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高贵是贵族精神最耳熟能详的特质,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贵族气质。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贵族精神只有这些表面的含义,它自身最深层也是最伟大的特质便是献身精神。
从“贵族”这一阶层出现就已经确定了。因为当时的贵族是国家权力的掌握着,同样也是国家的保卫者。真正的贵族,战争来临时总会冲上最前线来保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这是一种可贵的献身精神。也许你会说,贵族才不会冲锋陷阵,战争的死伤者都是那些穷苦的百姓。其实,那只是历史的演变而出现的结果。欧洲当时最早的军队是由贵族组成的,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参加战斗,这也是他们的荣誉。
献身精神是值得我们现代人传承和发扬光大的。而国家民族,甚至人类,都是因为这种献身精神而得以和平与发展的。献身精神也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观念中最高级的精神含义,因为这里面包含了“舍身成仁,舍身取义”的儒家最高信仰。同时,那些为我们现代人获取安稳生活无私奉献和忘我牺牲的前辈们,是值得所有人颂扬和崇敬的。无论是乱世还是盛世,只有将奉献作为精神指引的献身精神,才有资格称得上是贵族精神的第一特质。
§§§第1节 辛亥革命的反思——怀抱使命和责任的精神贵族
恰逢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不得不让我陷入思虑。辛亥革命无疑是影响中国最为深远的一场世纪大革命,也是结束了中国自秦始皇到溥仪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我们之所以能够不再需要对皇帝或者王公大臣屈膝下跪,中国从封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寻求自身的民主之路,辛亥革命可谓功不可没。
在辛亥革命中那些为民族自由而付出努力甚至是牺牲生命以求大义的先人们,不可不谓是中国几千年贵族精神的终极体现。从表面上看,辛亥革命是推翻旧贵族阶层的大革命,本应该站在贵族的对立面。虽然如此,却一点也不影响这些革命先辈做为贵族精神的代表。其中最为凸显的原因是:从前的王朝更替,统治者是在为自己的权力付出战斗,他们从本质上说是为私;而辛亥革命却是为民奋斗,为了整个**********和崛起甘愿付出生命或是担负起一生的承诺。
贵族精神的第一特质为献身精神,同样,辛亥革命也是献身精神的代言词。无论是孙中山、黄兴还是广州起义时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无不具有为国为民伟大献身精神。
林觉民是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他二十岁的时候东渡日本留学。谙熟日语之外,他还懂得英语和德语。林觉民比鲁迅小六岁,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可以从容地出入国际性舞台。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等在香港建立统筹部,筹划广州起义,遂赴香港,后回福建召集革命志士。4月24日夜,在香港给父亲及妻子写下绝命书,“为国牺牲百死而不辞”,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亲人的爱及为国捐躯的决心。
同年4月27日,陈更新等率福建志士进入广州。下午5时30分,随黄兴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冲出督署后,转攻督练所,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受伤力尽被俘。
清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亲自在提督衙门内审讯,林觉民毫无惧色,在大堂上侃侃而谈,综论世界大势和各国时事,宣传革命道理。又在堂上发表演说,谈到时局险恶的地方,捶胸顿足,愤激之情,不可扼制。他奉劝清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建立共和。被关押几天,觉民滴水米粒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黄花岗烈士殉难一周年之后,孙中山先生在一篇祭文之中流露了不尽的悲怆之情:“寂寂黄花,离离宿草,出师未捷,埋恨千古。”时隔十年重提这一场起义,孙中山先生的如椽大笔体现了历史伟人的高瞻远瞩。他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言之中写道:“……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之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大革命以成。”
广州起义做为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吹响了封建王朝的哀角,也敲响了时代的警钟。林觉民原本是个才华横溢的富家子弟,有着深爱的妻子与幸福的家庭。为了革命,他给妻子留下了著名的《与妻书》,然后慷慨而去。有句诗用在他身上最为恰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他的心目中,生命和爱情是自己的,但自由却是千千万万黎明百姓的。所以,他为了民族自由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这是一种怀抱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奉献精神。林觉民的思想境地,可谓是那些没落的贵族无法比拟的,这才是真正的贵族精神的弘扬。不仅是林觉民,国父孙中山也是一样。他一生只为革命,只为天下苍生谋取幸福。
孙中山的献身精神,不仅在于他敢于冒性命之忧领导革命;更伟大的是他突破人性的贪婪本性,将生命的本质融入使命中。于是,这就有了孙中山为了共和甘愿把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的历史。虽然现在许多人对此评价不一,有人认为是软弱,有人认为是大义。但你不可否认的是,孙中山不留恋权力,所做的一切真正兑现了他为革命不惜一切的诺言。同时,这也是另一种方式的奉献,即舍私利,就大义。
辛亥革命中革命先烈,以自己的献身精神来彰显了一个民族的可贵品质。这也是人性中的最高定义,贵族精神的一切含义,也都可以说是由献身精神来推动的。我们不会遗忘辛亥革命的历史史记,也不会遗忘辛亥革命中的革命先驱,但我们却很容易就遗忘掉辛亥革命中最为伟大的贵族精神——献身精神!所以说,纪念辛亥革命不仅要怀缅先烈,更要提倡这种精神对于民族复兴的深刻意义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最高体现。
§§§第2节 金庸笔下的贵族精神——侠之大义,为国为民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流传到中国大陆的一部香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开始,金庸的武侠剧逐渐走入大众的视线,也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有评论家说,金庸的武侠小说代表着中国的武侠文化,其地位相当于丹麦的童话。
而网络时代兴起时,各种网络武侠都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但却没有一人敢和金庸的武侠小说相提并论。其原因自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文笔、剧情、人物等等,但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其精神文化体现了中国上千年的传统武侠思想——侠之大义,为国为民。
现在很多人写武侠,都只注重武侠招式、场景、江湖恩怨等等,反正只要是刺激读者感官的东西一件都不会落下。当然,这些东西许多都是源自金庸武侠的巅峰灵感。但金庸武侠虽然有各种精彩的招式和跌宕起伏的江湖恩怨,或者说一个人再如何桀骜不驯,不问世事,最终还是以为国家民族和民众利益服务的规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金庸笔下的郭靖和杨过。
郭靖的一生以岳飞为榜样,势必精忠报国。他的名字就源于靖康之耻,注定他为国付出。郭靖从小跟随江南七怪在蒙古长大,又得到成吉思汗的赏识。他跟随蒙古大军征讨金国,报了国耻之仇;当金人要去宋皇宫夺取岳飞的武穆遗书时,他和黄蓉拼命保护,以至于二人差点死在那里。他们所要保护的并不是威震武林的武功秘籍,而是排兵布阵之法。按理说,这对于一个江湖人士几乎毫无作用,但是他担心金人会用这套兵法来对付宋国,于是拼死保护。
郭靖后来又携着妻子黄蓉率领丐帮众人镇守襄阳城。虽然他在蒙古立有巨大的战功,但又是为了国家百姓不至于受到蒙古铁骑的蹂躏,于是在没有一官半职的情况下,甘愿担起重则,镇守襄阳,抗击蒙古的侵略。郭靖不谋求名利,单以救国救民之献出自己的岁月。在他的女儿郭襄被当作人质胁迫他投降时,他却毅然选择不为私利,还对郭襄晓之大义,宁愿牺牲爱女也不把城池交给敌军。最后在襄阳城破时,郭靖不愿投降,并和黄蓉双双自尽来唤醒民众的救国之心。
杨过的一生曲折离奇,原本他一心想为父报仇,杀掉郭靖。就在他们陷入蒙古军重围时,杨过起先和敌军商量好陷杀郭靖,但他最终还是想到若是杀掉郭靖则害了一城的百姓。就在这种矛盾心理下,杨过选择放弃了私恨,最终折回去救出郭靖。期间,还有几次机会,杨过都有机会报仇雪恨,但都被郭靖为国为民的侠义所感动而没有痛下杀手,甚至多次出手相救。
在《神雕侠侣》的结局,杨过行侠仗义多年,被尊称为“神雕大侠”,而故事里他最大的贡献,便是放火烧掉了敌军的粮草。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金庸笔下的大侠,不仅仅是做一些惩恶除奸的小事,在他笔下真正的侠之大义是一定要上升到保卫国家之大义。
这是一种平常侠义精神的升华。就和贵族精神中的骑士精神一样,勇敢无畏只是作为行动的体现,但真正的骑士精神必定需要一颗爱国爱民之心。同样,献身精神也必不可少。郭靖敢于献出自己的年华、爱女甚至是生命来保卫领土,保护百姓;杨过敢于放弃私仇来成全郭靖。这种精神不仅是射雕三部曲里所表现出来的,金庸的其余许多作品都有同样的情结。
就拿《天龙八部》的乔峰来说,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角色。虽然他武功盖世,豪气干云,但始终逃不出命运的捉弄。
乔峰的母亲被宋人所杀,但他一直被仇人抚养成人,并且在宋国学到了一身的本领。在他得知真相后起初是千方百计想找出仇人为母报仇雪恨,在一番奇遇后,虽然他的契丹人身份已经被宋人所知,丐帮将他视为杀人凶手,叛徒,宋人将他视为异族。就在他得到契丹大王耶律洪基赏识时,他得知契丹王要去进攻宋朝。按照一般理论,既然宋朝已经抛弃了他,自己又是契丹人,本应该义无反顾的为契丹服务去攻打宋朝。
但是乔峰却毅然选择了冒着生命危险逃出契丹,不愿参加这场侵略战争。最后,他甚至为了让契丹王停止侵略战争,不惜用生命来换取耶律洪基的承诺。
乔峰的侠义精神是金庸笔下武侠人物的顶峰,这并不因为他的武功天下第一,也不是因为他的智慧无人能比。但他却是金庸小说中最具有贵族精神的人物。乔峰的献身精神已经超越了单一的民族仇恨,他的精神里包含着孟子的“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重”的民生观念。因为他要保护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两个国家的人民不至于战争而生灵涂炭。
金庸笔下的侠义精神不只是单纯的惩恶扬善的江湖侠义,而是对于贵族精神的另类诠释。这些真正的大侠,或许不是个个完美无瑕,但他们的最高宗旨都是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敢于献出自身的一切。
§§§第3节 卫国战争中的贵族精神——不畏死亡的可贵精神
纵观历史,中国是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每一次外族入侵,当山河破碎,国破家亡时,总会有那么些人敢于站出来捍卫我们的民族尊严,保卫我们的人民生命。但是,这一切无一例外是要付出极其惨烈的代价。有些贪生怕死之人认为,只要放弃抵抗,就能保住自己和家人的生命财产,于是甘为走狗。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种抗争并非意气之争,连主权都无法独立,又何谈的生命安全和安居乐业呢?
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卫国战争中的先烈,秉承着这样无所畏惧的精神而舍生忘死的战斗着。他们每个人都具有一颗爱国之心,同样也是贵族精神中不畏死亡的献身精神。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力,但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尊严,他们将这种精神深深的扎入骨子里。
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中最为悲痛也最为惨烈的一场民族正义战争。我们的将士们不惜用鲜血来驱逐那些禽兽般的侵略者。这里面有普通的士兵,也有身居高位的将军。无论他们是什么地位、拥有多大的权力,在民族独立的事业中,总是显得义无反顾。张自忠身为国军的高级将领,却毫不畏惧死亡的威胁,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贵族精神。
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张自忠率2000多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将日军第13师拦腰斩断。日军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一倍半的敌人冲杀10多次。日军伤亡惨重。
5月7日拂晓,张自忠东渡襄河,率部北进。张自忠在河东的部队只有五个师二万余人,兵力仅及对方一半,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立即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部署。然而不幸的是,张自忠的电报密码被日军截获破译,他的军事部署已完全被敌方掌握。日军当即调集两个师团另加四个大队奔袭而来。14日,双方发生遭遇战。15日,张自忠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当日上午,日军发动进攻。敌我力量极其悬殊,战斗异常惨烈。至下午三时,张自忠身边士兵已大部阵亡,他本人也被炮弹炸伤右腿。此时,他已撤至杏仁山,与剩下的十几名卫士奋勇抵抗,竟将蜂拥而至的日军阻于山下达两个多小时。激战到16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攻。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战况空前激烈。
5月16日一天之内,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
不久,大群日兵已冲到面前。根据日方资料,日军第四队一等兵藤冈是第一个冲到近前的。突然,从血泊中站起来一个身材高大的军官,他那威严的目光竟然使藤冈立即止步,惊愕地愣在那里。冲在后面的第三中队长堂野随即开枪,子弹打中了那军官的头部,但他仍然没有倒下!清醒过来的藤冈端起刺刀,拚尽全身力气猛然刺去,那军官的高大身躯终于轰然倒地。这时是1940年5月16日下午4时。而这位军官就是张自忠将军。
张自忠用生命谱写了赞歌,同时也用生命展现了我们中国军人的军威。死亡是能恐吓懦弱者,却吓不倒一个精神高贵的英雄。抗日战争无疑是献身精神的最典型的显示,这是民族大义的召唤。真正拥有贵族精神的人,永远不会把自己的利益得失摆在首位。对他们而言,这种精神品质并不会显得有多高贵,只不过在尽一个军人的职责而已。但对于我们这些后人来说,却不得不佩服他们敢于赴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