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放邯郸(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3068800000036

第36章 高树勋起义(4)

刘邓首长得知这一消息,非常高兴,立即派李达参谋长连夜通过火线看望高树勋,对起义问题作最后的商榷。

李达将军身着便服在王定南等同志的陪同下,步行通过三纵占领的阎家浅,进入高树勋的指挥部。

李达参谋长此次代表刘邓首长看望高树勋,更加坚定了高马上起义的决心。因为李达原是老西北军的军官,是宁都起义过来的,所以和高树勋一见面,谈得很融洽。他们谈了对四十军、三十军应抱的态度,又谈了1931年董振堂、赵博生二位西北军将领不满******反共反人民的政策,在江西“剿共”前线举行闻名全国的宁都起义的意义。他还谈起了西北军得到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改变了政治方向,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举行了著名的五原誓师,受到全国民众欢迎和支持的情景。

李达将军鼓励他说:“高先生如果在当前中国面临着内战与和平、光明与黑暗两种前途大搏斗的紧要关头,能高举义旗,和革命人民站在一起,反对******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建立和平、民主、自由的新中国而奋斗,它将比宁都起义、五原誓师的意义更为深远”。

高树勋将军听了李达参谋长的一席话,异常兴奋和激动,当即表示:“10月30日宣布起义!”

高将军的义举,得到人民的高度评价。正如前面******、朱德的电文所说:“凡属血气之士,莫不拥护”。

凡与人民为敌,为蒋某人卖命的,则前途就不美妙了。

10月30日,高树勋将军早市起义后,同时电话通知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四十军军长马法五,说明他要率新八军与共产党的军队联合,共同反讨******发动内战、实行****独裁的反动统治的行径,主张和平民主,并要求马也脱离国民党,站在人民一边。马法五接到电话后,惊慌失措。高将军的这一行动,对敌人是一个很大的震动,对参加平汉战役的我军指战员则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于是,战役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由于高树勋和他的新八军原属西北军,不是******的嫡系,长期以来深受歧视和排挤。

抗战胜利后,******非但没有改变歧视旁系的政策,反而逼迫他们开赴内战前线,充当炮灰。高树勋对此极为不满。此次奉命北进之前,他就有意采取行动,并让王定南与共产党取得联系。当时,上党战役正在进行,王定南徒步来到山西黎城,向刘伯承、******作了汇报。

刘邓得悉高树勋的进步倾向,遂决定王定南立即返回,动员高部战场起义。此举如获成功,在未来的平汉战役中全歼北犯之敌则有了绝对的把握。

但情况的发展却和预想发生了很大的差距。高树勋原打算带领新八军和河北民军单独北上,把所经之处的国民党兵马和伪军统统收编起来,连同他们窃据的城镇一起交给共产党。

没想到******的密令却是让高树勋和马法五的三个军齐头并进,这就打乱了高树勋的整个计划。时间一天天过去,情况一天天紧急。时至今日,刘邓率领的野战军已经准备发起平汉线上最后的总攻。

王定南冒着流弹赶到三纵给刘邓打了电话,征得同意后,又穿过火线回到十一战区长官部。

高树勋一见王定南,便面带愧疚地解释道:“定南,你是知道的。在新乡时,我对孙连仲提出,我愿单独率新八军、河北民军沿平汉线北上,后来孙连仲说我单独一个军过不去,就让四十军、三十军和我一起来了。当时,我也不能对孙连仲说我能过去。你看这……”

王定南说:“这是******对你不放心,孙连仲才这么决定的。”

高树勋叹了口气:“我已有所悟。不过既然是三个军齐头并进,我也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这恐怕消极了一些。”王定南望着高树勋,“刘司令员、邓政委本来是同意你一个军北上方案的。但现在是三个军北上,毛主席已电令刘司令员、邓政委,决不允许三个军北上,让国民党实现在全国向我解放区进犯的战略。因此,刘邓首长希望你以民族大义为重,举行战场起义,立刻站到人民方面来。”

高树勋愣了一下:“就地起义?”

“对。为了给起义留下时间,刘邓首长已经同意推迟总攻。”王定南将底牌全部亮了出来,“当前正是关键时刻,现在起义,对你、对人民、对国家都贡献极大。”

高树勋在室内来回踱步,像是对王定南,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要走向革命……我是有决心的……只是……”

“你这样寄人篱下,终非长久之计。”王定南看出高树勋内心思绪的纷乱,话语随之尖锐起来,“退出内战,方不愧对死难之同胞;制止内战,方能告慰阵亡之将士;反对内战,方能保证八年抗战不至前功尽弃,中华民族,方有真正的复兴的希望。继续把命运系在******的战车上,高先生作为圈外的杂牌,终归难逃厄运啊!”

“我被他蒋委员长期骗已非一日,什么‘党国以为干城’,‘中正尤寄厚望’,无非是让我和八路军对垒,借八路军之手消灭我罢了。”高树勋愤然地说着,但神情依然有些恍惚。“定南,这些事,我想了并非一日。只是……”

王定南语重心长:“建侯兄,大是大非要当机立断,切不可优柔寡断!非常之人,才能立非常之功。”

高树勋眼睛亮了一下,继而又叹了口气:“多年来和我同甘共苦的妻子,还有本军许多军官的家眷,现在都在徐州。如果我们马上宣布起义,国民党岂不要加害于她们?”

高树勋的担心合乎情理。不解决这个问题,起义就很难顺利实现。王定南想了一下,十分诚恳地说:“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我马上去请示刘司令员、邓政委,设法解决。”

“好!好!”高树勋的情绪明显好转,“我等你的消息!”

28日清晨,王定南再一次穿过火线,直接到达峰峰的指挥部。

听了王定南的汇报,******说:“高部现在起义,不仅对当前作用很大,对今后的政治影响也很大。定南同志,时机很重要啊!”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刘伯承在屋里踱了几步,紧接着说道:“至于高夫人的安全问题,我们可以申请中央解决。定南同志,你先起草个电文,我来签发。”

一个重大而复杂的事情,就这样三言两语、果断而干脆地解决了。王定南很快起草好电报,交给刘伯承。刘伯承看到电报上不仅有请示,而且提出了“请新四军陈毅同志派人到徐州车站,接出高树勋夫人”的具体办法,十分满意,当即签了字,嘱咐参谋立刻发出。

时间紧迫,王定南准备辞行。******握了握王定南的手:“转告高树勋将军,要从大局着眼,配合我军行动,对革命做出重大贡献。”

29日下午,王定南三过火线,带来了高树勋决心起义的消息。

平汉战役的“多米诺骨牌”倾倒了。高树勋所部1万余人的起义,不但迅速改变了平汉战场上敌我军事力量的对比,而且使国民党军的部署出现了一个大的缺口,军心也随之动摇。刘伯承、******可以抽出手来,全力对付马法五的四十军和三十军了!

最终,我军全歼敌军近4万人,生擒第十一战区副司令兼四十军军长马法五、副军长刘世荣等高级将领,缴获山炮、火箭炮310门,轻重机枪1719挺,步枪9248支,获得战役的全胜。

这个战役,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大的战役。

三、民主建国军

高树勋率部起义,是国民党军队在解放战争中最早、最大的起义,当时不但震动了全国,也震惊了世界,但高树勋和起义部队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呢?

******为他们起名“民主建国军”

按照刘伯承和高树勋的商谈结果,1945年11月1日,高树勋、乔明礼等率领新八军、河北民军1万多人迅速撤离战场,离开磁县马头镇,到武安县伯延镇一带休整、补充。马头镇距离武安县伯延镇一带约几十华里,一路上,沿途群众与学生列队远迎,高呼“欢迎高树勋将军反战起义”等口号,到处贴满五颜六色的欢迎标语。起义的新八军和河北民军官兵无不欢欣鼓舞。

高树勋率部起义后,下一步就面临着改编问题。

在争取高树勋起义的过程中,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司令员、******政委,先后发过两封电报汇报具体情况。中央军委也发了3封电报做了详细指示。对于改编的问题,11月4日,******致电刘伯承、******指出:

刘、邓:

因为汪精卫曾用过和平建国军名义,故高部应改用人民建国军或民主建国军或其他名称或仍用新八军旧名均可。请与高树勋商量酌定,高宣言宜早发表。

******

经过刘、邓与高树勋等起义人员研究,认为******起的名字很好,决定将起义部队改称“民主建国军”。

遵照******的意见,高树勋与其他人最终以通电的形式向全国发出了起义宣言。其电文如下:

重庆******、冯副委员长,延安******先生、朱总司令,全国各军、各党派、各团体、各报馆并转全国同胞公鉴:

日寇投降,国共谈判重开,双十协定公布,全国同胞,无比欢庆。树勋等忝为执戈卫国之军人,尤为奋发。盖今日中国,惟和平方足以言建国,惟民主方足以言团结,惟和平民主团结,方能建立独立自由幸福三民主义新中国之基础。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合于此者,必为众所拥护,反于此者,必为众所唾弃。祸国兴邦,一念所系。树勋等久历戎行,深沐旧西北军救国爱民之传统,过去纵曾不免事与愿违,然固无时不心存戒惧。当此民族国家千钧一发之际,追怀既往,尤深警惕。综看近世,心所谓危,难安缄默,愿向我国父老同胞一陈之。

此次树勋等奉命率部北上,原为受降。此在全国政治问题处理上,已觉欠妥,乃中途迭奉严命,责以向八年之艰苦抗战之八路军进攻。星夜进军,刻不容缓,甚感惶惑。窃思破碎河山,岂堪再罹浩劫。双十协定与“剿匪手本”并行,亦悖义理。故奉命之余,痛苦万状。

进则为挑起内战之先锋,贻害国本。退则违背命令,难免罪戾。辗转思维,忧心如捣。全军上下,被迫挥泪行军,一路怨声载道。洎夫师次豫北,再入冀南,目睹父老流涕陈情,青壮怒目相视,尤以八路军和平建国之真诚,节节退让之举动,言行一致,感人更深。谁人处此能无动于衷耶?树勋等歼敌余生,自不畏死,然尤不愿以歼敌之武器,加诸同胞,自残骨肉,贻害民族。况华北之敌,尚未放下武器,内外夹攻抗战有功之八路军,人间宁有此理?于是全军将士,转相告语,退出内战漩涡之声大起。其实此不只敝军之呼声,抑亦全国人民之要求也。树勋等内省天职,外察众情,大义所在,不得不与八路军息战言和。命意无他,旨在为国家民族之前途,退出内战,求以和平民主途径建国而已。知我罪我,在所不计。更有近来,道路传闻,此次加命,乃为消灭杂牌,排除异己之运用。树勋等对此,不愿多论,所争者惟不愿再以人民养育之兵,供内战之用耳。兹经全军公决,成为民主建国军,并推树勋为民主建国军总司令。公命之下,谨揭数事,以告国人。

第一,本军坚决反对内战,并愿全国同胞,一致为制止内战实现民主政治而奋斗。

第二,拥护蒋主席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之建国方针,国事应取决于民主的政治协商,不应以军事方式解决。

第三,应立即联合各党各派,组织联合政府,以解决当前之政治危急。

上述三事,为本军今后行动方针,誓当努力以赴,百折不渝,并确信,大势所趋,和平民主必可实现。树勋等望治情殷,爱国心切。古有言,“民为贵,君为轻”,但求有利于人民国家,生死胥置之度外,成败利钝,更何所计欤!违命之愆,所不屑辩,全国父老,自有定评,区区此心,敢请共鉴。如果幸而教之,则幸甚矣!

民主建国军总司令高树勋率全军将士叩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月三十日

看到高树勋的起义通电后,11月2日,******主席、朱德总司令给高树勋发来了贺电:

树勋将军吾兄勋鉴:

闻兄率部起义,反对内战,主张和平,凡属血气之伦,莫不同声拥护。特电驰贺,即颂戎绥。

****** 朱德 高树勋接到贺电,十分感动,于1945年11月4日又给******、朱德回了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