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放开封(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3042700000001

第1章 烟雨蒙蒙(1)

一、争民主针锋相对和敌斗

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基本解决之后,在美国政府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就尖锐起来,上升为主要矛盾。经过8年抗战的中国人民,渴望有一个和平环境,休养生息,重建家园,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完全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欲独霸中国人民的胜利果实,蓄谋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恢复其在全国的反动统治。因而,开始了争取和平与民主,反对独裁与内战的斗争,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开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8年浴血奋战,参与创建了水东、水西和鲁西南抗日根据地,从日军手中夺回了通许、杞县等县城,英勇抗击了开封及附近地区的日伪军。日本投降后,蒋介石调动大批军队,以受降为名,迅速抢占了开封地区,并对抗日根据地大举进攻,抢夺胜利果实。

1945年8月,侵豫日军向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在开封举行投降签字仪式。为抢占开封,国民党将原驻开封的伪军庞炳勋部收编为华北地区第一路先遣军。庞部在开封张贴布告宣称:开封治安由日军与国军共同维持,不许其他武装染指。并命令市民保护日侨一切生命财产,如有损失,唯市民是问。国民党军队从接管开封伊始,就将日本侵略者的利益,摆在开封人民之上。

国民党军队抢占开封不久,国民党河南省政府重新迁回开封办公,日伪时期的铁路、银行、广播电台等,统归国民党河南省当局接管。抗日胜利后的开封人民,又重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战争,特别是8年抗日战争,已经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真正面目,对于蒋介石反动集团将要发动内战的阴谋认识也是清楚的。毛泽东在1945年8月13日就指出:“对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我党所采取的方针是明确的和一贯的,这就是坚决反对内战,不赞成内战,要阻止内战。”同时指出:“内战危险是十分严重的。”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中央还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根据国内形势和斗争的需要,中央决定撤销中共冀鲁豫分局,建立新的冀鲁豫和冀南边区。新的冀鲁豫边区建立后,原冀鲁豫第十二地委、专署和军分区改称第六地委、专署和军分区。

为了保证“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实施,冀鲁豫区党委撤销了豫东指挥部,并调十五团回华北。同时,水东根据地的部分党政军干部也调回了华北。分区司令员余克勤回到了华北,由分区政治部主任金绍山接任司令员。十五团和部分党政军领导干部调回华北后,水东根据地的武装力量相对有所减弱。

在8年抗战中,开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除创建了以杞县为中心的水东抗日根据地,在开封市内,恢复和发展了党组织,建立了情报机构,在陇海铁路以北的兰封、考城人民坚持抗战,成为鲁西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黄河西的尉氏、洧川等地,创建了水西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些地方成了解放区,成为冀鲁豫解放区的南大门。

开封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仍为河南省省会,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封以东、以南的豫东解放区,是华北和华中两大解放区联系的纽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毛泽东在一次干部会上就指出:“……郑州以东的陇海,这些地方的中小城市是必争的,这一批中小桃子都是解放区人民流血流汗灌溉起来的。”党中央把豫东解放区列为必争必保地区之一。

国民党反动派为消灭共产党,抢占胜利果实,抗战一胜利,就大规模调动军队,进攻各解放区。在豫东,国民党除派部队快速占领开封外,又把与豫东人民多年为敌的伪军和土匪武装进行改编。商丘的张岚峰部改编为国民政府保安第三纵队,兰封县的张绍儒部、考城县的马逢乐部、杞县的李五林部、睢县的孟昭华部、陈留县的侯殿卿部、尉氏县的曹十一部都改编为国民党的保安团、队。

在开封和豫东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国民党便开始了对豫东解放区进攻的部署。

8月29日,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对豫东解放区的第一次“围剿”。由国民党收编的伪军华北第一先遣军总司令庞炳勋部首先向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抢占了民权县城,并伺机进攻考城。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驻湖北省郧阳一带的国民党第二集团军之五十五军、六十八军,在抗战胜利后即奉命北调进剿豫东解放区。1945年9月上旬,国民党五十五军二十九师、一八一师、六十八军一一九师、八十一师,自许昌一带向东进剿新黄河以西地区,即冀鲁豫军区第十三军分区。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突然袭击,冀鲁豫军区八团、二十九团以及地方人民武装和解放区的党政机关、人民群众,由于准备不足,加之军事力量悬殊较大,遭到严重损失,被迫撤出这一地区。9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全部侵占了水西地区。

接着,国民党军队分别从西华县、尉氏县渡过新黄河向东,新改编伪军张岚峰部从商丘向西合击围剿豫东解放区(即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国民党军队于10月6日、10月9日、10月14日先后侵占了被水东解放区军民刚从伪军手中解放出来的太康、通许、杞县等县城,并侵占了水东解放区的部分重要村镇和交通要道。抗战时期逃亡到新黄河以西的国民党兰封、考城、杞县、通许、尉氏、陈留等县的县党部、县政府及地方保安武装,也随国民党正规军返回各县县城,并进驻各重要村镇,重建乡镇反动政权。如国民党杞县县政府10月份就建立了11个乡、5个镇、163保、1442甲。国民党各县县党部和县政府在建立乡、镇政权的同时,收编地主、劣绅、土匪等武装组建保安团、还乡团。这些县政权和保安武装,随国民党正规军狐假虎威,向解放区县区政权和人民武装进攻,杀害解放区干部和军人家属,反攻倒算,妄图推翻解放区人民政权。

《双十协定》签订后,国民党军队公开破坏协定,继续向豫东区进攻。10月21日国民党军一一九师侵占解放区中心区重镇——圉镇;24日国民党军一八一师进攻解放区中心区沙沃集,一一九师进攻杞南官庄。同时,一一九师又指挥由伪军改编的刘毓琦部攻占杞南重镇傅集。

原伪军李五林部500多人也配合国民党地方部队薛汝梅部在国民党正规军的支持下向克威县民主政府及当地驻防的冀鲁豫六分区部队进攻,10月26日,驻通许县原伪军侯殿卿部,向芝圃县大队进攻。他们狂妄叫嚣“三个星期消灭三十团”,“三个月之内要把水东地区的共产党剿灭干净”。

当时,豫东解放区的武装力量只有两个团和县区武装4000余人,而国民党军队在豫东地区就有4个正规师,还有改编的伪军及国民党地方武装。军事力量悬殊很大,加之党政军民都对国民党军队残暴性认识不足,使解放区遭受空前劫难。这些国民党军队及其改编的伪军所到之处烧、杀、奸、淫和抢掠,无恶不作,人民群众重又陷入苦难之中。1946年1月17日,冀鲁豫军区《战友报》以《国民党在豫东的兽行》为题,报道了国民党军队侵占豫东解放区后的残酷暴行:掘毁水东烈士陵园。国民党五十五军二十九师和改编的太康县伪军郭馨波部进犯水东解放区时,把陵园建筑物拆毁,把烈士遗体(骨)挖出来,曝尸于光天化日之下。杀人如麻。国民党军队在豫东解放区对共产党的干部、战士家属和革命群众实行“清剿”,被他们抓住后不是刀砍、枪杀、活剥皮、活埋,就是挖眼,用铡刀铡,残暴至极。奸淫妇女无计。进犯杞县南部某村的国民党六十八军一一九师三五三团晚间以“通八路”为名将全村男人集中一起看管,他们的官兵便任意到老百姓家去强奸妇女,因辱致死者不计其数。

勒索强征。在国民党军队的驻地红白条子满天飞锅、碗、瓢、勺、桌、椅、板、凳都被征去(抢去)。绑票劫路像土匪。国民党军队实行“清剿”,把墙壁劈开,院子打通,厕所、牲口棚都深挖几尺,烂鞋、破袜什么都要。一次老百姓夜间抓住几个“土匪”,白天一看他们都穿着军衣,佩带着国民党中央军的臂章。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时期国民党军队在豫东地区杀害民众439人(不含中共军队人员),烧房145间,强奸妇女120多人,讹诈大洋2,1705万元,抢粮、衣物合洋5893万元。国民党军队的暴行更加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愤恨和不满,更加盼望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回来解救他们。

面对国民党正规军的“围剿”、地方武装的进攻及其给人民带来的劫难,水东解放区党政军民在冀鲁豫边区党委和军区的领导下,为制止内战,保卫抗日胜利果实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进行自卫反击——反“围剿”斗争。

陈(毅)粟(裕)大军粉碎国民党政府军队“清剿”后,转移出大别山区

在敌人即将进攻之际,中共冀鲁豫边区第六地委和专署、军分区,根据区党委、军区的指示,进行层层动员,发动军民为保卫胜利果实,保卫解放区,坚决打退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粉碎敌人的“围剿”。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袁振在动员大会上说:“在水东地区与日伪军浴血奋战8年,苦心经营,栽了很多很好的蜜桃,现在满树的果实成熟了,我们应该享受,果实应该属于人民;可是国民党蒋介石调兵遣将,从峨嵋山上下来,要夺我们流汗所培育的桃子,我们能答应吗?坚决不能答应!我们要用战斗来保卫胜利果实。”

在反“围剿”斗争中,水东解放区地方武装和主力部队以“大踏步后退与前进”、“声东击西”迷惑敌人,以逸待劳把敌人吸引到解放区,待敌人分散驻定、麻痹之时,采取速战速决的方法,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10月中旬,国民党二十九师一部由太康向杞县进犯,行至太北地区王集,冀鲁豫军区三十团与国民党军队稍有接触,即撤退到杞南瓦岗一带设伏,当国民党军队随后进入埋伏圈时,三十团以猛烈炮火,短促突击,一举歼灭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快速撤出战斗,转移到杞县东北部田家园子一带林区隐蔽起来。

据侦察,国民党军一一九师2个团正在杞南中心区“清剿”,群众深受其害,敌人在驻地只修一些简单工事。

冀鲁豫第六地委、专署、军分区在杞北立即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分析敌情,认为:国民党军队进犯豫东地区后,多与中共地方部队接触,受到一些袭扰,没有遭到八路军主力打击,使国民党军队认为,共产党的主力部队已过陇海路北,剩下的只是一些地方武装,他们完全占领豫东已无大的障碍,各部防范比较松懈。据此判断,决定对进犯豫东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杀个回马枪。即命令在本地区的冀鲁豫军区三十团、一二○团(即从水西地区撤回的二十九团)和分区警卫营消灭驻赵村一带国民党军队,以打击敌人嚣张气焰,振奋军心民心。后群众报告,国民党军队一个营白天在李店南一带抢劫后,没有回赵村,驻在李店正南5里的马庄寨。根据这一情况,地委、分区首长立即改变计划,调整部署,部队前进的方向由正南转向东南,沿堤刘、洼张、徐庄一线飞驰前进;一二○团警戒赵村方面之敌,三十团攻打马庄寨。战前动员之后,三十团向马庄寨发起进攻。敌人果然麻痹,防范松懈,没有修筑工事,只有几个流动哨兵。先头部队将几个哨兵干掉,主力部队按照部署迅速冲入寨内,将营部、连部几个大院包围。

此次战斗,除驻小王庄的一个连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灭。计俘国民党军营长以下280多人,缴获八二迫击炮2门、重机枪5挺、轻机枪10余挺、长短步枪200余支,其它军用器材、医药、子弹各一部分。

这次战斗大大鼓舞了豫东解放区党政军民的士气,打破了对国民党正规军不可战胜的迷信,增强了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围剿”的信心和决心。

由于抗战胜利不久,国共合作尚未彻底破裂,国共两党高级谈判正在进行,国民党军队进攻豫东解放区的战略目的在于想把共产党军队驱逐到陇海铁路以北,强占豫东解放区。他们到解放区后,在杞南二杞北和马庄寨三仗连续被重创,被歼1个连,1个保安中队,1个营。与此同时,晋冀鲁豫野战军在上党、邯郸等战役中给予向解放区进攻的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就迫使国民党不得不以停战谈判为手段,行缓兵之计,争取时间作进一步全面内战的部署。到1945年底,国民党军队向豫东解放区的第一次“围剿”就被迫收场。

抗战胜利后,为适应新的形势,加强党的领导,中共中央及时调整和建立、健全了各大区党的领导机构。194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北方局,建立晋冀鲁豫中央局,十八集团军前方总部改建成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下辖冀鲁豫、冀南、太行、太岳4个区党委。中央局成立国军部后改称城市工作部,专门负责对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工作。9月,随着新四军军部及部分主力部队北移山东,原华中局改为华东中央局。

10月,在原华中地区组成华中分局,邓子恢任书记,曾山任副书记,受华东中央局领导。

根据当时形势变化,城市工作的重点,除军事和情报工作外,还应加强对城市知识文化界、教职员工和广大工农群众工作。因此,原来的工作关系在新的斗争形势下,已不能适应发展了的斗争形势,甚至可能起破坏作用。

参加公开活动而比较暴露的党的工作人员,需要撤回解放区;不适宜新形势下工作的人员也要逐步撤出;不可靠的关系要切断联系。因此,在开封沦陷时期,根据地各系统在开封建立的地下组织,在上级指示下,普遍对组织进行整顿,对工作重点进行调整。

1945年9月,工委书记丁一和委员范毅进入开封。丁一在开封工作约一月,便奉命撤回解放区,仍由李冠卿主持工委工作。1946年1月,冀鲁豫区党委城工部成立,原由五地委领导的开封工委改由区党委城工部直接领导,李冠卿任书记。1946年6月,在李冠卿要求下,区党委派于子元任开封工委书记,因他在抗日战争初期,曾任考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不便于做秘密的地下工作,进城未及半月,即奉命撤回,仍由李冠卿任工委书记,张金山、范毅为委员。1946年9月,李冠卿突然被捕,工委委员范毅安排善后工作后,回区党委汇报,李冠卿家属在组织帮助下安全转移。李冠卿在狱中表现十分坚强,经受了酷刑的考验,未暴露身份,开封工委未受任何损失,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