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放广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3068700000013

第13章 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2)

徐闻县城已解放,其他各县乡村,有些绝大部分已解放,有些部分解放,已解放人口全区约100余万人(桂南边未计)。

4、琼崖区党委,下辖5个地委,16个县份。

①中区地委:崖县、乐东、保亭、白沙一部。

②东区地委:琼东、乐会、万宁、陵水。

③南区地委:昌江、感恩及乐东、崖县各一部。

④西区地委:临高、澄迈、儋县、白沙。

⑤北区地委:文昌、定安、琼山及澄迈一部。

全区人口约250万人,已解放150万人,另游击区内约有50余万人。

5、粤中区党委,下辖4个地委,13个县份。

①新高鹤地委:高明、新会、鹤山、开平。

②新恩阳地委:新兴、恩平、阳春、阳江。

③滨海区地委:台山、赤溪及阳江一部。

④三罗地委:云浮、郁南、罗定。

全区解放人口(包括游击区)约250万人。

6、西江区[党]委:下辖2个地委,10个县份。

①绥江地委:广宁(全县解放)、四会、封川、高要、德庆、开建、清远。

②小北江地委:连县、连山、连南、乳源、阳山(主要在前2个县),全区已解放人口约45万人。

在广东全省境内,大部分乡村已解放,解放区人口共约1350万人,等于全省人口3200万人的40%以上。

(二)部队人数及其分布:

1、粤赣湘边纵队:(1949年1月成立)主力部队12000人,另地方部队有:

东一支队(江南)

东二支队(九连)

东三支队(江北)

北一支队(翁江)

北二支队(五岭)

5个支队共约1万人。

珠江三角洲游击队约1000人。

合共33000人(湘南支队300○多人和赣南支队未计)。

2、闽粤赣边纵队(1949年1月成立)。主力部队3700人,另地方部队有:

第一支队(梅县)3000人(连县独立团)。

第二支队(潮汕)4500人(同上)。

第四支队(韩东)1500人。

合共12700人(闽南、闽西共约7000人未计)。

3、粤桂南边纵队(1949年8月成立)。主力部队1800人。

第一支队(粤桂南边)1000人。

第二支队(雷州)2000人。

第三支队(十万大山)约3000人。

第四支队(六万大山)约5、6百人。

合共约8000人(广西境内人数未计)。

4、琼崖纵队(从1927年到现在未停止过对敌武装斗争,纵队在抗日战争后期成立)。主力部队约一万五千人至两万人(县级以下武装未计)。

5、粤中纵队(1949年7月成立)。主力连县以上武装合约6、7千人,其中主力约1000余人。

6、西江。绥江、西江2个支队合约5、6千人。

以上合计全省共约有部队8万人左右。

(三)政权方面:

1、潮梅、东江、中区已先后成立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北江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即将成立;海南则已成立人民政府。

2、全省各县约有三分之一以上县份已成立人民政府,其中有半数较为健全,其他或在乡村或随部队流动。

3、在全省大部分乡村中,大多数已有乡村政权,另有一部为两面政权。

4、各级政府之工作为收公粮、减租、肃清土匪、救荒、生产贷款(个别地区)及办识字黑板报等。

陈赓在高干会议上的军事报告

广东敌人约15万,但多系新编重建,战斗力甚弱,我军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均占绝对优势。其次估计敌之企图,有撤退与坚守两种可能,但我之一切准备,则应从敌坚守出发。因广州及敌最后的一座城市与海(港)口,又是帝国主义在东南亚的屏障,敌坚守的可能很大。说到我之有利条件时指出:

一、是中央军委和林、邓及华南分局的正确领导,这是胜利的最大保证。

二、是敌人薄弱,且内部有矛盾,可为我利用。

三、有方方同志等经过3年艰苦奋斗所建立起来的人民武装、政权,及广大解放区人民的有力支援。

四、有二野和四野的各路大军的互相配合,使敌无法应付。

五、我有数量、质量坚强的部队,号称30万人。但同时也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困难:

A、粮食供应不上;

B、货币大量发行,且集中于沿交通线,影响物价上升;

C、交通被敌破坏;

D、山地作战战术生疏;

E、言语隔阂及疾病流行。

但上述困难,是胜利中的困难,只要思想上有所认识,并作认真的准备,是能克服的,且经湘滇赣战役中已得若干经验,则能迅速结束粤境战斗。遵守政策,注意节约,注意人马健康,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困难即可减少,或减轻。学习山地作战的战术问题,如:制高点的控制,大胆进行迂回包围,充分利用地形、地物、火力的组织运用,夜间战斗等,并指出在战斗发起后,应即不顾一切奋勇前进,坚决完成任务。

配合主力问题。着重以四兵团党委会对此问题的检讨和我党历史上会师问题中若干经验教训,引起全军注意,指出:

第一,要足够估计对方成绩,并向部队所有人员进行教育。

第二,要充分估计对方困难,不作过高要求。

第三,要坚决服从、执行华南分局及地方党政法令决定。

第四,处处顾及人民利益,尽量减少人民负担。

第五,要虚心认识和学习对方长处,互相尊重,发扬自我批评。

反对骄傲,因为骄傲就必然轻敌,轻敌就产生麻痹现象。因为骄傲就必然破坏团结,违犯人民利益,因此必须严格遵守毛主席的十条军事原则,虚心、谨慎、戒骄、戒躁,以兢兢业业的精神,来完成党交付的重大任务。

华南分局

向广东进军

衡宝战役的硝烟尚未散尽,南粤大地又传来一道惊人的喜讯:解放军东路军于10月14日解放了华南最大城市广州!这两个重大胜利,是中南我军在短短时间内连续取得的,影响巨大,意义深远。《长江日报》为此发表的时评指出:“白崇禧主力在湖南南部被歼,广州的迅速解放,和福建、甘肃、青海、绥远、宁夏、新疆等省的迅速全部解放,是两个多月以来中国战局的几个主要发展。国民党残匪现在只有西南数省和台湾、琼崖等海岛作为最后的逃亡去路了,而在广州解放以后,这些地方的解放,也不会要多长的时间了。”

广东省是中国南方的重要门户。它南临南海,北依五岭,东临福建,西连广西,北与江西、湖南接壤,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这里,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物产丰饶,文化兴盛,近代以来一直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也是现代中国政局中经常担当着特殊角色的重要省份。1949年4月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前后,国民党政府各主要机构陆续南迁广州,广州成为国民党逃亡政府的政治统治中心。

在国民党人的心目中,广东乃“革命根据地”,且与海外华侨息息相通,如果丢掉了广东,不仅“对不起总理(孙中山)在天之灵,而且对海内外人心引起重大的影响”。因此,无沦是******,还是李宗仁、白崇禧,他们对广东都相当重视。还在1949年初,******于下野之前,就对广东军政当局的人事问题作了安排,任命薛岳为广东省政府主席,余汉谋为广东绥靖公署主任。薛、余两人,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高层不甚得志,但在当时却是粤籍将领中有号召力的头面人物。******之所以起用他们,无非是借此收买和笼络人心,替他守住广东这块岭南重地。

李宗仁、白崇禧也想把桂系部队尽早撤入广东。一来是广东远较他省富庶,便于解决兵饷问题,二来是广东拥有出海口,对外联系非常方便。程思远先生说:“那时,白崇禧与美国太平洋舰队白吉尔有联系。较早以前,白吉尔从青岛派了他的侍从副官马介廉携来一个收发报机和密电本。从此两白通报频繁。白吉尔通知白崇禧,美国国会在暑期休会以前,通过一项七千五百万美元用于中国一般地区的计划,如白崇禧部能进入广东,白吉尔将通过海道运输,给白部以充分补充和供应,所以白崇禧急于率部入粤,是可以理解的。”与此同时,主持广东军政的余汉谋、薛岳等粤籍将领们出于自身的利益,也欢迎桂系部队入粤。一时间,“将来保卫广东,只能倚靠白崇禧长官所属的广西部队三个军”的说法,成为国民党内不少人尤其是粤系人士的共识。

然而,******此刻的战略意图却是以经营台湾、防守西南为重点,并不以保粤为重点。这无疑与在广州的国民党军政大员们的打算南辕北辙。李宗仁后来述及这段史实,忿忿不平地说:“上海于五月二十七日弃守时,何应钦、白崇禧曾一再电请蒋先生将精锐部队由海道调至汕头,北上布防,以阻****入粤,而蒋氏不听。待****攻大庚时,胡琏兵团竟由汕头乘船退至厦门,最后渡海撤至金门、马祖等岛屿,使粤东完全空虚。行政院长阎锡山为巩固广州防务计,屡请蒋先生把刘安琪兵团从海南岛调至广州增防,蒋先生虽口头答应,刘兵团却迟迟不来,终至粤局无可收拾。”******不积极增兵广东,自然有他的通盘打算。但他坚决不同意白崇禧的部队进入广东,则完全是出于历史上的宿怨和现实的顾虑,******不希望出现两广军人团结守粤的局面,更担心白崇禧掌握海上通道后取得美国人的支持,进而危及自己的地位。于是,在围绕白崇禧部入粤以及如何保卫广东等问题上,蒋、桂、粤三方之间展开了十分复杂且微妙的争斗。

6月底的一天,白崇禧把程思远、李汉魂、邱昌渭、李品仙、黄旭初等人接到长沙开会,讨论中心是保卫广东问题。白崇禧说:“华中部队必须进入广东,广州这个政治中心才能保卫下来,但桂军调粤又需要由国防部下达命令,因此,我们掌握国防部为形势所必需。”李品仙附和道:“只有健公重新主持国防,才能使华中部队南下广东。”会后,李品仙衔命飞赴广州向李代总统面陈意见。

李宗仁虽早有此意,但力不从心,他找到行政院长阎锡山的心腹贾景德,要他向阎痛陈利害,让白崇禧出任国防部长完全是出于保卫广东的考虑。但阎锡山说:他兼掌国防,乃总裁的决定,没有总裁批准,他不敢有所更动。阎锡山不肯通融,李宗仁也无计可施。

当时,广州为国民党行政院直辖市,市府与省府平行,由于战争的影响,广东全省的税收还不及广州一市,加上广州市长、广州公安局长、广州警备司令等要职都为******的私人或嫡系把持,所以省主席薛岳极力主张将广州由直辖市改为省辖市,一统广东军政实权。对蒋来说,这无异与虎谋皮。一次,为广州市改制问题,******在黄埔召见余汉谋、薛岳、李汉魂等粤籍将领,当面大发雷霆说:“你们以为可以反对我咯?谁反对我,我就叫谁死在我之前!”内政部长李汉魂于此事出力颇多,成为******的眼中钉。国民党元老居正曾特地警告李,你如不赶快辞职,将来你生命都要发生危险。

******的种种行径令粤籍将领们大为不满,粤军元老,曾在何应钦内阁后期出任陆军总司令的张发奎便是态度最激烈的一个。他早就放出口风:蒋家天下,原是广东人打出来的,现在要保卫两广,就必须首先清除******在背后掣肘。因此,他几次向李宗仁建议:“把******扣起来”。据李宗仁回忆:“我说:‘向华(张发奎),这是徒招恶名,无补实际的莽事。’张说:‘德公,你胆子太小!德公,你胆子太小!’我说:‘你不在其位,可以幻想,你如在我这位置,你也不会干的。’”

7月,******终于去掉了息影林下,不问朝政的外衣,着手越过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政残局。14日,蒋率王世杰、黄少谷等大批随员飞抵广州,事先并未通知广州当局,仅******前往迎接。******发表对时局的谈话:“今日共匪窥伺我国民革命策源地之广东,中正惟以民族大义及革命责任所在,发扬总理大无畏之革命精神,团结全党,拥护政府,为国家独立、人民自由而奋斗。”

解放军战士隐蔽接敌

16日,******以国民党总裁的身份,召集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与中央政治委员会联席会议,提议成立中央非常委员会,作为最高决策机关。该会由他任主席,李宗仁为副主席,孙科等任委员。同日下午,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决定成立西南、东南两个分会,以张群为西南分会主席,陈诚为东南分会主席。同时,******又在会上提出以陈诚为东南军政长官,直辖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海南五省区。******上述举措的隐含用意,程思远先生曾一语道破:“是让白崇禧之不能染指岭南,意甚明矣。”

8月初,长沙宣告和平起义后,白崇禧的处境更为不妙,他一方面筹划“湘粤联合防线”,阻止解放军进军两广,一方面加紧活动,仍图待机入粤。中旬,美国西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中将由香港到广州,与白崇禧会谈,白吉尔重申:华中部队如能开到广州,他将尽力保障供给。这次会谈令白崇禧信心大增。8月20日,李宗仁召集白崇禧、薛岳、余汉谋举行会议,决定以余汉谋为华南军政长官,统一指挥广东境内所有部队,要求他与白崇禧部主力配合,“巩固粤北,确保广州”。但是,余汉谋却提出,他是否就职,以白崇禧都能不能入粤为先决条件。正在这时,******又来到广州,就保卫广州的兵力部署问题再次与李宗仁发生争执,要求李收缩兵力防守广州。言外之意,还是不许白崇禧部入粤。在这种情况下,李宗仁不容余汉谋再多考虑,于8月31日下达代总统令,特派余汉谋为华南军政长官。9月4日,国民党非常委员会也作出决定,粤北军事由余汉谋负责指挥,统一部署华南防御。

余汉谋,字幄奇,广东高要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在粤军中崭露头角,逐渐成为一员统兵将领。1936年两广事变时,他倒戈一击,反对老上司陈济棠,为******统一广东起了重要作用。但******对他并不信任,想方设法地削弱他的势力,余汉谋对此只能有苦水往肚子里咽,经常对亲信说:“同******打交道,没有自己的本钱是不行的,对自己的职务过于负责也是不行的。”抗战期间,他历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七战区司令长官。日本投降后,赴南京出任陆军总司令一职。1949年初,被蒋介任命为广东绥靖公署主任。

按常理讲,回家乡当官应该高兴才是,但是,饱经沧桑的余汉谋对此却相当悲观。回粤之初,他对人说:“我以前没有做过京官,很少接触党国要人,总以为他们对国家大事会有一套办法。去年我在南京搞了几个月陆总(陆军总司令),和他们接触多些,才使我认识到这班官僚饭桶,二三十年来,他们除了树立私人势力,争权夺利,对国家大事确实毫无办法,根本谈不上为国家人民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