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用自己真实的情感和魅力来打动美国人的心,使美国人得以信服,使他们同意支持政府援助英国。
“我远离祖国,远离我的家,在这里欢度这一年一度的佳节。但确切地说,我并不觉得寂寞和孤独,或者是因为我母亲的血缘关系,或许是因为在过去许多年的充满活力的生活中我在这里得到的友谊,或许是因为我们伟大的人民在事业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压倒一切其他的友谊的情感,在美国的中心和最高权力所在地,我根本不觉得自己是个外来者。我们的人民和你们讲着同样的语言,有着同样的宗教信仰,还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着同样的理想。我所能感到的是一种和谐的兄弟间亲密无间的气氛……因此,我们至少可以在今晚把那些困挠我们的各种担心和危险搁置一边,并在这个充满风暴的世界里,为我的孩子准备一个幸福的夜晚,那么,此时此刻,在今天这个夜晚,讲英语的世界中的每个家庭都应该是一个亮光普照的幸福与和平的小岛。”
丘吉尔从两国人民共同的语言、宗教信仰、理想以及长期的友谊入手,将这些共同点作为彼此相信、相互了解的基础提出来,用讲英语的家庭都应该过一个和平安详的圣诞节这样的语言,打动了美国人民的心,他的讲话具有很强的震撼力,使美国人民不得不信服他。
林肯竞选总统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反对他,他如果用一些政治手段来征服反对他的人民和政敌,那么林肯即使胜利了也只是暂时的,当时的美国也处于政治极不稳定时期,尤其是种族矛盾和南北双方的政治冲突。而林肯正是用他的伟大和朴实的人格使反对他的人信服。
他的演讲词是这样的:“南伊里诺斯州的同乡们,肯塔基州的同乡们,密罗里州的同乡们,听说在场的人群中,有些人想和我为难,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也是一个和你们一样爽直的平民。为什么我不能和你们一样有发表意见的权力呢?亲爱的朋友,我并不是来干涉你们的人,我也是你们中间的一个,我生于肯塔基州,长于伊里诺斯州,和你们一样是从艰苦的环境中挣扎出来的。我了解南伊里诺斯州和肯塔基州的人,我也了解密罗里州的人,因为我是你们中间的一个,而你们也应该更清楚地认识我。如果你们真的认识我了,你们就会了解我,知道我不会做对你们不利的事。同乡们,请不要做蠢事,让我们以友好的态度交往。我立志做一个世界上最谦和的人,绝不会干涉任何人。我现在对你们诚恳要求的,只是请求你们允许我说几句话。”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心与心的交流。
蚯蚓法则:生命的力量很有限,控制他人最好的手段不是征服,而是怎样使他信服。即使自己的力量本身很渺小,只要让更多的人信服于你,便能够以柔克刚,出奇制胜。
2选一条路往前走吧
世界的变化总是悄无声息,日新月异,如果你是个善于紧跟时代变化的人,那么你一定是站在世界的前沿,是个时代的弄潮儿。
霍华·休斯18岁的时候继承了他父亲休斯机具公司3/4的股权。休斯23岁的时候,已经把父亲留给他的机具公司经营的初具规模。当时有一项新兴的产业——电影业引起了休斯的兴趣。一位演员朋友知道休斯的想法后,带着一部剧本请休斯投资参与拍摄。休斯投资了5万美元,可是这部电影失败了。但休斯从中得到了某种启发,他以一个商人独到的眼光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裕,电影一定会成为日后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于是休斯开始参与电影制作的整个过程,他坚信自己的眼光。休斯开始在好莱坞的各种公司投资,包括一个制片厂、一个彩色影片的实验室和一个有声电影的实验室。休斯投资拍电影开始走商业化的道路,后来的几部电影大赚其钱。
休斯的第五部电影是一部投资巨大的英雄故事,取名为《天使》,最初是花了100万美元拍摄的无声无息,在刚刚要发行时,有声电影试验成功;休斯做了一个惊人之举,停止《天使》的公映,而重新摄制有声电影《天使》。
休斯亲自参与拍摄、剪接。终于在1930年推出有声电影《天使》。休斯对这部电影投资了300多万美元,而电影上演的总收入达800万美元左右。
同时,休斯的机具公司也发展的十分顺利。1930年底,休斯25岁,从他18岁时继承了50万美元,到25岁时,保守的估计也有2000多万美元左右。
休斯的好奇心和他特有的把握世界发展的嗅觉,使休斯又注意到了一个新兴的事物——飞机。
当时的飞机工业刚刚开始萌芽,很不健全,整个行业都显得不景气,多数航空公司都严重的缺乏顾客和资金。可是休斯深信,不久的一天,飞机工业作为一个新兴的高技术的产业必将带来一次交通的大变革。
休斯不仅考了飞机驾驶执照,而且还秘密到一个小的航空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他只是想更多的获得航空方面的知识。后来他买了好几架私人飞机,还建立了一个小型的修理厂。当然简单的修理并不能满足休斯的求知欲,他和他的技师们开始研究怎样飞行。几年后,修理厂升级成了一个飞机制造厂,现在更发展成休斯飞机制造公司。
后来,休斯用1500万美元买下了“越州与西方航空公司”大约3/4的股权。这个公司后来更名为“环球航空公司”。当他在1966年出售“环球航空公司的股票时”,这宗股票给他带来了5亿多美元的收入。
休斯机具公司及休斯飞机制造公司的飞速发展,使休斯又接触到了一个新兴的工业——电子。休斯又以他那惊人的眼光瞄准了它。休斯或许并不很清楚电子工业能带来工业革命,但是休斯知道电子工业能大大提高现有工业的生产效率,于是他创立了一家电子公司。
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这家电子公司的年销售量达到了5亿美元的惊人业绩。
当霍华·休斯在20年代开始他那奇异的生涯时,他不过只是得克萨斯州成千上万在该州石油繁荣时代发了财的父亲的子女之一而已。那些子女中的大多数现已默默无闻——事实上多已没落。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休斯,休斯的成功有他的一些先决条件。但是不可否认,他的好学,勇于进取,惊人的洞察世界发展的能力,是他成功的关键。
一个男人渴望拥有一栋房子——只是一间平凡的、建在森林边缘的小屋子。他真的建造了这样的一栋房子。但这并不算完美,他必须栽种灌木丛、鲜花与各种园艺花木来配合这栋屋子。但这样子还不算完美,他必须在房子的四周围起一道漂亮的篱笆,还要修筑一条碎石子的车道。
这样一来,就要买辆汽车,以及建造一个车库来放这辆汽车。所有这些小细节都增添妥当了。可是,这栋房子现在又显得太小了。他现在需要一样有着更多房间的屋子。原来的福特小汽车一定要换成凯迪拉克大轿车,这样全家人才坐得下,也才能出去作横贯全国的大旅行。
生活好像完全失去了控制,男人每天都疲于奔命,为了一个又一个变化的意外。情况就是如此,永无止境。
年轻小伙子领到了一份薪水,这份薪水足以使他和他的家人生活得相当舒服。接着,他的职位获得晋升,一年的薪水也增加了一千美元。他会把多出来的这一千元存在银行里,继续过着和以前一样的生活吗?他没有这样做。他一定要立刻把他的旧车子换一辆新的,房子也一定要增建一道走廊,他的太太要一套新衣服,餐桌上摆出来的食物要更多更好。
在生命中的每一个十字路口,那些“不满”的小顽童总是站在背景的阴影中,脸上带着嘲讽性的微笑,高声大叫着:“你自己选一条路往前走吧!我们一定会在路的另一头逮住你。”
康威尔撰写过有史以来最为风行的一篇英文演讲稿。他把这篇讲稿命名为《满坑满谷的钻石》。这篇演讲稿的中心主题就是,一个人用不着去追求远方的机会;机会可能就存在于你家附近。
一个人只要朝某个地方认真寻找,就能找到良好的机会,其他地方却找不到的。对大多数的人来说,“篱笆另一边的青草总是比较甜美”。如果你想说服某人留在他的家乡小镇寻找机会,那是毫无效果的,因为人类的天性就是喜欢到远处去寻找机会。
不要因为“篱笆另一边的青草看来比较甜美”而操心,这是大自然故意安排的。因为只有如此,它才能让我们从事长达一辈子的工作。
蚯蚓法则:只要你不断的学习,大胆的探索,看得见事态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和思路,属于你的成功自然会来临——“在奋斗中成长”。
3苦难是成功者的财富
巴尔扎克成名以后,有人询问他:“你是怎样写出那么宏伟的作品的?”巴尔扎克耸耸肩,把手中的手杖递给人们看,人们在他的手杖上看到刻着这么一句话:“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
巴尔扎克小的时候,父母希望儿子今后能够成为一个大律师。巴尔扎克却热衷于文学创作,决意要当一个文学家。
为了帮助儿子“改邪归正”,他的母亲特意为他租了一间冬冷夏热的破房子当工作室。她认为,当儿子在这里冻得发抖、饿得肚子咕咕叫时,一定会回心转意,坐到律师事务所的皮椅子上去的。
当巴尔扎克搬进了那间又脏又破的工作室,坐在一张旧椅子上,准备着手写作时,一个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写什么呢?小说?戏剧?还是论文?他冥思苦想了一番,最后决定写一部悲剧《克伦威尔》。
他一人关在小屋里,写啊写,有时一连三四天不出屋,奋战了半年多,总算把悲剧写出来了。他兴冲冲地跑回家去朗读。可是当他兴致勃勃地朗读了三四个小时,家里的人和朋友们都睡着了。
像他这样一个20多岁的小青年,历史知识和创作方法都不熟悉,怎么能一下写出好作品来呢?不用说,这个悲剧是失败了。
巴尔扎克并不承认自己的失败,家里停止供给他生活费,他不得不同别人合作,用各种笔名写些平庸的小说,卖给出版商,赚钱维持生活。后来,他想自己做个出版商,出版莫里哀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于是借了钱来当老板。可是,这位外行老板总受人家的欺骗,赔了老本,还背了一身债。紧接着,他又当了一家印刷厂的老板,计划着自己写书,自己选编,自己印刷,自己出版。但是,不管他如何拼命挣扎,还是失败了。
到1828年,巴尔扎克已欠下了9万法郎的巨额债务,每年单是利息,就要付出6000法郎。巴黎警察局奉命要逮捕巴尔扎克,他只好改名换姓,躲进了贫民区的一间小屋。从此,这位资产阶级的大少爷,成了贫民区里的一个成员。
一时间,巴尔扎克心里空荡荡的,不知道应该怎样实现自己“成为文坛上的国王”的豪言壮语。面对无可奈何的惨痛局面,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巴尔扎克决心从头做起。于是,阿斯纳尔图书馆里多了一位不知疲惫的读者。每天他一早进馆,一头扎进书堆当中,直到傍晚闭馆。图书馆馆长渐渐注意到这位每天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的书迷,知道他叫巴尔扎克,向他发出了邀请。原来这位馆长是一个文学社团的领导人,这个社团聚集了一批当时的名流,定期在馆长家聚会。巴尔扎克正想从书堆里求得突破,馆长的邀请,使得他能有名人的指点,岂不正中下怀?但转念一想,参加活动的全是巴黎社会的体面人物,自己不但没名没份,甚至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如果贸然赴约,岂不自讨没趣?再三权衡之后,他放弃了这个机会。
和名流相比,与普通人打交道可就容易多了。巴尔扎克站在窗前,关注起那些与他打扮并无二样的人们,他觉得自己跟他们没有什么隔阂,而观察他们的生活和性格,不也是一种研究吗?于是,他下意识地让自己混到街上的穷苦人中间去。与这些人接触多了,巴尔扎克感到他们的破衣衫仿佛已穿到他的身上,露着脚趾的鞋子已套在他的脚上,他们的愿望,他们的期冀,都已渗入了他的灵魂。他觉得,他的心与他们是相通的,自己也会跟他们一样,对虐待他们的工头和工厂主勃然大怒,对他们为了谋生而被迫忍受的百般折磨愤愤不平。
随着他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了解的深入,他对巴黎、对整个社会的了解也愈加深刻。特别是巴黎这个大革命的策源地,英雄豪杰,地痞流氓,发明家与大学者,德行与罪恶,豪富与贫穷,全都在这里共存。这里有多少奇迹在自然发生而不被注意,有多少可怕而又美好的事物等待着去发现、挖掘!这种十分深刻的感悟,成为后来巴尔扎克构筑“人间喜剧”旷世大厦的思想基础,而这时仅是一种存储心头的积累。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许会击垮弱者,对于坚强的人来说,却是奋发图强的催化剂。生活中不论经过多少贫困、多少痛苦、多少失败,只要最终取得成功,这—切又算得了什么呢?
蚯蚓法则:任何贫瘠的土地上都有生命的滋长,人们因为贫困而痛苦,却不能因贫穷而放弃钻营,苦难是辛酸的,但能够变成推动你向前的催化剂,能够转化为前进必需的超强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