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秦争汉讨
30505500000020

第20章 失策亡韩

秦赵两次大战终于让嬴政明白了,赵国非但是块难啃的骨头,而且还是块会砸疼人的石头。是三晋地区秦国唯一的劲敌,事实摆在面前如果再次强攻赵国的话,只会徒添伤亡,对于这种强劲的对手只能等,等他内部出现矛盾自己才有机可乘。于是秦国开始召开第N次大会,按照惯例,先是反思总结了一番然后群臣与嬴政商议,计划下一步作战方略。这次大会十分关键,因为它是秦国两败赵国后召开的军事总结大会,这次大会一个重要的成就就是“拨乱反正”改变以往攻打赵国为先的军事部署,重新确认“柿子还得挑软的捏”的战略部署把韩国划入统一天下的第一个目标。并且宣布,对韩作战。统一中国的第一枪,打响了。

于是秦军再次出动,目标换成是韩国的话就显得比较轻松了。秦灭韩的第一个目标是南阳,韩国南部的一个重要据点,秦军出兵南阳。消息如火如荼的传至韩国,韩王安万万没想到韩非死后不过一年的时间嬴政就再次把手伸到韩国了。而且没有任何借口,说打你就打你。蛮横无理之处相比于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韩王安慌了……慌张之余,韩王安做出决定,割地息事,把韩国南阳郡割让给秦国希望秦国能就此罢兵。

嬴政同意了,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得一兵一卒就拿下南阳郡何乐而不为。韩国只是让他多苟延残喘几日而已。九月嬴政派遣内史腾(姓不详,名腾,官职内史)接管南阳郡,并任命内史腾为南阳郡代理太守。内史腾上任后在南阳发布文告,安抚民心,严防不法的行为,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南阳郡就此纳入秦国的版图。(关于内史腾接受南阳郡,一说为秦国进攻韩国,韩国南阳郡的代理太守腾主动向秦军投降,腾也因为倒戈相向以礼来降获得嬴政的重用。仔细想想南阳郡作为韩国为数不多的郡城,太守忠诚度自不必说,而且就算太守想降麾下一棒子人、各县城官员愿意投降吗?两种不同的史料留给后人无限揣摩猜测,只能期待以后考古发掘了。)

魏国在得知韩国割地求和后害怕秦军转移目标就此发兵魏国,也不甘落后于人魏景湣王主动向秦进献出丽邑,希望秦国能就此打住别攻打魏国。嬴政欣然接受,打赵国打了两场损兵折将不说还没捞着什么好处,而出兵韩、魏竟然兵不血刃的拿下一郡一城,就此嬴政更加确定了暂缓攻赵,出兵韩国的部署。

收了城池就得办事,嬴政再得到韩、魏两国的城池后,果断下令撤军,大军退回秦国本土。撤退并不是意味着不打,相反,在嬴政的授令下丞相昌平君夜以继日的研造军械,同时命令各地征调粮草押往前线。同时下令开展全国人口普查,令男子登记年龄,以便征发兵卒,为接下来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作准备。没错,嬴政是退兵了不假,不过这次退兵是为了更大的行动。秦军就此以南阳为跳台,在南阳屯扎了大批军队,韩国已经成了嘴边的肥肉,什么时候想吃就能一口吞下。

公元前230年,嬴政秘令内史腾进攻韩国。腾再接到嬴政的命令后,秘密集合军队,突然南下渡过黄河,直接进军韩国首都新郑。这一刻终于来了,看到黑甲秦军兵临首都新郑,韩王安丝毫没有感到恐惧,相反反而是一种轻松、一种解脱。自从继位以来,韩国上下兢兢业业,父王留给他的是一个烂摊子,国土被列国蚕食,秦国又屡屡东出威逼利诱。韩王安是个极有能力的君主,怎奈韩国地小民弱与各国实力差距太大,秦军东出他忍了,但忍并不是无所作为,郑国弱秦、韩非怀策入秦,韩国几代人都从事着一项十分伟大的工作,叫做“弱秦之计”。然而这种计策是见不得光的,只能在背地里搞搞。对这一切,同为山东六国的其他五国非但视而不见不领情,而且还多次鄙视韩国,认为韩国占中国腹地据天下咽喉却无所作为,反而让秦军三番五次的东出攻城掠地。无解、鄙视、应有尽有,此刻秦军兵临新郑韩王安感觉到了,终于可以解脱了。

同年,新郑被秦军攻克。腾俘获韩王安,韩国最高领导政权覆灭。腾继而派出军队攻占韩国全土,韩国亡。腾攻伐韩国再次证明“以首都包围城镇,武装夺取敌国政权”的道路在统一六国之中是行得通的,再次丰富了秦军进军六国的战略部署。

咸阳宫内,腾灭亡韩国的消息早已传回。对着报告信,嬴政内心风起云涌。

仲父,你看到了吗?这是政儿灭的第一个第一个诸侯王国,接下来还有五个,仲父,这一切也都是你的愿望,你可否看到?

嬴政下令,厚待韩王安及韩国贵族。整合韩地设立颖川郡,郡治于阳翟(河南禹州),推行秦法将韩地纳入秦国版图之中。对于韩王安,嬴政没有迁徙和流放,更是保存了韩国贵族的私有财产。一方面是怀柔韩国百姓稳定韩国民心,一方面是以宽容大度的姿态告诫其余五国,缴械不杀。“灭其国而不亡其种”嬴政所为,亦是吕不韦所为。我想如果吕不韦在九泉之下,看到嬴政如此的话,定然会感到十分欣慰。

新郑城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位二十岁的俊年望着森严的黑甲的秦军进驻新郑,流露出悲痛的神情。

想我张氏一门,五世相韩(五代人做过韩国的丞相)没想到韩国终究为秦所灭,祖辈们,你们放心,这仇,我张良必报!

这人叫做张良,正宗的韩国贵族,秦灭韩后,虽然没有没收张氏财产,不过却剥夺的张氏一门的爵位,五世相韩,莫大的荣誉就次截断。所以说战争必然是无情的,无论何种形式的战争,正义也好,非正义也罢,有人生就有人死,有人死就有人复仇,受苦受累的始终是百姓。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曾经何时,我也幻想着穿越或是国际政局发生变化,自己投笔从戎,执长戈征战沙场。虽然很夸张,但这的的确确是很多跟我一样的军事爱好者的梦想。其实我们都错了,乱世时代,无数人前赴后继并不是为了功名(为了功名的叫做野心家)而是为了让后辈享受和平的日子。为此无数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只为一个远大却自己看不到摸不着的梦想。实在是令人感慨佩服,写已至此,我想说“反对战争,和平共处。”国家的意志、利益是有所差异的,这也是导致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在讲究人权的今天,即使存在着种种因素影响着世界和平,但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怀有一颗向往和平、各国和睦相处的心。

韩国就此灭亡,其余五国虽然知道韩国迟早是秦国嘴里的肥肉,但未曾想到那一天来得如此之快。去年韩国刚割地求和,现在就被灭国了。更加让五国感到惶恐的是嬴政厚待韩王安,攻灭韩国却留下诛杀、流放韩王安,相反却对韩王安以礼相待。这是什么意思?

下一个目标就是你们了。

五国开始感到嬴政带来的强大威慑力了,三晋之地开始慌了,韩国虽然为各国所鄙视但说到底也是三晋之一,大家都是一母同胞的好兄弟。韩国作为秦国东出的第一道屏障,现在也被秦国拔掉了,那么接下来秦国的长剑锐戈将指向哪个国家呢?魏景湣王不知道,但也害怕,遥想当年魏国称霸中原为六国所忌,秦国更是被魏国打得连家门(函谷关)都丢了,现在呢?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年迈的魏景湣王望着西边大地一阵剧烈的咳嗽。

天啊,我魏国的路在何方?

魏国曾经的中原霸主,如今失去了西部屏障直接面临秦国的兵锋,魏景湣王开始感受到韩王安所承受的前所未有的压力。过度的思想压力使得原本年迈的魏景湣王更加憔悴。也难怪,韩、魏两国太像了,都紧临秦国,都受到秦国的步步蚕食,结果呢?去年韩国割地求和了,自己也不甘人后割地了。结果呢?韩国亡了,那么自己呢?魏景湣王再度陷入一片沉思中,“咳”的一声,咳出一口血来……

如果说魏国所承受的是思想压力的话,那么此时三晋地区中唯一一个能与秦国抗衡的赵国承受着思想与肉体上双重压力。就在秦国攻灭韩国的同时,赵国发生了大地震,数以万计的房屋被毁坏,于是赵国君臣开始着手抗震救灾工作,然而本次地震给赵国的打击太大了,全国粮食收成差、房屋被毁、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所有的问题都挤在一起了,赵王迁第一次感觉那么精疲力尽,一面征集粮食运送往灾区,一面组织人手恢复生产。

即使这样,也阻挡不了可怕的的命运。赵国爆发了灾荒,全国开始陷入一片混沌之中,粮草不足、民心溃散,数十万赵军也因为粮食问题开始对赵王迁表现出不满,好在武安君李牧在军中素有威望才避免了兵变。

按照现在,要是哪国发生大地震爆发大灾荒,国际会伸出援手,呈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局面。然而此次赵国发生大地震、爆发大灾荒列国都没有伸出援手,再次呈现出赵国独扛大梁的场面。原先赵国经历两次抗秦之战,国力耗损殆尽,现在又天公不作美连连降灾在赵国,战后制定的休养生息计划彻底成了泡影。

天,灰蒙蒙的细雨绵绵。赵王迁独立城头,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打湿了赵迁原本深邃的双眼。

老天啊!赵国,到底有何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