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和珅官场笔记
3037000000022

第22章 不为人知的私生活(2)

第一件事,处理盛住贪污案。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公元1786年),受乾隆帝派遣,和琳随军机大臣阿桂赴浙江查询杭州织造盛住贪污案,盛住与福康安的父亲一样,也是乾隆皇帝的小舅子。乾隆当然想包庇自己的小舅子,可又不能做的太过火。和珅深解圣意,向乾隆启奏派自己弟弟和琳与阿桂一同去处理。此事的最终结果是:阿桂办事过于认真,被乾隆皇帝责罚;和琳办事妥贴,被乾隆皇帝升迁为湖广道御史;一年多之后,盛住又被乾隆皇帝重新起用,官复原职。

第二件事,处理李天培假公济私案。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湖北按察史李天培假公济私,借进京之机顺路用官船运送私人木料给福康安。此事本来是小事一件,但和珅、和琳兄弟二人想抓住这次机会来打击福康安,于是由和琳向乾隆皇帝弹劾李天培。乾隆正想整顿吏治,于是派大学士、军机大臣阿桂前往调查,处理此事。此事的最终结果是:李天培为被流放到边疆;福康安也因纵容部下被乾隆指责,罚总督俸禄三年、罚公俸禄十年;和琳迅速地被擢升为内阁学士、兼署工部左侍郎、正蓝旗汉军副都统。

和珅、和琳兄弟二人的性格、思维方式、办事习惯都完全不同。但是这两件事,兄弟二人的想法又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利用一切手段满足皇帝的心理。他们知道,兄弟二人必须团结互补,才能打遍天下无敌手。

到这个时候,和珅、和琳兄弟二人完全对得住袁枚对于他们的评价了,到了他们人生的鼎盛时期了。和珅又采取了新的手段,他利用一切可以接近福康安的机会把和琳派到大将军福康安手下。

福康安与大学士阿桂一样,本也是非常看不起和珅,并且在湖北按察史李天培假公济私案件中和珅、和琳兄弟二人又得罪了福康安。其实,得罪福康安,是和珅刻意安排的。

福康安兄弟共四人(福灵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长安),福康安行三,福长安行四,与和珅差不多大小。他们是皇帝的内侄,应该管乾隆皇帝叫姑父,他们的亲姑则是乾隆的皇后。

为了跟福康安处理好关系,和珅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拉福长安下水。和珅知道,他与自己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二人都善于拍马逢迎——这与福康安相反;其次,二人都是从皇帝的侍卫这个职务起家,福长安与和珅有很多共同的语言。而福长安在与和珅共事后发现自己事事落在和珅后,与和珅争宠不过,马上就转投和珅集团,和珅看到了福长安如此,当然是极力拉拢他。于是,和珅派和琳到了福长安手下当差。

福长安与阿桂有类似的想法,官场之人不能轻易得罪,因此福康安接受了和琳在他的手下工作。而和琳有了在大学士、军机大臣阿桂手下工作的经验,在福康安手下工作的和琳也干得很出色。比如,平定廓尔喀对于西藏的侵略。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廓尔喀贸然兴兵侵略西藏。廓尔喀,就是今天的尼泊尔。经过和珅的周旋,和琳被派往西藏,与大将军福康安共事。结果,和琳与大将军福康安配合得非常默契,不但更得到乾隆皇帝的信赖,不断步步高升,转眼之间就当上了工部尚书,并深深得到福康安的喜欢与信任。

和琳是性情中人,与福康安的共事,他经常能化解福康安心中的烦恼,让福康安认为“有其兄未必有其弟”;而且两人在长期征战中,配合默契到了彼此称兄道弟的地步。

另一件事和琳也干得很出色,那便是——镇压贵州湖南苗民起义。

乾隆六十年(1795年),贵州湖南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苗民起义,此时和琳正从西藏凯旋而归,路过邛州,得知义军已经攻打到秀山,和琳又风尘仆仆投入战场,击败义军。与福康安通力合作,连下义军七十余寨;做得最出色的是,和琳率军生擒义军领袖吴半生。乾隆因此加封和琳太子太保衔。

嘉庆元年(1796年),主帅大将军福康安因为过于操劳,在军中病逝。和珅掐准时机向太上皇乾隆启奏,容和琳暂代军务。乾隆欣然批示。和琳也争气,恰在此时迅速生俘义军领袖石三保。

好景不长,此事过后才三个月,和琳在当年围攻平陇的战役中,由于受瘴气而染病身亡,时年44岁。和珅一生就这么个亲弟弟,两人相依为命,一起吃苦一起上学一起出来做官,而今弟弟先自己而去英年早逝,和珅悲痛不已,做《悼亡诗》十五首悼念胞弟。

乾隆命将和琳晋赠一等公爵,准许后代世袭;并且准许和琳家建专祠祭奠;谥忠壮,赐祭葬,命将其牌位放在太庙由国家按时祭祀。

和琳生有一子一女,子叫丰绅宜锦。和琳死后,丰绅宜锦世袭一等公爵的职位。不过1799年,和珅被处死后,嘉庆命将和琳的牌位撤出太庙;毁掉和琳家专为和琳建立的祠堂;剥夺和琳的儿子丰绅宜绵的公爵职位,改为世袭三等轻车都尉之职。

而和琳的女儿在和琳死前嫁给了乾隆的孙子绵庆。和琳女儿出嫁时征战在外,婚事是和珅办的。

§§§第四节 把《红楼梦》带到乾隆面前

一、和珅让《红楼梦》得以面世

和珅贪极,其无耻之程度,人人得而诛之。然而,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权臣巨贪,会和中国文学巅峰《红楼梦》有什么联系。没错,《红楼梦》就是和珅带到乾隆面前的。《红楼梦》在当时叫《石头记》,属于禁书,和珅与这千古奇书《红楼梦》的完成、出版和流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如果没有和珅的发现,《红楼梦》能否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都很难说。

据红学家们研究,《红楼梦》的广为流传,其过程与《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非常相像。在当时,《红楼梦》是禁书。清朝文字狱盛行,能保存下这本书,可以说本来就是一个时代的奇迹。而当时,《红楼梦》作为禁书,都只能被大家暗地里传抄,不过,也有极为少数为了牟利的书商冒险刊行,当时这本书的名字叫《石头记》。

乾隆四十五年,和珅的党羽苏凌阿花费巨资买到了《石头记》的原抄本,并且将其秘密珍藏在家中。事实上,和珅早就听说了民间流传一本叫的《石头记》,十分感兴趣,但是身为朝廷一大命官,实在不便搜寻,没想到无意间从苏凌阿那里看到这本书,天上掉下来大宝贝,欣喜异常,读完之后心潮澎湃情思缠绵,完完全全被曹雪芹的个人才华征服,极力赞叹《石头记》乃天下一大奇书,再没有可与之比拟的了。和珅想,如果对这本书进行一番处理,过滤掉一些时下敏感的内容,再将其献给乾隆皇帝,用以刊行天下,那将是文坛上一个难以超越的巅峰。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石头记》的作者只写了前八十回就去世了,不完整啊!当时有个名叫高鹗的文人很是有名,于是命他完成此书。而高鄂与他的朋友程伟元恰好早就为石头记续卷成篇,和珅拿来细细读了一番,认为曹雪芹写得过于绝望悲凉,命令高鄂重新安排一个较为圆满的结局,高鹗爱这奇书,又心中不忍,但是官命难违,他只好按照和珅的意图对这本书加了结局,同时对前八十回中厌世的文字也作一些修改,并更名为《红楼梦》。和珅看过新稿后,非常满意。

和珅每天都要去向太后请安时,为了逗太后开心,和珅都不忘给太后说说《红楼梦》里面的故事,太后越听越入迷,于是让和珅把那书拿过来看看,和珅无可奈何地告诉太后是禁书,不可看。太后当然不肯相信。这么有趣的故事,这么好的书,怎么会是禁书呢?母命难违,乾隆皇帝不得不接触《红楼梦》,看看到底是何等宝物。于是和呈递乾隆御览。乾隆一见果然非常喜爱,手不释卷,一气读完,赞不绝口。和珅于是请求乾隆解除对《红楼梦》的禁令,刊行天下,乾隆允诺,由当时全国最好的********——武英殿刊刻,从此,《红楼梦》一书风靡全国。

二、《红楼梦》为什么吸引和珅?

值得一提的是,和珅在出任四库全书正总裁之后,多次鼓动乾隆发布上谕,进一步催促各地“将违碍字句的书籍着力查缴”,可以说是罕见的严格。他为什么会对红楼梦这样一部禁书有那么大的好感,甚至冒险狗尾续貂,恳请皇上解禁呢?

当然,首先得归根于《红楼梦》一书的自身艺术魅力。鲁迅先生曾经把红楼梦作为清代人情派小说的代表,并且认为其价值在中国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的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方法都打破了”。

当然,我们从另一个方面去看,和珅是一个饱读史书的人。他作为一个勤勉刻苦,智慧超群,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诗词书画均为上乘,与乾隆帝诗词歌赋颇能应付的帮闲文人,品味也是非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和珅其实也是个情种,他自幼缺乏关爱,孤独敏感,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这一点与书中贾宝玉颇为相像。虽然和珅在某些方面表现得贪婪无度,吝啬无-比。但是他在感情方面却也超出常人。比如说这么一个爱色贪婪的人在他的发妻冯氏病危期间,和珅甚至发誓如果有人能治"好夫人的病,他愿意舍弃一切家财。

《红楼梦》中书中贾宝玉是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和珅也还是当时出名的美男子,风度翩翩 ,玉树凌风,聪慧异常。并且他童仆成群,姬妾众多,喜欢女人,喜欢美女,讨好小妾很有一套,也很有生活情趣。前面说到,他被嘉庆帝赐死后,甚至有好几个小妾都为他自杀殉身。可以说,和珅在某些方面映着贾宝玉的影子。有人猜测这也是和珅喜爱红楼梦的另一个原因。清人的《谭瀛室笔记》有记录到“和珅秉政时,内宠甚多,自妻以下,内嬖如夫人者二十四人,即红楼梦所指正副十二金钗是也”。

另外,和珅的家世其实与贾家、曹家也颇有相似的地方。和珅少年贫寒,三岁丧母,十岁丧父,靠借贷读书。二十三岁成为三等侍卫,后来被挑选到粘竿处,进了皇帝的仪仗队,二十六岁又充当銮仪卫侍卫,真正抬轿子出身。以至二十七岁作军机大臣,三十七岁授文华殿大学士,兼吏、户、兵部尚书,四十七岁成为当朝首辅,少有的飞黄腾达。

曹雪芹的祖父亦是包衣奴才出身,后来做到江宁织造,成为康熙年间放外的高官。红楼梦里的贾政也是达官显贵,他的女儿被选入宫中为妃,家里盖了可与皇家媲美的大观园。和珅则娶了乾隆最宠爱的女儿做儿媳,家里的建筑和陈设甚至超过帝王家。这一切都不难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和珅为什么要让高鄂续写和改写石头记呢?他可不想落得曹家和贾家一样的下场,所以要让贾家“沐皇恩”、“延世泽”,但自己最终仍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只不过是嘉庆帝碍着他儿媳固伦和孝公主的面子,只对他抄家论罪,赐自尽,留全尸,还没有灭他的九族罢了。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不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绛洞花主》小引),而和珅到底看见了什么,也只有和珅自己知道。但为了讨好清朝乾隆皇帝的文字狱,和珅一生虽然毁坏书籍无数,不过仅凭他襄助红楼梦出版一事,可以说为中国文学史献了不小的功。

§§§第五节 回顾细析和珅受宠的原因

一、出身满洲根正苗红

另外和珅出身于满洲,这种背景关系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根正苗红。和珅在皇宫的咸安宫官学念书,受到了比较好的儒家的教育。他出生那年是乾隆11年,和珅比乾隆小31岁。和珅参加顺天府乡试考试,考举人没中,和珅没有学历,不是举人,也没资格考进士。但他是满洲出身,满洲正红旗,所以才能到宫廷当侍卫,没有这个出身背景,和珅是不可能混到宫廷的。乾隆的侍卫数千计,和珅能够爬到权力的顶峰,其聪明机智一般侍卫也只能望尘莫及了。有三个故事都记载了和珅的发迹。

薛福成《庸庵笔记》里说。有一次乾隆出巡,仪仗用的黄的伞盖临时找不到,乾隆龙颜大怒,侍卫们都吓得战战兢兢了,因为这有杀头之罪。这时和珅站出来用了论语里一句话回答了乾隆。乾隆见他如此聪明大胆,也就多注意了和珅几眼。

而《清朝野史大观》里记载,有次乾隆出去坐着轿子,一面轿子行进,乾隆一面就在轿子上背《论语》,背着背着忘了接不下去,和珅当时作为侍卫就在轿子旁边跑,一看乾隆背不下去了马上就接着往下背。乾隆一看这个小侍卫如此聪明伶俐,打心底喜欢他。

另外,在《归云室见闻杂记》也有记载:乾隆出巡时喜欢坐一种骡子拉的小轿车,既轻便又迅速,每十里地换一个骡子。和珅作为侍卫跟着这小骡车跑。这乾隆就看着这小侍卫跟着跑很热情,

就问他叫什么名字念过书没有考试过没有。和珅一一认真回答。乾隆听说和珅参加过顺天府的乡试,就要和珅背背当年的考试文章。和珅从头到尾的背下来了,乾隆赞赏地说你这个考题,作的文章应该是考中了。从此对和珅就格外地加以注意。

这三个小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是和珅发迹的一个起点,也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另外,和珅这个人聪明能干,不管是朝鲜人的记载还是英国人的记载,都说和珅办事很得体谦和,处理问题又很果断。这里有几个例子。

比如,乾隆时期西藏有战争,反击廓尔喀侵略的战争,廓尔喀就是现在的尼泊尔。军报往来频繁,乾隆的谕旨也一次一次地下达,乾隆自己会满文、汉文、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等等。所以乾隆发的这个谕旨对****喇嘛就用藏文,对蒙古的一些大员就用蒙古文,对蒙古族的大员用蒙古文,对藏族的大员用藏文,对汉族的大员用汉文等等。军令下去之后,有些人懂藏文的不懂蒙古文,懂蒙古文的不懂藏文。唯独和珅汉文、满文蒙文、藏文都懂,起草谕旨的时候,和珅文字都行,需要把谕旨用不同语言下达的时候和珅都能翻译。乾隆说,说大臣当中几种语言都能够通达的就是和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