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道德高于一切
3032500000006

第6章 社会秩序的实质来自心灵秩序——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守护神(2)

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已习惯地放弃了诚信,在这复杂的社会中开始用多重的性格去面对生活的不同界面,社会上到处都是奸巧虚假、口是心非,一味曲意逢迎、唯利是图、尔虞我诈,已经成为一种恶瘤。人与人之间的戒备、惧怕心理愈加严重,急功近利、奢靡浮华等现代社会综合征也孕育而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活得太累,而累的原因是整个社会缺乏诚信,不少人都在逃避诚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社会中的“诚信危机”造成的,在防卫与被防卫中感觉到“心”很累。细究其为何防备心如此重,答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别人都不诚信,我一人讲诚信又有何用?即使把我变成烈士,也改变不了这种状况。假如别人诚信,我自然诚信。这种“归罪于人”的想法,实际上就是“诚信危机”滋生的温床。假如人人都诚信起来,不诚信的言行就如同过街老鼠,很快就会失去市场。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也会很难,但我们仍应坚持,要知道“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诚信本身也是一种坚持。

有人说,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下,坚持诚信,就意味着我们可能要吃亏,甚至很难办成事,而那些说假话办假事的人反而能够获利和办事成功。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心态上来加以调整。首先,坚持诚信,能使我们内心坦然平静。因为说假话、欺骗人会使人的心境时刻处在一种忐忑不安、紧张防备的状态中,这种精神上受折磨、心态被扭曲的日子并不好过。同时,靠说假话、欺骗人来办事情,可能在某一次、某一件事上他能够达到目的,但是他不可能永远、事事都会成功。而且,当真相一旦被人们揭穿,不诚信的人将再也难以获得人们对他的信任了,甚至还会影响个人前途。

所以,诚信为道德的根本,是最令人羡慕、也是人生最应具有的美德,它的价值无可估量。只有诚信地生活,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无愧于己、无愧于人、无愧于社会,才能有一个祥和的生存环境。诚信不仅是对自身人格和未来形象的一种尊重,也是与他人交往的一种道德,更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负责。如果大家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人人都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负起责任,也许“真的”会让我们活得不这么累。

道德信仰可将社会的天空照亮

道德信仰带给人的是希望的空间,为人的生活构建起一个具有内在感召力而且催人奋进的目标。

道德信仰是人们对某种道德要求和道德理想的真诚信服和虔诚追求,并由此形成对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它是调整人们行为和道德关系的内在基础,是构成道德人格的核心。说白了,道德信仰是对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的信任、服从和追求。

信仰是人对某种理论、学说、观点或某个人的信服和崇拜,是带有个性倾向特征的心理特征。道德信仰带给人的是希望的空间,为人的生活构建起一个具有内在感召力而且催人奋进的目标。

具有道德信仰的人同时会具有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仅是对他人的责任感,更是对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责任感。在这种责任感的引导和驱动下,人会把高尚的道德当作自己的追求目标,把对社会的奉献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具有这种责任感的人会在工作中、学习中、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履行对社会的义务,承担自己的责任。

春秋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孔子,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他长大以后,曾经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牧场牲畜的‘乘田”,这些都是很卑贱的职位,但是他仍旧做得很有成绩,受到鲁国权臣季氏的赏识,从此踏人士大夫阶层。

当时,各诸侯国几乎都是由权臣或大氏族执政,他们怕诸侯任用孔子,抢了自己的威风,因而都极力排斥他,有的人又怕别的国家任用孔子,对自己国家不利,于是想加害他。孔子到了卫国,就有人带着手持利刃的官兵来威胁和恐吓他;孔子到宋国讲学,宋国权臣派人来暗杀他;孔子到了楚国,得到楚昭王的赏识,赐给他封地700里,却遭到令尹子西的反对。孔子还几次受到围攻,差点送了性命。虽然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各国之间奔波,受尽了磨难,但是他始终执著的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一刻也没有改变过。有一次,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到了两国的大夫的围攻,他已经几天都没有吃东西了,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他的学生也因为疾病和饥饿都倒下了,孔子面对围攻依然弹瑟吟唱,没有一点沮丧泄气的样子。学生们看到老师身处逆境却仍旧乐观自若,都非常佩服他,他们说:“我们的老师理想高尚而远大,不为世人所理解,但是我们的老师仍然尽力去推行自己的理想,这是君子所为啊!”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子终其一生的道德信仰与追求,将漫长的历史天空灿然照亮。因为道德信仰的核心是对社会的责任感,有了这份责任感,就有了对社会奉献的执着不舍,死而后已。

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理想目标的确认和笃信,是对怎样做人的设定,是对理想人格的设定。道德信仰以人格来证明或显示人性的神圣和尊严,显示人的价值。一种道德信仰的确立,代表着一个道德价值体系的形成,又是对人们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观念、道德动机的整合,从而将人们的各种关于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价值观念统一起来,形成一个高低有序的道德价值观系统,成为规范一个人全部人生活动和行为选择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为一个价值系统整体,道德信仰又对道德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坚定的道德信仰是一个人形成高尚品德的基石。有了它,人就会变得更加自信,在办事时就会更有力量,在为人上就会更加有正义感,这样的人也就会更加受人尊敬。

没有道德信仰,生活将是一片苍白,前途将是一片茫然。没有道德信仰的人就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只能到处乱飞;就像一艘失去罗盘的轮船,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随波逐流。如果世界上到处都是这样的人,社会将会变得一团糟,哪里还会有和谐可言?

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之中对道德有一种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作为自己行为的一种准则。这种准则就是一种朴素的道德信仰。它就像一盏指路明灯,使人们在行走时不会迷路,使人们在黑暗中依然能够迈出坚挺的步伐。有了它,迷路的人再也不会害怕;有了它,黑暗中行走的人再也不用担心。

道德:守住心灵那片净土

让一个人一辈子信守道德,长期一贯地守住心灵的那方净土,是一件不容易、不轻松的事情,需要高度的科学理性、足够的道理勇气、坚韧的求实态度,以及一以贯之的人文主义思想修养。

大千世界,物欲横流;滚滚红尘,世事沧桑。纷繁复杂的人世,我们平凡得如沧海一粟。太多的诱惑空虚了人们的心灵,模糊了人们的双眼。也许有人会说,没办法,人是最难抵挡诱惑的动物。

生活在这个纷繁杂乱的世界中,每一个人都可能掉进大染缸。艺术家可能会受到名利的诱惑,写出一些格调低下的作品,从而获得很高的报酬。学者可能受到名利的诱惑,戴上文学的面具,作出一些违背事实的报告。科学家也有可能受到名利的诱惑,戴上科学的面具做出反科学的事情……

难道我们就不能守住心灵的净土,让自己活得更自由洒脱吗?诚然,生活是难以言喻的,社会是异常复杂的,但是,心是有本色的。当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时,我们能做的就是守住心灵的净土。

古语有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守住心灵的净土,对于我们而言,即守住内心的道德防线,保持本色。尼采也曾经说过,人活着要有一个目标,有所追求,即使所求虚无,而你在追求中栽培的花朵,定能结出喜人的果实。鲁迅也说,人活着总要有点精神。此中的深意应该是,人要活出尊严,活出骨气。

浩浩历史长河,滤过浮躁,退去枷锁。古有庄子一生见证乱世沧桑,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内力;孟浩然孤高狷洁,虽始终抱有济世之志,却不愿折腰从;陶渊明隐居山林田园,远离世间纷扰,淡泊名利;包青天心系百姓,公正廉明,为民伸冤……

古人们以其自身独特的方式默默践行信仰,虽旧事已随流水去,精神却永存你我心间。而今,淡泊名利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为名除害的“女包公”任长霞,节俭朴素的王选院士,“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不也是保持本色,恪守原则的典范吗?

然而,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违背廉洁,甚至腐败不堪的例子一直存在。商纣王自高自大,沉迷金色,以致毁国毁己;“权聚于手”的秦桧,出卖忠臣,遗臭万年……在当代,日益开放的社会滋生了更多的腐败分子。大至政要人物,小指小小村官,贪污成性。当然,不仅仅是权力腐败,学术腐败、职务腐败比比皆是。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倘若腐败分子们能够守住自己心灵的净土,廉洁修身,就不至于埋葬自己的幸福与人生。他们就是在诱惑面前不够坚定,以至于走上不归路。他们不是不懂,只是不够坚定,所以注定动摇,注定犯错。很多人总是等到大难临头,锒铛入狱才悔不当初,然而,一切都已晚矣。

胡****同志一再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这既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和爱护,也是提高每一个公民道德素质的必修课。因此,我们要时常自省,警钟长鸣。首先要做到真思,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经常想一想“过去努力工作为什么,现在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的问题。其次要做到常思,自觉抵制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诱惑。“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个人抵制住一时一次的诱惑固然容易,但一生一世抵制住诱惑却是一件难事,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疯狂贪欲就会一泄千里。因此,要时刻牢记贪欲之害,常思常想,常思常新,不断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自觉性,严于律己,淡泊名利,时刻以党纪国法约束自己,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

因此,守住心灵的净土,至关重要,迫在眉睫。我们左右不了天气却可以营造自己的心情,我们改变不了现实却可以保持内心的纯净,只要守住心灵的净土,生活就不再迷茫,前进的脚步就不再彷徨。有了心灵那片净土为依靠,我们不必见风使舵,不再随波逐流,它使你相信人世的美好,它让你永远乐观,让你体验人间真情的温暖……而这一切都让我们必须坚守心灵的那片净土,那才是人类真正本质的源地。

和谐社会呼唤道德回归

当下国内外出现了诸如诈骗、贪腐、矿难、假货、毒食品、假药等,说明拜金主义泛滥。那恶性事件的始作蛹者,都不缺权力、不缺地位,不缺知识、不缺金钱,唯一缺乏的就是道德,缺了道德,就没有了灵魂,故而呼唤道德回归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