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做朋友后做生意(大全集)
3096300000065

第65章 “益”与“利”有尺度(2)

在比尔·盖茨的创业团队中,最不应该忽视的就是他的好朋友保罗·艾伦。这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与盖茨有着进军软件业的共同目标,两个一起度过了创业初期的日子。

艾伦是盖茨在湖滨中学的同学。其父亲当过20多年的助理管理员,因此从小博览群书。1968年,与盖茨在湖滨中学相遇时,比盖茨年长两岁的艾伦以其丰富的知识折服了盖茨,而盖茨的计算机天分,又使艾伦倾慕不已。两人成了好朋友,一同迈进了计算机王国,掀起一场软件革命。

在谈到他们之间的友谊时,盖茨回忆说:“他读了4倍于我的科幻小说,另外,他还有许多解释自然奥秘的书,所以,我就问他有关‘枪炮工作原理’和‘原子反应堆’之类的问题,保罗把这些都讲解得头头是道。后来,我们经常在一起做数学和物理作业,这就是我们何以会成朋友的原因。”

艾伦的特点是说起话来柔声柔气,为人很谦虚。这一点在最初的公司业务开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与罗伯茨合作改进BASIC程序的过程中,罗伯茨虽然敬重盖茨的技术能力,但非常不喜欢他的对抗方式。罗伯茨说:“盖茨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这就是问题的所在。艾伦比盖茨更富于创造性,盖茨和我争来争去,但是一个好办法也拿不出来,可是艾伦能。他对我们公司还是有一些帮助,而盖茨只能是添乱。”有了艾伦从中斡旋,最初的合作才不至于破裂。

艾伦是一个喜欢技术的人,所以他专注于微软新技术和新理念。盖茨则以商业为主,销售员、技术负责人、律师、商务谈判员及总裁一人全揽了,共同的理想使得两位创始人配合默契。艾伦在研发BASIC语言和操作系统方面显示了充分的远见。正是对于技术上的敏感,艾伦才不断地向盖茨提出创办公司的要求,并一再鼓动盖茨退学创业。

因为艾伦的谦让性格使然,微软公司开办之初,盖茨在合作协定中获得了微软公司大部分的权益。在公司股份中,盖茨占60%,艾伦占40%。因为盖茨可以证明他在BASIC语言的最初开发中做了更多,而艾伦也认可这一点。不久以后,这种比例又进一步调整为64比36。但是,从股份的多少不能划分的是:盖茨和艾伦这个精干的创业团队,缺一不可。两个朝着软件业的顶峰共同迈进。

艾伦为盖茨制定了“先赢得客户,再提供技术”的公司发展战略。1981年,IBM的个人PC问世,急需一个配套操作系统。又是艾伦从西雅图计算机公司搞到了SCP-DOS程序的使用权,两人对该软件程序作了扩展改编,重新命名为MS-DOS,再反销给IBM。MS-DOS是微软开始走向世界软件业第一品牌的发家宝。

可以说艾伦是盖茨创业道路上最大的推动力。正是他拿着登有微型计算机研制成功的消息的杂志,去找盖茨,成功地说服了盖茨少打一些牌,而干点正经事。也正是艾伦对技术的痴迷使得全新的BASIC语言最终得以出现,使微软最终成为软件领域的巨人。也正是艾伦和盖茨研发的操作系统逼迫IBM后来不得不加入到个人电脑的战团中来。

“艾伦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因为他优先考虑的不是业务,而是对技术本身的痴迷。”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劳拉·里奇在这一点上也承认艾伦的重要作用:“微软之所以能够被载入商业史册就是因为其操作系统的成功。”

1982年,艾伦在一次商业旅行中突然病倒,诊断结果表明有癌变的迹象,应立即进行化疗和放射性治疗。在患病期间,艾伦意识到自己无法给予盖茨所要求的时间与精力。1983年,时任微软副总裁的艾伦终于离开了蒸蒸日上的微软。三年后,当微软公开上市时,艾伦拥有的近40%的股票让他成为全球顶级富豪之一。

人并不一定要找最优秀的同伴,但一定要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做同伴,只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才能够鼓励和激励自己在理想的路上走得更远,而不会轻言放弃。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值得交往的朋友,更是你在生意上不可缺少的助手。

有的朋友不能与他合作

与朋友一起合作,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机会。但并不是什么样的朋友都可以合作的。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被表象所迷惑,在与朋友合作后才看清对方的真面目。所以,要想事业能够成功,以下两种朋友是绝不可与之合作的:

第一,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型的朋友。

三国时代的马谡自认为从小熟读兵书,深知用兵之道,在守街亭时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执意要把营寨建在高山之上,结果被魏军团团围住,几次突围都没有成功,加上水源又被拦截,军心动摇,终被魏军击败,街亭失守。面对魏军的长驱直入,幸亏诸葛亮大智大勇,上演了一出空城计,方才转危为安。马谡的错误造成街亭失守,军纪不容,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从此,马谡一直就成为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典型人物。

在当今社会中,像马谡这样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人依然很多,只不过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罢了。这些人自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分析力比别人强,也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搞些钱,或是开空头支票,让你钻进圈套,与你进行所谓的合作,然后,他就发号施令起来,总以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都是最好的,当你对他的一点观点或看法提出不同的意见时,他常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修改。对你的意见或建议,轻易地给予否决,自己又提不出更好的方法来。思维方法是以偏概全、以点概全,偏激、固执,不易与人合作。当出现这种情况,你应断然与他分道扬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优点与缺点,优点与缺点同时并存。对于一般的缺点与局限,在选择朋友时不能求全责备,要求对方十全十美。这在现实中是办不到的,因为你自己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但对于具有上面所言的缺点与局限的人,你一定不能与他们合伙共事,因为这些缺点或错误是本质性的错误,是长期形成的,一时半刻也改不了了。

第二,追求有异、目的不同的朋友。在朋友中,目标和追求可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本性喜欢追求长期收益,有的人喜欢追求称心如意的年收入,还有的人喜欢追求专业性的挑战,又有一些人追求个人的名声与地位。如果对朋友的动机与目的考察得不仔细,势必让一群动机歧异的人混杂在一起,这对你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精明的商人应该明察对方的内在动机与目标,并且慎重思考有进一步可能合作的基础,才最终下决定。

与朋友合作要谨慎,尤其对初交的朋友更要抱有防范之心。必须认清对方的本来面目,对于以上两种朋友,坚决不可以与之合作。

同富贵共患难才是好伙伴

友谊,不仅仅是在欢歌笑语中和睦相处,更是要在困难挫折中互相提携;事业,不仅仅是在蓬勃发展时携手共进,更是要在危机降临时共同抵御。

对商人来说,能同富贵,不能共患难的只算是酒肉朋友;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只能算普通朋友;能共患难,又能同富贵的才能算好朋友,真正的知己朋友。与这样的朋友一起合作共事,才能彼此同舟扬帆于商海之上,直达成功的彼岸。

有的人在无忧无虑的日常生活中,还能够和朋友嘻嘻哈哈的相处,可是一旦朋友遇到了困难,遭到了不幸,他们就冷落疏远了朋友,“友谊”也就烟消云散了。与这种只能共欢乐不能同患难的朋友共事,事业顺利时还好说,一旦有所波折,他必然最先离你而去。

“患难之交才是真朋友”,这话大家都不陌生。

晋代有一个人叫苟巨伯,有一次去探望朋友,正逢朋友卧病在床,这时恰好敌军攻破城池,烧杀掳掠,百姓纷纷携妻挈子,四散逃难。朋友劝苟巨伯:“我病得很重,走不动,活不了几天了,你自己赶快逃命去吧!”

苟巨伯却不肯走,他说:“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我远道赶来,就是为了来看你。现在,敌军进城,你又病着,我怎么能扔下你不管呢?”说完便转身给朋友熬药去了。

朋友百般苦求,叫他快走,苟巨伯却端药倒水安慰他说:“你就安心养病吧,不要管我,天塌下来我替你顶着!”

这时“砰”的一声,门被踢开了,几个凶神恶煞般的士兵冲进来,冲着他喝道:“你是什么人?如此大胆,全城人都跑光了,你为什么不跑?”

苟巨伯指着躺在床上的朋友说:“我的朋友病得很重,我不能丢下他独自逃命。”并正气凛然地说:“请你们别惊吓着我的朋友,有事找我好了。即使要我替朋友而死,我也绝不皱眉头!”

敌军一听愣了,听着苟巨伯的慷慨言语,看看苟巨伯的无畏态度,很是感动,说:“想不到这里的人如此高尚,怎么好意思侵害他们呢?走吧!”说着,敌军撤走了。

患难时体现出的正义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威力,说来不能不令人惊叹。

相对于同患难来说,能够共富贵的朋友更是难寻。富贵时,朋友间更容易在利益上发生矛盾。生活是复杂的,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例如,一起开创事业的朋友,成功后在企业的发展方向、利润的分配、人员的使用上都会存在分歧,这些分歧就成为矛盾爆发点。

田峰与好朋友张东一起开办了一家公司,田峰主管业务,张东负责财务。两人说好了利润五五分成。公司开办的前两年效益一般,两人的收入都很少,田峰也就没在意。到了第三年,公司连做了好几笔大生意,效益可观。年底分红时,田峰惊讶的发现自己的收入比朋友相差几十万。最后才发现,虽然两人之间对利润五五分成,但张东拿走的是纯利润,而他的那一部分则包括公司的日常开支。张东利用自己对财务的专长和朋友的信任,狠狠摆了田峰一道。

在挑选事业上的合作伙伴时,你一定要谨慎,不是什么样的朋友都可以共事的。如果你发现身边有一个能同富贵共患难的好朋友,千万别错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