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铁血铸盾
3091900000053

第53章 岁月蹉跎(十五 )

欧阳剑复职后,并没把欧阳文宇转回城里读书,而是让他继续在乡下的民办中学读书,只是每周都会托人送来一搪瓷缸香喷喷的回锅肉。

初中毕业不久,正遇基建部队招兵,为了自立,也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欧阳文宇趁他到省城出差,找到负责招兵的江科长办公室,假借父亲的名义,毕恭毕敬地把他请到国营食堂,叫了两份肉菜和一个汤,把从家里带来的半瓶酒倒在杯子里,双手递过去:“江叔叔,爸爸出差了,委托我请您吃个便饭,这酒您就慢慢喝,我喝汤陪您。”

满脸笑容的江科长双手接过酒杯,诚惶诚恐点着头:“谢谢!谢谢你和欧阳主任!怎能让你破费呢,这顿饭算我请客。你能给我面子,我都感激不尽了。”

“江叔叔你就不要客气了,请你吃饭是应该的,下来还有一件小事想麻烦您帮忙,您可不要推辞哈!”

“嗨!有啥事尽管吩咐,只要能办到的,我一定全力以赴!”江科长起身拍着胸口:“能为欧阳主任分忧解难是我的荣幸。”

“没啥大事,我初中毕业了,爸爸要我早日参加工作,以实际行动投身抓革命促生产!现在部队招兵……江叔叔先喝酒,吃完饭后再说吧!”

“这事,我想想办法……可你刚初中毕业,年龄不够呀!”江科长端着酒杯的手僵持在嘴边,表情有些不自然。

“如果江叔叔认为不好办,我就打个电话给邱老虎大伯吧……”欧阳文宇把一块肉拈进江科长碗里,轻声自言自语道:“再不然,等爸爸回来亲自到军分区去说。”

“唉!这点小事,何必麻烦邱老革命,我尽量想法给你办成。按理说,你的条件也可直接招进部队。”江科长爽快地吞下杯中酒,拍着欧阳文宇的肩:“明天把户口本拿到我办公室来吧。”

在江科长的帮助下,欧阳文宇的年龄被改成十七岁,并顺利通过体检、政审等关口,如愿以偿穿上了崭新的军装。

在分区大院上车时,刚出差回来从百忙中抽出时间赶来的欧阳剑,既没责怪他,也没说什么,掏出一百元钱递过来时,眼里似有了些雾气。

欧阳文宇看到爸爸微显弯曲的身体,晃荡的空袖管,写满岁月沧桑的憔悴面容,心里有了几分悲怆。他强装笑脸推辞道:“爸,我已参军了,用不着花钱,你留着自己用吧。”

三个月新兵训练很快结束。一辆解放牌大卡车,载着欧阳文宇等几十名新兵,从省城驶出,沿着落叶飘舞的大街,朝雨城方向出发了。

欧阳文宇被分到了基建工程兵部队,除了站岗放哨的警卫排,一般战士根本连枪都摸不着,手中的武器无非是铁锹、洋铲、十字镐和风钻等。很多新兵都大失所望,可欧阳文宇依然很开心,不管什么兵种,都是解放军战士。他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名言。

第二天汽车开始翻山。在泥泞的盘山公路上喘着粗气爬行。五十年代,一曲《天台山》唱遍全国,使这里闻名于世。很早以前,欧阳文宇就听人唱过:“天呀天台山,高呀高万丈……”

第二天早饭后,汽车出康巴县城向折多山出发。折多山是进藏必须翻越的一座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

折多山垭口好几个乱石堆彻的玛尼堆上,有经幡迎风飘扬。带队的老同志介绍,去藏区的路口或神圣之地,看到刻有经文的石堆,就是玛尼堆。信徒们每过玛尼堆必丢一颗石子,作为一次祈祷,也等于念了一遍经文。玛尼堆因此年复一年增高。

下了折多山,在一个小镇上停下来吃过午饭,汽车继续往前,下午六点多钟,驶入了西道县城。

在兵站休息了两天,一辆大卡车把欧阳文宇他们拉到五十多公里外的三营六连。

新兵们分在一间小木屋。木屋靠右边的墙边,有长木板搭的、可睡十二人的大通铺,过道上有汽油桶改做的火炉,铁皮烟囱插在火炉上,直端端从木屋顶上支出,火炉里,粗壮的木柴燃得极旺。

走进这间小屋,立时感到非常暖和,和屋外的寒冷如同两个不同的季节。足足住了近六十人的两间大工棚满了,新兵们享受了十二个人住一小间的特殊待遇。

六连紧挨营部,营部新招的几名女兵中的廖明丽和董语,也来自渝州。董语个子虽不高但五官清秀,丰满的胸脯特别引人注目;廖明丽父亲在基建部队一个师任总工程师,她高中毕业,比欧阳文宇大几岁的她,浑身充满青春活力。

欧阳文宇很快和廖明丽混熟了。肤色白净,眉毛细长,眼睛大,鼻子和嘴都很小巧,发育良好胖瘦适中的她和欧阳文宇一样,也是文学爱好者。还在初中时就会写诗,写一些讴歌时代的文章,写一些有关远大理想的散文,也写身边发生的故事。

她的志向是以后当一名记者或作家。“**********”粉碎了她的记者、作家梦。万幸高中毕业后参军了,否则,就会和千千万万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一道,背着简单的行李到偏远山乡,成为战天斗地的新型农民。

集中学习三天。欧阳文宇和廖明丽悄然逗乐:“政治学习确实很重要,现在风云人物层出不穷,成天白毛巾包在头上,只认得一千多个字的农民都当了国家领导,你我也要努力,争取以后混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

廖明丽忍不住好笑:“就你我,一辈子也别想混个官当,不要说官,就连小班长,你我也当不了。”

“为什么?”

“因为你不是当官的料,我更不是当官的料。”

“你这话是否说得太早了?万一我以后当了官呢?”

廖明丽一本正经躬身作揖:“但愿你能当官,到时多加关照哈。”

“好说好说!”欧阳文宇强忍住笑回礼。

学习结束时,营领导介绍情况:由于苏修的武装挑衅,为进一步落实“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最高指示,结合本省实际情况,有关方面决定在亚龙江下游紧挨益川的近郊城市,修建规模宏大的人防隐蔽工程,其中包括把天台山建成既能连接进藏通道,又可防御现代武器打击的隧道工事。工程需要大量硬度胜过红桦的木材。三营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专为该大型人防工程砍伐硬杂木。

由于时间紧,任务急,原本定为营部通讯和内勤工作的女兵,一年内都下放到连队参加劳动。

学习结束后开始正式上班。因为生产任务重,新兵在老兵带领下劳动。欧阳文宇个子不高且太瘦,被分去修渠道。

每人领了黑色厚棉衣、厚绒裤,草绿色劳动布工作服,军用水壶,雨衣,绑腿的牛毛毪子,两双帆布手套,一双皮手套。

修渠道的三个班,除了班长,多是新同志。工地,就在营部附近一条简易公路旁。

工地上分挖坑、挑土、撬石头、抬石头、砌石头、填方几个工种。

挖坑,是用粗长的钢钎和十字镐,在画好白线的地上挖一米多宽、两米多深的渠道坯坑,挖出来的泥土挑到坑道上面堆着,等砌好石头后,再把这些土填到石头缝中。

天寒地冻的高原上挖坑很困难。用尽全身力气,把钢钎使劲杀向地面,只能杀出一个白印,最多,也只是一个很浅的眼。

有经验的老兵说,必须用钢钎照着白线,在地上密密插上一圈,设法把地面一层冻硬了的土块撬掉,下面的土才会好挖。

遇到冻得太硬的地块,还得放炮,否则,根本挖不动坚硬的地面。

撬石头,就是用钢钎,将冻在地面上的石头撬松,把奇形怪状的石头翻个身,抬到挖好的坑道边。

虽气候很差,居住条件更差,但生活相对内地好。在内地,城镇居民每月只能供应一斤猪肉,这里却每个星期可以吃一次猪肉,每次半斤。

除了一周半斤回锅肉,每晚伙食团都有牦牛肉,牛排烧萝卜或洋芋烧牛、羊肉供应。素炒莲花白,炒萝卜,粉条拌胡萝卜丝,生炒洋萝卜,是连队每天供应的主要蔬菜。分量很足的一份素菜可装小半搪瓷碗。

每天晚上吃了饭,各班要组织学习。学习的内容,和内地差不多,主要是“**********”的大好形势,国际上反对美帝国主义和苏修的大好形势。不同于内地的是,增加了部队造反派一些宣言。

每晚的学习,持续到九点半。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围在各班烧得旺旺的火桶前,一本正经读《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的各种社论,以及“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重要意义。会议结束时人们已很困,回到铺位脱了衣服就会很快入睡。

半夜醒来,会清楚地听到大通铺上此起彼伏的鼾声,磨牙声,梦话声,还有火桶里木柴的燃烧声。和着室内人们沉睡中的呼噜,室外狂风不间断地呼啸着,那强悍的风,如同野马般咆哮,无情撕扯天空、令木屋发出阵阵呻吟。

欧阳文宇保持了早上锻炼的习惯。每天清晨都小跑到连队后面的空地,坚持至少一小时运动。

高原上空气稀薄,稍微运动就会感到出气不匀,而且进入冬季以后,几乎天天早上都处于零下十几度寒冷之中,加之每天的工作劳动强度较大,不论营部机关或连队,几乎没人清晨运动。

每天必需的学习,使晚上不能锻炼,早上运动时间便增加了半小时。而且结合气候改变了运动方式,重在习练身体灵活和拳术娴熟。虽然不懂医,但他清楚这里的冷空气吸入,会让腹腔里感到很冷,如果运动量过大,大口呼吸,对身体不会有好处。

到连队第二天,欧阳文宇写信给爸爸汇报了情况,直到一个多月后才收到回信:“儿子,得知你们在高原上为人防工事伐木,我很高兴,真好!老子挖地洞修防空工事,儿子为防空工事备料,算得上子承父业。不要小瞧了人防事业,一旦战争爆发,没有坚固的地下人防工事,我们的人民就会血流成河……好好干吧儿子,你是军人的后代,现在也是军人了,虽然你们现在不是战斗部队,但也是解放军的一员,相信你经过努力,会和爸爸妈妈一样,成为优秀的党组织一员。”

那封墨迹已淡的信,欧阳文宇一直保存着。

慢慢地,欧阳文宇适应了高原,开始融入基建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