。当然,办法很多,但是我善于和下级融洽相处,不时倾听他们的呼声。同样道理,下级有责任发表意见,不让问题愈积愈多,最终不可收拾。当领导的要当机立断,不能含含糊糊,使下级无所适从,或让有些人钻了空子。”

韦尔的成功有许多因素,例如好胜心强烈,非常自信等,然而最重要的一条却是:他知道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能够果断地抓住机会,敢想敢做——创业之初,对于合并与否,他果断地拍板;后来,他吃小亏获大利,与捷运公司合并,并在不久后成为该公司第二号实权人物。可以说,是韦尔的胆识与果断照亮了他不凡的未来。

做种子的小麦不可食用

种子是用来交换金秋的,因此,种子是不可食用的。可以将小麦借给佃户做种子,但做种子的小麦不可食用。

这一箴言在犹太人中间已经盛传了几千年。它的意思是说:本钱是用来赚更多的钱的,它的所有者必须小心经营,不可把它挥霍掉。

更进一步说,这句话还包括“不可把钱存进银行,指望它给人带来利息”、“不可把钱转借给他人,指望它给人带来好处”等意思。

犹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非常深刻。

他们认为,把小麦借给佃户做播种之用,至少还有归还的可能;把做种子的小麦磨成粉,做成面包果腹,就是纯粹的消费行为——吃完以后只好再去借,借麦者这样就会陷入越来越穷的境地,而出借者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这种账就及可能成为呆死账。

对“可以将小麦借给佃户做种子,但做种子的小麦不可食用”他们是有如下的诠释:

消费借贷、生产借贷都可能有因资本的流通不畅而出现无法回收借贷物的情况。正因为这样,商人们就有必要考虑好资本的运作,使从商者和消费者都拥有可供顺利运作的资本。

犹太人认为,商人充分考虑好顺利回收资本的环境和条件,考虑好如何制订合理的价格,考虑好如何提供合乎消费者要求的商品和令消费者满意的服务,这是使经济活动中贷款或货款顺利支付的基础。

该获取的利润绝不放手

该获取的利润绝不应放手。既要计较清楚,又能迅速地计算出结果。把两者结合起来,是犹太人的聪明之处,也是他们善于做生意的诀窍。

犹太人的心算本领,成为其对经营判断和对外谈判的高招。事实上,犹太人这种本领非属天赋的,而是长期训练得来的。

在长期的商场磨炼中,犹太人练就了闪电般迅速的心算能力。如牛仔裤创始人列维·施特劳斯,因家境不佳,1850年跟随别人从德国到美国西部参加淘金,希望能借此发财。到了旧金山后,经过几星期的淘金生活,他发现那里人山人海,淘金者中确有人因此赚到了一些钱。但他想,每日从早到晚疲于淘挖不止,一个月也只不过获得几十美元。如果在矿场上做生意,供应给千千万万的矿工生活必需品,每100美元营业额赚得20美元,每天做100美元的生意,一个月足可以赚600美元。何况那么多的矿工在这里,每天何止做100美元的生意呢?

经此谋算后,列维决定不干淘金活了,他开始摆卖凉水及一些小百货。果然不出所料,列维第一个月经营的营业额就达5000美元,他的利润超过1000元,比一名淘金者多赚了几十倍的钱。以后,随着他经营品种的增多,赚的就更多了。

对于犹太人来说,精于计算,是为了锱铢必究。他们不像大多数东方人一样,羞于“斤斤计较”。他们认为,该获取的利润绝不应放手。他们既要计较清楚,又能迅速地计算出结果。把两者结合起来,是犹太人的聪明之处,也是他们善于做生意的诀窍之一。

智慧的种子比金钱更珍贵

智慧和金钱一样都是可以通过播种、经营而收获的。对智慧的收获,它的意义远大于对金钱的收获,这正是决定商业前途的重要因素。与之相反,有许多人对于智慧的培养这种重要的事,都不愿意用心去做,一心只想取巧,其结果恰恰是弄巧成拙。

美国土木建筑业大王比达·吉威特不仅称霸于建筑业界,在煤矿、畜牧、保险、出版、电视公司,甚至在新闻事业界,也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身为事业家的比达·吉威特,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他那种独特的经营哲学:“倘若可以赚1美元,只要有这种机会,我绝对不放弃。”他还有一种近似未卜先知的天赋,当一件事尚未来临,他便能预见它将在何时发生。比达·吉威特作为经营者,能够展开很巧妙的人事政策,激发手下的才能和工作情绪,因此工作效率非常高,人人愿为他效力。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实例中见其一斑。

1950年左右,比达·吉威特在同一时间内在两项工程中夺标。一项是在俄亥俄州建设原子炉,一项是在怀俄明州建设克大利巴堤防工程。在这两项工程同时中标、且同时施工的情况下,比达·吉威特便表现出他那独特的用人方法。

土木建筑工程师,一般都有共同的特性,那就是面对越困难的工程,越能提起工作兴趣,干起来越能发挥所长。原子炉建设,既能体现出站在时代的尖端,又含有国家意义,因此他们的情绪的确都非常高昂。对于堤防工程,大家无不认为是举手之劳的小事,觉得干起来不够过瘾。比达·吉威特对于这两项工程的进展情况,时刻在注视着,并且根据从事堤防工程的技术人员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随时调配他们去从事原子炉工程。相反地,在从事原子炉工程方面能力表现较差的,便送去干堤防工程。这种人事管理办法实施的结果,使得每个从业人员竞争意识大大增强,个个争先,也使得这两件工程保质保量地很快完工。

比达·吉威特不仅在用人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才干,对于新人的发掘与培养也是十分积极的。对于刚出校门的年轻技术人员,头一年举行在职训练,使其接受广大范围的建筑技术的在职训练,使技术人员能学以致用,激发潜能。在形形色色而且为数众多的工程中,人力和物力密切配合,事事如意,工程完成得尽善尽美。

自己在所经营的事业上,比达·吉威特并不亲自参与,始终只是指示做法,然后把某一项工程全托付给实际负责人,至于工作效果,他能迅速地给予评价,丝毫不放松,这就是他的一贯作风。

神创造每种东西都有理由

著名商人麦克纳说:“世界上没有一件无用的东西,经营者想经营企业都必须学会‘善假于物’。”

以色列水泥大王——哈同水泥公司的创建者麦克纳,在他23岁时穿着破旧不整的衣服,失魂落魄地来到麦加。因身无分文,又找不到工作,有一段时间每天都陷在半饥饿状态之中。“干脆卖水算了。”他灵机一动,便在路旁摆起了卖水的摊子,生财工具大部分都是捡来的。

“来,来,来,清凉的甜水,每杯1分钱。”麦克纳大声叫喊。果然,水里加一点糖就变成钱了。头一天所卖的钱共有6角7分。这最简单的卖水生意使这位吃尽千辛万苦的青年,不必再挨饿了。

麦克纳卖了两年水,25岁时已赚了一笔为数不少的钱,于是开始经营零售店。30岁时,当时的市长听到麦克纳很会使无用的东西产生价值,就召见他说:“你是以很会利用废物闻名的,那么人的排泄物你也有办法利用吗?”

麦克纳说:“收集一二家的粪便不会赚钱,但是收集数个人的大小便就会赚钱。”

市长问:“怎么样收集呢?”

麦克纳说:“做个公共厕所,我做给你看,好不好?”

这样,麦克纳就在麦加设置63处最初的公共厕所,因而他就成了公共厕所的始祖。

厕所做好之后,麦克纳把收集粪便的权利以每年4000元的代价卖给别人,两年后设立一家以色列最初的人造肥料公司。也许你会感到震惊,设立以色列最大的水泥公司——哈同水泥公司的资金,是从这些公共厕所的粪便上赚来的!

节约本钱就等于增加利润

《塔木德》中说:“凡成大业者,无不以节俭为要诀。”对于商人而言,更是要讲究节省开支,增加利润,把生意做大做强。

船商银行家出身的斯图亚特曾经有一句名言,他说:“在经营中,每节约一分钱,就会使利润增加一分,节约与利润是成正比的。”

斯图亚特努力提高旧船的操作等级以取得更高的租金,并降低燃油和人员的费用。

也许是银行家出身的缘故,他对于控制成本和费用开支特别重视。他一直坚持不让他的船长耗费公司一分钱,他也不允许管理技术方面工作的负责人直接向船坞支付修理费用,原因是“他们没有钱财意识”。因此,水手们称他是一个“十分讨厌吝啬的人”。

直到他建立了庞大的商业王国,他的这种节约的习惯仍保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