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个女子都该有心计
3023500000004

第4章 累·不·累(3)

你想用尽量礼貌的方式拒绝一位不靠谱的小编辑约稿,她却大大咧咧:“不要对自己这么没信心嘛,多写几篇总会用上的。”

你与一位不算太熟的男性礼貌地聊天,如果一个问题他没有马上回答,你绝不会再追问下去,你认为这是做人最起码的礼貌。而他却一再追问你的年龄,并在你委婉绕过的情况下威胁你:“哈哈,你不说没关系,我到网上一打听准知道。”

你在办事时按规矩排队,好不容易轮到你,却有一只长手越过你,你刚刚虚弱地遣责道:“都在排队呀……”她便以高八度的声音对你吼:“谁没排队谁没排队?谁让你动作这么慢,手不伸长点?”你被她吼晕了,茫然看看身后的队伍,大家倏地将看热闹的眼睛移开去,没有人对你表示赞同,无论你先还是她先,反正都比人家先,凭什么要人支持你?

你在饭桌上得体地说笑,适时地赞扬与吹捧,其乐融融,却有一位与全世界有仇的人跳出来与你唱对台:“这件衣服好看?我看像马戏团……她瘦了?你蒙谁呢?谁都能看出她长胖不少。”被说的人早已脸色惨白几欲倒下,而你,在一阵强烈的晕眩后不得不振作起来。你不能晕,你还有救场的任务在身,这也是讲礼貌的你必须做的。

为什么?在你像任何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那样,讲着最日常的礼貌的时候,却总会有人理直气壮地做些不可理喻的事,说些你用脚后跟也想不出的蠢话?更令人发指的是,人们不一定会对那个人群起而攻之,却说不定会对你的不满表示不满:“别虚伪了,谁让你原则太多?太不随和?”你的礼貌,被少数恶搞的人践踏,被更多冷淡的人漠视,谁来告诉你,在今天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文明古国,做一个讲礼貌的人有多难?

第一印象

迷信第一印象,就像迷信听起来无比真理的“眼见为实”一样,不见得可靠。

所有的面试指南、约会宝典都告诉我们,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有个好的第一印象,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聪明人很多,想通过第一印象让事情成功一大半的人更多。对于有功利指向的第一次会面,每个人都会精心修饰,检点一言一行,这样的第一印象,就像女人的艺术照,个个都像绝世大美女,可你只能看着玩,谁当真谁是傻瓜。

还有的第一印象,你这头看到的是表面,另一头却有你看不到的隐情。过于相信你的眼睛和感觉,并以一次见面来判断别人的性格甚至品德,是一种不太负责的态度。有位好朋友,第一次见面时,他从头到尾不说话,一脸的不耐烦,我立马把他列入不可交往一类,几次有机会合作都有意避开。几年后机缘巧合与他成了朋友,发现他其实是天字第一号热心人,绝对不同于第一印象。问他那次怎么回事,他想了很久才恍然大悟:“当时我发高烧,而且自己也不知道,难受得要死,后来跟你们一分开就直奔医院住院去了。”第一印象的偏差让我错失一个热心人几年的友谊。

普通人依赖第一印象,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交友不慎或是错过好人,只是对自己不负责,不见得有什么重大损失。而身在高位的人则不一样,他们的第一印象,或许决定他人的际遇、改变他人的命运,过于主观,就是对别人不负责。一位有名的老总,许多离开他的人这么评价他:一件事就看死你,永世不得翻身。朋友大学刚毕业进这家公司,第一次与老总照面时他手上活特多,一团忙乱,与老总对话难免有点紧张,事后老总评价他:“小家子气,成不了气候。”五年后,他已经做到中层,可老总还是不信任他,常对人说起那不争气的第一印象,与这样的人共事,实在郁闷。一有合适的机会,朋友便跳槽了,老总这时才意识到失去了一个多么重要的左膀右臂。

偏偏位置越高的人,越是相信自己的眼睛,也越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一位公司董事长的名言是:“不用看,闻都闻得出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想,他越是对此深信不疑,看错人的几率便越高。事实上,他的数位一见如故的亲信便是有名的两面三刀之人,这头打点好他,那头在公司为非作歹,可惜他被自己蒙住了眼睛,无论如何也看不到。

口红

一个女孩说她有20支口红,平时放在随身化妆包里的就有4支,一听吓了一跳。结果一数自己的,不数不知道,竟然也有15支。

15支啊,都是红色,不过有紫红、橙红、粉红、桃红,还有扫金粉的红、闪银光的红、营造果冻效果的红……看着都眼晕,就那两片薄薄的嘴唇,用得着这么多颜色和质感来涂抹吗?抹上去,平常女子真的就会变得美艳动人吗?

自己也答不上来,女人哪!

于是心血来潮搞调查,到处问人:“你有几支口红?”

身边那些时髦朋友多是十支左右,也有二三十支的。她们说,口红要用来配衣服、配包包、配鞋子、配化妆、配心情、配男朋友,不多一些选择怎么行?拥有的越多,选择起来越难。出门前,已经在衣柜前站了半晌,好不容易搭配好衣服,却又要在化妆镜前面踌躇,是烦恼,更是乐趣。精心挑选的结果,不是灰姑娘变公主,仅仅是精神那么一点、水灵那么一点,就足够我们心满意足了。美丽不是结果,只是起因,因为美丽所以开心,因为美丽所以自信,因为美丽所以爱情更近……

在我随机的调查中,拥有口红最多的却不是一个很时尚的女人,她大约有100支,从美宝莲到蜜丝佛陀,什么档次都有。她很静,有一份轻松的闲职,家庭条件不错,准备结婚,但看不出准新娘的喜悦。她说,每次上街,如果什么也没买到,她就会买一支口红,她不太挑牌子,只要是她听说过的品牌就行,有时是一线名牌,有时只是几十块钱的少女品牌。她喜欢那些神奇的颜色,喜欢拥有它们的感觉,却不一定用来增添自己的美丽。她日常用的,是CD434号,最中庸的颜色和质感,不用镜子都能往嘴唇上抹的那种,涂了和没涂,差别仅在毫厘间,自己心里清楚罢了。

一个拥有100支口红的女人,一个拥有100支口红却又不用的神秘女人。

提起她将要举行的婚礼,本是大喜事,她却懒懒的,并不热衷。因为不熟,不能再继续追问下去,却一厢情愿地觉得口红该是她内心某些隐秘愿望的投射吧?正如她说的,无聊时会挑一支最不可思议的颜色为自己涂上,照镜子,做一些表情给自己看,然后洗掉。真的很无聊,也很浪费,正如她提不起兴趣,却又被对方要求着不得不大办的婚事。

如果女人过于寄情于一件事,那多半是因为其他事情难以让她寄情吧?

你爱听段子吗?

段子是什么?字典上查不到,可是人人都知道。

会讲段子吗?只要你是个中国人,年龄在15岁到55岁之间,不与社会脱节,不排斥流行文化,不当道学先生,想必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段子已经成了中国民间文化中强大的一支,无法回避。

段子有许多种,按内容来分,有干净的、带色的、恶心的、政治的,要什么有什么。而最受人偏爱,也

是最多非议的还得数黄段子。

一个饭局,如果没有任何黄段子出现,那么多半是拘谨的、客气的,或是带了任务的,总之,不轻松。段子就像泡腾片,往水里一扔就开始冒泡,温度再低看起来也像沸腾。

但是,一个饭局光有段子也是万万不行的。没有别的话题做底,会有青黄不接的恐慌,还有听多了笑不出来的苦处,另一种沉闷感罩在每个人心头,让人呼吸不畅。

段子这种东西,自它诞生起就是一种检验剂。先是检验临场发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后来进一步用来检验见多识广、谁压得住场子,更邪乎的是,它又被当成用来检验真实与虚伪的试金石。

面对一个充满智慧的新段子,有人不笑,甚至面露尴尬之色,除非她是刚出校门的小姑娘,否则一定会有好事者开玩笑说她“工业酒精——假纯(甲醇)”,这只是说出口的,憋在心里的也许更恶毒。他们的三段论是这样的:好笑的段子人人爱听,你是人,所以你也应该爱听;反之,如果你不喜欢,你就是在装,就是伪道学。

在这样强大的逻辑力量下,人们可以公开对一个不爱听黄段子的成熟女人表示蔑视,可以随意将此当作她的致命弱点加以嘲笑,如果她胆敢为此翻脸,那罪过就更大了——除了假道学,还不会做人!

人们真有这样的权力吗?我们不会要求每个人都喜欢看香港喜剧片,也不会要求每个人在听相声时都捧腹大笑,那么,为什么能要求别人一定对黄段子表示有兴趣呢?

俗文化本身没有错,错的只是将自己的欣赏水准强加于人的逻辑。

正如有的美女作家,自己喜欢身体写作这并没有错,错的只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是女人就要好这一口,你说不好,那你就是在装。

机德、Q德、妹儿德

打别人电话,最怕听到这句话——“您拨的用户已关机”。一句话,一个大活人倏地消失了,你急也不是,恨也不是。

有手机就有机德,机德好的,无论你何时打他电话,总是通的,总会来接,实在有事没法多说,他也会客气地说:“过会儿我再打给你。”而且过一会儿他还真的打过来了,这种人,打个电话都让人舒服,是好人。可惜,有手机的人越来越多,机德好的人却越来越少。

有些人,好像买个手机就为用来关机的,这还罢了,他会拿出省钱、开会、坐在飞机上等一系列理由来搪塞你,让你搞不清是真是假。另一种人更烦,一天到晚接在秘书台,每次听到接线小姐甜甜的声音:“请问贵姓找机主?”等你贵姓、贵干说了一大通,满以为他过后会打过来,可惜,永远不会!还有一类,不关机,也不接秘书台,一打,通了,你像摸中福利彩票大奖号一样高兴,可是,响了半天没人接,活该你最后听到的还是机器礼貌用语:“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郁闷,你很有自知之明地认为他是不待见你、故意不接你电话,可下次见了面,他见你比谁都亲,还一脸诚意地抱怨:“这么久都不给我打电话,是不是把我忘了?”真是活见鬼!

除了机德,还有推而广之的Q德、MSN德、妹儿德。QQ和MSN也是沟通的重要方式,尤其对做文字、做媒体的人。Q德不好有这么几种表现:见到留言不回复、半晌不说话活像死机、词不达意明摆着把对A说的话发给了B、话没说完人就不见了……如果是闲聊倒不碍事,不理他就好;如果你们谈的是正事,时间又紧,那他能把你活活气死。

E-mail与写信其实是一个道理,只是仰仗高科技来得快一点,但一样会出错,会延误,因此,收到邮件简单回复一声是绝对必要的。却总有那么一干可恶之人,给他发E-mail,无论你是以问句结尾,还是注明“收到请回复”,结果总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你不得不怀疑是网络问题,只好去信询问,良久,他也许会闲闲地回复一声:“收到。”而下次又遇到他死不回复,以你纯良的品行还是会首先怀疑机器出了问题,因为你实在无法揣测对方那超常懒惰、从不考虑他人感受的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