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路决定出路
3024000000015

第15章 打破一切常规(4)

一些企业总觉得进入那些利润不大的市场是划不来的,但有些企业专门做这些吃亏的生意,比如生产螺钉、纸盒,结果却赢得了商机。

成功,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就是要够精明、够智慧、够强硬,就是“好汉不吃眼前亏”。好像在任何事情上的妥协——哪怕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都是往自己脸上抹黑,都有损自己的形象,阻碍自己奔向成功。

其实不然,你觉得上面故事中的犹太人愚蠢了吗?没有,相反还很佩服他的智慧!有位哲人说过:“吃亏就是占便宜,所以情愿选择吃亏一途。”天下最吃亏的人就是菩萨。菩萨处处不与人计较,只要是有益众生的事,不管有多屈辱、低下、卑贱、不入流,他都一一捡起来做,只盼众生明理,只望众生成佛。结果众生仍然是凡人,而他却成了佛。

吃亏是一种智慧。损小利是为了得大益,所以这种“亏”不妨多吃。

24风险时时处处存在

一次,有人问一个农夫是不是在自己的土地上种了麦子。农夫回答:“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个人又问:“那你种棉花了吗?”农夫说:“没有,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于是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说:“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确保安全”。我们中的很多人也像这个农夫一样傻傻地不愿冒任何风险,什么也不做,最终就像那个农夫一样什么也得不到。不愿冒任何风险而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弃权,纵然逃避了痛苦和悲伤,但也失去了学习、改变、感受、成长和生活的机会。

不冒任何风险就丧失了自由。他们不敢哭,因为别人可能会讥笑自己怯懦;不敢笑,因为别人可能会说自己愚蠢;不敢爱,因为怕不被爱;不敢希望,因为怕失望;不敢尝试,因为怕失败……

生活中风险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敢冒任何风险才是最大的危险。要想真正有所成就,就必须有勇气,敢于冒风险。只要稍加观察你就会发现,那些比你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比你“会”做,而是更有勇气,比你“敢”做。更受上司关注的往往是那些敢于把从职业培训班里学来的新的工作方法应用于实际的人;更受市场青睐的往往是那些敢冒风险,有勇气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的企业;更受公众敬佩的往往是那些一旦看准就大胆行动的创业者。很多事情我们都会做,但关键是敢不敢做。

世上很少有人有勇气主动承担风险。更多的人都太过聪明,对时机后面的不利因素看得一清二楚,没有勇气去冒这个险。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些人永远只有保持“糊口”状态而已。其实,风险并不可怕。相反,风险越大,成功的几率就越大,关键看你有没有勇气和智慧去把握。

当然,敢于冒险并不是赌博,也不是碰运气。真正的勇气是积极主动的进取,是一种魄力,而非不管结果如何,先这么做起来再说。勇气还需要与理智、谨慎以及智慧结合起来,才能从风险中获益。

25不为过多的不重要的事分神

有一次,一只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它决一雌雄。狮子果断地拒绝了。“怎么,”鼬鼠说,“你害怕吗?”

“非常害怕,”狮子说,“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你如果与一个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争执不休,就会浪费自己的很多资源,降低人们对你的期望,并无意中提升对方的层面。同样的一个人对琐事的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就会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越少遭遇到真正的问题,人们就越关心琐事。

分工以及权力范围在自然界中是相当明确的。狮子只会对羚羊、野牛等大型食草动物感兴趣,即使它再饿也不会去追逐老鼠,因为它们不在自己的权力范围之内。这里的“权力范围”并不是说狮子无权决定老鼠的生死,而是不直接决定,直接决定老鼠生死的是蛇和猫头鹰。

但有些人却不具备动物的这种智慧。他们整日徘徊在下属周围,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琐事中投入自己的精力,对下属的工作时时处处插手,最终忽略了本该由自己负责的更加重要的事情。在现代企业中,每个人的角色都是事先确定好了的,每个人所应负责的职责范围也是明确的。要想组织正常运转,就必须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做好自己职责内的工作,不越权,也不干涉下属的工作。这样自己的眼睛才不会被无关紧要的小事所蒙蔽,才能透过小问题发现更大的隐患,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处理更重要的问题。

威廉·詹姆斯说过:“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地知道该忽略什么样的艺术。”不要为过多不重要的人和事分神。因为成功的秘诀在于把精力全部集中在目标上,而不是关注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任何时候都要记住:你是狮子,不要理睬老鼠。

26细节成就完美

有家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司,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尽管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提问,但最终却未被录用,只有怏怏离去。

这时,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后,看到地毯上有一个纸团。地毯非常干净,那个纸团在那里显得十分不协调。这位应聘者弯腰捡起了纸团,准备将它扔进纸篓里。

这时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看看您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疑惑地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了这家著名公司的总裁。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很多人读过它,有些人甚至还在应聘时留心过地上有没有纸团或纸片。其实这个故事不仅仅告诉我们在应聘时要注意那些公司有意设计的迷局,而是告诉我们一个对我们一生都有益处的道理:注意细节。

注意细节,这好像与人们所提倡的不拘小节的英雄气概相抵触,但在更加崇尚精致的今天,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可能会破坏整体的美感。

细节是什么呢?可能是粉底的颜色或丝巾的系法,也可能是握手的力度与顺序,更可能是工作台的布置和工作的安排。细节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和美德。

某教师在试讲时因为能够叫出学生的名字,而获得了宝贵的工作机会。

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之所以能够在20多名宇航员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只有他一个人在进入飞船前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

日本的一家企业也因为秘书小姐在给一位来自美国的大客户订车票时总订在可以看见富士山的一边而签下了一大笔订单。

喊出学生的名字,体现出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热爱;加加林脱掉鞋子的举动,体现了他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考虑到外国人都想看一看富士山而预订靠窗的座位,更体现了日本企业对客户的关心和热情。试想,连细节都处理得十分妥帖的人,在大的方面怎么可能表现出不得体呢?

细节能够帮助一个人获得成功。同样的,注重细节的企业更容易及早发现管理隐患并及早排除,更容易获得员工的忠诚和顾客的爱戴,更容易获得宝贵的市场机会。你想成功吗?注意细节吧。因为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27主动请求帮助或给予帮助

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卖包子的和一个卖被子的同到一座破庙中躲避风雪。天晚了,卖包子的很冷,卖被子的很饿,但他们都相信对方会有求于自己,所以谁也不先开口。过了一会儿,卖包子的又说:“再吃个包子。”卖被子的人说:“再盖条被子。”就这样,卖包子的一个一个吃包子,卖被子的一条一条盖被子,谁也不愿向对方求助。到最后,卖包子的人冻死了,卖被子的人饿死了。

你可能会说:“这两个人太笨了,如果他们两个共享包子和被子,就都可以活下来了。”是啊,只要他们肯主动向对方求助,他们都可以活下来,可是他们没有。

实际上,笨的绝不只他们两个,很多人都奉行着人若敬我,我便敬人;人若爱我,我便爱人;人若求我,我便求人;人若予我,我便予人的人生哲学,把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别人。殊不知,同时转移的还有生存的权利以及成功的机会。

人在世上行走已很不易,为什么还要给自己那么多的限制呢?在童年的时候,我们遇到困难总会积极主动地请求大人帮助,当我们发现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积极主动地给予帮助,尽管我们没有太大的力气和太新的主意。但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求助和给予人帮助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可是为什么当我们长大了,在社会中拥有了自己的一块天地的时候,求助或者给予别人帮助时却会思前想后、犹豫再三呢?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们不会主动请求别人的帮助;如果别人没有请求自己给予帮助,我们常会从那些身处困境的人面前从容地走过去。

我们会找各种借口为自己这样的行为开脱,“求人是一件丢脸的事”,或者“我没有义务帮助别人”。出让了主动权,似乎可以使我们活得更潇洒。但事实刚好相反,我们不断地在心底里乞求:“帮帮我吧!”而嘴却紧紧地闭着,这种思想的煎熬更加累心。

有些企业也是这样,它们遇到困难时从不主动请求员工的帮助,请求合作伙伴的援助。最终在这种矜持中失去了从此生存下去的机会。

抛弃被动的生活哲学吧,主动请求帮助或给予帮助,你会获得一种单纯的快乐。随着快乐和轻松而来的还有好人缘、成功的机会和源源不断的财富。

28珍惜此刻你所拥有的

上帝拿出两个苹果,让一位幸运男子挑选。这个男子权衡再三,终于下定决心,选其中最满意的一个。上帝含笑赐予,他千恩万谢,接过来转身离去。可没走几步,就反悔了想换另一个,于是回过头,但此时上帝已不见了,他只得无奈地离去并耿耿于怀过了一生。上帝叹道:“人啊,总是期待那些未到手的,而不好好珍惜手中的所有,怎么可能获得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