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做朋友后做生意(大全集)
3096300000062

第62章 “义”与“益”不分家(2)

“真没想到,都是很好的哥们儿,他居然这样做,而且我们之间什么协议都没有签,对他个人也没有什么法律约束”,程则辉懊恼地对律师说,程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的另一个发起人田力是专利技术持有人,不想在合作了4年之后,公司步入正轨、业绩也开始提升时,却提出要带着技术另立门户。程则辉当然十分气愤,但也无可奈何,在没有任何法律和协议保证的情况下,公司的运转濒临瘫痪。而田力却也有自己的道理,公司运营了4年资产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可是既没分过红,也没有股权上的说法,现在有了更大的公司请他带着技术去合作,条件更优厚,他当然选择离开。

类似这样合合分分的事情似乎天天都在上演。一项调查显示,中关村每天新诞生20家公司,但同时又有至少两家公司歇业或散伙。亲朋好友合攒一家公司,创业时能志同道合,但稍有起色便闹分家,甚至对簿公堂。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的合伙人“分手”事件更多,对企业的影响也更大。

据国外一家研究机构对100家成长最快的小公司所做的调查,发现其中有一半的创业团队无法在公司头5年中顺利存活,而在另一家机构所研究的12个创业团队的个案中发现,只有两家在创立后的5年后创业团队还保持创立初期的完整。

合伙是一种契约,契约也就是合同,它规定了订立契约或合同的人相互之间的义务和权利。比如,彼此之间出资的比例,利润的分配方法,不同的合伙人应该承担的债务份额,各自在公司中的地位等。这样,根据契约人的结成关系,合伙人也可以分成好几种形式:普通合伙人,名义合伙人,有限合伙人,秘密合伙人,匿名合伙人,不参加管理的合伙人等。所以合伙不是别的,就是几个人或几个组织和公司联合起来做生意,不管他们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也不管他们把自己的公司登记成什么样的法律名称。

纵观那些事业上成功的人,他们在处理与朋友合作上不外乎对以上所说的六个方面有效执行而已。只要你铭记在心,并加以应用,就会发现与朋友合作是一件很简单、很愉快的事。

当你与朋友竞争的时候

生意场上变化莫测,今天的朋友,明天就可能是你的竞争对手。既然与朋友的竞争难以避免,那就更要求我们要处理好其中的利益关系。

与朋友竞争,要有正确的心态。面对强于自己的,不要惊慌失措;面对弱于自己的,也不要张狂自负。如果与朋友在意见上有分歧,则完全可以讨论,但不要争吵,应该学会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及从容镇定的声音表白自己的观点。

商场如战场,一旦相互竞争,即便是朋友,关系也不会如同往日。在这个波谲云诡的时刻,朋友之间的相处如同博弈,面对各种可能面临的境况,必须事先想好对策,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从容自如。

比如:当你挖空心思想出一个好主意,使你的生意得到很大发展时,却有朋友一声招呼也不打,照搬照抄你的方法,并抢走了很多原本属于你的客户。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总不能整天气急败坏吧。下面几种方法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1. 用短信澄清事实

当然,写的信不能有任何坏的影响,短信内容一定不能让对方产生不快。写信的主要目的是要委婉地提醒一下对方,自己当初的想法,是怎样演变到今天这个令人欣喜的样子。在信中适当的地方,你可以写上有关的日期、标题,可以引用任何现存书面证据。

在短信的最后要建议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讨论,这是很重要的,这能让你有机会再次含蓄地强调一下你的真正意思:这主意是你想出来的。

如果真的有人把你的功劳忘记了,想把功劳归属于自己,那么这个方法倒能为你争回功劳起一定作用。

2. 夸赞抢你功劳的人,然后重申主意是自己的

说这番话的时候,要再一次对朋友的独一无二的才能和见解大加赞赏。这种方法对女性商人来说特别重要。很多研究者发现,女性商人喜欢从“我们”的角度——而不是“我”的角度来做事,所以她们的想法和首创就常常会被男性朋友所挪用。如果着眼于事情的积极一面——你的朋友也是想方设法要做好生意,而且他(她)对生意也有独到的看法,也许会有助于你解决这个可能很棘手的问题。

当你觉得这个方法比较适合你应用时,你就应早点行动,如果等你的朋友把你的想法散布开时再行动,困难就大得多了。

3. 退出争夺战

初看起来,这似乎不是一种方法,或者不能算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对某些人来讲,这或许是最好的。你应该问一问你自己:哪个更重要,是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还是独自拥有想出这个点子的名誉?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意味着你要做出一些牺牲。在做出决定时,应该考虑一下,要打这场“官司”得花费多少精力。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你正要接手一笔大生意,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或者除了“原则问题”之外其他并无妨碍,而要证明所有权只能使你疲惫不堪。在这些情况下退出争夺战显然是明智之举,是上上之策。

与朋友竞争对你来说是一件无奈的事,你选择全力对抗就有可能失去朋友,你选择顾全友谊就会失去发展机会。所以,在“利”与“义”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

当朋友有求于你的时候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你都难免碰到朋友有求于自己的时候,是置之不理还是热情帮忙?不帮朋友面子上挂不住,帮了又可能有损自己的某些利益,两难的选择中常常透着无奈。

人们总是可以敏感地觉察到自己的苦处,却对别人的痛处缺乏了解。他们不了解别人的需要,更不会花工夫去了解。有的甚至知道了也假装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没有切身之苦、切肤之痛吧!

虽然很少有人能做到“人饥己饥”的境界,但我们至少可以随时体察一下朋友的需要,时刻关心朋友,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如果你能在关键时刻帮朋友一把,那么别人一定会牢记心中。

事实上,没有比帮朋友办事更能表现一个人宽广的胸怀和慷慨的气度了。对一个失意的朋友说一句鼓励的话,扶起一个跌倒的朋友,给予一个沮丧的朋友一份真挚的祝福,你一点儿损失也没有,但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却是慷慨的帮助。

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朋友,一点点钱便可以使他不饿肚子;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朋友,一次诚恳的交心便可能会使他建立起做人的尊严与自信。

所以,不要吝于帮助朋友。

当你正在潜心于某项工作,或正全心投入一份你所热衷的事业,或沉浸于你所赖以生存的一份工作时,却受到了来自朋友的求助等份外事情的干扰,此时需要你拿出时间、花费心思和精力去解决它。

如果你答应这些分外之事,势必影响你正在进行的工作,你也许会因此而感到不愉快、不甘心。但是如果拒绝了,你也会感到心理不安,还可能带来一些意外的麻烦,譬如会遭到朋友对你的误解,受到无谓的攻击,受到周围人的冷淡,你同样会过得不舒服、不愉快。这时该怎么办呢?

朋友求助等分外之事,也许只是暂时占去了你的部分时间,从长远看,牺牲这一点时间上的利益实际并没有对你造成多少损失。而你在帮助朋友时,也能够感觉到助人的快乐,因此对你没有什么划不来的;反倒是由于你帮助了朋友,方便了朋友,因而获得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美好的效应或许你一时无法明显地感觉到,但是如果你经常给人方便,常替朋友分忧解愁,日积月累,将会使你结下许多善缘,这与你当初因帮助朋友而损失的一点时间完全无法相比。

三毛曾经说过:朋友这种关系,美在锦上添花,贵在雪中送炭。

朋友有求与你,有时是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此刻帮对方的忙就有如在他濒临饿死时送一只萝卜,这和富贵时送一座金山,就内心感受来说,完全不一样。人对雪中送炭之人总是怀有特殊的好感。

某位小姐如此说:“我有一位朋友,我每次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一定出现。例如:我有急事需要用车或上班迟到时需要用车,只要我打个电话,他一定到,可以说每求必应。事情一过去,我们又各忙各的。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我总是忘不了给他寄一张贺卡,发个短信给他拜个年。”

对身处困境中的朋友仅仅有同情之心是不够的,应给以具体的帮助,使其渡过难关。这种雪中送炭,分忧解难的行为最易引起对方的感激之情,进而形成友情。比如,一个农民做生意赔了本,他向几位朋友借钱,都遭回绝。后来他向一位平时交往不多的乡民伸出求援之手,在他说明情况之后,对方毫不犹豫地借钱给他,使他渡过难关,他从内心里感激。后来,他发达了,依然不忘这一借钱的交情,常常给对方以特别的关照。

当然,对于朋友所求之事要分别对待。有些事情,比如违法的事情,即便朋友许下好处也不能帮。这一点上,你一定要把握好。

当你有求于朋友的时候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现代社会,友谊的内涵变得丰富、深刻,但是朋友的重要仍是非常明显的。当你有困难时,自然希望得到朋友的帮助,但要让朋友想帮你、愿帮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里同样要涉及利益之争。

求朋友帮忙有学问,会求朋友的人总是使朋友乐于帮助他。当你有求于朋友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求人先要捧人。

好话人人都爱听,求朋友办事时,不妨多捧着对方说话,这是为求办事成功所采取的一种战术。

有位朋友张凯,人送外号“成事通”,这就是说他无论办什么事都能畅通无阻,让人羡慕不已。他有个朋友叫郑平,最近一直为孩子调动工作的事头疼不已,东跑西跑事就是办不成,想起好友张凯精通求人之术,特意跑来向他请教。张凯指点朋友说:“办事就要会求人,要办成事就得让人家喜欢你,愿意帮助你,为做到这一点,起码你嘴得甜点吧,你得会捧着人说话,你要多赞美他,说他爱听的话,做到这一点,事不就好办了吗?”郑平如梦方醒,兴冲冲地走了。没过多久,听说他儿子调动工作的事成了。

这位“成事通”先生完全掌握了拉关系办事、获得别人好感的诀窍,那就是先赞美再求人。人处世间,难免有求人办事的时候,事情是否能办成,还要看你是否能与对方拉好关系,讨对方的喜欢。我们都知道,赞美别人能增加别人对你的好感,如果你能在求人办事时,恰当地赞美对方,那么对方在获得心理满足之后也一定会乐于满足你的要求。

求人办事中赞美别人和在一般交往中赞美别人还有不同,前者的赞美应当更有针对性。

1. 有目的地赞美对方

心理学证明:当一个人骄傲地谈到他的专长,或他所取得的成绩时,你适时地提出与之相关的要求,在这样的时刻,他拒绝你的可能性最小,你的要求得到满足的成功率最大。所以,当你有求于人时,就需要运用赞美,营造一个合适的氛围,使你的需求最大可能和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

某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刘柳和妻子两地分居10多年了,钱花了很多礼品也送了不少,不知为什么,妻子就是调不过来,这件事搞得刘柳筋疲力尽,但也无可奈何。这不,在他妻子调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某局局长又换人了,新上任的是从外地来的李局长,他听说这位李局长能急人之急,为群众办真事、实事,他就了解了几个受李局长帮助的例子,然后登门拜访。他一开始没谈自己此行的目的,先是对李局长进行恭维,说他做的比较突出的政绩,是真正为人民做实事的公仆,李局长也很谦虚,哪里,哪里,他们的确有困难,有的已经分居好几年了,就是调不到一起,他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到了这个关口,刘柳就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李局长,我也有点小事,需要麻烦您,我和妻子已两地分居10多年了,一直没有解决,本来不打算找了,听大家都说你的政绩,心中仰慕,来请您帮帮忙。”接着刘柳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李局长让他回去静候佳音。果然没过几天,一纸调令到手,刘柳全家团聚。

在这个事例中,刘柳是有求于人的,他所求的正是这位局长分内之事,并且这位局长也因之声名远扬,刘柳首先对局长进行赞美,使局长在兴头上轻松地给他把事办了。如果像有些人,只知道自己诉苦,去让别人帮忙,激发别人的同情心,那是不够的。在话题展开即问题提出之前,先行赞美是很好的铺垫。

2. 有计划地赞美对方

一个人的心情在其交往过程中影响巨大,好的心情会使些本来难以处理的事情变得顺利。那么,在有求于朋友,巧妙地运用赞美,使他或她的心情好起来,从而对你谈的问题感兴趣。

高强是某油漆公司的推销员,这个公司刚刚开发出一种新型油漆,虽然广告费用花了不少,但始终打不开销路。这种新油漆具有色泽柔和、不易剥落、防水性能好、不褪色等很多优点。高强决定从朋友所开的家具公司为突破口,来打开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