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必读的历史经验大全集(超值金版)
3064500000043

第43章 隐藏自己也是一种战略(1)

透露虚假信息蒙蔽对手“用假信息牵着对方鼻子走”一计,最早的使用者是古代兵家。在战争史上,向敌人透露假信息,而影响其决策,最终将其打败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里列出一个较为典型的战例:

南北朝混战时代,中国北方有东魏和西魏相互对峙。东魏大将段琛据兵于两国交界的宜阳(今河南宜阳西),派下属牛道恒招募西魏边民,以扩大自己,削弱西魏。牛道恒招募有方,使得大批西魏边民迁移到东魏来。西魏大将韦孝宽非常忧虑。后来,韦孝宽想出了一招“钩鼻计”。他先派人打入牛道恒的内部,获得了牛道恒手迹。又命令手下擅长书法的人模仿牛道恒笔迹,伪造出了一封牛道恒的信。信中写牛道恒对西魏如何向往,对韦孝宽如何崇拜,并表达了伺机投诚的心愿。信写好之后,故意抖落上一些灯灰在信上,以使得天衣无缝。然后利用间谍,把信转到了段琛的手中。段琛因此对牛道恒产生了怀疑,对他不再信任。这样一来,牛道恒的招募工作也就破产了。

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意思是说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其实做事情也一样,如果没有计谋,被人一眼看透,那么这件事的成败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做人应有城府,做事要有“心计”,要像狡兔那样有三个窟,这样才能在处处“险恶”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来。

历史经验

商场如战场,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商人必须懂得巧放烟幕弹的道理。

在人生中,面临残酷的生存竞争时,也要像商人一样懂得运用计谋,让自己在这场“战争”中胜出。

随遇而安,发而当发

王唏是前秦名臣王猛的后代,北齐显祖高洋在位时,王唏因为是名家子孙,被高洋选中,让他和自己的弟弟常山王高演为友,辅导弟弟的学业及政务。

高洋嗜酒昏虐,滥杀大臣,每日沉醉酒乡,醉后所做的事禽兽不如。大臣畏罪不敢言,只有常山王高演倚仗兄弟之亲,又有太后的保护,屡次流涕苦谏。

高洋也自知其非,却沉溺于酒乡不能自拔。盛怒之下,高演屡遭毒打。高洋不忍心杀死弟弟,便迁怒于王唏,认为高演所为都是王唏所教,便要杀王唏。

高演:为保王唏,不得已自己先打了王唏三百棍。高洋听说王唏已遭毒打,才没有杀他。

王唏是高演的心腹谋士,高演无事不和他商议,对他的话也是言听计从,王唏跟着高演也多次遭受牵累,遭刑受辱多年,只是侥幸未死而已。

高洋死后,高演听从王唏的劝告,废除幼主,自立为帝,是为北齐肃宗,王唏也便成了佐命元勋。

高演称帝后,王唏便有意和他疏远,没有要事从不进宫,高演要任命他为侍中,和以前一样,时刻在自己身边,王唏却苦苦推辞,坚决不肯接受。别人都劝他不要拂逆皇上的心意,更不要和皇上疏远。

王唏却说:“我从小看到的高官要人多了,都是身居显要不久便遭受祸殃,没有几人能保住身家性命的。皇上和我私人感情虽然很深,但也难保长久。一旦身处富贵,想退下来都很难,祸发身灭,后悔如何来得及?我并不是不想当高官、处显位,只是此种事看得太多,已经思之烂熟,怎么可以明知是祸还要去招惹?”

王唏后来求得外放为州官,远离朝廷官场的倾轧核心。王唏虽身处乱世,竟能保全身家,在隋文帝开皇元年死于洛阳,享年七十_岁。

王唏明白对于一生最珍贵的是什么,那就是平安二字,而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策略之一。有时候,我们的眼光只在功名利禄之上,而忽略了其中的危险。

其实在这种面临选择的关头,一定要清醒一点,隐忍自我,才能一生平安。

历史经验

随遇而安中蕴涵着一种深刻的处世哲学,试想如果我们总是迎着风浪前行,而自己又身单力薄,恐怕过不了几天便会被大风拦腰吹断。做人应该学学随遇而安的精神,尤其是在变幻莫测的人性丛林中,更需要把握好风向,这样才能成为命运的主人。

人舍我取,趁低吸纳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是战国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白圭首创的经商名言。

白圭提出了一套经商致富的原则,即“治生之术”,其基本原则是“乐观时变”,主张根据丰收、歉收的具体情况来实践“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规则。当时的贸易是以货易货,而白圭的高明之处就是准确掌握市场行情,在别人觉得多而抛售时,他就大量地吃进,等别人缺少货物需要吃进时,他就大量抛出。这样低进高出,必能从中获利,积累财富。

现代的李嘉诚是深谙“人舍我取”之道的大商人。

李嘉诚正是通过趁房地产低迷时买进,待后来高卖之法,赚取了大量利润。

1966年年底,低迷的香港房地产开始出现一线曙光,地价、楼价开始回升。

银行经过一年多的“休养生息”,元气渐渐恢复,有能力重新资助房地产业。房地产商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

就在此时,中国内地的“**********”开始波及香港。“****即将武力收复香港”的谣言四起,香港人心惶惶,触发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移民潮。人们纷纷贱价抛售物业,司徒拔道的一幢独立花园洋房竟只卖60万港元。

新落成的楼宇无人问津,整个房地产市场卖多买少,有价无市。房地产商、建筑商们焦头烂额、一筹莫展。

拥有数个地盘、物业的李嘉诚忧心忡忡。他不时听广播、看报纸,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此时香港“****”的行动仍在升级。李嘉诚这时获悉,内地春夏两季的武斗高潮,自8月起,渐渐得到控制,趋于平息。那么,香港的“五月风暴”也不会持续太久。

作为资产者,最关注的莫过于“****会不会以武力收复香港,在香港推行内地的共产主义制度”。

李嘉诚认为:“不可能,****若想武力收复香港,早在1949年就可趁解放广州之机一举收复,何必等到现在?香港是内地对外贸易的唯一通道,保留香港现状,实际上对****大有好处。****并不希望香港局势****。”

他经过深思熟虑,毅然采取惊人之举:人弃我取,趁低吸纳。

李嘉诚逆同业之行而行,坚信乱极则治,否极泰来。大规模移民潮虽渐息,而移居海外的业主,仍急于把未脱手的住宅、商店、酒店、厂房等贱价卖出去。

李嘉诚认为这是拓展的最好时机,他把塑胶赢利和物业收入积攒下来。他将买下的旧房翻新出租,又利用地产低潮、建筑费低廉的良机,在地盘上兴建物业。

不少朋友为李嘉诚的“冒险行动”捏了一把汗;同业的有些房地产商,正等着看李嘉诚的笑话。

1970年,香港百业复兴,房地产市道转旺。有人说李嘉诚是赌场豪客,孤注一掷,侥幸取胜。只有李嘉诚自己清楚他的惊人之举是否含有赌博成分。他是这场房地产大灾难中的大赢家,但绝非投机家。

行事、用人和经商一样,趁低吸纳,收益巨大。可惜的是,少有人敢这么做,然而正因为此,趁低吸纳之人才会“轻易”地成功。

历史经验

取于人舍之时,可付出较小的成本;可避免与人争抢;可正中对方下怀,使对方心怀感激。当然,能够做到“趁低吸纳”,需要非凡的洞察力和睿智的眼光,这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加磨练。一旦发现机会,就要处之不疑,勇敢地将其变为现实。

不能一味“公事公办”

公事公办与公事私办之间存在较大的回旋余地,这才给做事有“心计”的人创造了有利的机会。他们尽自己所能,在人际交往方面常常收到意外的效果。

这位博士不懂人情世故。他如果说上两句好话,类似“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我来麻烦你们了,这是我个人的材料,请多多留心”,也许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倒会加快速度帮他的忙的。

假如你在办公室办事,以为这是公事,就拿着“谁耽误就是谁的责任”的原则牌子吓唬人,而不考虑办任何事都是在与别人合作,势必会遇到不少麻烦。

这种刻板的公事公办方法忽略了人的感情因素,当然就很难行通了。

如果是有“心计”的人,懂得公事私办的道理,结果又是另一番模样了。

在某电器公司修理部工作的张师傅一下班就蹬上自行车赶往他的好朋友王某的公司去了。王某的一台空调突然不制冷了,张师傅去瞧瞧什么毛病。“好朋友的事当然要帮忙了。”张师傅赶到王某公司,饭也没吃就忙开了,一直干到很晚,总算修好了空调。

王某感激地对张师傅说:“太谢谢您了,要不是空调急用,也不会让您下了班还来帮忙,耽误了您这么长时间,实在过意不去!”张师傅笑着说:“嘿,咱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还说什么两家话!”

尽管王某公司的空调是张师傅他们厂生产的,修理空调也是张师傅分内的工作,但张师傅把这件事当“私事”办了。如果王某不是张师傅的朋友,结果会怎样呢?也许张师傅觉悟高,也会这样做,但是因为是下班后的时间,张师傅推说到明天再修理,这也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事。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难有这样的体会,公事私办比公事公办往往来得简单、快捷,甚至办得要漂亮得多。

俗话说,熟人好办事。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事:当你为单位去办某事时,你对合作单位的一位老熟人说:“哎,哥们儿,这事交给你了,你可得当做自己的事来办啊!”这言外之意是此事虽是公事,可与本人关系重大,嘱咐你留神、细心,迅速帮助我完成。这就是公事私办的关照语。若你是有“心计”之人,一定懂得其中道理,并能见机行事,结果是事情办得圆满,人缘也建立起来了。

公事私办的最大诀窍是善于利用你的人缘,你出了一样的力却获得了更多的回报,投之以桃对方也会报之以李。等到他有事求你时,你也得如此回报。

历史经验

公事私办并不是让人违反原则和纪律,而是在允许的情况下把握尺度,灵活交通,把公事当成私事来办,让对方更加心甘情愿地为你做事。

学会打语言太极

如果不得不说,可又不能实话实说,那就需要含糊其辞,打打语言太极。

某校某班在一次高考中,数学和外语成绩突出,名列前茅。校长在评功总。结会上这样说:“数学考得好,是老师教得好;外语考得好,是学生基础好。”

在座教师听罢沸沸扬扬,都认为校长的说法有失公正。

刘老师起身反驳:“同一个班,师生条件基本相同。相同的条件产生了相同的结果,原是很自然的事,不公平的对待,实在令人费解。原有的基础与而后的提高,有相互联系,不能设想学生某一学科基础差而能提高得快,也不能设想学生某一学科基础好而不需要良好的教学就能提高。校长对待教师的劳动不一视同仁,将不利于团结,不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刘老师的这一席话说到大家心里去了,可是刘老师毕竟挑战了校长的尊严,大家都很担心,会场一时陷入了沉默,这时校长“嘿嘿”地笑起来,他说:

“大家都看到了吧,刘老师能言善辩,真是好口才。很好,很好!言者无罪,言者无罪。”

老师们看校长没有恼怒,都松了一口气,会场的尴尬气氛缓解了。

尽管大家猜不透校长说这话的真实意思,却不得不佩服他的应变能力。他为自己铺了台阶,而且下得又快又好。听了校长对刘老师质问的回答后,没有人再就此问题对校长跟踪追击了。

遇到别人的质疑或者追问时,走“嘻哈路线”是一种很有效的策略。轻轻一闪,就会把对方千斤的力量化于无形,同时还为自己争取到思考对策的宝贵时间。

“不得不说”然又“不能说之”的状况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时就要学会和对方打“语言太极”,嘻嘻哈哈,含含糊糊,让对方不知道你究竟在想什么。

历史经验

有些时候,“明白直露”的说话方式不是伤人就是害己,然而默不做声又不免让人认为是想做老好人。所以,在应付这样的状况时,一定要“说”,而不让对方明白自己在说什么,才能保全自己。

自圆其说,自得其利

以前,有一个出海打鱼的好手,他听说最近市场上墨鱼的价格最贵,就发誓这次出海只打墨鱼。然而很不幸,这次他遇到的全是螃蟹,渔夫很失望地空手而归。当他上岸后才知道螃蟹的价格比墨鱼还要贵很多。于是,第二次出海他发誓只打螃蟹,可是他遇到的只有墨鱼,渔夫又一次空手而归。第三次出海前,他再次发誓这次不管是螃蟹还是墨鱼都要,但是,他遇到的只是一些马鲛鱼,渔夫第三次失望地空手而归,可怜的渔夫没有等到第四次出海,就已经饥寒交迫地离开了人世。

如果渔夫第一次就打些螃蟹拿回来卖掉,最起码可以保证吃饱穿暖;如果他能在第二次打些墨鱼拿回来卖掉,那以后的一段时间中,可以不用为饿肚子而犯难;如果他第三次出海捕些马鲛鱼拿回来卖掉,也可以填饱肚子。如果他当时能够随机应变,也就不会到最后被饿死。

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在生活中过得顺心,就必须具有灵活应变的能力。

在生活中是这样,在商战中亦是这样。市场竞争,风云多变,只有灵活应变、全面兼顾,才能掌握主动权,这是一种经营之道。

在一家大公司的CEO招聘会上,有200多个人落选,只有几个人被选中进行下一步的测试。公司为了考察应聘者的随机应变能力出了这样一道题:如果在一个下大雨的晚上,你下班开车路过一个车站,看见车站里有3个人,一个人是曾经救过你命的医生,一个是生命垂危的病人,一个是你做梦都心爱着的人,请问,在你的车只能坐两个人的情况下,你会选择谁来坐你的车?

在那些应聘者当中,有的人说选病人,先把病人送进医院再说;有的人选择医生,因为这位医生曾经救过他的命,把医生送到医院再叫救护车救那个病人:有的人选心爱的人……结果被考官们一一否定了。

直到有个年轻人进门后,仔细地看了看题,然后抬起头自信地说:“我会把车交给医生,让他送病人去医院抢救,至于我,会陪着心爱的人一起等车。”

考官们听后,露出了高兴的笑容,这个年轻人被录取了。

变,是事物的本质特征。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聪明人的态度有三种:

一是以不变应万变。如果没有实力的支撑,不是出于策略的考虑,这只是一种最消极的态度。

二是以变应变。这种态度其实也只能算做无奈的选择。比如说人家拿出了新产品,你跟在后面来个“东施效颦”;人家降价了,你慌不迭地也来个大甩卖,变来变去始终是被动应付,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能够不被拖垮就已经是不错了,新局面是难以看到的。

三是以变制变。一个“制”字,情况大不一样了,它所反映出来的是一种主动进取的精神,是一种度势控变的能力,其效果是变反倒成了一种机遇,在变中获得新的发展。

智慧的灵活应变,要做到因利而制权,伺机而动,在全面兼顾的前提下,以不变应万变。

历史经验

世上的事,常常是风云突变,叫人难以把握。因此我们很难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很难知道明天我们将面临什么困难,也就是说未来是很难预测的。因此,作为一个精明的人士,更要懂得变通的学问,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