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七七事变
3034800000031

第31章 余绪(1)

七七事变的结局是沉重的,平津沦陷,华北丢失,人民饱受日军铁蹄的蹂躏。

7月26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向日本参谋本部申请使用武力。同日,参谋本部同意对二十九军发起进攻。7月27日,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令向中国军队发起总攻。因为北平城内日本侨民未能按照计划全部撤出,进攻时间延迟为28日。但是局部的进攻已经开始,27日凌晨3时,日军向驻扎在通县和团河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到11时为止,通县、团河失守,平津危急。

******感到形势严峻,加紧调兵遣将。到7月26日为止,国民党已经有五个师集中于沧州保定一线。另外,还有五个师正在向石家庄一线紧急调集。27日,鉴于形势危急,******下令国民政府各部门实施动员演习,并准备前往内地办公,中央所属兵工厂、仓库准备疏散。******对于宋哲元能否守住北平感到忧心忡忡,特地给他打电报打气。

宋哲元此时已经被逼上了梁山,别无退路。27日夜,宋哲元表示,誓与城垣共存亡,并向全国发出守土通电。宋哲元任命冯治安为北平城防司令,固守北平。在事关民族大义的大是大非上,宋哲元选择了与日军决一死战,这是值得肯定的。只是宋哲元觉悟得太晚了,二十九军准备显然不及日军,兵力分散,在北平保卫战一开始就处于劣势。

7月27日上午8时40分,近卫文召开内阁紧急会议,决定再次向华北增兵,令日军第五师团、第六师团、第十师团及配属各部队,由日本国内向华北运送。

7月28日下午2时,在南苑战事失利的情况下,宋哲元召开军政首脑会议,讨论部队行动问题。

最后,宋哲元决定部队撤离北平,由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长。宋哲元的这个决定实在荒谬,在二十九军主力撤离北平的情况下,留张自忠“临危受命”,又有何用?是为了欢迎日军进城,还是为了保卫北平呢?事实证明,张自忠留下实在是个错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最后不得不设计逃走。

29日凌晨,二十九军全部撤离北平。天亮以后,北平市民发现,一夜之间,二十九军竟然从北平撤退得无影无踪。街头满是张自忠下令张贴的布告,要百姓各安生业,不要惊惶自扰。二十九军撤离北平的当天,******在南京对记者发表谈话,说明军事上一时之挫折,不能算是失败,并鼓励军民“沉着谨慎,务尽其职,共存为国牺牲之心,则最后之胜利必属于我也”。

二十九军是一支爱国热情很高的部队。但是就在北平沦陷后,宋哲元撤离北平前夕,给北平留下两支部队,即留在城外北苑的独立第三十九旅和留在北平城内的独立第二十七旅。独立第三十九旅旅长阮玄武在民族危急的关头,却选择了投日。

29日黄昏时分,阮玄武背着张自忠想把三十九旅拉走,不料被官兵所阻。阮玄武见拉不走这支队伍,转而生出更大的邪念,卖身投靠日本。30日,阮玄武暗中指派副参谋长张禄卿与日方接洽,日军奈良支队遂于翌日将三十九旅北苑兵营团团包围,然后进入兵营与三十九旅参谋长段品鼎接头。段品鼎即集合部队,下令放下武器。就这样,拥有6000名士兵、5000支步枪、200挺轻机枪和8门火炮的独立第三十九旅,在阮玄武与日军的里应外合之下被突然解除了武装。独立第二十七旅在被日军解除武装后,被改编为伪保安队,维持治安。

张自忠闻讯后极为震怒。阮玄武与张自忠是共事多年的兄弟,如今在危难之际不仅不能共撑危局,反而暗中拆台、倒戈背叛,令张自忠备感到极为气愤。

二十九军撤离北平后,7月29日,今井武夫和松井久太郎召集江朝宗等汉奸开会,决定组织成立了治安维持会。7月30日,伪北平地方维持委员会成立,江朝宗任会长。8月19日,冀察政务委员会自动解体,江朝宗出任伪北平市市长。

8月初,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天津成立了以直系军阀、政客、汉奸高凌蔚为首的“天津地方治安维持会”。10月,日本政府派喜多诚一为北平特务机关长,扶植汉奸筹建统一的华北伪政权,以王克敏、董康、汤尔和、朱深、王揖唐、齐燮元等为伪“政府筹备处”成员。12月14日,华北伪组织和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合并,在北平成立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管辖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四省及北平、天津两市。

就在南苑失陷、二十九军撤退的那天夜里,伪冀东自治政府所在地通州却发生了一件大事,冀东保安队万余人宣布起义,向日本侵略者发起突然攻击。

冀东保安队原名河北特种警察部队。1933年5月,《塘沽协定》签订之后,冀东被划为非军事区。******密令河北省主席于学忠,以河北省政府的名义另成立五个特种警察总队,训练之后开入冀东。于学忠抽调第五十一军的张庆余、张砚田两位团长和部分营、连军官,从河北各县新征兵万余人,组成了河北特警第一总队和第二总队。特警总队长相当于少将师长。第一、第二总队各辖两个区队,每一区队辖三个大队。张庆余率第一总队驻武清县,张砚田率第二总队驻沧县。第三、四总队,是把汉奸李济春从伪满带来的伪军收编后组成的;同时,把冀东土匪胡协五所部收编为第五总队。这三总队均无区队,总共只有八个大队,实力远在第一、第二总队之下。

1935年5月,河北特警总队奉于学忠之命,进入冀东,分驻通州、香河、宝坻、顺义、怀柔、三河、石门、抚宁一带。不久,第五十一军调往西北。因为总队为地方特警,不算正规部队,故没有随五十一军同行。于学忠临离河北时,曾密召张庆余、张砚田等嘱咐:好好训练军队,以待后命。同年7月,接替于学忠主持河北省政的商震,将河北特警总队改名为河北保安队,仍驻守原防地。

1935年11月24日,河北省蓟密区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在日军唆使下,在通县宣布独立,通电全国,发表《自治宣言》,宣称:“自本日起,脱离中央宣布自治,举联省之先声,以谋东洋之和平。”不久又改名“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该“政府”管辖着冀东22县,殷汝耕自任自治政府政务长官,军政大权均被日本人操纵。

殷汝耕兵力不多,将河北保安队更名为冀东保安队,内部人事安排仍维持原状,归伪政权统辖。冀东保安队成为汉奸政权的统治工具,张庆余等人自觉脸上无光,但没有勇气和汉奸政权决裂。他们密派信使赴保定,向商震请示如何处置此事。

商震答说:“目前不宜与殷汝耕决裂,可暂时虚与委蛇,余当负责向政府陈明。”既然国民党政府尚且允许冀东伪政权存在,张庆余等人也就以此为由聊以自慰,过着苟且偷安的生活。

殷汝耕卖国投敌的行径,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谴责。张庆余的儿子知道其父在伪冀东政权中任职,认为这是忤逆叛国,有辱先人,于是登报与他脱离父子关系。许多冀东保安队官兵的亲友乡党,也都视他们为十恶不赦之徒。在全国舆论的压力和众叛亲离的局面下,张庆余、张砚田等人深感不安,但迫于形势,不敢轻举妄动,只得暂时忍辱,等待时机反正。张庆余曾对其妻说:“我的意思现在不便明言,但将来总有分晓。你可转告儿子,叫他耐心等待,日后看乃父的行动吧!”

1935年底,宋哲元出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张庆余、张砚田都觉得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向宋哲元表明自己的心迹。为避免引起日本人和汉奸的注意,宋哲元特邀他们到宋宅秘密会晤。宋哲元对他们说:“素悉二位热爱祖国,近又听俊杰(按:张树声字,张为河北哥老会首领,为他们与宋哲元联系牵线)兄说,二位愿合力抗日。本人代表政府表示欢迎。”继而,宋哲元又嘱咐他们要加强军事训练,做好准备工作,以防日军侵略。宋哲元还分别赠送他们两人一万元。张庆余、张砚田十分感动,一再表示效忠国民政府。此后,宋哲元不再歧视冀东保安队,并努力争取团结他们。后来冀东保安队反正,就与宋哲元做的工作有很大的关系。

七七事变爆发后,张庆余、张砚田派心腹和二十九军取得联系,向冯治安请示机宜。冯治安说:“现在我军同日军是和是战尚未决定,请你转告张队长,暂勿轻动。待我军开战时,请张队长出其不意,一面在通州起义,一面分兵侧击丰台,以收夹击之效。”冯治安嘱咐说,可委派心腹人员与二十九军参谋长张樾亭经常保持联系。张樾亭将冀东保安队第一、第二总队编入战斗序列。

张庆余等以“配合皇军”为名,使冀东保安队一万余人的队伍得以集结,为起义创造了条件。7月28日,日军大举进攻二十九军,南苑等北平近郊相继发生激战。张庆余、张砚田认为部队起义时机已到,决定当天夜里十二时在通州起义。夜12时,张庆余、张砚田联名通电全国,宣告起义。

冀东保安队关闭城门,断绝城内交通,占领电信局及无线电台,并包围冀东伪政府,活捉了大汉奸殷汝耕(后趁看押士兵不备,逃脱)。同时,另一部起义官兵前往西仓,捉拿了通州日本特务机关长细木繁(后被击毙)。

冀东保安队到达保定时,由于日军的袭击,只剩下4000余人。宋哲元握着张庆余的手,叹息道:“你这次起义,不负前约,惜我军仓促撤离,未能配合作战,深觉愧对。”在战斗中,冀东保安队歼灭日军及浪人500多名,有力地鼓励了华北军民的抗日斗志。

张庆余不久即被******召赴南京,委以军政部第六补充训练处长。后来,张庆余被任命为第九十一军副军长、国民党军委会中将参议等职。但张庆余杀敌夙愿未遂,加入国民党派系倾轧,忿郁成疾,1946年退役赴天津定居,直至1963年9月18日去世。

平津保卫战是同时打响的。天津守军第三十八师主力,在李文田副师长指挥下,于7月29日晨向驻津日军发动猛烈攻击,一度攻占天津总站、东站、北宁铁路局、日军航空兵团司令部和东局子机场,烧毁日军飞机10余架,并缴获日本陆空军现用电报密码本。攻打日军兵营海光寺的战斗,尤为激烈。经一夜鏖战,虽未能攻克,但给日军以很大杀伤。日军随即出动重兵对三十八师进行反扑,三十八师奋勇迎敌,并攻入日租界。但终因孤军无援,被迫南撤静海。30日,在北平失守之后的翌日,天津也沦陷。

日军占领平津之后,对平津人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镇压,任意捕杀百姓,留守卢沟桥与宛平城的保安队全部被杀害。但是富于斗争传统的平津人民是不甘于当亡国奴的,他们是不会向敌人屈服的,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反抗斗争。

日军占领平津后,在华北战场上便以平津为据点,沿平绥路、平汉路、津浦路继续扩大战争。为了实现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8月13日,驻沪日军进攻中国守军,发动了八一三事变。

七七事变发生时,日军即在上海地区加紧进行调集舰只、增派部队、征调预备役等战争准备活动,企图一举占领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为后续部队上陆创造条件。占领了上海,就在战略上企图控制进攻南京的大门,可以配合华北战场,求得战争的速战速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