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应该成为员工的本能
不能不折不扣地执行组织任务,不能时刻磨炼自己的执行意识,永远都成不了优秀员工。
执行能力,通俗地讲,就是员工完成任务的能力。任何一家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都是必须具备毫无疑问的执行能力。不论企业给员工下达何种任务,员工所要做的,就是去不折不扣地执行任务,而不是找出任何理由来说自己做不到。如果哪个员工认为自己做不到,那么,他就不配成为企业的员工,老板也会最终将他“请”出公司。企业对员工执行能力的这种严格要求,看上去有些不近情理,也的确使得很多人难以适应。但是,不论从企业长远利益,还是从员工个人的自身发展来看,这样的要求都不为过。因为,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不能完整地执行自己的企业战略,将对一个企业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员工个人要想适应企业的要求,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否则,就将面临被企业淘汰的危险。
因此,可以这样说,执行就是员工的本能。不折不扣地执行是考验一个员工能否成为优秀员工的最终条件。如果你具备了超强的执行能力,你就可以在企业中找到一个广阔的空间供自身发展。
汤姆是一家跨国公司的分公司经理,一直以来,他都尽心尽责,非常注重考察和培养公司中有发展潜力的员工。有一天,他找到几个平时表现不错的高级主管说:“我今天有一个新的改制计划,准备融合相关部门的内部制度,重新做一些调整和更新。在实行这个计划之前,要求你们几位主管用一星期的时间到外地的其他分公司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做好情况汇总,然后把你们的意见给我汇报上来,我再据此做适当调整。半小时后开始执行!”
随后,汤姆便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通过监控系统观察这几位主管的动向。有几位年轻主管接受任务后,很快便做起各种相关准备了。但还有几位资格老的主管则坐在一起议论纷纷,有的说时间这么紧,根本就没有办法调查完全部企业;有的说这样做看不出有什么必要;有的还说,这么多企业要一个一个地调查,我们的人手也不够啊!况且,即使我们调查结果出来了,老总也不一定按照我们的调查结果改动计划呀。总之,就是没有要去执行任务的意思,只顾坐在那里犹豫不决,抱怨连天。
这时,有一位叫汉斯的年轻主管走了过来,对这几个主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我看我们还是快点行动吧,因为只有一周的时间,有什么问题还是等完成任务,回来后再说吧。”几个人听他这么说,才磨磨蹭蹭地站起来一起出去了。
一周后,这些主管都提交了调查报告,而最后那位年轻的主管得到了提拔,出任了这家分公司市场部的副经理。
经理汤姆对此事是这样说的:“在任何一个企业里,老板都会非常重视员工的执行能力。只有把执行当作本能的人才受欢迎。执行是一个员工最基本的职业素质,我必须挑选能够不折不扣执行任务的人。汉斯就是这样的人。”
员工的执行能力影响着企业的计划落实和发展速度。执行能力是如何保证高效完成任务的方法与艺术,它不仅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全部过程的一条线,是关系企业兴亡的绝对大事。其原因就在于以下几点:
1.企业中所有的人都是企业战略的执行者
事实上,企业中所有的人都是企业战略中的一环。企业的最高管理层是最高的执行者,中层管理者是中层执行者,是决定整个企业执行力的坚实力量,一线员工则是计划实施的最基层的执行者。
因此,对一个好员工而言,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职责,无论在什么位置上,都要对企业老板安排的工作负责。不论你的老板是什么样的意图,你的任务是容易还是艰难,你都必须做到不找借口、努力执行。员工执行力强,企业制定的计划才会落到实处,发展速度必然快。反之,执行力,计划的落实和发展速度就会受到限制,导到企业缺乏竞争力,甚至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出局。
2.员工执行力关系到企业成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确保企业价值的提升,就要凝聚员工,打造员工的执行力,把提升员工执行力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将员工凝聚在企业这个集体之中,形成强大的合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细心的人稍微留意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同是做PC产业的,唯有戴尔独占鳌头;超市行业中,唯有沃尔玛雄踞零售业榜首;满街的咖啡店,唯有星巴克一枝独秀。这些企业能在激烈竞争中最终胜出的秘诀,无疑都与其杰出的执行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企业员工对企业任务的执行能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最重要因素。
3.能者上,庸者下,是执行的核心
很多企业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用在招聘优秀人才上,这是最高管理者最重要的执行内容。能者上,庸者下,必须要有铁的手腕,是最高领导者考验员工执行能力的核心所在。除此之外,对员工所执行项目的跟进考察,也是验证员工执行能力的重要内容。因为所有善于执行的人,都会热情地跟进自己制定的计划。
总而言之,执行能力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执行精神的企业,只能算是一群“乌合之众”。作为员工,不能不折不扣地执行组织的任务,不能时刻磨练自己的执行意识,也是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员工的。
谁都青睐能不折不扣完成任务的人
找到能不折不扣完成任务的人,是每一个组织的目标,成为能不折不扣完成任务的人,也理当成为每一个人的目标。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人问那些用人单位的负责人:你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
我们不妨先来看下面这个故事:
在伊拉克巴格达市,有一名被当地人尊称为“勇士”的普通邮差,名字叫法伊克·马哈茂德。现在的巴格达,是一个依然战火纷飞的危险之地,但是,他每天都通过与绑匪斗智半勇,与武装人员捉迷藏,为巴格达人民带去了亲人的祝福和嘱托。
在巴格达,反对势力一心要通过暴力手段让那里的社会生活陷入停顿,任何为政府工作的人,都有遭到他们袭击而面临生命危险的可能。就连邮差也成为了他们袭击的对象,法伊克身边的一些同事就是在工作中不幸遇难的。然而,一切可预料的危险都没有吓倒法伊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坚持做着邮差工作。他说,使他毅然坚持的理由只有一个,他要忠于他的职业,把信件和希望带到老百姓的手中。
正是有了对邮差的这份职业的执着,尽管出现政府的更替和上司的变换,尽管工作环境变得如此恶劣,但现年42岁的法伊克已当了16年邮差。战乱让巴格达市民困苦不堪,阅读亲人信件已经成为最能抚平人们战争伤痛的方法之一,法伊克说,他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收信人在看信时露出的笑容。
面对危机四伏、困难重重的送信之路,法伊克从来没有退缩过。他说,这里所有的人都认识他,如果有枪战发生,他可以随时躲进任何人的家中。面对战乱造成巴格达市民居无定所、信件地址往往出错的难题,他还要经常去当“侦探”,去问那些店主、街头摊贩、儿童,去向任何人打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找到收信人当前的住所,把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上。
正是法伊克这种勇敢、聪明而又尽职尽责的行为,感动了巴格达当地越来越多的人。于是,大家越来越喜爱和尊重他,并尊称他为“勇士”。
事实上,任作何组织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但最需要的是那些热爱自己职业和胜任自己岗位的人,是那些能够把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的人,是那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积极的想尽办法去克服的人,是那些像巴格达邮差法伊克·马克哈茂德这样的人!
流传已久的海尔员工的事,同样可以证实这个道理。
海尔员工有一个共识:“用户是衣食父母”。海尔公司认为,只有不断地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用户才会给企业回报最好的效益,员工的收益才会水涨船高。海尔员工在执行公司理念时,往往都是不折不扣的!在服务中,他们一直坚持“用户永远是对的。”
有一次,海尔售后服务中心接到一位用户来信,询问冷柜长时间不停机是怎么回事。但不知道是一时疏忽还是对此事不太经意。该用户没有在信封上写上联系地址,只简单地写了“浮山”两个字。遇到类似情况,有些企业的员工的常规做法是,等有了更详细的信息后再行处理。但海尔售后服务中心的员工秉持“用户永远是对的”的服务宗旨,立即派人前往落实。一名服务人员带着用户的来信和维修工具来到浮山,在密密麻麻的住宅间,一个街道一个街道地打听,直到日落,才在户籍民警的帮助下找到了来信的用户。经检查,发现故障原来是因为用户没有认真地阅读说明书,从而放了太多冷冻食品所致。服务人员毫无怨言,耐心地向用户介绍了使用知识,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海尔有一句格言:“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信誉是企业的灵魂,产品合格不是标准,用户满意才是目的”。其售后服务中心规定,上门维修不许抽烟、喝酒、吃饭,任何人不许收受用户的礼物。后来又规定,即使用户的水也不准喝,由此就有了海尔维修人员自带矿泉水的佳话。
有一天,海尔的两名安装人员带着三台空调到一个用户家中安装。当安装到最后一台空调时,忽然下起了大雨。按照操作规定,雨天是绝对不能安装的,用户表示可改在第二天,可两位安装人员想到的是雨后肯定是大热天,用户需要尽快用上空调。于是他们决定在雨停后立即安装。雨后,他们连续工作了3个小时,终于在当天将空调安装完毕。
类似于这样的不折不扣执行公司各项服务守则、切实为顾客服务的故事,在海尔还有很多。
事实上,任何一家成功企业都最欢迎和重用不折不扣地执行公司规定,并切实地胜任工作岗位的员工。因为能不折不扣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员工越多,企业运营就越良好,就越能创造出好的效益,获得好的结果。另外,这样的员工还能提升企业品牌的美誉度,成为众多员工的优秀榜样。
因此,要成为企业青睐的人,最好从不折不扣的执行规定、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开始。切记,这是每个企业和组织都需要的。
执行越到位,前途越光明
不要抱怨自己的薪水太低,不要抱怨自己总处在最底层,请问问自己:在工作中,我执行到位了吗?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国有知名企业的领导者纷纷出国考察,学习国外同行的管理经验。有一次,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访问韩国,被安排去一家面粉企业参观。然而就是这次普通的参观,给他刺激很深,回国后好几个晚上都难以入眠。
这家面粉厂属于西杰集团,每天处理小麦的能力是1500吨,有66名雇员。一个只有几十名员工的小厂,其工作效率之高令刘永行惊叹不已。在中国,相同规模的企业一般日生产能力只有几百吨,但员工人数却高达上百人。希望集团的效率相对高于国内同行业标准,250吨日处理能力的工厂也有七八十名员工,日生产能力仅为韩国工厂的六分之一。
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奥秘,刘永行与这家工厂的管理层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了解到他们也在中国投资办过厂,地址在内蒙古的乌兰浩特。当时的日处理能力为250吨,员工人数却高达155人。同样的投资人,设在中国的工厂与韩国本土生产效率居然相差10倍之遥,效益自然也不会太理想,磨合了一段时间,觉得没有改善的可能性,就将工厂关闭了。
两家工厂的效率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是设备的先进程度不同?不是。相反,韩国本土工厂是20世纪80年代入生产的,而内蒙古的合资厂却是在90年代建起来的,比原来厂还要先进。是管理方法的问题?也不是。工厂的主要管理层基本上都是韩国人。恰好,刘永行遇到了曾在内蒙古负责的那位韩国厂长。
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刘永行特意请教这位厂长:“为什么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管理,设在中国的工厂却需要雇佣那么多人呢?”
那位厂长回答很含蓄:“也许是中国人执行工作不到位吧。”而正是这么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让刘永行回国后彻夜难眠。他知道,当着一群中国企业家的面,那位厂长的话已经是十分客气了。在这句平淡的话背后,一定有许多难言之隐,一定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管理问题。
仔细想一想,与韩国人相比,中国人做事的态度无疑相差很大的距离。韩国人做事总是手脚不停,无论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手头的工作做完了,就一定安排有别的事做;他们是一专多能,比如说一个厂长,如果他觉得自己的岗位比较空闲,就会做其他一些事情,以节省人力。而在中国部分企业中,还存在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差不多就够了的想法,所以我们的效率就低了。
这些我们在日常工作的现象中都能看得出,但刘永行思考的远远不限于此,总觉得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说按照韩国人每个人干了中国1.2个人的事,彼此之间也不会有10倍以上的人力效率差距。
琢磨了好几个晚上,这位善于思考的总裁终于找到了答案:人力效率上的差距,绝不是简单的加入关系,不是一个韩国人做了1.2个中国人的事情,10个韩国人就相当于12个中国人的效率。效率是乘积关系,一个韩国人的效率是1.2个中国人的效率,那么10个人的效率就可能是1.2的10次方倍。只有这样理解,才能解释为什么在韩国的工厂里,少数的人能创造更多的效益。
按照这样的计算模式,刘永行得出一个非常惊人的结论: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并发现了执行具有“乘积效应”。
其实,类似的感叹不仅只是刘永行一人,许多企业管理者都有相同的感触。只管上班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令不管执行结果,普遍缺乏对执行的认真态度,几乎成为中国员工的一种常态。
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工作时间差不了多少,但是每个人在执行上相差一点点,积累起来就形成了企业效益之间巨大的差距。每个企业相差一点点,积累起来就形成了国家生产力之间巨大的差距。
人们常常抱怨自己的薪水太低,感叹中国企业无法跨入世界,希望中国经济更加强大,但却很少意识到,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彼此之间巨大的距离正是由于我们每个人在执行上的一点点差距造成的。
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事例说明,如果工作中执行到位,就必然对自己,对单位有很好的结果。
我所认识的一位年轻女士的经历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这位女士不到30岁就当上了酒店的副总。年纪轻轻就做上这样的位置,肯定有她的独特之外。她从一个角度阐述了自己对“执行越到位,前途越光明”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