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白手起家的层层突破
3060800000025

第25章 纵览市场 大显神手(4)

在VOD的收购行动中,和黄虽然处于被动的位置,并受制于早前有关的协议,而不能在未经MMN管理层同意之下,在短期内出售股份,可以看出其潜在的影响力有多么的大,以致于MMN和VOD在收购的行动中,真的要考虑和黄的意见和取向了。

VOD和MMN这两家公司,如果按成立的年月来说,它们两家整整地相差了100年,MMN是在1995成立的,它是由Mannesmann兄弟Reinbard和Max创办的,最初的时候只是生产一些钢管,一百多年来,MMN经常透过收购合并来壮大自己,渐成为德国的工业巨星。但VOD的年资相比起来可就浅了许多,它最初是有英国RacalELectronic公司在80年代成立的一个部门,52年RacalTelccom赢得了英国移动电话的牌照,故在1985年1月1日正式成立VOD,并开始在英国推出了流动电话服务。

但是,不论年月,论从事通讯业的资历来看,那VOD和MMN就不相伯仲。因为到55年才由钢管生产商发展成钢铁集团,直到了1986年MMN才转变成了科技集团,到了1985年才开始涉足于电讯业,如果再从业务背景方面来看,MMN企业多元化,旗下的MMNTubes是全球最大的钢管生产商,MMNEngineering是世界先进的水力工程公司,至于MMNAutomotive则是全球汽车工业的重要配件生产商。

VOD与MMN在财务数据上,也存在着好多的差别。论市值、市属率、经营边际利润率比较,VOD比MMN要显得略胜一筹了。但是,有三点需考虑:第一,两家是不同类型的公司,VOD是纯流动电讯公司,而MMN则是综合工业公司,营运效益难直接比较;第二,由于MMN刚斥巨资收购Orange,对公司的财务结构有很大影响,MMN的预期市盈率特别被拉高;第三,VOD及MMN分别是英国及德国的公司,两地在税率上相差颇大,尤其德国税率较高,直接影响MMN的盈利表现。

企业的成功之路在手抓住市场机遇,从卖“橙”一事上。我们可以看出李嘉诚对市场的真知灼见,抓住了每一个时机。

七、伟人接见展风采注册联合公司

李嘉诚无疑是海外投资金额最大的一位香港华人富豪。与此同期,香港不少的财团却已在中国内地轰轰烈烈地干起来了,而且所取得的成绩非常惊人。

李嘉诚先输了一轮,但却不甘再落后了。自1992年起,李嘉诚把港外投资轴心放到了内地市场。也就是在这一年,因******视察南方经济特区,而再次掀起改革开放的巨浪。

中国内地,被世界经济界看成全球最具潜力的投资市场。

李嘉诚往往是行动迟人一步,但当决策已定之后,就义无反顾。

对于富于闯劲、敢于冒险的人来说,先行一步,占得先机,往往可以得到更大的利益。当然,也需要冒一些风险了。但李嘉诚却是更加习惯于后发制人。

李嘉诚性格老成持重,他的座右铭就是“稳健中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

从一个方面来讲,迟人一步就有可能丧失了先机,输人头注。但从另一个方面考虑,迟人一步可以将形势看得更清,少走弯路,鼓足后劲,可以更快地迎头赶上。

纵观李嘉诚平生的商业活动,可以看出,李嘉诚一贯以稳健为重。在这大风格之下,在创业阶段,李嘉诚多了一些闯劲,也敢于去冒风险。但到了守业之后,他更注重于守成,因此趋向了保守。

从80年代初起,一些港资投资内地了,不久就有了风起云涌之势。绝大部分是一些中小企业主,他们主要在珠江三角洲开办劳务密集型的工厂,这是针对中国人口特点而办的。但令人注目的是,不少香港财团参与了内地的基本建设。

1979年,霍英东参与投资广州当时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白天鹅宾馆建设。

80年代,包玉刚投资改建宁波北仑港。(请参阅冷夏、晓笛著《世界船王一一包玉刚传》)

利氏家族兴建五星级的广州花园酒店。

从1983年起,郭鹤年先后在内地兴建了北京香格里拉、杭州香格里拉、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等10多幢大型物业。(请参阅广州出版社出版、李如山著《神秘富豪——郭鹤年传》)

胡应湘在内地的事业也始于80年代初,他牵头兴建了广州中国大酒店、深圳沙角发电厂、广深珠高速公路等数项大型工程。

李嘉诚明显地落伍了。在这期间,虽然李嘉诚也参与了内地少量项目的投资,可与他控有的香港最大财团、与他投资海外的大手笔相比,显得是多么的不相衬。

李嘉诚在内地人的眼里,不是一个大刀阔斧的投资家,而是一个慷慨大度的慈善家。根据李嘉诚一贯的作风,他素来不喜欢抢饮“头啖汤”。然而,李嘉诚闯劲不足却后劲足,这一点也是有口皆碑的。如:在战后崛起的华人财团中,李嘉诚不是率先跨国化的,但他在加每大一地的投资,没有一个华人巨富可与他论伯仲,李嘉诚在中国内地的投资,亦是如此。

因为闯劲不足使李嘉诚远远落后于另一些大财团。鼓足了后劲,弥补了这个不足。后来居上,亦值得称道。不过假如说李嘉诚能够捷足先登,那么形势肯定更为壮阔。

1992年4月27—28日,中国领导人江****、******、****等分别接见李嘉诚。

香港传媒说李嘉诚从北京带回了“尚方宝剑”,从而拉开了大举进军内地的序幕。

不久,李嘉诚旋风般地从北京飞赴汕头,又急转深圳,5月1日,终于宣布成立第一间在内地注册的联营公司,这就是李嘉诚代表长实集团与中方合组成立的“深圳长和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共2亿港元,港方中方各占了一半股权。

中方的两家合作伙伴是:深圳市政府的深圳投资管理公司,国家计委司下的中国机电轻纺投资公司,港方股东有长实、和黄、怡和3家。

长和实业将拟定在内地投资的系列计划,将成为长江系在内地的旗舰。短短的一段时间里,李嘉诚却完成了一系列的工作,真令人惊叹其决断及办事的高效。其可谓是高效赢得时间,时间就是金钱。

就在1992年8月6日,李嘉诚发布本集团中期业绩报告,阐明了投资重点转移到内地的条件与方针。

“********之国民经济将有较大幅度之增长,前景令人鼓舞。

“香港整个经济体系亦将由此而得益,为平稳过渡作好准备。

“自年初******南巡后,中国开放改革的势头得到深化,本集团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的确增大了。”

记者问长实系最终会投资多少。李嘉诚答道:“在现阶段很难估计,很多因素目前是很难预测的。若经济环境发展理想,最终在内地投资的资产值可能会占本集团总资产值25%。但值得一提的是,李嘉诚却并没有透露说什么时候达到这一个比例。

在根据《香港商报》的分析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以1991年底长实系资产总值750亿计算,日后该系将在内地的投资额将达到190亿港元。李嘉诚以其磅礴的气势,以近200亿的巨资后来居上,委实是势如长江!李嘉诚当中没有向大家说他什么时候会达到25%这个比例,显示李嘉诚凡事总留一半的个性,只因李嘉诚是一个一言九鼎,从不失言从不违约的商人。

在1992年10月5日,以和黄集团为核心的港方财团与中方在北京签署深圳盐田港发展合同。签约仪式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总理****、副总理邹家华及和黄主席李嘉诚出席仪式。

中方财团是深圳东鹏实业,占3成股权,港方财团有和黄旗下的国际货柜码头公司、熊谷组公司等,共占7成股权。控股权在和黄集团。

以当时价格算,合营公司总投资为50亿人民币,目标是建成与香港货柜码头互补的世界级盐田货柜码头。

这项工程分几期完成,第一期拥有2个货柜泊位和4个杂货泊位,现已开始启用,较大地缓解了香港货柜码头的压力。

不过,盐田港计划却曾遭到了马世民的竭力反对,马世民说:“我确实不赞成在内地搞货柜码头,因为1997年后,香港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区,我们在香港货柜码头做大,深圳又搞一个,等于抢香港的生意,自己打自己。”

但是李嘉诚更具远见卓识地说,深港间的大鹏湾是天然深水港,我们如果不抢先建盐田港,那别的财团就会抢着去干的,到那个时候,事态就成了“我们与他人对打”。

在珠海,和黄控得高栏深水港的发展权,这里将成为珠江三角洲西面的出海通道。盐田港的约仪式可谓是最高规格,风头一时无,再次为李嘉诚壮了声威。

八、内地投资遍地开花

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李嘉诚被邀请出席国庆典礼。欣赏烟花的时候,他既兴奋又激动,想:“我可以为中国做些什么事情呢?”

在这以前,听说李嘉诚的儿子曾经这样问他:“爸呀,我们赚这么多的钱到底有什么意义呀?”李嘉诚的回答很简单:“赚钱多可以爱国回报社会嘛。”

在1978年,有潮州同乡发起在家乡兴建大学,在未有其他人带头捐款前,李嘉诚毫不犹豫地捐献了3000万港元,为日后汕大奠下了“根基”。1981年,中国政府批准兴建汕头大学。李嘉诚为此付出了庞大数目的金钱,还出了不少心血。到今天,李嘉诚捐了超过12亿港元兴建汕头大学,而每年汕大需要的1.2亿人民币经费当中,七成是李嘉诚支付,而两成是由广东省政府拨款。

其实李嘉诚不仅仅只资助了内地大学,而且还资助在港的大学。2000年的年初,香港公立大学宣布,商界名人李嘉诚答应担任该校“携手育才计划”的荣誉赞助人,并捐出四千万港元,资助公立大学购置地方以设立其港岛区教学中心。这是该大学历来所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香港公开大学校董会主席李业广在记者会上表示,这笔慷慨捐赠,使公大能够购入上环信德中心匹楼一个逾三千一百平方米的单位,其分区教学中心计划的规模亦得以扩大。

李业广赞扬李嘉诚一向关心和重视教育。又透露李嘉诚在去年12月公开大学的毕业典礼上,目睹众多大学生不畏艰辛追求知识学问,学有所成又能贡献社会,这与他的生平宗旨不谋而合,于是主动与李业广联络,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决定支持该大学的分区教学中心计划。

李嘉诚希望透过资助公开大学,激发更多香港人热心支持终身教育,令每一个有志求上进的人士都能完成接受高等教育的心愿。公开大学的港岛教学中心计划,连购置物业及装修设备预算耗资一亿四千二百万港元,已获政府拨款五千万元,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认捐一千五百万元,李嘉诚慨捐四千万元,其余由公开大学的校内储备金中拨出。

在最近,李嘉诚基金会又与三联《读书》杂志合作举办“长江《读书》奖”。三联收店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创意设立的“长江《读书》奖”,计划从2000年起,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近5年来用中文书写的学术与思想文化著作,并评选两年来在《读书》杂地上发表的文章,每部获奖著作奖获得30万元奖金,每篇获奖文章的奖金为3万元。第一期的颁奖日期已大致定于明年4月。据有关的草案介绍,“长江《读书》奖”的宗旨在于鼓励学术积累与创新;激励当代社会——文化变迁有密切关联的严肃思考;推动思想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发现与提携学术思考方面的新秀;特别倡导与表彰在学术思想领域中具有原创性与想象力的书籍和文章。同时,该奖也从另外一层褒奖双语学术——文化界有思想、有影响的作品,激励作者的潜心创作与钻研,促进读书与思想文化界的学习与交流,推动全社会的读书与思考风气。

李嘉诚先生,在1994年和1998年分别捐资1100万和500万港元在广东潮州市山区建起70所基础小学之后,近日又表示,将继续捐资家乡帮助70所基础小学完善教学设施,并帮助山区贫困学生就读。

李嘉诚此次捐资帮助家乡发展教育事业的计划是:从1999年开始,每年资助70所基础小学中的1500名贫困学生就读;拿出一定资金帮助这些学校进行维修及一次性增添教学设备、体育器材和图书等;还拟在70所基础小学中设立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文明校园、优秀校长和教师等。

在不久之前,李嘉诚属下的和记黄埔地产有限公司最近以1.7亿港元收购了东莞厚街镇700亩的土地,成为其大举进军珠三角房地产业的又一印证。根据和记黄埔地产公司高级经理罗小姐的介绍,超低投入是李嘉诚先生的特点。珠三角过去几年经过了房地产暴涨暴跌,有的房地产做不下去了。趁着这个机会,和记黄埔收购了东莞一家公司原先做开的别墅,又投资1亿港元建了一家高尔夫会所,形成了现在的海逸高尔夫球场及413套别墅。

和记黄埔看中珠三角房地产有两个原因,一是珠三角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地方与香港愈发接近,老百姓买得起楼了。再者,经过了市场的暴涨与暴跌,市场已经早成熟了,价格也比较平稳了,不再动荡不安了。所以,和记黄埔在深圳未来的中心区买地16万平方米,投资30多亿港元建高级住宅区。二是李嘉诚先生认为,中国仍是全世界投资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许多投资者到三角洲来要住,要玩,即使是别墅也能好卖。因此,和记黄埔地产虽然在珠三角发展房产,却是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

据说,和记黄埔在珠海已经买下了一块32万平方米的土地,在广州黄沙也相中了一大块地正在商谈中,有大举进军三角洲之势。但是与对待文化教育的热忱相比,李嘉诚对政治似乎显得敬而远之,尽可能保持中立,做一名纯粹的商人。不过,他也常常捐赠,往往是把钱扔下就不再多耗精力,一心打理生意。李嘉诚既不热衷政治,也不疏远政治,他事业的轴心仍是商业。

话又说回来,从最近的情形上看,李嘉诚似乎对政治显现出比以往较多的热心。据报道,李嘉诚在最近的一次接受香港传媒访问时,少有地对香港政治环境作出了批评。他指责香港目前的政治环境有问题,他因此决定放弃一项和海外财团在香港合作的过百亿港元的20亿新元投资计划。他说,其集团一直希望在一个和谐的环境底下投资,也有记录显示以往香港经济陷入低潮的时候,正是集团进行大规模投资的时候:“但在今日这样的政治环境,我情愿做少一点(生意)。”

但是,这位地产大亨拒绝清楚说明是什么原因才让集团决定“不会勉强去投资”,不过,他在访问的时候却表达了对香港一些政党人士为所谓的“苦业主”向当地地产商施压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