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医生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3082900000033

第33章 早期人格障碍的秘密(3)

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或可能的危险。

评析:

如果你具备其中的4项或4项以上,那么你可能有回避型人格障碍。

心理问题36 偏执型人格

老是怀疑别人居心不良、不怀好意

■问题描述

刘冬,大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相当好,还担任班长。平常他虽然常与人交往,也很喜欢与同学交谈,但总觉得别人嫉妒他的才能,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他。虽然同学们都否认嫉妒他,但他觉得他们是在自我辩解。而且他还爱顶撞班主任,觉得班主任的想法经常是错误的。他一向我行我素,说话办事全凭个人意愿。因为,他觉得自己具有比他们更强的能力和智慧。办事结果不理想的时候,他就认为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不是他的能力存在问题。他认为自己属于人见人恨的那种人。后来他就懒得与他们交往了,更乐于独处,但对别人的怀疑却丝毫没有减少。

他对任何人,包括班里同学,甚至自己的父亲,不管他们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从心里怀疑。他觉得,如果信任他们,说不定哪天他们就会利用其信任加害于他。最近他被班主任撤了班长一职。他为此感到愤愤不平,断定有人搞鬼,觉得这样对他实在是很不公平。于是他写信给校长,阐述所蒙受的耻辱,决心把班主任搞下去。女朋友说他有病,他却认为她变心了。而且他一直都觉得,女朋友看班主任的眼神很有问题。

■问题分析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为1980年《诊断统计手册》(DSM-Ⅲ)中人格障碍12种类型之一。据调查资料表明,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由于这种人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

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以下几点。

1.极度的感觉过敏,对受到的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

2.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

3.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

4.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说话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心存不良。

5.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处理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

6.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

这种人格的人与家人、朋友、同事不能融洽相处,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偏执的人总是将周围环境中与己无关的现象或事件都看得与自己关系重大,是冲着他来的,甚至还将报刊、广播、电视中的内容跟自己对号入座。尽管这种怀疑与客观事实不符,毫无依据,但是不管别人怎么释也无从改变他的这种想法,甚至对被怀疑对象有过激的攻击行为,从一般的心理障碍发展成精神性疾病。

因此,具有猜疑性格缺陷的人,如果不能及时、主动地矫正自己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就会因环境变化、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生活不顺心,加上强烈的精神刺激等因素,而变为精神疾病,甚至对家人和社会造成危害。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

偏执型人格形成的原因暂无定论,有专家曾尝试举出以下四条。

1.早期失爱。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拒绝的家庭环境之中,缺乏母爱,经常被指责和否定。

2.后天受挫。成长中连续遭受打击,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如经常受侮辱或冤屈。

3.自我苛求。自我要求标准极高,并与自身存在的某些缺陷形成尖锐的矛盾,但是从不公开承认自身的某些缺陷。如个子不高、长相不出众、才能不突出等,其实意识深处正为此自卑。

4.处境异常。某些异常的处境也使人偏执。例如,没有学历的人,厌恶别人谈论学历;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回避谈论经济收入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

偏执型人格障碍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想彻底矫治好几乎不太可能,任何形式的疗法都收效甚微。其原因是患者总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患病,别人是在胡说,因此,总是用不信任的眼光看别人,怀疑别人,拒绝与别人合作,使得想帮助他的人无法介入治疗。可见,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不宜拖延。

■解决之道

一、要自觉地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

周围的人对患者不要责备、侮辱,多给予理解、关心、尊重、帮助。要多跟患者进行沟通和交往,减少或避免不良刺激。一旦发生争吵,周围人要尽快散开,不要去凑热闹,更不要去参与,但大家可以一致指出其不妥之处,使其收敛。而患者此时也要尽量警告自己不要吵架,要尽快离开,以免闹个不休。如果患者能自觉地把自己长期置身于这样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中,那么,其异常的人格就会逐渐好转,甚至可以有较大的改善。因为,在这种良好的人际环境中,患者通过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往,容易理解他人,信任他人,减少敏感多疑。

二、学会自我暗示调适法来逐渐消除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

如默念“一个人固执多疑,不利于和老师、同学来往。因为固执多疑,就会听不进周围的人的任何意见,只相信自己,就会使周围的人感到与自己难以沟通;因为固执多疑,即使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也会使周围的人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就有可能从反面去理解而造成误会。自己一定要改掉固执多疑的缺点,要谦和,要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积极地去理解周围的人的意见,多听听周围的人的意见,对自己总是有帮助的,有些意见是自己苦求不得的。不要总认为自己比别人能干,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千万不要高傲自大。不要轻视周围的人,而要向他们学习,同时也要相信他们,整天与自己过不去的人不会总有的,自己不要整天去怀疑有人在搞鬼,不要轻易地去怀疑他们,否则,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烦恼。自己一定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相信他们也会这样对待自己……”如果有时间的话,每天最好都能这样默念一次,坚持一段时间,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许多异常人格特征就会有所改善,甚至会有明显的改善。对这种自我暗示首先要充分相信它的神奇作用,最好能在大脑皮质兴奋性较低的早晨、午休时间或就寝前进行默念。在默念过程中尽量运用想象,这样自我暗示的效果较佳。

三、学会用自我分析法分析自己的一些非理性的观念

例如,每当自己对周围的人产生敌意时,就要分析一下自己是不是卷入了“敌对心理”的漩涡之中。又例如每当自己对周围的人不信任时,就要分析一下自己是不是陷入“信任危机”中了。如果是,就要提醒和警告自己,不要再沉浸于“自我信任”之中了。要知道世界上除了坏人还存在着好人、朋友,对好人、朋友应该持信任的态度。朋友、亲人或同事都是好人或比较好的人,都是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他们抱着不信任的态度,否则,就会失去他们的信任。通过这种自我分析非理性观念的方法,可以阻止患者的偏执行为。有时如果患者自己不知不觉地表现了偏执行为,事后应抓紧分析当时的想法,找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然后加以否定,以防下次再犯。

总之,一个人生活在复杂的大千世界中,遇到各种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不能让敌意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以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发觉自己有偏执倾向时,要尽快采取各种措施消除这种不良倾向。

■心理测试

偏执型人格的自我测试

下列各题哪些与你的情况相符。

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对或歧视行为,或无足够根据就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备。

2.将周围的事情理解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

3.易产生病态嫉妒。

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别人,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的错不能宽容。

6.好争辩,固执地坚持个人不合理的权利或利益要求。

7.忽视或不相信与自己的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自己的想法。

评析:

如果你符合其中的3项或3项以上,那么你很可能患上了偏执型人格障碍。

心理问题37 被动—攻击性人格

凭什么要听你的,你凭什么命令我?

■问题描述

小江的父亲是一个很严厉的人,对家人通常都是采用一种命令式的口气说话,从来不听别人的意见,母亲经常被他气得大哭,而小江小时候也经常因为达不到父亲的要求而受到严厉的打骂。

小江对父亲又气又恨,对父亲那种命令式的口气既无奈又厌恶。长大以后,小江对父亲的命令越来越反感,发展到后来干脆不再理睬父亲的命令了。他对父亲用了一种迂回的反抗方式,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被动攻击”。

■问题分析

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的具体表现是顽固执拗、固执己见;对别人的要求采取耽搁、假装遗忘、拖延等手段,使之效率低下,以此来表达不满和愤懑情绪,使人感到其有一种被动的攻击性的敌对心态。患有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的人会很艺术地跟你对着干。他们敷衍、抱怨、反对、磨蹭、“忘事”,对主动来帮忙的人冷嘲热讽。他们感觉被生活耍了,因为他们觉得生活本应更厚待自己。他们在内心和现实生活中都经历着怨恨和不快,但是他们自己并没有察觉,正是他们自己的人格使他们离幸福越来越远。最普遍的表现形式是对让其尽职尽责的合理要求不以为然、消极抗拒。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顺从、谦和、随意,而有的人则好胜、好强、好争,不肯放弃自己的意见。应该说,好强本身并不一定不好,如同顺从也不一定好一样,但好强过头,变成了固执,甚至自以为是,为固执而固执,则是有害的。一个好强、固执的人,可能是一个自信自立又有些自高自大的人,可能很武断,时常想要驾驭那些不及自己的人,对抗有权势者,喜欢坚持自己的主张,甚至不顾周围人的反对。因此,可能会成于此,也可能会败于此。有一句话如此说:物过于刚则易折。

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消极地拒绝完成一般的工作任务。

2.抱怨别人误会自己、不欣赏自己。

3.闷闷不乐,好争吵。

4.毫无道理地批判、嘲讽权威。

5.对那些看起来比自己幸运的人表现出嫉妒和忿恨。

6.说话时声音夸张,不断诉说自己的不幸。

7.表现出不友好的蔑视后会后悔,但下次还会再犯。

■解决之道

一、认真负责地完成工作任务。

二、减少反对、埋怨行为的频率,增加合作。

三、直接表达出生气和埋怨的感受并对此负责。

四、减轻对于独立与依靠别人的矛盾情感的强度。

五、稳定自己不规律变化的行为和情绪。

六、增强快乐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七、减少抱怨的频率(如对于个人的不幸,对于权威人士)。

八、使用友善的方式与人共处,而不是用恼怒和生气的方式。

■心理测试

被动—攻击性人格的自我测试

下列各题哪些与你的情况相符。

1.我不想让重要的人际关系受到损害,但是也需要让自己感到自由。

2.我抱怨自己不被理解和不被欣赏。

3.我心情不稳定且好争斗。

4.我用不合理的方式批评和蔑视权威。

5.我认为别人更加幸运并向他们表示嫉妒和怨恨。

6.我对自己个人的不幸进行频繁、夸张的抱怨。

7.我经常诉说自己的悲哀。

8.我交替地表现出挑战性的敌意和懊恼的抱歉。

9.我总是不敢大胆批评别人的言行。

10.我的思想似乎比较保守。

11.如果发现我与别人争论了半天的问题是我错了时,我会为面子而不肯轻易认输或找些借口。

12.我认为自己确实具备一些别人所不及的优良品质。

13.让我做一些很平凡的工作,我会很不甘心。

14.我喜欢争强好胜。

15.在集体中,如果我的意见与大家不同,我通常当场表明立场。

16.如果我急着要借朋友的东西,而朋友却不在,我认为不告而取也没有关系。

17.我相信,我不比任何人差,并有权得到最好的东西。

18.因为我对一切问题都喜欢发表一些与众不同的见解,大家都认为我是一个有头脑的人。

19.我坚持自己享有随时随意娱乐的权利。

20.我看重并且维护自己的安逸生活、自由时间和对幸福的追求。

21.我坚持认为,生活的好坏跟运气有很大关系。

22.我悠闲而乐观,相信问题最终总会迎刃而解的。

23.我只做自己应该做的那部分工作,从不多干。

24.我希望别人也能了解并尊重我的界限。

25.我认同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方式。

26.我没有紧迫感,也不为时间要求而操心。

27.如果我认为别人的要求不合理或者在他们的权限之外,便会从容拒绝。

28.我的时间观念不强。

29.我不畏权威。

30.对我来说,匆忙只会造成浪费和不必要的紧张。

评析:

少于其中的5项:人格没有异常,不存在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

具有其中的6项以上、15项以下:具备一些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的特征,但只要平时注意,并不影响生活和工作。

具有其中的15项以上:具有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可能会影响到日常的生活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