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医生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3082900000020

第20章 轻度成瘾行为的秘密(2)

三、控制精神压力,定时做运动(如缓步跑)及学习松弛的技巧(如冥想或瑜伽),或进行休闲活动(如听音乐、与朋友逛街),借此驱走闷气,舒缓紧张的情绪。

四、养成记录的习惯。写日记可助你了解自己的赌博行为,找出赌博的倾向和模式。例如,你可能发现,每当你感到苦闷或失落、手上持有现金或当你需要用钱时,便会赌博。这些记录便可助你找出抑制赌博的有效方法。

■心理测试

赌瘾的自我测试

你是否存在下列情况。

1.你是否经常赌博?

2.你在学校或者公司有没有赌博行为?

3.你是否有过不上学或者不上班而去赌博的经历?

4.你是否觉得赌博比学习或者上班更重要?

5.你是否经常将你的空闲时间花在赌博活动上,比如玩牌、赌马等。

6.你是否经常觉得在你的消遣活动中赌博是最刺激的?

7.你是否在赌博的时候会不知昼夜及忘记身边其他的事情?

8.你是否常常就自己的赌博行为而做“白日梦”?

9.你是否觉得你的朋友因为你赌博而特別注意你,而当你赢钱时他们都羨慕你?

10.当你赢钱时是否会因相信自己能继续赢下去而“乘胜追击”?

11.当你输钱时是否会觉得自己应尽快继续下注以“收复失地”?

12.你是否经常将自己的零用钱用来赌博?

13.你是否曾借钱来赌博?

14.你是否曾卖掉一些自己喜爱或有纪念价值的东西来筹赌本或还赌债?

15.你曾否做出一些行为以避免你的家人或朋友知道你赌的多少?

16.你是否曾因自己的赌博行为而撒谎(例如,你输了钱之后对人说自己并没有赌或说自己赢了钱)?

17.你是否曾因自己的赌博行为而与父母或朋友发生争执?

18.你是否曾因输了钱而感到沮丧、内疚或失眠?

19.你是否曾想过以自杀来解决自己的赌博问题?

20.你的父母或其中一个经常赌博吗?

评析:

如果你对其中的2道题以下回答“是”,那么你放心,你还没有赌博问题;如果你对其中3道题回答“是”,那么你应该反省自己的赌博是否开始失控;如果你对其中4道题以上回答“是”,那么你的赌博行为已经失控,你已经赌博成瘾了。

心理问题15 信息成瘾

买报纸比吃早饭更重要

■问题描述

刘先生刚过而立之年,在某知名出版社做编辑,为人开朗而且慷慨,和同事的关系很好。但最近一些日子不知为什么,总是提不起精神,睡不好吃不香,还莫名其妙地跟妻子大吵了一通。在此之后,办公室的同事都很小心翼翼地和他讲话,生怕什么地方不对头。刘先生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变化,并到医院仔细检查了一遍,结果什么病也没有查出来。

与刘先生相类似,在一家网站担任编辑的王小姐也有同样的烦恼。王小姐的工作是每天浏览国内外各种传媒上的行业信息,经筛选后摘录到自己的网站上。近日她也得了一种怪病:每到晚上就觉得头痛,并且还有呕吐感。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是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能集中,与同事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问题分析

像刘先生和王小姐这样的情况,一般认为是信息焦虑综合征的表现。所谓信息焦虑综合征,又称知识焦虑综合征。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部的孙彼得教授。孙教授认为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信息的吸收是成平方数增长的,但人类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很好地调整到可以接受如此多的信息的阶段,由此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症状,这些症状非常接近于精神病学中的焦虑症症状,孙教授将其称为信息焦虑综合征。

现代社会,人们大量地吸收信息,有时候并非人主动所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被动的行为,是出于工作的需要,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认为是被逼无奈。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连续看电视、听广播的人和每天泡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的人都很容易焦虑。从职业来讲,像记者、广告员、信息员、网站管理员、图书编辑等都是该综合征的高发人群。

也有专家认为,像刘先生和王小姐这样的情况,不应该将其作为一种病态来对待,但是一定要加强对自身的关注。身体的任何不适都可能为自己带来健康损害,不容忽视。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在一份专家报告预测中指出,目前就全球范围而言精神病已经成人类的第二杀手,仅次于癌症。而焦虑症或过度焦虑则属于精神病科的高发症。大家都会有类似的感觉:有一天你的心情好极了,而第二天你的心情却又糟糕透了。两者相比可以说一个是天堂的快乐,而一个是地狱的痛楚。其实引起这种截然不同情感的事件和客观理由都是次要的,我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真正严重地影响我们情感的是我们人类自己的心情。

人类的心理疾病并没有随着医学与心理学的发展而得到缓解,相反地,科技与文明把人的心灵变得更为拥挤和孤独。所谓的知识焦虑症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它本身属于焦虑症的一种异化形式。生活或工作环境的瞬息万变,使得许多人对未来无法确定,甚至充满恐惧。这就必然会造成心理上的紧张、急躁,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果不懂得适时地放松和调整自己,就极有可能给自己的精神及生理造成伤害。

求知欲使人类渴望把更多非我的东西转变成自我的东西。这一方面符合人类进步的需要,但另一方面,现代社会非我的知识确实浩如烟海。未知的知识就像黑暗对于一个无知的孩童,对未知的恐惧感使现代人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拥挤,严重者则导致心理疾患。所有这些,就像一个无形的杀手,时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

一般来说,信息焦虑综合征的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信息消化不良:患者在短时间内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却来不及对之进行处理,时间一长,便会出现偏头痛、头昏脑涨、注意力分散等现象,比较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心律不齐、紧张性休克等。第二种是信息干扰:患者大脑中可能同时存储着大量同类信息,对于各种信息接触过多,如果不善于分析和处理,就会变得思绪混乱,判断力下降,同时带来一系列情绪上的困扰,甚至是生理不适。第三种是信息恐惧:由于知识更新过快,患者不得不拼命学习新的知识。有些人因此而顾虑重重,感到自己负担过重或担心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最后出现惶恐不安、失眠健忘、食欲不振、心悸气短等症状。

值得庆幸的是,信息焦虑综合征或知识焦虑综合征本身并不可怕,也不用担心它会转变为某种精神疾病。只要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发病的原因,并正确对待自己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够有效缓解的。

■解决之道

一、一定要保证自己每天有足够的睡眠,一般应该保证有九个小时或更多。每天睡前坚持锻炼15分钟,尽量过有规律的生活,可以适当减少不必要的娱乐活动。

二、提醒自己每天尽量减少接触各种信息量较大的媒体,阅读品种最好不要超过两种,尽量避免大量信息对自己的刺激。

三、每天给自己的工作制订一个计划,尽量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并且尽量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

四、注意自己饮食习惯方面的问题,去除不良习惯,增加各种绿色蔬菜的食用量,保证每天的饮水量,最好保持在3000ml~4000ml。应该彻底减少自己使用刺激性物质的机会,严禁饮酒。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营养神经的药物。

当患者对所谓的信息焦虑症有了一个清醒认识之后,患者就可以很容易地将其摆脱,重返正常生活。

■心理测试

信息综合征的自我测试

下列各题哪些与你的情况相符。

1.总担心自己知道的不够多。

2.不打开电脑,不挂上MSN、QQ就无法静下心来工作。

3.即便半个小时之前已经看过网页的内容,还是忍不住要去刷新。

4.无法离开互联网,一定要在电脑旁边才觉得有事情可做。

5.每天登录N遍电子邮箱,反复检查邮件,不能上网时便很难受。

6.喜欢信息胜过真实的生活及人际交往,即使和办公室的同事,也要在MSN上聊天。

7.一小时检查五遍以上手机,当发现没有人来电或来短信时,有很强的失落感。

8.喜欢被信息湮没的充实感,长时间沉迷于电脑游戏,并从中获得满足感。

9.热爱在BBS上跟帖,热衷于丰富自己的博客链接,关注别人的言论和生活方式。

10.会留意各种八卦杂志和网页,当别人说的某个信息自己不知道时,会情绪低落。

11.K歌时,会为自己不知道某首新歌或某个新星感到沮丧。

12.连续报名参加各种培训,不让自己有任何闲暇。

评析:

以上12条中,符合3条以下者可放心,虽然你很了解信息的重要性,但暂时还没有信息焦虑症的嫌疑。

符合3~6条者,要小心预防啦,因为你已经有了轻微的信息焦虑综合征,表现出对信息摄取的饥饿状态。

符合6~9条者,吸收信息已经成为主导你的核心意志了,你假如有24个小时同信息隔绝便可能无法容忍。

12条全符合者,你的信息焦虑程度已经接近狂躁了,你沉浸在信息的海洋里无法自拔,已经变成一个信息的容器。

心理问题16 烟瘾

难以忍受手头没有烟的感觉

■问题描述

苏先生刚过而立之年,却是一位老烟民了,有十多年的烟龄。他自称,从16岁开始就跟着周围的朋友们学抽烟,当时觉得抽烟的人看上去很有气质,于是就慢慢学会了,后来烟瘾越来越大。

步入社会后,他平均每天要抽掉两包烟,周末和朋友聚会时则更多。虽然家人都不赞成他抽烟,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现在,他和妻子商量好,准备生一个孩子,但医生强烈建议他戒烟,苏先生为此深感苦恼。

■问题分析

吸烟是一种后天形成的不良嗜好,对自己、他人和环境都有较大危害。全世界每年由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达250万之多,可以说烟是人类的第一杀手。

烟草的烟雾至少会产生三种有毒的化学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焦油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在肺中会浓缩成一种黏性物质;尼古丁是一种会使人上瘾的成分,由肺部吸收,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发生作用;一氧化碳可降低红细胞输送氧的功能。有资料表明,每天吸15~20支香烟的人,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的概率是不吸烟人的14倍,患食道癌的概率是不吸烟人的4倍,患膀胱癌和心脏病的概率是不吸烟人的2倍。吸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也可增加患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同时,吸烟也会增加患高血压病的危险。

被动吸烟又称“强迫吸烟”或“间接吸烟”,是指不吸烟的人被动吸入别人吐出来的、含有大量烟草毒性物质的空气15分钟以上。被动吸烟者可能患与吸烟者同样的病症。

吸烟主要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一是好奇,二是模仿。香烟具有多种象征作用,历史上许多伟人都吸烟,这些伟人形象与吸烟联系得如此紧密,无形中使吸烟成了一种力量和自信的象征,吸引着许多青少年去模仿。此外,吸烟还受到成人或同伴的影响。吸烟者那种潇洒自如、怡然自得的神态对青少年有极大的诱惑力,吸引着年轻人去模仿。另外,还有交际的需要。在中国吸烟已成为一种交际手段,敬烟往往是社交的序曲,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互相敬烟能沟通感情,拉近心理距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许多人吸烟开始纯粹是因为社交上的应酬,但随着这种“礼尚往来”的增多,最终加入到吸烟者的行列。以吸烟消愁和提神也是烟瘾形成的原因之一。

■解决之道

一、消除紧张情绪

如果紧张的工作是您吸烟的主要原因,那么拿走您周围所有的吸烟用具,改变工作环境和工作程序。在工作场所放一些无糖口香糖、水果、果汁和矿泉水,多做几次短时间的休息,到室外运动运动,几分钟就行。

二、克服体重增加

戒烟后体重往往会明显增加,一般增加2.5~4千克。吸烟的人戒烟后会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并且会吃更多的食物来替代吸烟,但可以通过增加身体的运动量来对付体重增加,因为增加运动量可以加速新陈代谢。另外,多喝水,使胃里不空着。

三、加强戒烟意识

一旦戒烟,人总是感觉不太舒服,但戒烟几天后味觉和嗅觉就会好起来。

四、寻找替代办法

烟瘾发作时,做一些技巧游戏,使两只手不闲着,通过刷牙使口腔里产生一种不想吸烟的味道,或者通过令人兴奋的谈话转移注意力。如果您喜欢每天早晨喝完咖啡后抽一支烟,那么就把每天早晨喝咖啡换成喝茶。

五、打赌

一些过去曾吸烟的人有过打赌戒烟的好经验,向同事或朋友公开表示戒烟,并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六、少参加聚会

刚开始戒烟时要避免受到烟的引诱。如果有朋友邀请你参加聚会,而参加聚会的人有的吸烟,那么至少在戒烟初期应婉言谢绝参加此类聚会,直到自己觉得没有烟瘾为止。

七、游泳、踢球和洗蒸汽浴

经常运动会提高情绪,冲淡烟瘾,体育运动会使紧张不安的神经镇静下来,并且会消耗热量。

八、扔掉吸烟用具

烟灰缸、打火机和香烟盒都会对戒烟者产生刺激,应该把它们统统扔掉。

九、转移注意力

尤其是在戒烟初期,多花点儿钱从事一些会带来乐趣的活动,以便转移吸烟的注意力。晚上不要像通常那样在电视机前度过,可以去做按摩、听唱片、上网或与朋友通电话讨论股市行情等。

十、禁得起重新吸烟的考验

戒烟后又吸烟不等于戒烟失败,但要仔细分析重新吸烟的原因,避免以后重犯。

■心理测试

烟瘾的自我测试

请选择下列各题答案。

1.你每天抽多少支烟?

10支以下(0分)

10~19支(1分)

20~29支(2分)

30支以上(3分)

2.你早上起床后多久才吸第一口烟?

5分钟内(3分)

半小时(2分)

1小时(1分)

1小时以后(0分)

3.在不准吸烟的场所如公共汽车上、戏院等,你有没有吸烟的欲望?

有(1分)没有(0分)

评析:

总计得0分,没有上瘾;得1~2分,属轻度上瘾;得3~4分,属中度上瘾;得5分及以上,属严重上瘾。

心理问题17 洁癖

总觉得到处都是看不见的肮脏细菌

■问题描述

小敏今年24岁,是一个很清爽的女孩,眉宇间略带忧郁。据她母亲介绍,小敏从小就很爱干净,后来逐渐发展为洁癖。

一次,女友约她去玩,临时介绍了一位朋友认识,握手之后,小敏便忍不住使劲地搓刚刚被别人握过的手,一直搓得双手发红才停止,这让对方尴尬不已。渐渐地,她与朋友疏远了,朋友们也无法理解她的行为,离她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