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放广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3068700000024

第24章 以农村包围城市(2)

正当第1中队及教导队攻打县政府的战斗受阻时,刘永生、朱曼平等指挥员重新调整兵力,部署新的进攻,决定炸开县政府围墙。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一股浓烟冲天而上,据守在县政府里面的敌人,吓得乱成一团,纷纷丢下武器,打开事先我方未侦察到的东边小门,争先恐后地逃命。

接着,第1中队冲进县政府内,把那些来不及逃走的敌人打得死的死,伤的伤,余下的都乖乖举手投降。

一些县府职员也一一当了俘虏,县长李秋谷在慌忙中化装潜逃。我军很快控制了全城。此战,我军取得了军事上、政治上的巨大胜利。

击溃和歼灭县敌自卫队、警察队、新兵连等5个中队,共毙、伤、俘敌人80多名,缴获长短枪300多支,子弹1万余发,军用物资一大批,释放犯人100多名。我军还开仓分粮,保护工商业者,博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我军完成各项任务后,于下午5时从容撤离蕉岭县城。

这次突袭蕉岭县城,是粤东支队成立、闽粤赣边区开展斗争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对敌人震动很大。这次行动,不仅推动了梅埔丰、梅兴丰华、饶和埔丰、梅兴平蕉、永和埔地区武装斗争的进一步开展,也给刚上台不久的敌6区专员兼保安司令曾举直当头一棒,粉碎了他筹划的所谓“半年剿匪计划”,对广东省主席宋子文也是一个迎头痛击。福建省上杭、武平等县和一些区乡的当权派,纷纷派人前来搭线,表示不再与我军为敌,有的甚至表示在适当时机率部起义。

调虎离山

1948年11月,敌“闽粤赣边区剿匪总指挥”喻英奇经精心策划和准备,集中潮汕、兴梅两区兵力3000多人,其中以宋子文的“国防军广州绥署独立第2团1加强营(该营营长方景韩,辖3个步兵连、1个重机枪连、1个迫击炮连,共计600余人)充当主力,开始向我潮汕革命根据地作孤注一掷的冒险进攻(通称第五次“围剿”)。自7月开始,敌“第5清剿区”副司令张伟民、丰顺县长吴武均率县保警、联防总队和“第1清剿大队”共约500人,占领汤坑河西一带村庄,修筑围寨碉堡,进行“驻剿”。

敌主力“国防军”方景韩部则远在100公里外山海交错的惠来县境,忽而佯攻大南山,忽而突窜南洋山石肚一带,连日来行踪飘忽诡诈,玩弄“来去颠倒”、“近而示之远”的花招,用心极其险恶:隐真示假,诱惑我军主力进河西,达到声东击西、偷袭良田的目的。

我军决定将计就计。为了迎合敌人调虎离山意愿,诱敌就范,刘向东、曾广考虑让我军1团明出河西亮个相。刘向东当即命令1团于10日白天行军奔河西,虚晃一枪,务必于13日以前秘密赶回良田。此时,丘志坚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我们应当修改作战方案,采用以伏击战为主取代阻击战,才能以少胜多,以弱击强,于运动中歼灭敌人;第二,随着敌情逐渐明朗化,应该考虑尽量集中使用兵力,捏成一个拳头打敌人”。

刘向东、曾广立即采纳丘志坚的第一个意见,确定1团全力以赴,准备打伏击战,老虎石的阻击任务由独立大队和另1个中队担任,并表示支队领导再作商议,准备集中使用2个主力团,争取打个大歼灭战。10日凌晨4时,1团按计划行动,9个小时走了50公里,进至丰顺河西。11日中午,部队分批下地助民秋收时,敌人倾剿出动作试探性进攻。1团和独立第2大队,立即投入全部兵力,对进至庵前村一带之敌展开多路包抄,将其击溃,猛追至汤坑附近。

入夜,1团以连为单位撤离战场,于12、13两日陆续返抵良田,抢在敌人前面完成了各项准备。13日凌晨,刘向东率1团连以上干部隐蔽进至茅坳嶂勘察地形,下达作战任务。部署第1连占领左翼高地,第2连占领右翼高地,担负主攻任务,第3、4连为预备队,负责肃清残敌,阻击增援。良田民兵配置在第二线阵地上,待打响后投入战斗,发展胜利。14日上午10时,敌方景韩部从河婆镇向横江圩进逼。良田民兵登山警戒,掌握敌人动静。17时许,敌进驻罗庚坝,戒备森严,严密封锁消息。

我支队和团的领导经判断敌将在15日偷袭良田。随即在良田中心小学召开排以上干部会,刘司令员和丘志坚负责发动部队,组织战斗。深夜,丘志坚等人带领第1、2、4连和团直属队,顶着凛冽的北风,摸黑攀越崎岖山岭,进入伏击抵挡,并把敌重机枪、迫击炮的火力吸引了过来。这时我第1、4连乘敌混乱之际,发出反冲锋。在激烈的争夺战中,我1连连长英勇献身。

许多战士,包括炊事员在内都奋不顾身地英勇杀敌。由于我军战士的英勇作战和协同动作,终于又将无名高地夺回来,牢牢地掌握在我军手中。战斗至下午4时左右,敌我处于僵持状态。丘志坚考虑到我军已予敌以歼灭性打击,粉碎了其偷袭企图,且我军弹药已消耗殆尽,遂决定主动撤出茅坳嶂3个高地,转移到嶂上村前的第2线阵地,以诱敌进入有利于我军机动出击而不利敌人施展威力的地形上,再创造战机消灭敌人。

这时,刘向东司令员率第3连和民兵赶来,他兴奋地表扬1团在这次战斗中所取得的重大胜利,并与丘志坚他们研究和部署下一步的打法。伏击战结束后,1团奉命远途机动,乘胜奔袭河西地区。茅坳嶂伏击战、河西奔袭战两次战斗,我军共毙、伤、俘敌250多人。东西两路进攻之敌遭我军歼击后,其它3路敌人闻风溃逃。我1团同各兄弟部队一起,乘胜出击平原地区,从而彻底粉碎了敌人这次组织的“围剿”。

“谁缴到机枪就把谁的名字刻到枪托上”

湖寮是大埔县的重镇,是原国民党广东省主席罗卓英和广东绥靖公署副主任吴奇伟等一批国民党军政要员的老家,地方势力强大,此地三面环水,南屏五虎山,形势险要。那里除国民党区政府、警察所外,还驻有一个装备精良、编有3个中队的自卫大队。该大队在五虎山上修有堑壕、工事和炮楼,派出分队日夜值勤守护,并协同警察在进出湖寮的5个通道和渡口上设卡盘查行人。

每逢圩日,防卫更严。湖寮也就成了有名的反动堡垒。拔掉敌人这个重要据点,作为我边纵部队转入战略进攻的春季攻势的第一仗,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政治上也有重要影响。

1948年12月中旬,边纵司令员刘永生和副政委朱曼平,布置饶和埔丰边区县委了解湖寮的敌情,并向家住湖寮街里的团政治处干事陈蔚林了解情况,同时派边纵1团1连长秘密潜入湖寮,实地侦察敌情,派边纵1团副政委黄克庸和参谋长徐达勘察进军路线。这样,对五虎山的敌人动态,工事设施,和我军部队的集结位置,进攻五虎山以及迂回湖寮街之敌的路线进行了详细的现地勘察;同时勘察了部队进军途中的宿营地等等。最后,边纵首长作出了战斗部署:以边纵1团1连和4连歼灭五虎山上之敌,2连、3连和5连歼灭福地坪以及湖寮街内之敌。以我军韩东独立第5大队、闽西大队第3团和边纵第1支队第2团,分别牵制三河坝、高陂、大埔县城和松口之敌,以保障湖寮战斗的胜利。进攻湖寮的日期定于1月10日晨。

8日晚,边1团在刘永生司令员和朱曼平副政委率领下从岗头村出发。天不亮,部队到达帽山脚下进馆村附近的竹林里隐蔽休息一天。入夜后,继续冒着严寒向湖寮方向开进。10日凌晨1时左右,部队到达湖寮五虎山南面的葵坑村。这里距湖寮3公里,是预定的部队集结地点。部队在这里进行轻装,作攻击前的最后准备。

刘永生司令员对部队进行了简短的动员,要求战斗应按规定于5时打响,强调突袭务求掩蔽、神速、必胜。刘司令员说:“湖寮是一块肥肉,那里枪多枪好,但敌人的战斗力不强。这次突袭只有出其不意打它个措手不及,狠狠地揍它。才能把敌人消灭,把枪缴过来。否则,肥肉将变成骨头”。接着,刘司令员号召大家来个杀敌缴枪竞赛,提出谁缴到机枪就把谁的名字刻在枪托上。

刘司令员动员之后,团长廖启忠、副团长陈育光和副政委黄克庸率2连、3连和5连,参谋长徐达率1连、4连分头向攻击目标前进。廖团长他们这一路从左边绕五虎山、经大沙坝进至虎山中学附近时,突袭五虎山上守敌已经枪声阵阵。

廖团长立即命令2连、3连、5连跑步向福地坪和街里的预定目标展开攻击,同时以一部兵力封锁了五虎山中学。经半个多小时战斗,五虎山上守敌大部被歼灭。驻在福地平和街里的自卫大队以及区政府、警察所,在2连、3连和5连攻击下一部被歼,其余沿着街道小巷逃散。

天亮之后,2连和5连各一部翻越围墙进入虎山中学,俘虏守护军械仓库的自卫队和驻虎中的国民党军事教官10名。

三河坝、高陂和大埔县城之敌,怕遭伏击,不敢出援湖寮。大埔县长饶邦泰担心县城有失,急电松口的保安第12团,请求增兵县城以保安全。保12团乃派兵1个营开往大埔,路经坪沙的高陂坑时遭我军第1支队2团伏击,伤亡一部。

湖寮战斗,共毙、伤、俘敌人68名,缴获迫击炮4门、轻重机枪11挺、冲锋枪和卡宾枪16支、长短枪130多支、子弹2万多发、收发报机2部、军马3匹,其它军用物资一大批。

这次战斗中未被消灭的敌自卫队,后来又重新编组起来。

经韩东地委和闽西地委联合策反,在新任大队长刘应基带领下于1949年2月10日起义。

暗号:“阿妮妹,把我的鞋子拿出来”

国民党广东省保安独立第1营武器装备精良,营长蓝举初,下辖4个连,第1连是其主力。1949年1月,我边纵1支队司令部经过认真研究,一致认为“擒贼先擒王”,要消灭“蓝营”,首先要把他的主力连第1连敲掉。不多久,松源区委送来情报,松源宝坑廖屋进驻了敌人的1个连,据了解就是“蓝营”的主力第1连。这正是我军要予以打击的对象。

廖屋是一个座落在山头西北面,约有30多户人家的村子,村前有一条小河,村后是旱地和稻田。

为进一步查明情况,司令部指派谢抢瓒带2名警卫员化装进村实地侦察。他们发现该连驻地是村头靠近小河边的一座前后两进的长方形两层“合面楼”。楼下只有1个大门出入,敌人全部住在楼上,正对楼下大门的大窗口,是架设机枪的地方,该楼背后是大路,路上设有哨棚。据一位老乡说:这伙人白天没有拉队外出时,哨棚及大门两侧都有哨兵,监视来往行人。晚上全部撤回,关上大门,门内有一士兵看守。

晚上有人出去上厕所,要登记名字,回来时名字如对不上,就不开门。接着,住在敌人隔壁的一位贫苦农民廖岳光又提供了有关“蓝营”主力连的详细情况:这个连共有90来人,装备有重机枪1挺、轻机枪3挺、短枪5支、步枪八九十支、枪榴弹筒3支、掷弹筒2支,他们每天早上8点半吃早饭,当官的在楼上吃,土兵在楼下吃,都不带武器。他建议根据这个活动规律,趁开饭时突击歼敌是最好的时机。

敌人驻地门前土坪下,有两排小房子,作厕所、猪窝、杂物间等用。

如部队在前一天晚上预先埋伏在堆稻草的杂间内,待第天敌人吃早饭时,由他发出暗号,部队随即冲出消灭敌人。约定的暗号为,“阿妮妹,把我的鞋子拿出来。”支队司令员郑金旺他们认为这个办法不错,可以参考。

支队司令部决定2月13日(旧历的元宵节晚上)采取行动。郑金旺他们随即把决定秘密通知了廖岳光,让他做好一切准备,密切注意敌人的一举一动。司令部挑选24人组成了二支短小精悍的突击队,每人配带驳壳枪1支,谢抢瓒担任队长。谢抢瓒把突击队分成4个突击小组,分别赋予任务,具体交代隐蔽埋伏和发起突击时的注意事项。2月13日晚饭后,支队司令员郑金旺、副政委正立朝进行战斗动员。2团副团长、突击队长谢抢瓒宣布了4个突击组分组和组长名单。

部队立即做好出发准备。

晚上10时,部队按时出发,顺利到达廖屋附近的河堤边。这时,突击队长下达了司令部的命令:执行第二个作战方案——抓捕夜间出来大便的敌兵。突击队长带领第3组执行捕俘的任务。门坪下共有4个单人厕所,队长指派第3组的4位同志每人各占1个,待敌人出来上厕所时,把他抓住并封住他的嘴,然后争取说服教育,迫使他去叫门。

突击队长自己隐蔽在旁边1个废弃了的猪窝里,每隔15分钟就出去检查一次,防止组员们打瞌睡。可是老天不作美,那天晚上天气很冷,已是凌晨4点多钟了,还不见一个敌人出来上厕所。到了13日早晨5点钟,谢抢瓒只好把队伍收回来,决定按第三个方案行动——待敌人开早饭时突袭。

第1组、第3组担任突击,听到信号后,梯次冲进敌驻地,抢登楼上消灭抗拒的敌人,收缴武器、物资;第2组负责消灭两边巷口的哨兵及屋后高坎上的哨兵;第4组在楼下负责监视看管俘虏。任务下达后,我突击队即进入廖岳光堆放稻草的房间里隐蔽。战土们保持高度的警惕和静默,等待着廖岳光的信号。

8时半,敌人正常开早饭时间早已过去,却一直没有听到行动的暗号。9时半,传来一阵哨子声和吆喝声,敌人开饭了。这时,只听廖岳光喊道:“阿妮妹,把我的鞋子拿出来。”一听到暗号,突击队长立即下令:“全队出击!”突击队员个个犹如下山的猛虎,直扑敌营。

第1组不顾蹲在门坪吃饭的敌人,径直冲进敌楼上住房。

第2组、第3组紧跟着冲了出来,马上向敌兵开枪射击。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鬼哭狼嚎,几名敌军官束手待擒。在我突击队的迅猛攻击下,敌人根本无法招架,大部分成了我军的俘虏。

这一仗只用了10分钟就胜利结束。我军共打死打伤敌人10多名,生俘70多名,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6挺、短枪3支、步枪60余支、掷弹筒2支、枪榴弹筒6支、各种子弹1万余发、军用物资一大批。我方仅伤1人。

敌人1个连被消灭的消息传到松源新圩后,驻在该地的营部2个连十分恐慌,第二天上午,蓝举初带着剩下的2个连,夹着尾巴往松口逃跑了。宝坑战斗后,我军乘胜进军,解放了以松源为中心的抗武蕉梅大片地区,在梅州地区最早建立了区、乡人民政权,并加强了农会和民兵的建设。

敌连长张爱群被俘后,经我军教育有所转变。他写信劝说该营另1名连长起义投向人民解放军。边区党委又通过该连长向该营营长蓝举初开展工作。后来,蓝举初也率部在蕉岭起义。

粤东大起义

在粤东地区我人民武装与敌人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争取了梅州区专员李洁之等人的起义,使梅州地区7县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