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个女子都该有心计
3023500000020

第20章 跋 亲爱的老婆大人

麦小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从认识到现在整整14年,陡然间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感觉真的很奇怪,甚至,很惶恐。

其实,为小麦的书作序,作为每天都要一起生活的人,我也许是最不适合的人选。距离近了反而看不清楚,更重要的是,有点高不成低不就,调子高了,惹人反感,肉麻当有趣;调子低了,惹她不高兴,没事儿找抽。于是,干脆老老实实地过滤一些事情,理理头绪。看她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什么样的文字。

郑家两个女儿,当真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两个严谨的物理学教授,把自己的遗传因子一点不落地传给了大女儿,学工科,读博士,成为华南地区最年轻的女副教授。剩下这个小女儿,却是让老两口打落牙齿往肚里吞,至今惟一与物理学有点瓜葛的经历,就是上小学时在父亲的百般诱导下安装了一台收音机。那块纵横交错、密如牛毛的电路板让她对付了整整一个星期,但最后物理学教授还是一声长长的叹息,看出小女儿不是这块材料。因为那些零件终于凑到一起后,收音机根本不响,可这小混蛋却没有丝毫的好奇心,转头就跑出去玩了。幸亏,小女儿赶上了一个全中国父母都在反思“棍棒教育”的好年代,否则,也就不会再有后来的“麦小麦”了。

麦小麦按她自己的意愿上了中文系,可惜,还在大学一年级、拿着琼瑶小说勾画美好感情的时候,迎头撞上了同系高年级学生刘晓新。这是一个错误,至少是一桩冤案。因为,只有他们身边的朋友,才能深刻体会到“同样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差距咋就那么大哩”。据同班同学反映,刘晓新基本上就是一个除了杀人什么都敢干的混世魔王,满脑子爱情憧憬的好女孩麦小麦,到底也没有免得了“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俗套。

而且,小麦对这个人的兴趣,显然远远超过了那台永远沉默的收音机。在老刘几轮玩命的追逐之后,有一天,小麦神秘地对老刘说:“我请宿舍同学吃糖了。”“为什么?”老刘明知故问。“你什么意思呀,都这样了,还不该请客呀。”小麦一下子就上火了。“都哪样了?”老刘还在装傻,可心里是真受用,这女子,一点不矫情,一点不知道扭捏作态。

还有些后话需要交待。老刘那余下的两年大学生活过得不容易,一个浑身长刺的人,却被逼着每天晚饭后到女生宿舍前“候驾”,晚自习结束后再恭送回营。可小麦对得起人,同宿舍九个女生,除她外八个人投了反对票,也没能拖住她前进的步伐;最欣赏她的古汉语老师为此事专程到她们宿舍,当着全体室友的面苦口婆心,就因为也给刘晓新上过课,就毫不掩饰“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的陈词滥调,这也没能改变她的主意。最悬的还是两位老教授专门到中文系详细了解刘晓新个人资料后,紧急把小麦召回家中,老俩口的脸阴了一整天,可最后看小女儿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终于还是继续选择了民主的道路。老教授留给了女儿第二声长长的叹息,为这桩冤案最后定了调:“你自己看着办吧。”

看起来,“有错就改就是好孩子”的说法也不全对,比方说,当年同学有八对南下广东,可那些一眼看去男才女貌、天作之合的纷纷偃旗息鼓,倒是这两个不搭调的人一直在一起埋锅做饭。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小麦在“走上社会”(老一辈的说法)后完全露出原形。虽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压抑了太多人的天性,但也少有隐藏得那么深的。如果问一遍小麦学生时代的故人,十个里就有十个认定她将来是规规矩矩做学问的人。知道他们俩的,也断定他们是“男方经商女方求学”的组合。谁曾想,如今却是男方苦守一职,女方四处游历呢?

那年,从中山大学拿到硕士学位后,同学们都在寻找高校、社科院一类的工作,可她却拒绝了市委宣传部,兴高采烈一头冲进《少男少女》编辑部,来不及去想她学的中国戏曲史与少男少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就津津有味地搞起了“小红脸上笑得像绽开了一朵花”、“小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类的文学创作。

终于有一天,小麦幡然悔悟。当然,让她悔悟的绝不是文学道路遇到了什么挫折,而是那里拘谨的工作氛围和厉害的女上司。于是,小麦选了个日子,把自己搞得挺悲壮,还拉上老刘在楼下等候,以防不测。这世界就这么奇怪,虽然小麦一口气背完了准备好的台词,还和女上司你来我往地激烈辩论了一通,而老刘也整装待发随时候命,但万万没想到走下来的两人勾肩搭背,满面春风,女上司更是像送女儿出嫁似的,嘱咐两人一路走好。

就这么着,小麦扭头走进了《希望》杂志社,算是干上了更适合自己的事情。但不安分的人终归屁股坐不踏实,不记得是哪一天,正在上班的老刘接到了小麦从哈尔滨打来的电话,她先是翻来覆去地说想去一趟俄罗斯,都这么近了,不去多亏呀,但这样一来肯定会超假,最后,她轻描淡写地说:“要不,干脆我辞职得了。”

老实说,这大概就是许多自由撰稿人的由来,千万别把这事想得太神圣、太深刻、太有理想有抱负。有时候,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就像哪天早上醒来想换双鞋出门,某些永远都在胡思乱想的女人尤其如此。从那天起到现在,小麦就没觉得还有什么工作比自由撰稿人更适合自己。原因并不复杂:一、能满足自己无组织无纪律的爱好;二、不用看别人脸色;三、永远都分不清工作与放假;四、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继续肆无忌惮、随时随地地实施自己的胡思乱想。

在这个大原则下,小麦从此开始了一种真正的信马由缰的生活。胡思乱想可以变成字卖钱,把她高兴坏了。而写着写着,突然有一天,我们报社有实习生要求见见“传说中的麦小麦”,她在媒体上、网络上干了不少事,有的我知道,有的我一无所知。不过,也有些事是我知道而读者不知道的,除了干好写字这活儿,小麦所涉足的行业和领域五花八门,从公开渠道统计,与本职沾点边的广告方案、DM杂志,到毫无关系的开饭店、书店或酒吧,办网上首饰店,以及心理咨询、情感热线等等,都在小麦实施和构想的范围内。一晃数年,她倒成了除了杀人什么都敢干的主了。

有些事情经不起分析,虽然生活正在变成习惯,但女人的心从来就没有消停。对于她和她们来说,只有感觉,没有为什么,如果有一天她不再胡思乱想了,要么就是终于认准了一件事,要么就是想不动了。可那一天还早着呢,对于她或她们,最好你每次见面都打听一句:现在在干嘛?

刘晓新《足球》报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