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3028700000011

第11章 有涯胜过无涯

“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

无限是没有意义的,有限才有意义。我们只能在短暂中活出永恒,而不能在永恒中活出永恒 。因为一切的认知都需要一个点。一个成形的镜子才能照物。

人的一切都是有限的,心越大的人越失落,当然应该知足,做有限的事才能成功,做有限的 事才能做好,这样才能以一颗有限的心享受无限。 《庄子》那句名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庄子在此讲得很清楚,不能用有涯追随无涯,那样会累死而什么也得不到,就像夸父追日, 完全自己找死。

反之,我们不用有涯随无涯,而是用有涯随有涯,那么就可以实现梦想。

夸父如果不去追日,而是追一只野兔,那么以他的身手完全可以追到,大吃一顿,多美。 婴儿天性好奇,见什么都要,结果只能要到有限的一点。幸好婴儿不懂得什么是失望,不会难过。

我们连婴儿都不如,每天都被各种欲望搞得很烦,完全没有必要。不如镇定自如,努力做好 有限的事,自然有好的结果。

今天我在家看了一场NBA比赛,是湖人队对马刺队。马刺队前三节都领先,但在最后一节 败下阵来。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归于湖人队的奥尼尔等大球星太强外,应当归功于湖人队主教 练“禅师”的镇定。

“禅师”教导大鲨鱼等人打球要稳,一分一分争,不要一开场就想“我赢了”。“禅师”的 这种风格很对我的胃口,我们为人如打比赛,应当作有限制的拼搏,才能收获无限多的成功 。

相当巧,在看NBA之前我还看一场中日足球比赛,中国队0∶2大败。不是中国队员弱, 而是章法太乱,眼高手低,以“有涯随无涯”,当然会输。

《庄子》上讲了一个“影子的寓言”:

影子之外的微光问影子:“从前你行走,现在又停下,从前你坐下,现在又站起,你怎么没 有独立和恒定的操守呢?”

影子回答说:“我是有所依靠才这样,我所依靠的东西也是有所依靠才这样,我怎么知道为 什么会这样?我又怎么知道为什么不会这样?”

影子的回答很妙,它是说我必须依靠有限的东西?穴它的身体?雪才有生命,如果我脱离身体 固然自由了,但也消灭了。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既然已经这样,那 么我就满足于这样。

影子的活法是一种高明的存在。同样地,懂得顾影自怜的人也可以通过对自身的怜悯与欣赏 达到某一完美境界。我不由想起一首词,那是晏同叔的一首《浣溪纱》: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消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所谓“眼前人”,就是指自己。这首词的大意是:

这一年来我做了多少事,到头来还是一个有限之身。

我只觉得每一次分手很容易就来到了,很容易就让我不由得伤感。

我只希望你在走之前不要在喝酒唱歌时频频逃席,使我不能尽欢。

啊,满眼的山山水水,我空自思念远方的你。

每当落花风雨的时节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

我这样多情又有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意思呢?

不如顾影自怜吧?还是应该珍惜自己,走好每一步。

很明显,这是一首情诗,因情而悟道,这是一个可行的途径,《红楼梦》中宝玉悟出最后将 “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而晏同叔在此悟出了“不如怜取眼前人”,都是一番过来人的 深刻体悟。

是啊,“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一切都将消失,没有什么会留下。既然人生如梦,为什么不做得热闹一些,真实一些?

同样的,人生多遗憾,正所谓“不如怜取眼前人”。自己是最宝贵的,其外一切如浮云。

这个世界是看似有序、实则无序的世界,如果硬要给出一个中心点,那么就是我们自己。

庄子说:“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就是说当以自我为中心,这样才能应付无穷无尽的事。如果一个人伟大得不得了,把自己交 出去,很快就会迷失在各种力量的争夺中,直至消失。

所谓“环中”,就是连环的中心,世界就像一个连环套,无穷无尽的变幻让人眼花,但变来 变去有什么用呢?实在毫无意义。连婴儿都知道看电视看累了就把头扭开,我们成年人看 电视却老是期待更好的节目,结果把自己搞得很累,成了电视的奴隶。

明心见性,我本有限。

而正因为有限,我们才知足,才能去享受,从而在有限里品味无限,我们只能在短暂中活出永恒,而不能在永恒中活出永恒,因为一切的认知都需要一点,一个凝固成形的镜子才能照 出无穷无尽的精彩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