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魅力男人气质何来
3061300000004

第4章 魅力男人气质来自完美个性(4)

人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在某种意义上是相对的。如孤独内向、敏感多疑、不善交际,在一般人眼里是弱点和短处。不善交际,难以让人了解和难以了解别人,人际关系很难和谐亲密。孤独内向更是难以被一般人所肯定,人们认为孤独是自我与同伴的一种隔离,容易造成敌对情绪和******人格。然而孤独在某种意义上又是一种伟大的孤独,天才的孤独。人类文明史上一些真正产出经典思想的伟大人物常常不被众人理解而感到孤独,如尼采、萨特等。他们沉浸在探索和非常规的积极思考中,他们的思考和行为是在一般人之上和不合传统的规范上进行的。他们不在乎成为坚持特定意见的孤立者,他们更关心吸引他们的问题,而对财物或物质环境缺乏特别的兴趣,较少关心社会对他们的评价。他们不愿别人过多的干涉和打扰,他们是孤独者,但又自觉地忍受孤独,他们能成功地超越孤独,很少有空虚、失落感。在这种情况下,弱点也是一种优点,没有这些“弱点”,创造性活动便无法延续下来。

有些优点,如谦虚、谨慎又可能成为弱点。过分谨慎,前怕虎,后怕狼,就可能缺乏活力,不敢竞争。缺乏冒险意识,缩手缩脚,没有开拓和创业精神,在商业竞争的时代就会成为落伍者。

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取人所长补己之短,以事业成功为原动力,恰到好处地扬长避短或扬长避短,更好更快地取得成功。

八、不能诿过于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社会竞争中,每个人都可能办错事,说错话,不同程度地给别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和伤害。但这并不可怕,若能勇敢地承认错误,毅然决然地为错误负责,并努力改正错误,不但不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反而会提高威信,显得更洒脱。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不论职位高低,有短敢揭短,人们就不觉得你短;有丑敢亮丑,人们就不觉得你丑,因为敢于揭短亮丑,是诚实可靠的表现。

可有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整日诿过于人,遇到什么事情或问题,常常是喜怒形于色,他们敢于当众拍着胸脯表态,或支持,或反对,语气坚决,旗帜鲜明。但当事态、周围环境有变化,他们的态度立即会来个一百八十度转变,把责任推给他人,自己若无其事,浑身轻松。这样的结果只会使人觉得小家子气,小心眼,对其避而远之。

诿过于人的人,是“一直正确”的。他们自认为如此,可以维护自己的形象,提高威信,殊不知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试想,谁愿意和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的人共事?因此,诿过于人是失人之道,失信之道,万不可为。

九、宽以待人表真诚

一个人以敌视的眼光看人,对周围的人戒备森严,心胸窄小,处处提防,不能宽大为怀的人,必然会因孤独而陷于忧郁和痛苦之中;而宽宏大量,与人为善,能主动为他人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则讨人喜欢,被人接纳,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宽以待人,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有较强的相容度。相容就是厚道、容忍、心胸宽广,忍耐性强。人们往往把宽广的胸怀比作大海,能广纳百口川之细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弹簧,具有能伸能屈的韧性。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就是说,相容能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成功的阻力。

宽以待人,就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孔子早就告诫人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件事情,你自己不能接受,不愿意做,别人也一定不愿接受,不愿意做。在人际交往中,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避免提出人们难以接受的要求,避免由此而引起的难堪局面,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环境。推己及人,是以自己为标尺,衡量言行举止能否为人所接受,其依据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还可以用角色互换的方法,假设自己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想对一个人行为或言论的反映,感觉如何,理解他人,体谅他人。

宽以待人,要有主动“让道”精神,宽容让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会因为对信息的意义理解不一,个性、脾气、爱好、要求的不统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产生矛盾冲突,此时我们应该记住一位名叫乔西·布鲁泽恩的作家的话:“航行中有一条规律可循:操纵灵敏的船应该给不灵敏的船让道。我认为,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是应遵循的一条规律。”应该尊重他人意见,寻找共同立场,主动“让道”,而不应“抢道”争先。“礼让三分”能确保“安全”,于己于人都有利。

要宽以待人,要严于律己。唐代文学家韩愈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而要求自己则十分严格。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更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日常交往中,以礼待人,遵守信约,多为他人着想,遇到危险时身先士卒,挺身而出,发生摩擦冲突时主动退让。

大凡有影响有魅力的人,都具有良好品质。如果我们能爱心永存,真诚待人,宽以待人,就能尽可能多地赢得别人的好感、信赖和尊敬,就能更好地与周围人和睦相处,就能在人生旅途中顺利愉快地前行。

十、如梦如幻的人格解体

我们在文艺作品中也常看到这样的情节:某人突然接到噩耗,当时便吓傻了,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或者,他抬眼看到的人和物也都像蒙着雾一般,或是像在梦里一样……

上述的几种情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当事人对自身的一部分或对外界事物觉得不真实、不确切,有一种说不清的隔膜感,精神病理学称为人格解体症状或非真实感。

人格解体作为一个症状,在许多精神疾病中都能见,尤其常见于抑郁症、癔病、疑病症等。有一位抑郁症病人准确地描述了自己患病后出现的人格解体症状:“自从发病以来,我不但情绪不高,有自卑、自责的念头及对前途感到无望,还有一个症状也让我难以忍受,就是自己与别人及外界事物间总有一种难以打破的隔膜感,比如我看日出、看花,都如在梦里,与人交往时也有一种似真若梦的感觉,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还活着。”

在正常人群中也有许多人有过这种经历,尤其是那些爱幻想的诗人、小说家,更是常常“如堕五里雾中”,而且,有许多人还将这种经历记录下来,成为传世佳作。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保罗·萨特曾写过一篇小说,名叫《恶心》,其中详细而逼真地描写了“我”的人格丢失的感觉。书中的“我”已丧失了独立存在的人格,而被其“替身”所替代了,连呼吸、写字等一举一动都不再属于自己,而是为那位“替身”存在的,“我”为此而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显然,在萨特的笔下,这种人格解体(萨特称为“非存在”)是一种痛苦的心理经历。

前面已经说过,正常人群中,也有许多人有这种人格解体的体验,但一般不会到医院去就诊,只有当事人觉得这种“似真若梦”的感觉妨碍了自己的生活时,才会求助于医生。

十一、把握好自尊的弹性

心理学认为自尊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内核。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为人处世若毫无自尊,脸皮太厚,不行;反过来,自尊过盛,脸皮太薄,也不好。正确的原则是:从实际的需要出发,让自尊心保持一定的弹性,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从思想上认清自尊的需要和交际的需要两者之间的关系。过于自尊的人,总是把自尊看得很重,因此,我们应把看问题的立足点变一下,不要光想着自己的面子,还要看到比这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事业、工作、友谊等。另外,还应坚持把实现交际的宗旨看得高于自尊,让自尊服从交际的需要。有了这种思想,对自尊就有了白控力,即使受到刺激,也不至于脸红心跳,甚至可以不急不恼,哈哈一笑,照样与对手周旋,表现出办不成事决不罢休的姿态,直至交际成功。

其二,交际过程中要审时度势,准确地把握自尊的弹性,追求最佳效果。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要特别注意:

1.当你受到冷遇时。有时候,你出现在交际场上,可能被当成不速之客,坐了冷板凳。你的自尊心面临着挑战,但千万别发作。这时你不妨多想一想你的使命、职责,为了完成任务,迅速加大自尊的承受力度。

2.当你被否定时。有时候你花了很大的心血做了一件自认为很不错的事情,满心希望他人肯定、赞赏,可没想到,对方一棍子打过来,全盘否定。这时,你肯定会受到强烈的刺激,继而为了挽回面子,进行辩解、反驳,甚至是争吵。这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样维护自尊、面子,只会使事情更糟,倒不如接受这个事实,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3.当你受到批评时。有些人一听到批评,自尊心就受不了,特别是当众挨批评更是难为情。此时,要对批评能够正确理解,应采取虚心的态度,这不但不会丢面子,反而会改变他人的看法,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有时,批评的内容不实,有些偏颇,而批评者又处在特别的地位。这时如果你受自尊心的驱使,当场反击,效果肯定不好。理智一些,不要当场反驳,事后再进行说明,这种处理较为有利。

最后需要指出:脸皮不妨厚一点,并不是不要尊严,而是要把握适当的度。

10.让你的个性更迷人

没有人与生俱来就会表现出好的个性或不好的个性,是你自己决定要以何种个性看待你的环境和人生。

当你培养出吸引人的个性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愿意依照你的意愿为你工作。你也许听过这样的谚语:“成功是靠积极的个性来获得的,成功吸引更多成功,而失败带来更多失败。”这句话真是一语中的,为成功而努力会激发你进一步迈向成功。如果你什么也不做,坐等失败,只会使你遭受更多的失败而已,无法超越平凡人生。

如果你以积极的个性。发挥你的思想,并且相信成功足你的权力的话,你的个性就会推动你奔向制定的明确目标。但是如果你接受了消极个性,并且满脑子想的都是恐惧和挫折的话,那么你所得到的也只有恐惧和失败而已。

如果你能在不能得到立即回报的情形下,以一种积极的个性去争取成功和为他人服务,你就能吸引别人的注意,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回报。

培养吸引人的个性,不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伯;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就以相同的态度对待对方;如果对方没有给你立即的回报,你应该冉接再厉,努力培养自己积极的个性。

要不断发掘自己的积极个性,要坚持对自己说:

一、别人知道我是可以信赖的。

二、我有勇气。

三、我是个靠得住的人。

四、我很愿意使别人高兴。

有些很小的事,也许你觉得没有多大意思,也要列举出来,希望你把自己的消极个性彻底破除掉,然后你便能够形成积极的个性。

亚伯拉平·林肯说过:“人下决心想要愉快到什么程度,他大体上也就愉快到什么程度。你能够决定自己头脑中想些什么,你能控制着自己的个性。”

成为积极或消极个性的人全在于你自己的抉择。没有人与生俱来就会表现出好的个性或不好的个性,是你自己决定要以何种个性看待你的环境和人生。即使面临各种困境,你仍然可以选择用积极的个性去面对眼前的挫折。

请保持积极的个性吧!尽量发觉你周围的人、事最好的一面,从中寻求正面的看法,让你能有向前千亍走的力量。即使终究还是失败了,也能汲取教训,运用于未来的人生中。把这次的经验视为超越平凡的踏脚石。

实际上,要成为不平凡的人,必须要用积极的个性去面对人生中出现的各种压力,不要消极等待,即使遇到失败也要把教训转化为经验,磨砺出自己坚强的个性。有许多人之所以不能成为不平凡的人,就是做不到这—点。如果自己的个性脆弱,必须强健自我。这些基本道理,都是成为不平凡者必须具备的品质。

显而易见的结论是:让你的个性积极起来,才能为自己的成功获得筹码,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帮助,才可以实现不平凡的人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