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火燃烧平汉线
1945年秋末,******正雄心勃勃调集百万大军,向解放区进攻。不料,国军所属新八军高树勋将军宣布在平汉前线起义,投奔人民阵营。
向全国播发了******主席、朱德总司令给高将军的贺电,电称:
“建侯将军吾兄勋鉴:闻吾兄率部起义,反内战,主张和平,凡属血气之士,莫不同声拥护,特电驰贺,即颁戎缓。”
同一天,新华社又播发了来自平汉前线的最新战况:“国民党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四十军军长马法五被我军俘虏。”这两条消息传到南京总统府,不啻如晴天霹雳,引起不小的震动和惊恐。
消息的震中在河北邯郸。
显然,蒋某人没有接受在上党同刘伯承交手的教训。
《双十协定》的墨迹未干,他就密令国民党军队将领遵照他手订的《剿匪手本》“鼓励所部努力进剿”。国民党的军队沿着平汉、同蒲、正太、平津、津浦五条铁路,气势汹汹地向解放区推进。其进攻的目标是:割裂华北解放区,抢占北平、天津,进而夺取东北。
到10月中旬,局势已发展得很严重了:胡宗南的两个军,经同蒲铁路、正太铁路开抵石家庄,后续部队一个军进到闻喜以南;孙连仲的三十军、四十军及新八军等4万多人,在其第11战区副司令马法五、高树勋率领下,从新乡沿平汉线北犯,其后续部队4个军正向新乡开进;沿津浦路北犯的国民党军,其先头一个军已从徐州进占济南;傅作义部则沿平津路东犯,已迫近张家口。
蒋某人想把战火烧到解放区,共产党肯定不依,刘伯承死活也不会干。这样一来,只有打!打一个平汉战役!
10月17日******主席对尚未发起的平汉战役极为关注,给刘邓发去一个重要指示:
“在你们领导之下打了一个胜利的上党战役,使得我军有可能争取下一次相当的或更大的胜利。除以太岳全力展开同蒲路的作战,争取应有胜利之外,必须集中太行与冀鲁豫全力,争取平汉战役的胜利。即将到来的新的平汉战役,是为着反对国民党主要力量的进攻,为着争取和平局面的实现。这个战役的胜负,关系全局极为重大。”这样重大紧急的战略任务,自然事不宜迟。上党战役胜局已定,但尚未完全结束,刘邓首长就从上党前线回到晋冀鲁豫军区驻地涉县赤岸村,着手具体部署平汉战役。为了便于指挥,经中央军委同意,刘邓首长命令将冀鲁豫、冀南、太行、太岳4个军区部队主力,依次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二、三、四纵队。各纵队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分别是:一纵杨得志,苏振华;二纵陈再道,宋任穷;三纵陈锡联,彭涛;四纵陈赓,谢富治。除四纵用于同蒲路方向作战外,其余均集中使用于平汉路方向。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刘邓首长对全区各级党委、各军区和军区各纵队提出了具体要求:
“所有党政军主要负责干部,均须集中意志,大部分亲临前线参战。”
“应放松次要方向,将大军使用于平汉线有决定意义的方向。”
“集中意志,集中大军,是争取胜利的关键。”
因此,除动员10多万民兵自卫队和人民群众参战,担任战役保障工作以外,还调集了6万多主力部队用于平汉线上,力争战役的全胜,彻底打破******的黄粱美梦。
也许命中注定了刘伯承是专为蒋某人破梦的。仗还未打,刘伯承便胸有成竹了。战前计划是这样的:诱敌第一梯队至漳河以北、邯郸以南,在滏阳河套的多沙地区先打第一仗,歼其一部,然后逐次歼灭之,并在打军事仗的同时打政治仗,争取一部分敌军起义。
为此,刘邓首长做了这样作战部署:总的攻击部队分路西和路东两军。其中路西军以二纵、三纵等部队组成,统一由杜义德、韦杰指挥;路东军以一纵等部队组成,由杨得志、苏振华指挥。这两路大军对敌实施东西钳击。另以张廷发所属三个团为独立支队,到丰乐、安阳西侧,钳制北进之敌。做完周密的部署之后,为便于指挥,刘邓首长率指挥部东进到峰峰。开始,国军到底是国军的派头:千军万马,气势汹汹,一路摇旗呐喊,鸣金呼号,好不威风。10月14日,敌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高树勋指挥的第一梯队三个军4万余人从新乡出发,沿铁路线及其东侧向石家庄方向进犯。蒋军所到之处,实行“清剿”,摧毁民选政府,屠杀抗日干部及抗日军人家属,抢掠财物,****妇女,人民惨遭荼毒,愤不能忍。由于敌北犯中未与我主力接触,前进较快。10月20日敌军先头部队已北渡漳河,占领岳镇、丰乐镇等处。此时,我向心集结的路西军主力及冀鲁豫军区部队尚在开进途中,二纵和太行军区部队尚在肃清临洛关等伪军据点战斗中。这样,在参战主力中只有一纵已经赶到临漳及南东方村地区。为了保障我兵力集中,刘邓首长令杨得志、苏振华部的一纵先行抗击敌人,迟滞敌人。一纵遂于21日夜,以一部奔袭岳镇,进行运动防御。
10月22日,敌先头集团全部北渡漳河,他们的进攻路线和队形为:高树勋率领的新八军附河北民军第八纵队为左翼,以主力沿平汉路东侧向北开进;以马法五率领的第四十军、第三十军为右翼。狡猾的敌人因怕被我各个歼灭,采取左右两翼,交替驻止、行进,而且速度较快。
这时,杨得志、苏振华部一纵接到刘邓的电令:以大纵深运动防御,在正面节节抗击,以消耗、迟滞、疲劳北进的敌人,继续钳制敌人主力并向北面偏东方向,以使其脱离平汉铁路,进入不利于敌的邯郸东南滏阳河套多沙地带,一面使敌人陷入不利的地形,另一面保证我路西军在预定地区集结展开,以完成对敌合围钳击的部署。为了实现刘邓的意图,杨苏对兵力的使用作了统筹安排。由于敌人兵多、装备好、火力强、训练有素,而我一纵的兵力、装备都处于劣势,因此,决定使用装备较全、战斗作风顽强的第一旅杨俊生、邓存伦部,担任正面阻击强敌的任务,坚决阻敌于邯郸以南,不准其进入邯郸城。以三旅十六团坚守临漳城,从翼侧保障一旅阻击敌人,纵队骑兵团则先期后退往屯庄、崔曲、夹堤、小堤地区,为一旅的运动防御构筑最后一道防御阵地,以便把守住进入邯郸的门户。当天夜里,我一纵部队便与敌右翼先锋四十军一○六师接触,让其边打边进。敌人来势凶猛,战至10月23日拂晓,敌四十军已进至秦家营、商城、高本营之线,敌三十军进至横城地区,新八军进至左良、马头镇之线,仅距邯郸30余华里。这日上午,我第一旅的工事尚未完成,敌人的先头部队即向我第一旅的夹堤、崔曲、屯庄一线阵地展开攻击,我一旅在杨俊生旅长的沉着指挥下,一边战斗,一边加强工事,以顽强的斗志击退敌人多次冲锋。
10月24日,敌三个军已全部渡过漳河倾注全力北犯。第四十军的李振清一○六师等部,在密集炮火掩护下,向我第一旅阵地反复攻击,战斗空前残酷,战至黄昏,敌人用集中兵力攻点的办法,从夹堤、崔曲之间突入我一旅阵地,并进占南泊村、高庄一线。就在这紧要关头,我向心集结的参战部队已大部分赶到,二纵的第四旅孙庆德、刘明辉部,第六旅王天祥、******部两个旅,在路西军左翼队指挥员刘庆德率领下,从临关方面赶到,控制了邯郸以西的张庄桥、罗城头、陈家岗地区。三纵在陈锡联统率下全部集中于车骑关、光禄镇以西地区。太行第一支队和第五支队则集结于磁县以西地区。这样,就对敌形成了三面包围的态势,同时,也阻住了敌人进攻的势头,战线也相对稳定了。至此,我第一纵队以顽强的阻击,胜利完成了将敌钳制在邯郸以南的预定战场和掩护我主力向心集结的任务。
二、川中名将刘伯承
邯郸是个小得连名气都没有的地方,后来唐朝文人沈既济写了一部传奇小说《枕中记》。书中所描写的卢生,就是枕着吕翁借给他的枕头在邯郸大做“黄粱美梦”。从此以后,世人以为邯郸是个做梦的好地方。******生来就是一个迷信古人的人,于是,日本人刚刚投降,******就开始做起了占领华北战略要地——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首府邯郸,打通战略要线平汉路的安阳、石家庄段的“邯郸美梦”,上党一仗的惨败并没有让******从梦中醒来。
这天,邯郸古道,扬起漠漠黄尘。十几匹高头大马,载着晋冀鲁豫军区精干的指挥班子,从太行深处疾驰而来。
跑在最前面的是一匹栗色长鬃、四蹄踏雪的骏马,马背上端坐着身材魁伟的刘伯承,与他几乎并辔而行的是骑着纯青黧色骏马的******。副政委张际春、参谋长李达及其随行参谋、警卫紧随其后。
刘伯承,原名明昭,出身于四川开县张家坝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上过私塾,读过高小,后考入官立中学。辛亥革命爆发时,刘伯承已经十九岁,他立即加入到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参加了学生军,次年入重庆陆军将校学堂速成班,毕业之后被分到蜀军第五师任司务长。护国战争爆发后,他又改任排长,由于作战勇敢,他被火线提升为连长,可是蜀军很快被袁世凯的军队打败了,就连指挥讨袁的蜀军总司令熊克武也被打跑了。部队失散,刘伯承回家暂避,不久,救国心切的刘伯承再次出来投身到革命斗争之中。
1916年,在讨袁护国斗争中,刘伯承组织起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很快这支队伍发展到两千余人。他率军攻下丰都,在反动军队的反扑时他负重伤失去了右眼。然而,由于他指挥有方,作战勇敢,年仅二十四岁的刘伯承落下了川军名将的美称。
刘伯承在川军中战斗了十年,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也参加了军阀之间的战争。他看到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是痛苦和灾难深感不安。1926年,刘伯承在吴玉章等人的引导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党的委托,为配合北伐战争,他与杨阐公一起组织了沪州、顺义起义。******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刘伯承从四川东下,奉党的指示,到南昌与朱德等将一起组织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之后,刘伯承等人潜往香港,1927年冬转到上海。在上海躲避期间,正遭通缉的刘伯承被染上恶习的儿子告发,几遭逮捕。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刘伯承到前苏联学习,躲过了反动派的追捕。
从前苏联回国后,刘伯承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协助******、朱德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面对“左”倾路线和李德的瞎指挥,刘伯承敢于站出来进行斗争,他告诫李德:“如果我们不停止这种拼消耗的战术,采取机动灵活的方针,根据地将会丧失,红军将会拼光,我们将变成千古罪人。”他的正确意见不仅未受到重视,还被免了总参谋长的职务。
红军在惨痛的失败中开始总结教训,1935年1月,红军打下遵义之后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刘伯承坚决支持******的正确意见。******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之后,刘伯承的军事道路渐入顺境,在长征途中,每遇关键时刻,他总是亲临前线指挥。在后有数十万追兵,前有金沙江天险的情况下,许多人怕部队过不了江,******却风趣地说:“朱德同志说,四川称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江水怎么会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去的!”刘伯承果然不负众望,使大军安然渡江。他还组织了智取遵义、强渡大渡河、巧过少数民族区域等重大军事行动,为红军的长征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抗日战争中,刘伯承任一二九师师长,与政委******率部深入敌后,在太行山建立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组织指挥了奇袭阳明堡、伏击神头岭、巧胜七亘村等战斗,粉碎了日军的九路围攻,打破了敌人的十三路“围剿”。在抗战胜利前夕,他率部大举对日寇反击,歼灭五万余,收复县城五十九座。
刘伯承出身行伍,戎马一生。他带兵打仗不但有勇,更善用谋。在川军之中他就有了名将之美称。加入革命队伍之后,他善于学习,勤于动脑,使他的指挥艺术逐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智取遵义城、巧过大凉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等一系列战争奇迹都是刘伯承指挥先遣队创下的。
在抗日战争中,刘伯承率领八路军一二九师深入山西抗日前线,他利用日寇的轻敌麻痹派出一个营夜袭阳明堡机场,取得炸毁敌机数十架的战绩。为了有效地消灭日军,他利用围城打援之术,在神头岭巧设伏兵,打潞城诱敌出援,一举歼敌千余名,这在抗战初期算得上是辉煌的战果。他利用兵家之忌,在山西七亘村边疆两次设伏,使日军白白多送上百余条性命。在抗日战争中敌我力量对比相去甚远,我军采用的多为游击战术。刘伯承把游击战的指挥艺术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说:“游击战争的‘游’就是机动,‘击’就是歼灭敌人;‘游’以掩护自己的弱点,寻找敌人的弱点,‘击’以发扬自己的特长,撇开敌人的特长”。他为游击战总结出一系列简练有效的战术方法,诸如“攻击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猛虎掏心”,“釜底抽薪”;“狼的战术”、“麻雀战术”、“黄蜂战术”;还有“拖刀计”、“杀回马枪计”、“打援计”等等。
千里跃进大别山应该说是刘伯承军事指挥艺术的杰作,这场战争,与其说是斗勇不如说是斗智。当时解放军尚处劣势,第二野战军离开根据地挺进鲁豫已经处在虎狼夹击之中。为了掩盖真实的用兵企图,刘伯承指挥军队作出许多“示假”举动,把敌人引入迷途。刘伯承首先指挥军队打了鲁西南战役,使敌人误以为我军要夺陇海,于是调兵防守;随后,命令部队在黄河渡口佯攻,造成北进回归根据地之势,******立即调三十个旅分五路开进郓城、巨野。然而,刘邓大军的行动方向却相反,甩掉大后方向南挺进,完全打无后方战役,到此时******还以为刘邓大军是在不能渡的情况下被迫南窜。只有到了刘邓大军渡过涡河、沙河、黄泛区之时,蒋军才明白了我军的意图,但为时已晚。我军挺进大别山后,如同在敌人的腹部楔进了一支钢钉,使蒋军随时都深感不安。这一举措牵制了蒋军南线兵力的一百六十个旅中的九十个旅。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设下伏笔。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他组织了上党战役,歼敌十三个师。随后又打了平汉战役,歼敌二个军,接着战陇海,下定陶,挥师南下,按******的部署,千里跃进大别山,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楔子。刘伯承与陈毅的华东野战军组织了淮海战役,一举歼敌五十五万多;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随后渡过长江,打下南京城,挥师向南,解放了华东和西南地区。
在解放战争中,刘伯承的指挥艺术达到了臻于完美的地步。他一战上党,歼敌十三个师三万余人,给了到解放区抢地盘的国民党军队当头一棒;再战邯郸,歼灭敌人两个军,有力地支持了******的重庆谈判。随后他奉中央指示,挥师向东横扫,然后下定陶、打巨野、战滑县,直杀得国民党军队摸不着头脑,连续五战五捷,歼敌十个半旅,计七万余人。
刘伯承一生刻苦勤奋孜孜以求,使他不仅走完了从士兵到元帅的进步道路,而且成为无产阶级军事家,被誉为“儒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