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放广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3068700000008

第8章 战略决战中的后勤支前工作(2)

由于人民解放军的后勤保障工作长期处于分散经营的状况,因此存在许多与战略决战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如对后勤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游击习气和本位主义比较严重,缺乏长远设想和科学方法,习惯于小手工业的工作方式,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善,浪费等现象。为此,中央军委要求各战略区、各野战军认清形势,提高认识,从思想观念上适应后勤工作的战略转变。

朱德总司令强调指出:“后勤工作在小游击队时代有小游击队时代的作用,现在有现在的作用,而且现在的作用扩大了。”“现代的战争是现代化的战争,现代化的战争离开后勤工作去打仗是不可能胜利的。”“所以后勤工作能做得很好,我们就一定能打胜仗”。中央军委规定了全军后勤工作的七大任务。即掌管全军军队的生产、分配和调剂;掌握交通运输,供应前线;制定军需品的供应标准,指导卫生部门实施野战卫生勤务及医药品材之分配;有计划地委托各军区建立军事仓库,尽可能地储备各重要军需器材;管理战争缴获之军需品;管理南线中原作战兵团在黄河北岸之各种后方工作。

各战略区、各野战军也相继专门召开后勤工作会议或作为综合会议的重要议题,进一步认识军队后勤工作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东北军区1948年8月召开后勤工作会议,认真分析战争特点和研究后勤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把后勤工作提到战略高度。罗荣桓在会议上指出:“加强后勤工作,要适应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的要求,要克服手工业的工作方法,使后勤保障工作跟上战争胜利的步伐。”他强调:后勤工作并不亚于前方战斗,后勤不能再是过去的后勤了,应该提到战略高度,使之适应战争的需要与保障战争的胜利。要求对后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认真转变,把这些东西深入到每个做后勤工作的同志。刘亚楼要求后勤系统的干部,普遍提高对后勤工作的自觉性,把后勤工作当作战略任务来对待。《东北日报》发表题为《把后勤工作提到战略高度》的社论,指出:“不仅是战争要求后勤工作转变,如何完全摆脱游击队的后勤,适应大规模战争,就是后勤本身——领导、组织机构、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组织制度等,也要求转变,也要完全摆脱游击战争时代的分散性及其一套作法,要求完全适应于今天大规模战争所需要的高度的集中性、周密的计划性与组织性。”“所以转变后勤工作,是上下前后,双方共同努力的事,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

在华东野战军召开的会议上,陈毅强调指出:“大规模战争,需要不断的新兵、粮秣、医疗器材、弹药的补充,更需要庞大的运输力量,担负前运后送,则建设强有力的后勤工作是完全必要的。”《大众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当前后勤工作基本一环是建立强有力的统一后勤机构,军区及野战军建立统一的后勤司令部,加强干部,提高其组织性计划性,使供给、卫生、军工、兵站、军械等工作都能在统一的计划之下,以整齐的步伐,互相密切配合,进行工作。

西北、中原野战军和华北军区,也通过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思想教育,使全军指战员特别是后勤战线上的干部和战士,对后勤保障工作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明显提高,增强了大后勤观念、全局观念、服务观念和集中统一的组织纪律观念,为建立与健全集中统一的后勤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战略决战中后勤支前工作的指示

中央军委、******高度重视战略决战中军队后勤保障和解放区人民支前工作,先后发出一系列指示,主要强调了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求各战略区、各野战军领导人,对战略决战中繁重的后勤支前任务要有预见性。

对于战略决战中,军队作战物资需求量大、人员伤亡增加及其前运后送等任务繁重的问题,中央军委、******是有预见性的。

在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之前,中央军委就粮食问题于1948年5月31日致电东北野战军领导人,指出:“必须估计到敌人集中到几个大据点,我军须旷日持久和他斗争”,“必须保持粮食的充分接济,方能取得胜利。而热河、冀东尤其是察北、绥东出产之粮食,不足供给大军长期需要,必须准备由东北加以充分之接济”。

在淮海战役酝酿之际,中央军委于9月28日致电华东、中原野战军领导人,指出:“这一战役必比济南战役规模要大,比睢杞战役的规模也可能要大”,“对全军作战所需包括全部后勤工作在内有充分之准备”,“须准备两个月至两个半月的粮秣用品”。

********发起后,中央军委、******更加强调做好军队后勤保障和解放区支前工作。淮海战役中,中央军委于11月14、16日连电指示中原、华东野战军领导人和****中央中原局、华东局:“此战役为我南线空前大战役,时间可能要打两个月左右,伤员可能在十万以上,弹药、民工需要极巨,请华东局、中原局用全力组织支援工作。”“中原华东两军必须准备在现地区作战三个月至五个月(包括休整时间在内),吃饭的人数连同俘虏在内将达八十万人左右”必须解决。11月23日又指出:“必须准备全军部队及民伕一百三十万人左右三个月至五个月的粮食、草料、弹药,十万至二十万伤员的医治”。平津战役中,中央军委要求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做好6个月的作战、休整和30万左右俘虏的物资保障工作。12月4日,又就平津战役中的支前工作发出如下指示:华北大战在即,东北及华北均以大力支前是应该的。但动员人民支前,必须不超过人民的最大担负能力。

第二,强调各战略区支前机构和解放军后勤部门加强对后勤支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精心做好作战物资的跨区统筹。

中央军委指出:“大规模战争,要求逐渐统一集中,消除过去客观条件所造成的地域观念。现在地区大了,有西北、东北、华北、华东、中原将来还有新地区。不仅这些地区要统一集中,而且全国财政经济都要统一集中,这样生产才能有出路,要统一集中才能建设新的国家。如果各自为政,各人做各人的计划,各人做各个人的事情,那就不行,那就会有很大损失。特别是军工、军需更应集中”。

对于淮海战役中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的后勤保障问题,中央军委除派军委后勤部部长杨立三前往华东解放区统一协调和筹划外,还多次要求总前委和华东、中原及华北3个战略区的党政军民,统筹解决,全力做好这一工作。1948年11月9日,中央军委指示华东、中原野战军和****中央华东、中原局领导人:“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11月16日,指示淮海前线总前委“会同华东局,苏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冀鲁豫区党委统筹解决”80万人3至5个月的吃饭问题。11月22日指示****中央中原局、华北局和华东局:“速令豫皖苏分局立即动手筹集和保证中原野战部队及华野转入豫皖苏地区作战部队的粮食,并应从豫西运粮食去。华北局应速令冀鲁豫区调集一亿斤至一亿五千万斤粮食,供给华野部队需要。”11月23日就兼顾解放区人民的生产和支前问题指示淮海前线指挥员并告****华东局、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和华中工委:“对于人民必须实行耕战互助的方针”。12月5日就弹药供应前线问题指出:“此战规模超过预计,战斗的连续又如此紧迫,兵站线又愈伸愈长,故如此大量的弹药,不可能咄嗟立办,必须前后方密切配合,解决此种困难。”并决定:在以往援助的基础上,由华东局、华东军区增援华东野战军步机枪弹320万发、82迫击炮弹5万发、41和94两种炮弹3.4万发,炸药2.5万公斤;华北局增援中原野战军手榴弹15万枚、山炮弹3000发、炸药2.5万公斤,增援华东野战军82迫击炮弹5万发。12月20日就关于召开联合支前会议等问题指示淮海前线总前委:“如你们认为有开联合支前会议必要,即由你们直接召开包括华东、华中、中原、冀鲁豫四方面支前代表的会议,解决具体问题”。

对于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进行平津战役和休整5个月的后勤保障问题,中央军委也作出了统一规划和部署。12月15日,指示****中央东北局和华北局及东北野战军领导人:“关于供给部署,东北计划三个月,华北计划一月半,并准备半个月”。具体要求是:“(一)华北所计划与准备的二个月供给,仅系主要部分,没有经费、盐、肉、菜四项。此二个月的经费及盐亦应由东北供应,肉和盐、干菜(菜、盐主要就地购买),华北应筹供若干,不足数由东北解决。(二)五个月供应计划内俘虏兵未列入,估计这一战役可能有俘虏三十万人左右,供应数量不小,望东北、华北早为准备。(三)烧柴、马草均差,远途输送劳民伤财,只能由前方组织就地采买供应。(四)估计大军云集,为时四、五个月,凡须就地购买的食用品,可能涨价,这一方面应由地方工商部门妥为调剂,另一方面军队所需之办公用品及日用品应由东北工商部门有组织地随军输送,卖给部队。同时东北在经费之供应上,亦应预为准备。(五)五个月的供应,依现在计划看,只感不够,并无多余可资机动。如果调度不好,则可能发生供应不上的困难。”《指示》最后强调:“望林、罗、刘随时指示与检查此一工作,并与东北、华北两军区后勤部密取联络”。1949年1月10日,****中央在决定成立平津战役总前委的同一指示中规定:“所有军事、政治、财政、经济、粮食、货币、外交、文化、党务及其他各项重要工作均归其管辖,以一事权而免分歧。”平津“两市委、两军管会关于上述工作均直向总前委请示,由总前委向中央负责。总前委与华北局为平行关系”。从而,为实施统一的军事、政治、后勤指挥关系和协调好与地方党组织的关系,提供了组织保证。同日,就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的后勤指挥关系,中央军委决定:“平津地区所有作战部队的后勤工作,军委已与高(岗)、罗(荣桓)、薄(一波)三同志商定,概归东野后勤司令部统一指挥。”同时,调整了这两支部队的供给计划和部署,指出:“除东北已担任的四个月的供给外,华北所担任的对于东北野战军的两个月的供给及对于华北二、三兵团的全部供给,统由东野后勤司令部规定,送达地点、时间,电告华北军区转令前方照办,并经过华北军区派驻东野后勤司令部的代表直接命令前方后勤支前机关。除上述六个月的供给外,华北并准备增加一个月的供给筹划。东野所需经费,一、两个月的五千亿东北票,华北局决拨筹值的五亿人民票分批在前方付出。东野应将此五千亿东北票全数封存送回东北财政会。”同时规定:“东野及华北二、三兵团所占地区的敌方仓库,原则上统应交与平津两军管会派员接收,部队只负责看管之责,但仓库中如有军火和需军品而为部队所急需者,得东野首长或为林、罗授权之首长批准后,可加动用。”第三,指示各战略区和各野战军充分利用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提高军运能力。

提高军队后勤工作尤其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程度,是中央军委、******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1948年10月10日,******在《****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中强调指出:“必须尽一切可能修理和掌握铁路、公路、轮船等近代交通工具”。12月26日,朱德在全军后勤工作会议上谈到运输问题时指出:“平汉路、津浦路是两条最好的战略铁路。我们要很好的把它修起来,管理起来,利用起来。”“汽车、铁道、船舶等都要很好的组织与管理。在外国这些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都是军事管理,一到打仗不管是公家的、私人的,都由后勤部很好的把它管理起来。运输管理好了,整个都有组织、有计划地去做,损失就很小了。掌握了这些,那么前送(送枪、炮弹、炸药、人员、粮食)、后送(送俘虏兵、缴获的枪炮弹、伤兵)的问题就可以搞得好,就不会空车去、空车回。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运输力,这是后勤的科学。”在辽沈战役酝酿阶段,中央军委即指示****、罗荣桓、刘亚楼并告****中央东北局领导人,“为准备东北主力出至锦、榆、津、平线及平、张、绥、包线作战,你们必须精心筹划由东北运输粮食至该两线之各项技术问题”。同时,进一步指出,准备好由通辽至赤锋和由赤峰分别至察北、绥东、平张铁路及冀东的公路;修复通辽至义县和义县至承德的铁路更加重要。在淮海战役发起前后,中央军委于9月4日和12月5日指示粟裕、陈士榘、张震并告****中央华东局领导人,“公路应择其最急需者修一两条以便运输”。铁路运输“应派专员驻在该线担任运输司令,切告其与铁路局人员密切合作、商量办事。”面对大量的弹药,“后方应集中一切汽车以最快速度,最合理组织,派最得力干部清查沿途兵站,亦按类按数分别先后,押送前线。”在平津战役开始前,中央军委于10月31日指示****、罗荣桓、刘亚楼并告****中央东北局和华北局领导人,“争取于一个月内外修通沈锦线,彰武、义县、承德线铁路,整理热河及冀东境内各主要公路以利军运,并迅速运屯粮弹,否则将无法供应大军作战。此项部署望迅速作出。”1948年11月22日,中原野战军攻占郑州,24日收复开封。

中央军委、******连电嘉勉。同时指出:人民解放军解放郑州、开封,“陇海、平汉两大铁路的枢纽为我掌握,对于整个战局极为有利。”中原野战军11月19日呈报中央军委,拟组织一个交通司令部,以专司铁道、汽车、船舶、车马和人力运输诸事宜。30日,中央军委复电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