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有效的晋升方法:做最好的员工
3061200000005

第5章 晋升法则之四:该问的与不该问的要掌握好。

工作中有时该问的要明知故问,有些不该问的东西,即使你想问,也不要去问。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天然、本能的维护自己内心秘密的情绪,遇到别人不该问的提问,就可能自然地产生逆反心理。在与别人交际中,为了避免引起别人的不快,一定要避免提问对方的隐私问题。在彼此的交流中,要注意掌握问话的尺度和技巧,适可而止。

在工作中,无论是对同事还是对老板,总是离不开“问”的艺术的。问的好,可以锦上添花,问的不好,可能就祸从口出。但是问与不问,什么时候问,以及怎么问都是一门艺术。有时候该问的,要明知故问,比如你看见同事手上戴了一枚戒指,你就要问“你的钻石戒指很贵吧?!”当你听说你同事新近出了一本书,你不妨问一句“听说你最近又出了一本新书,一定很畅销吧?”这些可能都是你知道的,但你故意明知故问,对方会认为你很关心他,所以对你很有好感。他可能会接着你的话题,滔滔不绝地说下去,并且有可能说得心花怒放,这样你就会在职场中获得很好的人缘,也就是人脉,大家才会喜欢你,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明知故问,就是你明明知道答案也要问,这里的明知故问,是要问会令对方高兴的事。问的目的就是给对方一个炫耀的机会。比如,问同事或者老板最得意的事,问他最想让大家知道的事,问老板不便说的事,只能借你的口说出的事。这样,你就可以赢得他的好感,打开和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使双方的心彼此更亲近。

比如你想拍老板“马屁”,但又不想留下痕迹,你明明对某个业务问题很熟悉,但是你不妨问老板一句:“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给老板一个炫耀的机会,这样,老板一定会很喜欢和你在一起。

但是,更多时候在职场上,有些不该问的东西,即使你想问,也不要去问,问了就要犯忌讳。诸如你想问同事:“你今年多大啦?”“为什么还不结婚呀?”,你想问老板一些商业机密等等,这些话题,有时同事不便作答,有时候老板不便做答,他们自然而然地对你的问话很反感,会因此而讨厌你,对你敬而远之,对于老板会认为你在探听商业机密,是长嘴妇,最不可靠。

不要什么事都问

无事不问式的交际场景在生活中形式各异、千变万化,其中有同事之间的问话,有不同年龄人之间的问话,有较为熟悉的人之间的问话,还有结识不久的人之间的问话。

有些人是什么都文,他们最喜欢探问别人的私事及秘密新闻。有时为了增加他闲谈的资料,有时仅仅是为满足好奇心,即使与自己无关的事,仍然喜欢追问到底。如果是对方适当的关心,会令人觉得舒心,但若整天喋喋不休,则十分令人厌烦了。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往往具有不可估量的杀伤力。

在这些被问的话题中,最令人尴尬的就是“你结婚了没有啊?”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而不结婚,似乎变成了“众矢之的”,经常有人关心同事,甚至“严重关切”。遇到认识的人时,问被问道:“你怎么还不结婚?”“什么时候请喜酒啊!”

但是,结不结婚,这实在是个人的问题。但别人却表现出“极度关心”的样子,有的人还偷偷打听“他长得也不错,怎么还不结婚?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毛病?”这种问题伤及了他人的自尊,往往会被毫不客气地驳斥回来。

这些不该问的问题还包括女性的年龄和婚姻等等,女人最忌讳别人问她的年龄。在西方,这被视为不尊重女性、不懂得礼貌的表现。“青春永驻”是每个女人的梦想。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天然的、本能的维护自己内心秘密的情绪,遇到别人不得体的询问,就可能自然发生逆反心理。这就造成一种局面:有时间者尚不经意,被问者常常不由心生厌烦,厌烦这种交际方法,甚至厌烦这个问话的人(尽管也许此人并不坏)。如再遇到那种事事在意,处处留神的“查户口专家”,被问者的厌烦之情会更加强烈。

无事不问的习惯会使自己变得浅薄庸俗,试想,一个喋喋不休好探问别人私事的人,怎么可能获得真正的朋友。

而另一些可能涉及商业秘密的问题,如果不是老板主动告诉你,问了就犯大忌。还有一些事情,问了老板会认为你没有水平,认为你庸俗,这些也不能问。

小陈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份在咖啡馆做服务员的工作,却只上了一天班就被老板炒了鱿鱼。想想她的条件并不是很差,也没有做错什么事.只是不小心问了一句不该问的话。

那天,小陈刚一上班,店里就进来了三位客人,她随即拿着菜单,去让这三位客人点餐,第一位客人点的是冰红茶,第二位客人点的是冰咖啡,第三位客人也是点的冰咖啡,但是,他特别强调要用干净一点的杯子。

很快,小陈将这三位客人所点的饮料,用盘子端了出来,一边朝他们坐着的方向走来,一边还大声地向这三位客人问道:“你们谁点的冰咖啡是要用干净一点的杯子吗?”

就凭小陈的这一句话,老板当然会毫不客气地炒她的鱿鱼,因为谁也不会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职场上,处处都是风险,处处都是陷阱,自己不懂的事情,拿不准的事情,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事情,最好不要问。

在工作中,说话不仅要根据条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也要根据前后话语相互联系而适当地选择语言。要讲究说话的方式,同样,在与人交往的过中,也要把握好说话的分寸,恰到好处地说好该说的话。

与人交谈,不能认为自己“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特别是对于那些感情不是很深、彼此不是很相知的人。对于关系一般的人,你与人家交心而言,对方必定会认为你修养不够;你诚恳地向人家提出自己的意见,对方会认为你鲁莽冒昧。总之,自己的事,完全不必要尽情向别人宣布。不必说、不该说、不能说的话,最好还是留在心里,勿说较好。况且,属于你自己的事,对别人说得那么透彻、那么完全,对人家有没有好处是一回事。关键问题是,对你没有任何好处,说不说都一样;说出来,或许会整出点什么对你不利的事儿。这不属于诚实不诚实的问题。

另外,说话还得考虑人、时、地的问题。所谓人,即交谈的对象;所谓时,即交谈的时间;所谓地,即交谈的地点。有时候是对象不对不必说;有时候是对象是对的,但时间不对,也不必说;有时候是时间、对象都对.但地点不对,同样不必说。

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面对什么人,千万要记住,不该问的,坚决不能问,不该说的,坚决不能说。

什么话题不宜问

职场是一个充满着原则和纪律,讲求策略的场合,更是一个充满利益冲突的是非之所。既如此,工作场合里谈个人私事是否妥当呢?有人曾进行的网上调查显示,尽管九成以上的人认为“工作场合隐私不宜说”,但是她/他们又同时承认有在办公室里谈论涉及私人感情、家庭关系、同事喜恶和上下级关系等隐私性内容的行为。

隐私本身就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事实上在工作环境下,绝对只谈论公事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同一件事情在一个环境中是无伤大雅的小事,换一个环境则可能非常敏感,所以在“吐露心声”之前,请预想一下自己的言论会否为自己赢得同情或带来危害,保护自己立于安全地带。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同事间和平、互助、有距离关系的尺度,以宽容、平和的心态对待别人的隐私,为自己减少惹来不必要危险与烦恼的可能。

建议以下内容应在办公室里不要谈论:

1.同事的隐私不要问

在与同事交际中,为了避免引起别人的不快,一定要避免提问对方的隐私。比如:

“你是哪年出生的?”

“你一个月挣多少钱?”

“你为什么还不结婚?”

“你是不是在外面有份兼职?”

打听这些个人隐私的问题很容易惹人反感,甚至导致“战争”爆发。

在你准备打听对方某个问题的时候,最好先在脑中过一遍,看这个问题是否会涉及对方的个人隐私,如果涉及到了,要尽可能地避免,这样对方不仅会乐意接受你,还会因你在应酬中得体的问话与轻松的交谈而对你产生好印象,为继续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还有以下问题牵扯到隐私,不能问。

女士的年龄;

家庭内务及存款;

夫妻感情;

身体情况;

不愿意公开的工作计划;

不愿意为人知道的隐私。

2.对方不知道的问题

如果你不能确定对方是否能够充分地回答你的问题,那么你还是不问为佳。如果你问一位医生:“去年发生在本市的肝炎病例是多少?”这个问题对方很可能就答不上来,因为一般的医生谁也不会费神地记住这些数字。要是对方回答说“不清楚”,就不仅使答者失体面,问者自己也会感到没趣。

3.有些问题不宜刨根问底

比方说,你问对方家住在哪里,对方回答说:“在北京城”或说“在香港”,那你就不宜问下去。如果对方高兴让你知道,他一定会主动地说出,而且还会说:“欢迎光临”之类的话。否则,别人不想让你知道,你也就不必再问了。此外,在问其他类似问题时,也要注意掌握问话尺度,要适可而止。

4.不要问同行的营业情况

同行是冤家,这是大多数的心理,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往往人都不愿意把自己的营业情况或秘密告诉一个可能的竞争对手。即使你问到这方面的问题,也只能自讨没趣。

5.在交际中,不该问的,即使你想问也不要问

凡对方不知道或不愿意别人知道的事情都不应该问。要时刻记住,问话的目的是引起双方的兴趣,不是使任何一方感到没趣。那么,你的问技巧就非等闲了。

6.涉及到商业秘密的不要问

有的时候老板不说,是因为涉及到商业的秘密或者关键的决策,一旦泄漏,后果非常严重,而如果你贸然去问,也会引起老板的反感,所以涉及到商业秘密的,老板不愿意说的,一定不能去问。

该问的问,不该问的不要问,是一个员工生存的必然素质,也是一个员工成熟的表现,只有那些聪明的员工,懂得该问不该问艺术的员工,才能在职场上笑傲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