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有效的晋升方法:做最好的员工
3061200000016

第16章 晋升法则之十五:不做“刺头兵”。

没有老板会喜欢不听话的下属,也没有上司希望他的员工和他唱对台戏,一旦你要做个“刺头兵”,你将成为你老板眼中的眼中钉,肉中刺,日子自然不好过。

曾经听一位资深的管理者说:“我最怕的事情,就是手下有“刺头”,手下只要有一个这样的人,就足够让你头痛的了。老实说,没有人愿意雇用这样的人,更不情愿给这个家伙提供加薪晋职的机会。”

一个不自重的员工,表面玩世不恭,任意妄为,好像潇洒自在,实则是自己有意识地与上司划出了一条鸿沟,不利于自己的事业,也不利于组织的团结。因此,你要想使职业生涯有长足的发展,就要不时拔掉自己身上的“刺”。

●上司眼中的“刺头”做不得

几乎在每一家单位几乎都总是会有一些纪律观念淡薄、服从意识差的人。这些人或是身无所长,进取心不强,对上司的吩咐命令满不在乎;或是自以为怀才不遇,恃才傲物,无视上司。他们是上司最感头疼的“刺头”。请看下面两个例子:一天中午,上司问秦大同:“小秦,我让你复印的资料怎么样了?”秦大同三分惊讶七分漫不经心地反问:“复印什么资料?”当着其他下属的面,这位上司很丢面子,气呼呼地训斥道:“你怎么对我说过的话这样不放在心上!”照常理而论,小秦应该立刻道歉,找个原因给上司一个台阶下,待上司稍有息怒,马上把资料复印来交给他。这样,上司再火也会阴转晴,顶多再训他两句也许还是面带笑容,年轻人事情多,上司一般会谅解他们的。但秦大同却既不道歉,也没立即去复印,而是屁股一扭转眼不见了人。这让上司心里很不快。另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与我有业务往来的某公司下属厂,一位班长是由组长降下来的,在上司眼里他就是个“刺头”。其实,这个人并不是不做事,而是太自以为是,只要有人给他提一点意见,他就会很不高兴地和对方大吵一顿。他是一个典型的难驯者,连高层管理者都拿他没办法。每次都只能安抚他,再找其他人完成他的工作。再这样下去我看他连班长的职位也保不住。

可能你在某一方面确实有上司所远远不及的才气,但你必须清楚,只有与上司融洽相处,才会让上司充分领略你的才华,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你越是自视怀才不遇,恃才傲物,越是阻断了发挥自己的才能的道路和机会,成为上司眼中又臭又硬的绊脚石。

●不要和上司唱对台戏

一个人身在职场之中,怎样适应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既不能千人一面,人云亦云,像应声虫一样叫怎样做就怎样做,头脑简单毫无创意;也不能和上司对着干,不听话的员工往往没有好结果。一个下属如果处处和上司唱对台戏,肯定不会得到上司欣赏。

有些员工可能会说:“我就是不习惯上司对我摆架子,耍威风,这样反而让我从内心里产生与他对着干的想法。”其实,许多上司在下属面前总喜欢端“官架子”,表面看来是脱离群众,有自高自大、装腔作势的嫌疑。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官架子并不仅仅是一个消极、负面的东西,它的存在,有积极的作用。

上司有意识地与下属保持距离,目的就是使下属感受到上司的权力等级和支配力。这种支配力便于上司巩固自己的地位,推行自己的政策和主张。

威严感会使上司无形之中形成一种威慑力,使下属感到“服从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而“不服从则会对自己不利”。作为下属,要理解上司“摆架子”,决不能一味反感甚至抱怨。

“官架子”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有助于上司有效地处理事务。“官架子”形成的距离感不仅会给上司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还有助于他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工作事务。上司最头疼的事就是应付各种各样的琐事,他们都希望能有精力和时间来处理大事。

所以,他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摆出不同的“架子”,利用这种人际距离来逃开小事的烦扰,以便专心致志处理大事。上司摆摆谱、端端架子也无可厚非,你不要在乎他的“架子”,顺从他好了。

上司不仅爱端“官架子”,而且可能会有官脾气,作为下属不仅要能够容忍老板的怒火,还要理解上司的脾气。上司发脾气是为了推进工作,上司是掌权者,他需要利用权力管理下属,调度工作并实施惩罚和奖励。

对下级发脾气,可以看作是上司对未能按照要求准确、及时地完成任务的下属的一种惩戒,它要比温和的批评和规劝强烈得多,在很多时候也会有效得多。利用发脾气来推进工作是十分有效也比较简单的一种管理技巧,可以达到“文治贤助,一张一弛”的效果。

发脾气可以在工作紧要关头再加一鞭,也可使下属对自己的错误有一个深刻而清醒的认识,所以成为许多人的领导技巧之一。

发脾气是人类的一种非常普遍、非常正常的心理现象的外在表现,是心理压力过重的结果。发脾气可以使上司释放过大的压力。上司不只是享有权力,还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这种巨大责任的压力下,上司的心情难免紧张,很容易被下属行为激怒。

所以,上司的脾气看似无常,看似难以相处实则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必然表现,我们应该理解上司的这些情绪变化,就像理解自己偶发的一些小脾气一样。

●忍一忍,从长计议

当你面对不愿或不满的情景时,即使你有理,聪明的办法是先忍一忍,从长计议,这才是万全之策。忍耐比抗拒更有效,即使你在情感上掩藏着极大的不满,都要理智地执行上司的命令。

顶撞只会使自己与上司的关系在某个特定阶段陷入紧张状态,进入不愉快的氛围之中。日后想缓和、改善这种僵局,那你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比你当时忍辱负重所付出的代价不知要大多少倍。在这里,别人的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分享:

美国企业管理专家理查里·富尔克森森18岁时到一家房地产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公司要求每一位员工,每天必须联系一处待售的房地产并将其登记在册。

有一天,经理知道富尔克森本月仅联系到两处房地产时说:“我真不理解,我想,我要是雇个傻子,在他背上挂一块牌子,那个傻子至少也能将两处房地产的售价带回来登记。”

面对这样的指责,虽然气愤难平,但当时富尔克森仍强压住怒火和暴躁,愤怒地离开了办公室。他奔波了一天,在下班之前赶到经理办公室,将两处房地产待售登记表掷到经理办公桌上。这次经理却轻描淡写地说:“你最好明天再联系两处。”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理查里?富尔克森森逐渐成熟起来。他这才明白,经理用的是“激将法”,对于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来说,激将法很有效。尽管富尔克森当时恨不得杀了这个可恶的上司,但他还是压住了怒火,最终明白了经理的用意。

理查里·富尔克森森很明白自己的处境,所以知道能屈能伸的道理,作为业务员是在为别人工作,所以虽然“恨不得杀了这个可恶的上司”,但仍然“压住了怒火”。他逐步成熟,后来成了美国企业管理专家。

●加强自律意识

“有组织,无纪律。”这是对缺乏法制观念自律意识薄弱的人的一句批评语。企业在用人时并非只会看重员工的职业技能,许多优秀的职业素养往往是决定员工能否被老板赏识的关键因素。

一个企业,如果纪律观念贯彻不力,下级就会斗志松懈、纪律松弛,反之,如纪律严明、赏罚有度,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就会大大提升。

一个团结协作、富有战斗力和进取心的团队,必然是一个有纪律的团队。同样,一个积极优秀的员工,也必定是一个具有强烈纪律观念的员工。

艾芮?凯在阐述她的做法时说:“我每次遇到员工不遵守纪律时,都采取一种与他人十分不同的处理方法。我的第一个行动,是同这个员工商量,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以改进工作。我提出建议并规定一个合情合理的期限。这样,也许会获得成功。不过,如果这种努力仍不能奏效,那我必须考虑采取对员工和公司可能都是最好的办法。当我发现一个员工不遵守纪律、工作老出差错时,就决定不要他!因为遵守纪律没商量。”

任何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都不能成为摆设,公司常以有效的手段保证其得以贯彻落实,一旦发现有人违规犯戒,就会受到惩处,绝不姑息迁就。

有责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不负责任是一种糟糕的生活态度,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有责任遵守公司的一切规定。当你违背了公司的规定但却没有足够的理由,形式上的惩罚并不能掩盖你对自身责任的漠视。

无论你的公司如何宽松,多么人性,也别过分放任自己,遵守规范是每一位员工都必须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