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熙丰遗事
3093300000052

第52章 王韶入青唐招抚俞龙珂(2)

自从韩绛出任陕西安抚使,前往庆州视事,两国已在沿环庆路边界陈兵数十万。而秦州一带,却相安无事。然而,在这平和和安谧之中,却孕育着一场无声的战斗,一场对青唐俞龙珂的大争夺。蕃僧结吴叱腊,诱董裕不成,打算取青唐以立国,西夏也正谋取青唐以胁秦州。就在昨天,智缘一行人初到古渭,王韶和李宪与之宴饮之时,俞龙珂派快马送来请柬,要王韶在今天午时赶到青唐,说是有要事相商。俞龙珂的邀请透着某种玄机,或者说是杀机。来送信的人王韶认识,问起俞龙珂究竟有何事相商,来人只是吱唔,后来被问不过,才说,明天结吴叱腊要来青唐,俞龙珂也通知了西夏。听说结吴叱腊和西夏都去俞龙珂部属,此行必定凶险,李宪要王韶带一千军士去,王韶没有答应,却只请了智缘、怀丙两位大和尚同行,王韶连随身佩剑都没带,也算是艺高人胆大了。从古渭到青唐三百里,除在甘谷城附近一段山路颇为险峻,沿途沙滩荒原,并不难走,凭王韶诸人的快马,只消三个时辰便可赶到。三人路经滔河,立马边界,想看看西夏境内的动静。他们看到的,与大宋境内一样,静静肃立的山,缓缓流淌的河,和白沙黄土,绿树青草。“边关”这两个从汉唐以来被诗人吟咏了无数次,足以使壮士热血沸腾的字,其实与本土并无二致。

王韶冲在秦州蹭蹬跌扑近三年,备受排挤挫折,深知功业之难,却仍在一步一步的实践着最初的《平戎策》的设想。他一直在解读并诠释着“立马边关”的含义,一种在边关盘旋千年、寄附于沙场白骨之上的苍凉的精神。因此在此时此刻,并不显特别的激动。他把缰绳一拎,说道:“两位大师,我们上路吧!”

智缘、怀丙答应一声,三匹马绝尘而去。

青唐俞龙珂,是羌属中的大部落,早在盛唐时候,已经内附。唐朝由盛到衰,诸羌皆脱出大唐藩篱。大宋立国百年,甚至在西夏元昊立国,范仲淹和韩琦巡边之时,都未曾想到这块土地。王韶叩阙求官之前,曾入青唐见过俞龙珂,说起归附大宋之事,俞龙珂没有答应。近年来,西夏与大宋边界屡屡生事,两国也同时瞄上了青唐:西夏取青唐则可以胁秦州,大宋取青唐则危及西夏肘腋。此时,蕃僧结吴叱腊游说诸蕃部,准备立国,也把目光盯上了青唐。立国并非小事,要创文字,立法制,非胸罗大有之人方能成事。结吴叱腊原本是河州积庆寺的住持,不仅武功精纯,佛学精湛,在蕃部有活佛之称。既有立国的异志,文治一道实不能小觑。二师弟结吴景立不会武功,接替结吴叱腊做了积庆寺的住持。俞龙珂再三权衡利弊,以为跟着结吴叱腊立国,与西夏联姻而与大宋为敌,必将后患无穷,在西夏与大宋之间,不论从历史渊源还是从地域上看,都以内附大宋为上。必不得已三者择其一,当择大宋。俞龙珂有此心思,却也不甘自售,更不愿得罪结吴叱腊和西夏。韩绛出任陕西安抚使经略边事,西夏加紧了对俞龙珂的羁縻,派国师灵空大和尚和国主秉常的舅舅罔萌讹赴青唐说降俞龙珂。俞龙珂得此消息,连忙急信王韶和结吴叱腊,约定时日,赴青唐议事,其实是要大宋、西夏和结吴叱腊三方龙争虎斗,他便从中取事。

午初时分,王韶一行三人赶到青唐。刚进寨门,便有人前面领路,直引至议事厅前下马。只听一声“大宋提举蕃部事宜王韶王大人到”,俞龙珂笑容满面,从议事厅里迎了出来,一面向王韶抱拳行礼,嘴里连说“俞龙珂未曾远迎,恕罪恕罪”。一眼瞥见智缘和怀丙两大师身著紫锦袈裟,显见是有道高僧,连忙说道:“两位大师……”不待王韶引见,智缘合掌说道:“贫僧智缘,忝为汴梁大相国寺住持。”怀丙接着合掌说道:“贫僧怀丙,忝为金陵太平兴国寺住持。”俞龙珂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说道:“俞龙珂今日何幸,得见两位佛驾!”

蕃部好僧,俞龙珂早就听到过智缘和怀丙的名头,不想今天两人齐来,真是满心喜欢,引见之后,忙请入厅就座。王韶三人,随俞龙珂走进议事大厅,举目一看,不觉一怔。

这议事厅是俞龙珂议事和聚宴之所,一厅带两厢,东西宽五、六十步,进深三、四十步,虽不比东京皇宫的瑰丽华美,却也宏大敞亮。大厅靠里一排成弧形设了十个座位,不分主客,都是一椅一案。此刻,在中间靠右的座位上,已坐了两人,一人是大和尚,身披大红袈裟,正合掌当胸,闭目端坐。另一人三十多岁样子,身著蕃服,剃了个元昊头——光头上结着三根小辫,显然是西夏人。

这两人,正是西夏国积香寺住持灵空大师和国主秉常的娘舅罔萌讹,比王韶三人早到半个时辰。陡见王韶三人进厅,也是一怔。俞龙珂一一引见安座,王韶紧挨灵空大师坐下,向左依次是智缘大师、怀丙大师。大宋和西夏边界不宁,已成敌国,罔萌讹和王韶互相瞪了一眼,又扭转了头。众人坐着,一时无话可说。稍顷,智缘大师说道:“久闻积香寺浮图九级玲珑,光华千丈,惜未得一见。”

灵空大师说道:“敝寺浮图九级玲珑是实,光华千丈是过誉。贵寺十绝,名传天下,贫僧心向往之。怀丙大师行走江湖,奇计取铁牛,被誉为神僧,贫僧心仪已久。今日得见两位大师,大慰平生。”

两句客气话说完,又是沉默。正枯坐间,忽听门外报说“结吴叱腊活佛到”,众人都是一怔,接着便见俞龙珂笑容可掬领了一人进来。只见结吴叱腊年近六十,身形高瘦,颏下一部花白胡子,头戴一顶扁帽,身穿赭色长袍,模样倒也并不凶恶。

结吴叱腊见大宋和西夏都已有人就座,一怔之后,便知今日此行无功而返。他站在门口心念电转:原来今天俞龙珂邀请自己竟安了一个套子!再看座中,大宋三人的东边尚有一座,如若就座,必定是坐在西夏灵空大师和罔萌讹之下。看这仗势,自己的计划已经难售,坐下也无甚意趣。就这样走,又有点不甘心。但自知别说与大宋争青唐,便是与西夏争也争不过。不走,讨没趣吗?

结吴叱腊招呼都没有打扭头就走了。结吴叱腊一走,灵空大师心念电转:“大宋国智缘和怀丙,这两人自己不论是佛学还是武功,都不能与之相比,张论起来半点也讨不了好,只好一走了之了。”他站了起来,合掌说道:“阿弥陀佛,贫僧告退了。”

俞龙珂连忙伸手虚拦一拦,说道:“何必急着要走?不是说好要多盘桓几天的吗?若嫌待客简慢,俞某就此谢过。——来人,上菜!”说毕,向灵空大师和罔萌讹打了一躬。

罔萌讹哼了一声,说道:“俞兄美意,在下心领了。就此别过,后会有期。”边说边离座而去。

见灵空大师和罔萌讹要走,王韶喝道:“且慢!”

罔萌讹手按刀柄喝道:“王韶你要干什么?莫非以为罔萌讹怕你吗?”

王韶扫了灵空大师和罔萌讹一眼,冷笑道:“何必虚张声势?”顿了一顿,说道,“贵国兴兵犯界,却是不该。”

罔萌讹哈哈大笑。这笑声似抗辩,又似壮胆,不免有点干涩。笑毕说道:“我军在边界内筑闹讹堡,干你国甚事,要李复圭派兵进袭?李复圭兵败,不好好检点,又出兵邛州堡,夜入栏浪、和市,劫掠我老幼数百;袭金汤,又杀我老幼二百人。贵国先犯界,如何反责我国犯界?”

王韶反问道:“我国延州的顺安、绥平、黑水三寨又是谁去侵夺的?”

灵空大师合掌说道:“阿弥陀佛,王大人说的也是。请问王大人,李复圭侵夺我国堡寨,是否贵国皇帝之意?”

王韶说道:“非也!我在秦州,曾见皇帝数次下诏,力戒边将不得侵入他国境内生事。”

灵空大师说道:“照啊!我国国主和梁太后也曾下诏约束边将,不得妄自生事。兵凶战危,不得已而为之。我国与贵国边衅不断,非我国主和梁太后之愿,亦非贫僧和罔萌讹大人之愿也。”

灵空大师说完,智缘和怀丙两大师合掌当胸,说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王韶问道:“大师之见曾是,大师和罔萌讹大人回国之后,可否力请贵国息兵?”

灵空大师说道:“势已如此,贵我两国,都是欲罢不能。虽未必旷日持久,至少要打一大仗。不过,据贫僧看来,韩绛巡边,措置乖方,不足为虑。这一战,我国有八成胜算。”

王韶听灵空大师直言大宋必败,继而一想,也就明白:韩绛以参知政事出任陕西宣抚使,其身份地位与王安石相当,若有措置不当,也无人敢出言指责。即便赵顼知道,至多下旨切责,决不会一仗未打就撤换大将。是以灵空敢把如此机密之事直言相告。

灵空大师和罔萌讹一走,俞龙珂和王韶相视哈哈大笑。俞龙珂大声呼喝:“来人,重新安座!”接着又吩咐,“立即快马传信,大宋智缘、怀丙两神僧在此,令属下大小头领前来瞻仰。”

*古渭,即古渭寨,原属秦州,熙宁五年改为通远军,崇宁三年升为巩州。并非是渭州或渭源堡。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