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放广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3068700000035

第35章 肃清广州外围(5)

11日下午17时,师炮兵营及时赶到,部署好炮阵后,立即发起总攻。以猛烈的炮火向敌人阵地轰击,炮声、枪声、冲锋号声和喊杀声震耳欲聋,震撼山谷。在炮火的掩护下,全体指战员奋不顾身往前冲锋,抢占敌山头。479团继而攻下何木径敌一一七高地,歼敌70余人,其余残敌向龙溪方面逃窜,380团二营同时以迅猛的行动,一举攻下龙溪以北敌主阵地,俘敌一部。担任突击任务的连队,在炮火掩护下,8分钟攻下敌人主要阵地,敌虽顽强抵抗,但在我炮火的猛烈轰击和部队的勇猛冲击下,敌人处处被我歼灭。当我将佛冈以北一五四高地夺下时,尚在顽抗之敌,开始动摇混乱,我即乘势追杀,激战30多分钟连克敌四座山头,使敌防线全部崩溃;380团一营以勇猛行动插至龙溪将企图逃跑之敌80余人全部俘虏。至次日七时半,我将佛冈县城解放。

12日上午在歼灭了敌三○七团主力及打扫战场、肃清残敌以后。379团一营、三营于12日下午6时以神速的动作进至小坑,将盘距在小坑以北四五高地、五○高地、七○高地之敌包围了起来。到13日拂晓发起攻击,在我集中强大火力的攻击下,经过一小时的激战,将敌二营歼灭。至13日上午止,我127师取得了解放佛冈战斗的全面胜利。歼敌三○七团(除10余残兵逃窜外)全部及地方一个保安营,毙敌200余名,俘敌团长王家桢以下官兵2000余名,缴获全团美制武器装备。这次战斗127师亦付出了代价,有56位战士献出了宝贵生命,有近200多位指战员光荣挂了彩。

解放佛冈战斗结束后,一二七师发扬“接连打几仗”的作风,马不停蹄地赶往广州,参与解放广州的战斗。

10月14日6时30分,广州为我完全解放。

11月13日为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和广州解放,127师参加了在广州隆重举行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入城仪式,受到叶剑英将军的检阅。不少的团、营、连单位,分别获得“胜利南下”、“胜利进军”、“兵强马壮进军广州”的奖旗。

赣州会议结束后,我军两个兵团很快进行了传达贯彻。

43军提出:敌第39军驻马坝、大坑口、新江圩、始兴各有1个师;敌第50军驻英德、大镇、桥头、新丰各有1个师。估计敌在我大军压境之下,可能向广州方向逃跑。因此,我军必须实行精简骡马,轻装前进,采取长途奔袭合围、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这时,上级传来命令,要第43军在4兵团围攻曲江的同时,完成对始兴、新江圩敌2个师的奔袭合围,歼敌后向广州进军。各部队均于1949年9月3日由南康出发,以急行军经梅岭关、始兴、翁源、花县向广州攻击前进。

我43军127师接受任务后,立即着手进行向广东进军的一切准备,并于9月30日作为43军的前卫师,由南康出发跨越广东门户——梅岭关、南雄、始兴、翁源,长途跋涉在五岭山脉里,日行军25公里。10月9日,经过一昼夜的行军,部队路过翁源县时,突然看到迎面从前方赶回来的侦察连长李世印,带着骑兵班和地下党员,押着2名刚捉到的俘虏来向师长王东保报告:“据侦察,前面佛冈县、花县有敌人据点,是敌第39军103师307团(号称钢铁团),全付美式装备,共约2000余人(包括地主武装百余人),已占领佛冈河(琶江支流之一)两岸山地,并构筑了较坚固的工事和地堡,准备死守”。

王东保根据以上情况立即决定:一面将情况及时报告军部,一面命令部队跑步向佛冈前进,尽量接近敌人,迅速查明情况,首先分割包围歼灭该敌,尔后继续向广州进攻。部队从10月9日夜到10日下午4时,急行军35公里,进到距县城5公里的龙水井地区,趁部队休息的时间,师团主要指挥员都集中在警卫连及骑兵侦察排抢先占领的251.6高地,进一步了解敌情,查看地形并继续审问俘虏,令其如实交待所知敌情。通过察看,师首长判断敌307团主力位于佛冈河的196、139.8高地周围,小坑东北194.1和125高地可能是敌2营。此时,敌人也发现我军主力逼近,但天已黑,未敢轻举妄动。

佛冈县是通琶江口火车站、花县、从化、广州的必经之地,是广州外围的重要掩护据点之一,是敌我必争之地。因此,我127师必须歼灭该敌,夺取佛冈。师首长决心:各部队要利用夜暗,发挥我军近战夜战的特长,迅速对敌实施分割包围,力求全歼当面之敌。接着,师首长分配了各团的具体任务:第379团经大田、小坑直插城西南,首先切断敌人向花县、广州方向的退路。

第381团以2个营主力经古塘插至佛冈以南,并求得与379团部队取得联系,协同作战,将敌三面包围。第380团从正面进攻,首先歼灭196高地之敌,然后向张田坑、139.8敌土阵地进攻。师指挥所在佛冈以北的185高地。第381团的1个营和师警卫营作为师预备队,在师指南侧隐蔽待命,琶江地区少数游击队员在地方党带领下,分别到各团作向导并参加战斗。

师命令各团在完成包围后,要积极向敌进攻,防敌突围。11日上午9时,各团均按时到达指定位置,第379团已歼敌1个加强连,第381团已占领老城并歼敌一部,第380团已占领196高地歼敌1个排。

此时,敌人被我军包围在各制高点上,利用既设阵地进行顽抗。而我军部队经山间泥泞小道远距离奔袭作战,相当疲劳,同时师山炮营及炮纵的山野炮团尚未赶到。

据此,师命令各部队继续作好总攻前的一切准备,特别要选好突破口和炮兵发射阵地,待命攻击。上午10时过后,师长王东保等人在指挥所阵地上,远远地望到了我军的炮兵指战员,正赶着骡马连推带拉地拼命往前赶。骑着马走在最前面的是127师炮兵营营长徐万友和炮纵某师副师长黄登宝,他们快马加鞭地跑向师指挥阵地。王东保在现场当面介绍了敌情、地形等情况,请他们选择炮兵射击阵地。炮兵的具体部署是:师山炮营主力2个连归379团指挥;另1个连(连长李占标)归380团直接指挥。炮纵的野榴炮营一时赶不上来,师山炮营很快跟了上来,并在185高地迅速展开。同时,王东保决定了步炮协同动作和发起总攻的时间。不久,传来王东保师长攻击开始的命令,十几门大炮一齐开了火。炮弹呼啸着,接二连三射向敌人阵地,几个山头同时被一片烟尘笼罩着,敌人的工事被轰击得翻了身,塌了台,工事里的敌人,不少被轰死。

敌人发现了我军的炮兵阵地,用迫击炮还击,炮弹落到我军的阵地上,敌机也飞来扫射。有几个战士负伤了,被担架抬下山去。观察员及时指出敌炮兵阵地的位置,接着,串串的炮弹纷纷射向敌人炮兵阵地,敌人的大炮被打哑了。这时,冲锋号响了。攻击部队的机枪、冲锋枪、手榴弹一齐响起来,犹如急风暴雨,横扫敌人。战士们举着红旗,漫山遍野冲向敌人山头。

在我军强大的炮火支援下,经30分钟激战,步兵迅速突破了敌139.9主阵地,然后向敌地堡发起冲锋,但第一次冲锋未能奏效。在2门山炮的抵近射击的火山支援下,又组织了第二次冲锋,很快攻克了敌人的核心地堡。顿时,敌人全线向152和194.1高地溃退,部队对残敌跟踪追击,并与381团主力配合,一举攻克了佛冈县城和城南的佛冈村。381团主力和379团部队,在我军炮火的支援下,攻克了敌194.1和125两高地的外围阵地,歼敌2营1个连。正当对敌两高地进攻时,我军野炮营赶上来了,在炮火的全力支援下,379团迅速突破了敌2营阵地。该团2连的突击队,首先夺取了敌1号碉堡。7、8连两次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终于在当日17时,攻克了敌2、3号碉堡,敌团长王家侦,经过一番精心打扮,在胸前塞上两团棉花,化装成女人,想逃往广州,被我军379团1个侦察员发现,他便躲在草丛中学狗叫,企图混过去。但这并没能骗过我机智的侦察员,最后他还是当了俘虏。我军全歼敌307团,佛冈战斗胜利结束。

此次战斗进行了2个小时,毙伤敌团长以下官兵500多人,俘敌副团长以下官兵1000余人;缴获各种枪炮千余支(门、挺),及大量的弹药和大批军用物资。我127师伤亡200余人,其中牺牲50余人。

在佛冈战斗刚要结束时,我127师又奉军部命令,继续向花县、广州疾进。

石其石遭遇战

1949年10月14日,国民党军队驻石

其石正的一连起义,当天广州也宣告解放了。那天晚上,番禺独立团的部队还在石其石一带包围正的国民党军队时,广州已经解放,部队正式公开活动,部署解放番禺全境。15日清晨,部队刚抵达石其石邱地垂远堂,就接到搜索组战士报告:石楼方有敌军一主力连队100多人向这里前进。怎么办?时间不容许讨论了,独立团团长郑吉和政委周健夫简单地交换了意见,果断命令部队:准备迎击敌人。

部队迅速进行部署:在石其石楼到石的大乌石深坑上对敌伏击。大乌石深坑是一条狭窄的小路,两旁是小山,约有500米长,地形对伏击很有利。部队走出石其石村口向阵地冲去。

然而,当他们走到村口时发现敌人已走出小路迎面而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部队果断地将战士分成两翼,向敌人发起猛烈冲锋,一瞬间已经冲到敌人面前。敌人被冲愣了,不知所措,四散溃逃。后面的一排敌人更扭头往回逃,有20多个敌人连手中的武器也丢掉了。

敌人一个排窜入石其石村心坊的一间祠堂,独立团战士立即包围过去。敌排长企图负隅顽抗,战士瞅准击毙了他。其余敌人胆怯了,要求独立****一人进去祠堂谈判。战士们干脆说:“一句话,缴枪不杀,优待俘虏。”敌人不放心地再问:“真的缴枪不杀?”战士们再次肯定地回答:“缴枪一定不杀。”敌人在半信半疑中放下了武器,计有机枪一挺,步枪20多枝,垂头丧气地举起手来投降了。

另一排敌人窜到石其石的一座炮楼,他们紧闭铁门,企图据险顽抗。独立团战士紧紧地包围了炮楼,准备迅速解决炮楼里的敌人。这是一座十分坚固的炮楼,下层是3米多高的花岗岩石脚,上面是多层厚的大青砖墙。

敌人凭借着这坚固的炮楼,在窗口里架起机枪,居高临下向包围的战士扫射。怎么办?当时部队没有爆破武器,只好集中火力,打击炮楼的一角进行强攻。但是,炮楼抵挡着子弹,对敌人几乎不起作用。

这时,共产党员、手枪队战士郭应提着驳壳枪冲上山岗,向炮楼冲去。

他想,要消灭炮楼上的敌人,一定要接近炮楼。但是,他刚冲上山岗就受到敌人机枪的密集扫射。只得退回来。他毫不气馁地说:“我一定要冲上去!”说着,他又边打边冲,左冲右突,避开子弹。

子弹在他周围落下,溅起了泥沙石子。突然,溅起的泥沙封住了郭应的眼睛,他只得一手抹一下眼睛,一手提着手枪往前冲。即将接近炮楼了,他正抬头望去,就在这个时候,他被一颗子弹打中了倒在阵前。卫生员仇凌同志立即冲上去抢救。但郭应头部中弹,抢救无效,英勇牺牲了。

郭应的牺牲,使战士们内心非常沉痛。郭应是钟村镇石壁村人。1944年,他才十四五岁,就参加了珠江纵队二支队。

他作战勇敢,在党的教育下迅速成长,光荣加入了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他在乡下掩蔽活动。

1947年,禺南地区恢复武装斗争,他迅速应召归队。他对革命充满了胜利的信心,就在这次战斗的前几天,还兴奋地举起手枪说:“我总有一天高举这驳壳,操着正步进入市桥。”怎料,在这次战斗中他光荣牺牲了。面对郭应的牺牲,战士们愤怒极了,都希望迅速冲上炮楼,将敌人全部消灭。但是,敌人凭借着坚固的炮楼和机枪的火力顽抗,部队一时很难摧毁炮楼。首长分析了情况,敌人被困在炮楼里差不多一整天了,饭没得吃,水也喝不上,不敢出来投降主要是对共产党优待俘虏政策不了解,怕不保命。

部队首长决定,继续紧紧包围炮楼,对敌人展开政治攻势。战士们对敌人进行喊话,说明共产党对待俘虏的政策,敌人不打枪了,部队又叫来被俘的军官来到阵前,对炮楼里的敌人喊话。

入夜了,这批被困了一天又饿又累的国民党官兵,终于走出炮楼举起手投降了。部队又缴获了机枪1挺,步枪近30枝。至此,这一连敌人全部被独立团歼灭了。

整个战斗俘虏了敌人50人,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50多枝。战士们押着俘虏走进了石其石邱氏大祠堂。炊事员已为战士们摆好了饭菜,大家一起欢呼胜利。在庆祝胜利的同时,大家又沉痛悼念郭应同志,把郭应烈士的遗体安葬在这炮楼对面的小山上(后迁葬到植地庄)。

北亭袭击战

1949年9月初,国民党广东省保警队,调派了一个排的军队驻在北亭乡新围。北亭乡位于江河分水头之东南,西与沙溪乡隔河相望,沥水道在这里分流,一条通向新造,一条通向沥,然后汇集流向狮子洋。国民党驻军在这里,可控制这两条水道交通。当时,解放大军已横渡长江,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广州解放在即。显然,敌军军事部署的目的,一是企图阻止二支队禺南武工队向广州发展;二是一旦广州解放,他们在这里可以掩护国民党官员从水路逃命。

北亭乡是禺南西区武工队活动的地方,武工队在这里发动群众开展反“三征”,组织农会、民兵,迎接解放。国民党军队驻在这里,对武工队开展工作障碍很大,为了拔掉这个钉子,武工队曾派出队员化装成农民装着拾田螺、捉蟛蜞到现场侦察,了解敌情,很快就基本掌握了敌人的人数、武器、岗哨、开饭时间等一系列情况。

为了打有准备之仗,****番禺县工委领导周健夫、郑吉同志在草堂乡主持召开了战斗计划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西区武工队、铁鹰队、雄狮队、手枪队等负责同志10多人。会议分析了北亭新围所处的地形、位置,它接近广州石榴岗,石榴岗附近驻有大股国民党军队,拔这钉子时间不能太长,只能采取突然袭击,着眼于快。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一些同志说,利用中秋节即近,以乡长名义给驻军排长送月饼,麻痹敌人,一举消灭。但这个方案很快被否决了。大家认为,此举违背常情,如果处理不好反引起敌军警觉,另外,送月饼人也不能过多,难以控制局面。会议最后决定,利用敌人白天开饭时,采取化装突袭战术消灭敌人,袭击时间农历八月十二日上午。

敌人一个排的兵力分驻两处:一处是驻在一座三层的碉楼,有30多人;另一处驻在碉楼南面约200米远的平房里,作为哨兵,有8个人。平房和碉楼,遥相呼应。每天9点左右开饭,一般情况下,碉楼上的敌人都徒手集中在楼下的开阔地开饭。这是最好的袭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