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道德高于一切
3032500000026

第26章 道德提高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 ——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3)

苏东坡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卑院乞儿。眼前见得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美德是心灵的健康剂,它让人有一颗平常心,有一颗爱心。拥有了美德,我们便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凭空与人起纷争,便不会为一丝小利而烦恼。美德本身就是报酬,它能给人们带来最高尚而真实的快乐。

在讲求效率和功利的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心灵中为美德留下一片空间,让美德帮我们清除心灵的垃圾。不能因物质生活丰富了,心灵却贫乏了。

这只是从一己的角度去看问题,美德对净化心灵、增加快乐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其实我们更应该换一个角度,一己的心灵净化了,快乐了,它会传染给别人,净化空气和环境。假如每一个人都是如此,那么整个环境就全都得到了净化。就像开篇所讲的故事,每一个人用自己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原本荒芜的地方,就变成了芳香的谷地。其喻义十分明显,即美德驻守的地方,就一定是最有序的地方。也就是说,道德向前迈了一小步,社会就向前迈了一大步。

将心比心,让道德薪火相传

善待生活的每一个人,当善良在社会中不断传递之时,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倍感生活美好之日。

美好的道德是人类长期积淀的良好习惯与优良传统的荟萃,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中华民族素来有文明礼仪之邦之称,有着五千多年的优良传统,更有诸多惠及我们每个人的传统美德。一张灿烂的笑脸、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不经意的牵手……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凡、那么的不起眼,可正是这一个个、一次次,让陌生感到了温暖,让生分的彼此变得亲近,让失落找回自信,让孤僻的心灵融入快乐的家园……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需要道德的力量,需要每个人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共同构筑我们美好的和谐家园。与人交往要以诚相待,要诚实、诚信,不能言而无信,不能凡事都以自己的利益为重,要多替别人着想;做事要踏实、要勤奋、要有始有终,做每一件事,只要是自己经过考虑决定要做的,就要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懈努力,要勤奋耐劳,更不能半途而废;要乐于助人,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只有互相帮助,我们做事才会事半功倍,人与人之间也会因此而更加亲近……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将爱心与温暖相互传递,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也才能让我们的传统美德之花永远鲜艳而芳香,也才能让道德薪火相传。

奶奶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听了这件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那位护士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她连声说:“阿姨,真对不起。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把道德的火把传递下去吧,当善良在社会中不断传递之时,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倍感生活美好之日。

让道德的甘霖滋润每个公民的心田

见人给个微笑,既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美德。如果人人都能习惯于此,我们的社会将会是春光无限。

人的冷漠表现在脸上,就是僵硬刻板,缺乏笑容。尤其是有点权力的人,更喜欢摆出一副冷面孔和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这一点去过欧美国家的人感受犹深。

一位留美学子曾讲述过他留学回国后的心理落差。

他是在北京长大的,尽管北京曾大力号召精神文明建设,但普通百姓对于公家办事员们的冷淡和居高临下,还是习以为常的。到美国留学后,他所到之处,见到的不管是秘书,老板,还是机场服务员或者售货员,个个都是脸上挂着微笑跟他说话。入乡随俗,他也学会了见到陌生人不管是谁,一概未开口,先挂上微笑。

一年的进修期满,当他满怀着激动和兴奋,从茫茫海外踏上祖国的土地时,心里充满的是亲切、在上海入关,随着出关的人群,他带着美国式的微笑来到了海关的窗口,但是,当他的目光落到那个表情严肃的海关官员的脸上时,他的微笑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在那张非常年轻的脸上,他看到的是冷淡和居高临下。这张脸,与19个小时前在芝加哥的俄亥俄机场随处可见的微笑是极大的反差。它使他对祖国的满腔怀念和原本热热的心一下子凉了下来。

中国人对陌生人的冷漠表情,往往令外国人和回国的华人不能适应。在以后的日子里,这种冰冷的脸色又反复出现在售货员、机关办事员和其他服务人员的脸上。每当他看到这种脸色就想起美国,想起那个带着微笑的世界。

在美国,以礼待人是基本的为人标准,每天的生活离不开“谢谢”二字。有求于人时,得到了帮助当然要说谢谢。但是小到接过别人递给你的任何东西,都不要忘了说谢谢。到朋友家聚会,客人感谢主人的招待自不必说,但主人热情款待之后,还要感谢客人来访。问路之后说声谢谢是应该的,但指路的人在受到感谢时,应当回以“欢迎问路”以示他并不因你的打搅觉得不便。他的女儿回国,因为谢谢不离口,使姥姥和小姨一个劲地感叹美国长大的孩子有教养。殊不知,不如此,在美国就没法生活。因此,三岁的小孩一学说话,就在她打喷嚏的时候教她说:“对不起”以向旁边的人表示歉意。

他刚到美国时,曾经认为这是多此一举,因为打喷嚏是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为什么要向别人道歉呢?但是美国人认为,不管是不是有意的,旁边的人受到了干扰,就应当道歉。

而旁边的人,在听到别人打喷嚏时,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说:“上帝保佑你”。有几次,他在公共场合打喷嚏,听到素不相识的人说“上帝保佑你”,心里会很感激。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友好表示,使社会更加融洽。

在中国,常常遇到的是,人们为了一点很小的事情争个是非清楚。比如看电影,在散场的时候,许多人推着自行车拥挤着向外走,有人的车子碰到了别人的身体,那碰了人的人不及时赔礼,那挨碰的人又不依不饶。结果二人堵在门口大吵一通,造成交通堵塞,两人都挨了大家的抱怨,使本来高高兴兴的一场电影,在回家的路上很不愉快。然而,在美国却很少碰到这种事情。在公共场合吵架是很难看的事情。即使有理在手,也不会不依不饶。想放你一马就不理你,不然,就找来管理人员或者警察,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在国内,顾客经常让售货员抢白,弄不好顾客和售货员就吵了起来,双方心里都很不愉快。在美国,事情很好办。不用吵,找老板来说话,如果老板也不讲理,有办法就告他,没办法就自认倒霉,以后不上这家门就是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当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人在互相较真的环境里,会觉得紧张,不愉快。不但使别人不愉快,更重要的是使自己也不愉快。因此社会文明并不是为别人做的,而是为了自己能生活得愉快。

这位留学生前年回国,没有了第一次时的激动,看到了许多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和从前没有的大型商场。可以说商场的内部装修和美国没有太大的不同了。但如果说就像美国一样,则还不大对。比如他到顺义区最大的顺兴商场去买鞋,七八个小姐站在七八排鞋架旁热情地向他推销,每人脸上都挂着笑,但他发现她们都只在意他是否能在十分钟内买一双鞋。一旦发现他只想看看并不一定买时,热情马上就没了。那种“不买你看什么!”的表情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

但是在美国的商店里,他看到小姐走过来,怕她服务太热情,常常先说:“我不想买东西,随便看看。”然后,得到的仍然是高高兴兴的服务。即使接下来要求看十双鞋,看到的还会是热情的笑脸。

他在西单看到一间据说是台湾人开的商场新开张,学日本人的规矩,在开门时让全体店员站在门口迎接顾客问好。他没来得及到店里试试,但是他认为,不管怎么样迎接顾客,如果店员只想卖东西,不知道服务,效果是不会好的。

在美国,在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工作,不管是商业、还是管理,没有对陌生人笑的本领是不行的。因为,如果得罪了不知哪个人,一个书面或者是口头的意见,轻则影响奖金,重则丢掉饭碗。在美国,对陌生人冷冷的,表现的不是自己的清高,而是没有修养。

当然,我们在这里,不是向国人在兜受美国情结,我们是在推销世界通用的道德素养。见人给个微笑,既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美德。如果人人都能习惯于此,我们的社会将会是春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