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放邯郸(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3068800000044

第44章 今日邯郸(7)

侯嬴哈哈大笑一阵说道:“我觉得,你带着千余名宾客去与强大蛮横的秦军作战,是肉投饿虎,有去无还。”

信陵君点点头,问他有什么妙计。

侯嬴说:“计倒有一条,只是不敢称妙。我听说虞姬很得魏王的宠爱。又听说,虞姬父亲昔日被人杀害。为了报杀父之仇,她求人整整求了三年,都未能如愿。最后,还是公子你派人帮助她报了仇。为此,如姬很感谢你,愿为你效力。今日,晋鄙的兵符,在魏王卧室之内,只有虞姬可以盗出。公子何不请虞姬窃符?公子若能得兵符,即可从晋鄙手中夺过兵权,挥军救赵。依我看来,只有如此,救赵抗秦,方可成功!”

听侯嬴这么一说,信陵君如梦初醒。他感激地向侯嬴拜了两拜,便只身回车归家,派宠妾颜恩入宫去会虞姬,请她盗符。

当夜,为盗符事,难坏了虞姬。

虞姬,自是一位美人,更是一位有胆识的烈女。因此,当颜恩言明来意之后,她当即便对颜恩说道:

“请回公子:既公子有命,妾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话是这样说出去了,可如何盗符,却无从下手。她正焦急,忽听魏王喊道:

“虞姬,快弄酒来,我要饮酒!饮酒!”

盗符的时机来了。她知道大王的习惯:既要饮酒,就一醉方休。于是,她左劝右劝,一杯接一杯,很快,魏王便酒醉如泥了。

虞姬趁机盗出了兵符。

带着兵符,信陵君来到了邺下。他对晋鄙说道:

“晋将军,你带兵在外已经辛苦了好几个月,理应回国歇息歇息了。因此,大王特让我来接替你的军务。”

信陵君说着,他的随员朱亥便将兵符递了上去。晋鄙接过跟自己随身所带的那一半一合,果然合成了一个虎形的信物。兵符不假,但深知兵权重要的晋鄙,心中仍踌躇不已。他怕其中有诈,迟迟不交兵权。他说道:

“公子,此乃军机大事,只有兵符不够。我还要奏明大王,方敢交军。不然……”

看来,晋鄙还要说些理由。可岂能容他再讲下去?只见信陵君一个眼色递过,朱亥抡起40多斤重的铁锤,朝晋鄙头部便是一击,只击得那晋鄙,脑壳迸裂,脑浆四溢,登时气绝……

当夜,信陵君带着一支大军,急赴邯郸,援赵抗秦去了。

秦军大退,邯郸得救。

赵孝成王与平原君一起,带着酒肉,急赴魏营,前来****。见了信陵君,他俩万般感激地说道:

“赵国亡而复存,全仗公子援助。你真是天下最贤的贤公子啊!”

之后,赵国又欲以五座城池来封魏公子。

就在这时,朱亥偷偷向信陵君进言道:

“有些事,不可忘记;有些事,又不可不忘记。譬如:人有恩于公子,公子便不可忘记;而公子有恩于他人,那公子就不可不忘记……”

三、毛遂自荐

邯郸,被秦兵重重包围,危在旦夕。

为解救邯郸,赵孝成王想联合楚国共同抗秦。为此,他派平原群赵胜到楚国游说。

平原君打算从自己数千名门客中挑选出既有勇又有谋的20位宾客随同前往,可挑来选去,只挑选出19名。

平原君叹息了:“唉!我赵胜养着数千名宾客,而且已有了十多年的历史。然而,文武智勇具备者怎么连20名也选不出来呢?……”

正当他叹息不已之时,有一位宾客不请自到,自荐补缺。

他就是毛遂。

毛遂,是一条高大粗实的汉子。也许是因为姓氏的缘故,他的头发,又黑又浓;他的胡须,又密又硬。

平原君上下打量了一番毛遂,问道:

“你是什么人?找我何事?”

毛遂哈哈一笑:“俺姓毛名遂。听说为了救邯郸你将到楚国去游说,我愿随你前往。”

没直接回答,平原君又问:“你到敝府,有多长时间了?”毛遂道:“三年了。”

平原君:“三年,时间不算短了。一个人如果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就好像锥子装在囊中会立刻把它的尖刺显露出来那样,他的才能也会很快地显露出来。可你在我府上已住了三年,我还没听说你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这次去楚国,肩负着求援兵救社稷的重任,没有什么才能的人是不便同去的。你就留下了来好了。”

平原君的话,说得很坦诚。但毛遂却更自信地回答道:

“你说得不对,不是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而是你尚未将我装于囊中。倘若早把我装于囊中,哈哈,我的特殊才能就像锥子那样,一定早已脱颖而出地露出来了。”

从谈话中,平原君似乎是看到了毛遂的善于思变的特殊才能,当即便接受了毛遂的自荐,答应了往楚国去的要求。

到了楚国,平原群即与楚王谈判。

平原君详尽地讲了联合抗秦的必要性之后,要求楚王尽快地派出援兵去解救邯郸,可楚王不出声。平原君又反复讲联合抗秦的意义,楚王还是不应允出兵的事。他俩的谈判,是从清晨开始的,可是已经谈到了中午,还没有谈判出个结果来。

这叫等在金殿阶下的毛遂等20名随员,焦急起来了。

毛遂此来,因是自荐,所以那19名随员内心里看不起他,总觉得他有些自吹自擂。这时候,他们想看看毛遂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于是怂恿他道:

“毛先生,谈判久久没有结果。你上殿去问问究竟,如何?”

“好!”毛遂爽朗而应。

那19名随员没想到毛遂会如此痛快,他们不禁一愣。就在他们发愣的当儿,毛遂紧紧地按着腰中的剑,一步一层地登上了殿前的那十个台阶,走到了楚王的跟前。他开口道:

“大王,楚赵联合抗秦,事在必行。这只是两句话便可以议定的事情。可是,从早晨到现在总也商议不出个结果来,这是为什么呢?”

毛遂的出现与责问使楚王很不高兴。他不理睬毛遂,转身气愤地问平原君:

“他是什么人?”

平原君说:“他是我的家臣和随员。”

楚王气愤了,转身斥责毛遂道:

“寡人正与你的主君议事,你算是什么人,竟也上来插言!”

楚王的话,激起了毛遂的满腔愤怒。只听唰的一声,他抽剑出鞘,然后向楚王逼近两步,大声道:

“我算什么人,哈哈,尊贵的楚王,这时候,你所以敢斥责我,不就是仗着你们楚国是个大国吗?不就是仗着这时候围在你身边的侍卫人多吗?我现在正告你,眼下在这十步之内,你国大没有用,你人多也没有用。你的性命就在我的手里,你叫嚷什么?”

经毛遂这么一“镇”,那楚王满头是汗,不作声了。

毛遂又道:“尊贵的楚王,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吗?昔日,商汤王凭70里的地盘而取得了天下;周文王凭百里的区域臣服了诸侯。他们的兵也不多,可是他们能发挥他们的优势,会运用他们的威力。所以,你楚国大,你身边的侍卫多,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哎!按说,时下的楚国,土地方圆5000里,雄兵有近百万,应该称霸于天下的。然而,你骨子里怕秦国怕得要死。你怕秦国什么呢?怕秦国的吕将白起吗?白起,哈哈,小娃罢了。可是,由于你怕他,所以,他带着只不过几万人来与你们楚国作战,一战,他夺去了你们的京都鄢郢;再战,烧掉了你们先王的坟墓;三战,干脆俘虏了大王你的先人。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呀!想起这些来,连我们赵国人都感到害羞。今日,我们来联合你们抗秦,说是为着解救邯郸,更是为你们楚国报仇雪恨。可是,你却这般怯懦。我们主君磨破了嘴唇,你死活不肯应允。你这叫什么大王!难道你就不感到惭愧吗?

“这……”

在毛遂激昂的一席话面前,楚王惭愧得不知说什么是好了。

趁热打铁,毛遂又说道:

“尊贵的楚王,怎么样?愿不愿意与我们赵国一齐抗秦呀?”

“愿意!愿意!”

楚王满口应充。

楚赵两国签订了联合抗秦的盟约之后,平原君一行人很快地回到了邯郸。见了赵孝成王,平原君说:

“我这一回出使楚国,多亏了毛遂先生。他那三寸不烂之舌,致使得咱们赵国重过九鼎大吕。他真比百万雄兵还要强啊!”

平原君在赵孝成王面前说的这话,不翼而飞。没过三天,赵都邯郸便家喻户晓了。

不久,平原君又将毛遂尊为上等宾客。

这样一来,那曾对毛遂作过种种讥讽的19名宾客,都害怕起来。他们怕毛遂到平原君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而,他们见了毛遂,都客客气气的奉承起来。

毛遂哭笑不得地对他们说:

“哎,你们这些人啊,真是碌碌无为。你们只是能依靠别人而成事……”

四、完璧归赵

“和氏之璧”落到赵惠文王手里不久,消息便传到秦昭襄王耳朵里。秦昭襄王依仗秦国强大,想要得到和氏璧,佯称愿以15城来换。

接到秦王的信后,难坏了赵王君臣。若是答应,怕上秦王的当,如不答应,又怕秦国攻打。正在久议不决之时,宦官缪贤说:“我家门客蔺相如,有智谋,善言辩,而且一身是胆,可以与他商议。”

于是,赵王把蔺相如召来,问他有什么办法,蔺相如说:“秦国说用城换璧,赵国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秦国璧,秦国不给赵国城,秦国理亏。依我看,还是把璧给秦国。如果没人去,我愿带璧前往,如果秦国拿城交换,我就把璧给秦,如果秦不拿城交换,我就誓死把璧带回赵国(即完璧归赵)。”

赵王觉得蔺相如说的有理,于是就派他出使秦国。

秦宫里,秦王召见了蔺相如。当蔺相如献上和氏璧之后,秦王十分喜爱,一味把玩,并将玉传与大臣美女们观看,丝毫没有拿城交换的意思。蔺相如见此情景,顿生一计,他走上前对秦王说:“这块玉上有点小毛病,我来指给大王看。”当蔺相如接到璧后,急忙退到柱子旁边,怒气冲冲地对秦王说:“从赵国来之前,赵王和群臣商议,大家说秦王贪婪,想依仗他的势力来要璧,说用城换璧是假的。我说平民百姓交往还讲信用,何况作为大国的秦国呢?所以赵王才派我送璧来。可是大王今天对我很傲慢,把璧随随便便地传着看,根本没有诚意拿城交换。现在,璧就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要威逼强夺,那我就拼着头颅与这璧一同碰碎在柱子上。”蔺相如说着,就装着要往柱子上猛撞。

秦王见状,十分惊慌,连忙制止,表示歉意。并命人把地图拿来,装模作样指着地图告诉蔺相如,从这里到那里,一共15座城,都划归赵国。

蔺相如看出了秦王的狡诈手段,说:“和氏璧是天下稀有珍宝。来时赵王斋戒了五日,今天大王要接受这块璧,也应斋戒五日。”秦王知道不能强夺,只得答应。事后,蔺相如叫他的随同化装成平民携带着璧抄小道送回赵国。

五天以后秦王按照礼节在王宫接见了蔺相如。蔺相如义正严词地对秦王说:“秦国自缪王以来,从未讲过信义。这次我也怕上当受骗。所以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去了。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只要你有诚意用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派一个使臣去赵国,赵王不会不答应。

我知道我现在得罪了大王,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王虽然气得发抖,但也没办法,只好放蔺相如回去。结果,秦国没有给赵国城,赵国也没有给秦国璧。

蔺相如由于完璧归赵有功,受到赵惠文王的重用,拜为赵国的上卿。

五、负荆请罪

战国时,蔺相如因多次为国争誉立功,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就要羞辱他。蔺相如为顾全大局,多次退让躲避廉颇,致使廉颇深受感动,于是廉颇便光着上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亦将相和睦,国势大振。这个成语表示完全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对方惩罚。邯郸市内至今仍保留着蔺相如回避廉颇的“回车巷”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