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罗马史(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3060600000023

第23章 汉米卡与汉尼拔(3)

汉尼拔宁选陆路而不选水路,原因就不那么明显。因为罗马的海上霸权和其与马西利亚的同盟,都不足以阻止他们由******登陆,这一点不但显然,而且后来的事实可以证明。史学权威们未能为我们提出充分资料或解释,而只凭猜测又嫌不足。汉尼拔必须要在两个危途之间做一选择。或许他认为海路有自然的风险与难以意料的海战,不若陆路确定,因为波伊人与英修布里人的担保是毫无可疑的;更何况,即使他登陆******,仍须翻山越岭;但他可能并不知道翻越亚平宁山比阿尔卑斯山容易得太多。不管怎么说,他打算采取的路途是塞尔特人的老路,凭着这条路,更多更多的人马都曾越过阿尔卑斯:塞尔特人的同盟与解救者可能不需冒卤莽之险即能越过。

于是,在适当的季节,汉尼拔召集他伟大远征的部队:步兵九万,骑兵一万二千,其中三分之二为非洲人,三分之一为西班牙人。同去的37只大象,与其说是为了战争,不如说是为了让高卢人振奋。汉尼拔的步兵已不像赞提帕斯那样,需要以象群为屏障,而汉尼拔本人也太明智,不可能随便运用这两刃刀,因为象群固可用以攻击敌人,但也可能同样成为本军致败原因。将军以此部众,于536年春,从迦太基纳向艾布罗河进军。将军将他的计划告知各个战士,尤其是他同塞尔特人的联系,以及此次远征的人力物力资源及目的。因此,即使普通的士兵——长期的争战已使他们的军事本能更为发达——都可以有清楚的观念,并感觉到他们的领袖那坚强稳定的手,以坚定的信心追随他去遥远未知之地;那令人激荡的演说更点燃了所有战士的心:在这次演说中,他把国家的处境与罗马的要求坦诚地置于他们面前,此次远征如果失败,他们亲爱的祖国必将沦为奴隶之地,而他们所厚爱的将军也将背负历史的罪名。罗马政府,即使稳如泰山而又明智,也易于陷入贵族政府所常陷入的逆境。罗马人或许很知道他们所希望完成的是什么,他们也采取了种种步骤,但没有一步做得对,或做得是的时候。他们本可早就主宰阿尔卑斯山的门户,击溃塞尔特人,然而,塞尔特人仍然有可畏的力量,而阿尔卑斯的门户仍然开放。他们本可严正的遵守522年的和约,跟迦太基建立友谊,而如果他们不要和平,本也可以很久以前就把迦太基征服,但他们却因攫取萨丁尼亚而破坏和约,又任迦太基养精蓄锐20年不受干扰。跟马其顿维持和平不难,但他们却为了一点小惠而背弃了友谊。在那个时候,必然缺乏一位有远大眼光可统观全局的政治领袖,因之做得不是太过,就是不及。现在,战争由敌人选择的时间与地点发生了,而尽管他们深信军力的优越,在行动的初期,他们还是在战争的目标与过程上感到慌惑。他们可以调动的战士多达五十余万;罗马只有骑兵略为逊色,在比例上不及迦太基骑兵那么多,因为他们的占十分之一,而迦太基的则占八分之一。任何经受战乱的国家都没有过相当于罗马的舰队,因为他们刚从亚德里亚海返航的舰队有二百二十艘五行桨的大划船。运用这种绝对的优势乃是不证自明之事。罗马人早已决定战争应始于登陆非洲。后来事情的发展则迫使罗马人计划同时登陆西班牙,以免西班牙军驰援迦太基。依照这个计划,当汉尼拔于535年年初围攻撒冈腾,因而双方已实际开战之际,罗马必须在该镇陷落之前于西班牙投下一支陆军。但他们却不但疏忽了荣誉,也疏忽了利益。撒冈腾苦撑八个月,终归徒然。当该镇落入敌人之手,罗马竟然仍未配备登陆西班牙的兵力。然而,在艾布罗河与庇里牛斯山之间的村野仍是自由的,而其间的部落不仅是罗马的自然盟友,而且也像撒冈腾人一样,接受过罗马使者的诺言,遭遇战争将火速驰援。从意大利循海路前往卡塔罗尼亚不会比从迦太基纳循陆路更远,设若罗马人像腓尼基人一样,在撒冈腾陷落并正式宣战后,于四月份派兵,则汉尼拔将会在艾布罗河的战场上与罗马人遭遇。

不错,大部分军队与舰队最后终于备妥远征非洲了,而第二执政官普布利阿斯·康尼利阿斯·西比奥受命率兵至艾布罗河;但他不慌不忙,而当波河一带叛乱,他又将准备登船的军队转用到此处,西班牙远征军则重新整备。因此,汉尼拔在艾布罗虽然遭遇顽抗,却仅系出自当地人,而由于在那时,对汉尼拔而言,时间比将士的生命更为珍贵,在经过数月的奋战,损失了他四分之一的人员后,他乃越过这个位置,到达庇里牛斯山。罗马在西班牙的同盟会遭受这第二度牺牲,是易于料见的,正如罗马的拖延本可易于避免。不仅如此,如果罗马军能够及时登陆西班牙,汉尼拔的意大利远征可能都要因之改变,而在536年春,罗马必已看出汉尼拔远征意大利的企图。汉尼拔无意牺牲他西班牙的“王国”,到意大利做亡命之徒。他用在攻取撒冈腾与制伏卡塔罗尼亚的时间,他为了占领艾布罗与庇里牛斯山之间新得的领土所留下的兵数,足可证明,设若罗马派兵与他争夺西班牙,他绝不会放弃;而罗马人即使能够把他的出发时间拖住几个星期(这是重点),冬寒就会在汉尼拔到达阿尔卑斯之前将隘口封锁,而非洲的远征军则只能自退。

到达庇里牛斯,汉尼拔将部分军队遣回家乡。这是他最初的计划之一,以便让士兵相信将军对成功的信心,并反驳士兵心中的预感,谓此次远征得以回归者少。汉尼拔带着五万步兵,九千骑兵——都是能征善战的精选之士——越过庇里牛斯山,未遭遇困难,然后沿纳朋与尼姆斯的海岸通过塞尔特人区;这个区域之所以向汉尼拨开放,部分是因原先的协议,部分是因迦太基人的黄金,部分则因武力。一直到7月底,他们到了亚威农对面的隆河时,才遭遇到显然在等待他们的顽强抵抗。原来,执政官西比奥在远征西班牙途中,登陆马西利亚(约6月底)后,得知发兵太迟,汉尼拔不仅已越过艾布罗,而且也越过了庇里牛斯。在了解这个情势之后——或许这是罗马人第一次明白汉尼拔的动向与目的——执政官当即放下西班牙远征,而决意跟那边受马西利亚影响,因之也受罗马人影响的塞尔特人取得联系,于隆河迎战腓尼基人,阻止他们过河入侵意大利。幸运的是,汉尼拔打算渡河的地段,那时对岸的塞尔特部队不多,而西比奥统率的两万两千步兵,两千骑兵则仍滞留在马西利亚,尚在四日顺河而下的路程之外。高卢部队的传令兵立即通知他,汉尼拔的目的是在此地敌军众目睽睽之下,西比奥抵达之前,将他的千万人马与大象运过急流;但他一条船都没有,他当即下令,将附近隆河所有航运业者的船只一律买下,不计代价,不足者,伐木为筏,以便大军得在一日之内渡河完毕。准备期间,由波米卡之子汉诺率一支强大分遣队,以急行军向隆河上游抢进,寻得适合地点渡河。在亚威农上游两日行程的距离,他们找到了这样的地方,竟无防御。他们于是急速造筏渡河,以便至对岸袭击高卢背部,因为高户人已倾巢出动,以阻止汉尼拔主力军渡河。汉尼拔抵达隆河的第五日,汉诺出发的第三日清晨,约定的、而汉尼拔焦急等待着的信号烟火从对岸上升了。当高卢人看到敌人的船队开始行动,因而急忙占领河岸时,却发现他们的营房突然大火冲天,惊慌之下,既不能抵挡攻击,又不能阻止渡河,乃溃散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