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必读的历史经验大全集(超值金版)
3064500000009

第9章 将机锋潜藏于柔弱之中(2)

后来曹爽对司马懿的病感到有些怀疑,恐怕其中有诈,正巧此时曹爽的亲信李胜将出任荆州刺史,曹爽命他向司马懿辞别,乘机弄清司马懿生病的真相。

司马懿知道曹爽派李胜辞行的用意,故意表现出一副衰病之容。他躺在病床上,两个婢女在他身边服侍,他想拿过衣服来穿,但由于手抖而使衣服滑落在地上。他指口言渴,婢女端进粥来,他只能勉强将嘴凑到碗边,让婢女一勺匀地喂他,稀粥顺着他的嘴角流出来,弄得胸前衣襟湿漉漉的,十分狼狈。

李胜对司马懿说:“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担任荆州刺史,特来向太傅告辞。”司马懿假装眼昏耳聋,故意将“荆州”听成“并州”,他说:“那就委屈你了,并州在北方,接近胡人,你要好好防备啊。我病重得快要不行了,恐怕今后见不到你了,我把我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托付给你,希望在我死后能得到你的照顾。”

李胜又大声解释说:“我是到荆州赴任,而不是去并州。”司马懿又故意错解其意说:“哦,你是刚从并州来?”

李胜只得放大嗓门,这一次司马懿才算听清楚了,他叹息着说:“唉,我实在是年纪老了,耳朵聋,听不清你的话。你调任家乡荆州去当刺史,真是太好了,应该好好建功立业。”

李胜回到曹爽那儿,将亲眼所见向曹爽详细报告,认为“司马公已神志不清,只剩下一具躯壳,不足为虑了”。从此,假象已经完全蒙蔽了曹爽,他自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按惯例将率宗室及朝中文武大臣,到城外祭扫魏明帝的陵墓。丧失警惕的曹爽兄弟及其亲信都前呼后拥地跟着小皇帝曹芳去了。久已装病卧床不起的司马懿认为时机已到,将经长期周密策划、精心准备的力量积聚起来,发动了政变。他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部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城门、兵库等战略要地和重要场所,并上奏永宁太后,废免曹爽大将军的职务,剥夺了他的兵权。又亲率太尉蒋济等勒兵屯于洛水浮桥,派人给魏帝呈上司马懿要求罢免曹爽的表章。曹爽及其亲信党羽慌了手脚,未能组织有效的反抗,又轻信了司马懿的劝降之言,认为虽然免官,但仍不失为一富家翁。最后乖乖地交出了兵权,束手就擒。等回到京师,司马懿即以谋反罪名,将曹爽一伙投入监狱,不久全部处死。

二月,魏帝进封司马懿为丞相。十二月又加九锡之礼,享受朝会不拜的特殊礼遇。自此司马懿威震朝野,实际掌握了曹氏政权的军政实权,史称“高平陵之变”。

善于蒙蔽对方,乘其不备迅速发动反击,往往能取得胜利的先机。司马懿无疑是其中高手。

历史经验

司马懿取得政变成功的关键是蒙蔽对方,使对手放松了警惕,从而获得反击的机会。可见,与人较量需要的是头脑而不是武力。如果能采取方法,让对方完全对你放松警惕,往往最容易取得成功。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庄王即位后,不理国事,每日里不是在宫中奏乐饮酒,与妃妾们寻欢作乐,便是率领卫士于深山大泽中打猎。

楚国的大臣们纷纷劝谏,楚庄王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国王不理朝政,下面自然乱作一团:权臣们借机树党争权,小人们则逢迎拍马,捞取官职,贪官们更是浑水摸鱼,中饱私囊。楚国的政治一下子陷入了混乱无序的状态。

楚国的大夫伍举实在忍不住了。他决定人宫进谏。

他人宫见到楚王时,楚庄王正一边喝着美酒,一边听乐师们奏乐。见到伍举,楚庄王问道:“大夫是想喝美酒,还是要听音乐?”

伍举笑道:“臣既不想喝酒,也不想听音乐,而是听人们说大王智慧过人。所以想请大王猜个谜语。”

“在楚国的一座高山上,停落一只大鸟,它羽毛五彩缤纷,异常华丽,可是三年来它既不呜叫,也不飞走,臣实在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楚庄王沉思片刻,说道:“这不是一只平凡的鸟,它三年不鸣,是在积蓄自己的力量;三年不飞,是等待看清方向。这只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你去吧。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

伍举听完楚庄王的解释后非常高兴,他知道了国王是很有头脑的人,他是在等待时机,而绝不是一个沉溺酒色的荒淫君主,楚国还是大有希望的。

几个月过去了,楚庄王不但没有丝毫改变,反而更加荒淫无度。伍举的朋友苏从感到受了骗,他全无顾忌,舍身直闯王宫,直言进谏:“您身为国王,不理朝政,只知道享受声色犬马之乐,却不知道乐在眼前,忧在不远,不久就会民众叛于内,敌国攻于外,楚国离灭亡不远了。”

楚庄王勃然大怒,拔出长剑,指着苏从的鼻尖,厉声叱道:“难道你不怕死吗?”

苏从凛然正色道:“假如我的死能让君王悔悟,能让楚国富强,我的死就是值得的。”

楚庄王看了苏从半晌,忽然扔下长剑道:“我等的就是大夫这样忠于国家,不怕死的栋梁。”他挥手斥退舞女,与苏从谈论起楚国的政务。苏从这才惊异地发现:国王对国家的了解比自己还要多。

楚庄王随后发布一系列政令,把那些谄谀小人、贪官和不称职的官员该杀的杀,该罢职的罢职,把那些包括伍举、苏从在内的忠于国家、有才能、刚直不阿的人提拔上来。一番改革后,楚国的政治从混乱一下子变得清明。

楚国国内基础巩固后,国力日渐强盛,最后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把自己藏在别人注意不到的地方,别人在明我在暗,能看清局势,且不受人干扰,被人忽视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积累自己的实力。

历史经验

躲在暗处,既能使对手小视自己,又能趁机识别身边人。这一韬晦之法不仅能用于治国,也能用于人生路上的纷繁竞争。我们在竞争中,不要做明枪,而要做暗箭,在暗中向对方进攻,往往使他防不胜防。

虽然居功,但不自傲

明朝的开国功臣徐达出生于濠州(今安徽风阳)一个农家,儿时曾与后来做了大明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一起放牛。

他有勇有谋,为明朝的创建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得朱元璋宠爱。

徐达虽战功累累,却从不居功自傲。他每年春天挂帅出征,暮冬之际还朝。

回来后立即将帅印交还,回到家里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朱元璋曾对他说:“徐达兄建立了盖世奇功,从未好好休息过,我就把过去的旧宅邸赐给你,让你好好享几年清福吧。”

朱元璋口中的这些旧邸,是其登基前当吴王时居住的府邸,徐达不肯接受。

朱元璋请徐达到旧府邸饮酒,将其灌醉。徐达半夜酒醒问周围的人自己住的是什么地方,内侍说:“这是旧邸。”

徐达大吃一惊,连忙跳下床,伏在地上自呼死罪。朱元璋见其如此谦恭,心里十分高兴,即命人在此旧邸前修建一所宅第,门前立一牌坊,并亲书“大功”两字。

朱元璋曾赐予徐达一块沙洲,由于正处于水路必经之地,徐达的家臣以此擅谋其利。徐达知道后,立即将此地上缴官府。

1385年,徐达病逝于南京。朱元璋为之辍朝,悲恸不已,追封徐达为中山王,并将其肖像陈列于功臣庙第一位,称之为“开国功臣第一”。

朱元璋登基后,从1380年至1390年,因清洗丞相胡惟庸牵连被杀的功臣、官僚共达3万人;1393年,有赫赫战功的将领蓝玉及其有关的人士均被杀,先后牵连被杀的竟有1.5万多人;洪武十五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

的郭桓案,被杀者更多达8万之众。

朱元璋为强化其统治用严刑重刑,杀了包括功臣在内的10余万人,从小与朱元璋在一起的徐达,当然十分清楚“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明白,如果居功自傲,无异于引火烧身。

倚仗自己曾有的贡献不知收敛,终会引祸上身,清朝时的年羹尧就是个例子。

年羹尧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他文才出众,又为朝廷屡立军功,雍正皇帝登基之初,对年羹尧非常宠爱。不但年羹尧的亲属备受恩宠,就连家仆也有通过保荐,做了大官的。

年羹尧对此不但不知收敛,反而得意忘形,骄横无比,甚至蒙古王公见到他都要先跪下,因此他渐渐引起了群臣的愤怒和非议,弹劾他的奏章多似雪片。

年羹尧在军中及川陕用人自专,称为“年选”,形成庞大的年羹尧集团。而且,他在皇帝面前“无人臣礼”,藐视并进而威胁皇权,甚至有自立为帝之心。

他还令雍正帝派来的侍卫前引后随,牵马坠镫。按清代制度,凡上谕到达地方,地方大员须迎诏,行三跪九叩全礼,跪请圣安,但雍正帝的恩诏两次到西宁,年羹尧竞“不行宣读晓谕”。他在与督抚、将军往来的咨文中,擅用令谕,语气模仿皇帝。更有甚者,他曾就一些书籍代雍正帝拟就序言,要雍正帝颁布天下。

于是,群臣联合上书弹劾年羹尧。雍正三年十月,雍正帝命逮年羹尧来京受审。

议政王大臣等定年羹尧罪共九十二款。十二月,皇帝差步兵统领阿尔图,来到关押年羹尧的囚室传旨说:年羹尧仰仗皇帝宠爱,骄纵炫耀无度,置国法君威于不顾,看在以往的功劳的份儿上,令其自裁。

年羹尧接旨后即自杀。此案涉及年家亲属及友人,其父年遐龄、兄年希尧被罢官,其子年富立斩,诸子年十五以上者遣戍极边,子孙未满十五者待至时照例发遣,族中文武官员俱革职。

年羹尧的悲惨结局发人深省,他原本有大好前程,军功赫赫,皇上重用有加,再三加官晋爵。但年羹尧在风口浪尖上不但不知收敛,反而任意招摇炫耀,终于惹来杀身之祸,也是自作自受。

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喜欢骄傲自大的人,即使这个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出不俗的功业。

历史经验

任何时候,谦虚都是被人们喜欢的品质,因为谦虚就意味着对别人的尊重,没有人不喜欢被尊重。不是帮领导取得成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须知功高易震主。只有一边作出贡献让领导满意,一边又谦恭温顺不露出一丁点的骄傲,这样的成功者才不会惹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