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这样看的起我,我自当领命。”王居安向他抱拳。看着他的摸样谷永宁其实是很高兴的,但是又有点莫名的感伤。
“好。王大人,山东就靠你了。”谷永宁拍着他的肩膀说。
“大人,你就放心吧,我决不会有辱使命的。”他也激动的连胡须都会颤抖。
对于山东谷永宁曾经做过研究。山东有两个很大的特点,一个是他有许多优良的港口,并且是一个半岛,海岸线曲折有利于偷袭登陆。
第二就是有黄河天险。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黄河再次改道,冲决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经聊城西至今河北青县境与卫河相合,然后入海。这条河宋人称为“北流”,12年后,黄河在商胡埽下游今南乐西度决口,分流经今朝城、馆陶、乐陵、无棣入海、宋人称此河为“东流”。东流行水不到40年便断流。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防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疲乏,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这也是黄河故道的来源。听那些徐州人说这黄河可是给徐州带来的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也不能不说是黄河的好处。山东淄川就是在黄河边上,只要能够守住黄河,金兵也奈何不了。
可是现在的山东情况不明,不知道红袄军成型了没有。在一切还都是未知数的时候派个人到山东地界上去了解实际情况应该是最稳妥的办法。王居安是个人才,应该能够完成任务的,但原在北方不要有什么样的差错。
但是对于台湾来说,可以休生养息的时间越来越短了,这粮仓还在建设之中,没有坚实的粮业基础什么都不用谈的,总不能在作战的时候还要看人家的脸色做事,那样的话就又是一个“端平入洛”的提前版了。
说到这个农耕,谷永宁想起来韩彦直的《农书》。这可是当今最先进的农业指导书了,虽说已经早早的命人宣传下去了,要知道这些人都是会偷懒的,当中都已经不知道打了多少的折扣了,看来还是亲自过问为好,于是就命人将农业司的管事叫了过来。
管农事的是一个年近60的小老头,满脸的皱纹,白发苍苍,眼神估计都已经有点衰退的样儿了,看上去不堪之用。谷永宁皱了皱眉头,心想这个人怎么会当上农业司提举,这是谁选的,是不是眼睛花了。但是很快的这个老头儿就将谷永宁给征服了。
“下官曾之谨拜见大人”垂垂老已的这个老头虽然样子不怎么样但是说话的声音还是蛮宏亮的,只是谷永宁听到之后却是紧紧的敲了一记。
“你就是曾之谨?”谷永宁瞪大了眼睛生怕看错了人。
“大人见过在下?”
“没有。你可是屠龙翁的子孙?”谷永宁看着这老头居然想起了一个人。
“原来大人也还记得我的先祖啊。不错曾安止正是我祖父。”曾之谨两眼之间闪烁着一种惊异的目光,但转瞬间变成了自豪。
“真的是你。”谷永宁大笑着说“看来上天真是眷待与我,送我一个当今天下农家的第一高人,真是我台湾之幸啊。曾老先生,你的《农器谱》还在吗?”
曾之谨大惊,料想此人年纪尚浅,何以知道如此之多的秘密,更何况《农器谱》问世至今不过五载世上所知之人不多,他怎么会知道的。但是又一想,这个谷永宁去过辛弃疾家,也许在他家里见过也说不定的也就释怀了。“大人所说的《农器谱》正在老夫身上,大人想看吗?”
“不是我想看,我想让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到”他认真的说。因为他知道这《农器谱》和王祯的《农器图谱》,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有迹象表明,王祯在《农器图谱》中不仅沿用了曾氏《农器谱》的名目,而且也大量地保留了曾氏书中的内容。所以说这书具有很高的价值的。这么好的一本书可不能给他失传了。好在这本书现在在台湾,远离了战火纷飞的大陆,再加上这里有活字印刷技术要想保存下来也不是一件难事。谷永宁现在很庆幸自己拥有了这么一件绝世无双的宝贝。这可比什么先进的武器要强的多,他可以让众天下的百姓都能吃上饱饭,这也是千百年来执政者最关心的问题。
“如果能这样的话,真的是太好了,只要大人能够让这本拙作遗留世上,老夫定当双手奉上。”他的回答很出乎谷永宁的意料,作为一个老人家居然愿意公开他的一生的心血,也表明了他的胸襟开阔。
“好。那就一言为定。对了,曾老先生能告诉我现在台湾有的粮食储备如何了?”
“台湾全境凡水田者皆可种植,每亩产量五石,两年五熟。并且耕牛的使用还有大量的新式农具的使用提高了产量,如果按照现在的拥有量推算,只要风调雨顺我们完全可以自产自足了。”
“哦。那么我们的军粮收购方面呢?”
“军粮分两块,除了朝廷的军粮之外,我在屏东开设了军屯区,应该能够保证军队所需。但是如果要对外用兵的话,还是需要加大收购。”
“那么说,我们的军粮还不足以维持战争了?”谷永宁有点忧心。
“是的。可是我们不需要打仗吧?”这老头倔强地说。
“这个当然。太平世道怎么会有仗打,我的意思是如果啦”谷永宁打着马虎,对于这样的老先生还是让他好好的研究农活好了,毕竟这也是一项为全人类做贡献的好事的。
如果战争明天爆发,那么台湾用什么来迎接?在没有准备好的前提下还是安静一点,老老实实地把事情做好,等待着那腾飞的一天。
朝廷里怎么如此安静?会是一场风暴的前奏吗?
台北的桂花似乎要开了。
这一年对于大宋朝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平静之年,除了有流寇稍微有点麻烦之外大体上百姓都能过上太平的日子。天下如果就这样下去,百姓也能过的比较好一点。只是这样的光景却是这样快的流走。
住在临安城外的孟老汉,带着15岁孙子要去城里的街市去买东西。这几年承平,外面没有仗打,边境的安定让临安城也恢复了旧日的繁华,所有流离再外的小摊贩也渐渐地回来,市场也开始变的活络了,但是宋朝的经济并没有因为这些人的回归变的更好,只不过不会太差而已。
突然,一支马队从街市的另一头往皇城的方向快速的飞驰而去,隐约间发现这些人都背着一个厚重的包。由于人群躲闪不及,纷纷撞上路旁的摊贩,一时间各色水果蔬菜乱飞,叫喊和哭声响做一堂。马队远去了,人们才回去不断的咒骂着那些官兵,但是又无可奈何地收拾着丢弃一地的东西。
“爷爷,这些是什么人啊,怎么这么凶。”那小孩拉着站在一旁的爷爷。一脸的气愤。孟老汉叹口气语重心长地说:“这些都是我大宋的禁军,你父亲京西路钤辖也是我宋朝的禁军,你以后也要跟随你父亲的脚步做个好官的,千万不要向这些人一样,要做一个对的起天下的好官。你知道吗?”
“孩儿记住了,要做官,要做一个对的起天下的好官。”那孩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他就是大宋的第一抗元将军孟珙孟璞玉。他会给这个时代带来新的气息。
但他所不知道的是这支人马带给朝廷的是一颗复兴的种子,也是加速败亡的毒药。
“皇上,这就是大金国国主卫绍王晋献给陛下的宝物。此物名为香烟,点燃后吸入口中,让人心神荡漾,可以忘记忧愁。故世人又称其为还魂草。”王愈在大殿之上陈述。
“真有此等神奇效果,快点给朕拿上来。”宁宗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这个东西了。因为成天被大臣的奏章弄得头痛不已,现在有了此等宝物,日后就不用担心头痛的问题了。
“此物据传产与我大宋台湾路,但不知为何没有人说起此事?”兵部郎中魏了翁提出了一个疑问,要知道这可以算是国宝了,居然也不上报。心中气愤难平。虽然这种东西也不见的是什么好东西,但是要外国人用来嘲笑皇上那就是有点太过分了。他可能不知道当初要这样做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