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权作品中的伤痕教育
广东湛江师范学院 熊玉冲
有一些人,他们一直都在前进的道路上奔驰,执着的追求着心中的梦想。
有一些人,他们一直都在文化的田园里耕作,勤奋的开垦着文化的荒芜。
有一些人,他们一直都在生活的时间中低吟,寂寞的疗养着社会的伤痕。
这些人,他们将满腹的热情投入到了文学的创作之中,他们希望在自己的笔下,描绘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思想,涂染起画面的色彩;他们勤奋的挥笔书写着这个社会的画卷,用辛勤的汗水与不懈的辛劳,成就一篇篇动人的作品。他们不求物质的享受,他们追求着精神世界的满足。
在这批文人的世界里,刘正权像一匹飞驰的黑马正马不停蹄的追奔过来,他作为小小说界的后起之秀,其来势汹汹,不可阻挡。他的作品,犹如一场场人生的电影,在刻写着历史的同时,引导着我们走向前方。他以最伤感的目光直视着中国的教育界,透析着中国教育现存的缺陷,他谴责着人文的丧失与惺惺作态的丑恶。他用自己的创作,展现出现代文明中,中国教育和儿童世界的悲伤。他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并通过这些人物图谱式的大众人物形象,表达着自己心底最真的感受与最殷切的希望。
他的作品中出现的伤痕教育篇目众多,形式多样。在深究教育问题的本质上,他深切的关注着儿童的心理发展。通过具体的人物命运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对他们所遭受的教育不公与所经历的教育关爱的缺失给予了最为深切的同情。像入选于2007年最适合中学生阅读微型小说年选的小小说《关怀》便是这类作品中的精品。
《关怀》讲述的是一个全身大面积烧伤而住院的学生江小惠,在度过危险期最关键的一晚,却因在市长、医院院长、老师的关怀下人为无意识的死亡的故事。作品深刻而痛心的鞭挞了作为市长一些人为着形象工程而伪装出来的善意。他们在无形的伤害着别人的同时,还假意的给与最为温馨的关怀。批判了作为教育界灵魂引路人的老师,与作为救死扶伤医院院长等人的丑恶嘴脸,他们为了逢迎市长的虚假关怀。医院院长在明知江小惠在度过危险期的最关键一晚是不能受任何刺激的情况下还安排市长的关怀慰问。而老师是明知江小惠在病重中的情况下,还“谆谆教导”她要做老师最听话的孩子,要跟市长笑一下,要有最起码的礼貌。可恨的这位江小惠的班主任,他连最起码的人道主义没有了,还要求病重的学生要懂礼貌。最后,江小惠用了生命最后一点力气给他们打的招呼在镁光灯不失时宜地拍摄下做了最后的告别。她的死不是自然状态的死亡,却是被这些爱面子的成人游戏给害死的。可笑的是,在最后市长还郑重其事的拍着江小惠主治医师的肩膀说,“好好干,一定要让江小惠康复!”这是作品中最具讽刺里的一句话。作者在痛心的同时也饱含着无奈的感情。一个本可挽回的生命,就在这里凋零,让人叹息,让人悲伤。
刘正权的作品中还有一篇比较温情感人的故事《搭桥》,这是一篇与上一篇《关怀》成鲜明对比的作品。在这里,虽也是伤感的,但是这个伤感的原因是小男孩出生在农村的社会环境造成的,最后在人文关怀的帮助下完美结局的故事。作品中的小男孩在幼儿园举办的搭积木比赛中,独特的搭出了三座有特殊意义的桥。第一座桥,小男孩想把它建在门前的沟上,他希望能把妈妈背出家门,让因腿不能动,而一辈子没下过山的妈妈看看山外面的世界。第二座桥,小男孩想把它搭在山脚下的小河边,因为山里的人出门都只能靠河里的一条渡船。渡船一坏,山里人只有等到船修好后才能过河。第三座不到两指长的微型小桥,小男孩想把它建在邻居家的小妹妹的心脏上。因为小妹妹得有先天性心脏病,要做心脏搭桥手术。小男孩以自己最纯真的愿望,最真诚的爱感动了所有的人。条件与生活环境虽然说是艰苦的,但小男孩的童心却是如白玉一样的无暇,最后在记者的帮助下,在好心人的支助下,小男孩的心愿得到了满足,故事的结尾很温馨,画面感很强,小男孩年底回家时,意外地发现了两座桥架起来了,一座在山脚下的小河边,一座在自家门口。并且,小男孩还发现对门的小妹妹居然推着躺在椅上的妈妈一起在桥上等他。一个被爱心点燃的世界,一个让爱永驻的世界,一切都是令人感动,美好的记忆。
在感情曲线波动的大喜与大悲之后,刘正权的作品又给读者呈现了一种不一样的感受,这种感受是既不悲又不喜,属于温派,但这种温却又是如鲠在喉的难受。《疏忽》、《再笨一点多好啊》便是属于这一类的。《疏忽》中的故事很简单,讲述的是一件很平常故事。老师因为上公开课,在每个要问的问题都安排好了回答的同学,本应不该小慧回答,而小慧却非常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整堂课都将手高高的举起,但直至最后课结束了,老师都没有叫小惠起来回答问题。打那以后,江小慧再也没有举过手,甚至小慧还落下了一个毛病,就是一上公开课她就莫名其妙的流泪,没来由地感到不舒服。故事结束,给人的感觉是心里堵得慌。这堵折射出了教育事业上的缺陷,对学生心灵教育的关爱。其实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江小惠,更多的千千万万个学生需要。作为老师,关爱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育手段,在拔高教育质量的同时,在提高自己教育水平的同时,关爱学生的健康,关爱学生的成长,是老师的职责,是不可推卸的义务。所谓误人子弟便是在现代的教育中,并不是教育知识的不好,而是学生的心理、人格教育没被教好。耽误了学生的人生前途。这堵的感受,不光是对于学生的同情,更是对于老师改进教育方式的期望。可能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不被重视的情况。但面对的是正在成长的孩子们,希望我们的老师不要吝啬关爱与赞扬。
《再笨一点多好啊》与《疏忽》的风格相同,也是讲的是学生希望得到老师赞扬的故事。在最后的散学典礼上,江小兰没有得到任何的荣誉。在江小兰的意识里,她认为一名学生,最开心的事儿莫过于得到老师的表扬了。在班上,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得到过老师的表扬,唯独老实本分的江小兰没有。她尝试过多种努力的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即使到了最后小学毕业,她的成绩有了大幅提高后,她也没能得到表扬。而在她后面的没有她成绩提高快的同学却都获得了荣誉,于是江小兰眼圈红红地发出了一句感慨:老师,我要再笨一点该多好啊!这篇作品的特点是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同时插入了另外的一个小插曲,关于苟小志的表扬。苟小志是班里最坏的学生,老师在对待他的态度上一直都是视而不见,多多批评的,但是在得知苟小志做的好人好事之后,老师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这段句子将老师的善变表现的恰到好处。校长的出现是一个转换器,老师的态度立马由批评苟小志转变成了热情地赞扬。这个故事也是发人深省的,老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好的老师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能够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铺洒健康快乐的阳光,能使学生们快乐的成长。而不好的老师,不好的教学方式却能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学生的心底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现代的教育中,不管是面对教育系统的管理者还是执行者,我们在希望教育质量提高的同时,希望我们的灵魂筑造师们能够更加注重教育方式的改进。让学生们快乐健康的成长,是老师的责任,是学校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总是在生活中不断挖掘生活中的问题,不断的鞭挞生活中的不良现象。作家刘正权以其真情的笔触为我们揭露教育中的伤痕问题的同时,也以其最大的期望与责任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发现。唯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社会才能向着更为美好的方向发展。我想,这大概是作家刘正权执笔于写作的真正原因吧。
短文里的大乾坤
——读刘正权“甚嚣红尘上系列”
何红霞
我从不怀疑,刘正权是一个勤奋高产的优秀作家。他的《再笨一点多好啊》出版还不到一年,2010年初又同时推出了两部以当代都市青年的爱情、婚姻家庭为主要题材的小说集《伤已逝,爱才开始》和《遗憾再一次飘过》。
爱情是生命的琼浆玉液,没有什么能比爱情带给人的感觉更加跌宕起伏和丰富。太阳升起,你是我唇间的露水;太阳落下,你是我双鬓的白霜。生命因此得到滋养和润泽。《遗憾再一次飘过》风格比较忧伤,像一片淡蓝色的湖泊。当错失或伤害了真爱,等到物是人非惊醒回头,往事已不可追,只能留下怅然又绵长的回忆。《伤已逝,爱才开始》则像风雪小屋中燃着橘红火焰的壁炉,故事主题或结局大多是温暖的,让人们对爱的理想有了甜美的实现。尽管我是个对爱情持悲观态度的人,认为爱情要么死于未成眷属的遗憾,要么死于终成眷属的厌倦,但我依然在刘正权的湖泊和壁炉中撷取了安慰和喜悦。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文学是最好的道场,文字就是最好的修行。刘正权的修行究竟到达了什么样的程度,我这个仅会花拳秀腿的小妖是看不确切的。只觉得他笔尖经过之处,该开的花都开了,该杀的也手起刀落。天上人间,风起云涌。不妨先来欣赏一下他《伤已逝,爱才开始》中的部分句子:
“那天,是****新婚,洞房花烛之后,****就有点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意思了。”“李玉一拎坤包,袅袅婷婷走了,黑夜给了她黑色的眼睛,她要用它去寻找光明!”(《诚恳》)
“张成东觉得,起风好啊,风萧萧兮易水寒,有点为他出门壮行的味道!”“春葱般嫩白的纤手,像一对白玉蝴蝶在我眼前飞舞,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拍砖》)
“李慧不是要为我守身如玉,她是懒得挑拣,男人么,千篇一律的,在外面生怕别人说他不像西门庆,在家里偏又装成武大郎,这是她对男人的总结。”“我哼着小调把双手插在裤兜里,颇有点春风得意马蹄轻的意思向李慧家勇往直前了。” (《无耻之事》)
“我笑了,不幸福的都是漂亮女人,窦娥冤,秦香莲,黛玉葬花,孔雀东南飞,自古红颜多薄命!”“她也笑,悲愤的都是深刻男人呢,文昭关,野猪林,苏武牧羊,关羽走麦城,从来男儿怀悲愤!”(《发呆》)
这些语言有着丰富的表情和温暖的体温。幽默诙谐又时尚,而且追求美文式的凝练和意蕴。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民族中,有些语言符号经过长久的使用,就会形成某些固定的联想,这些符号被称为“语码”。刘正权将唐诗宋词、民间俗语等等,结合语境,通过微妙的语码转换,立即使读者产生一种折射或拉伸式的精神思维,即时得到开阔、充满张力的联想,带给我珍贵的阅读快感。没有深刻而持久的修炼,是难以做到如此精巧又娴熟的表达的。
我也十分喜欢刘正权文字里的咖啡馆腔调,他所流露出来的幽默有几分“邪气”,还有些无厘头,让我想到了“小雅”这个词语。所谓的大雅大约需要肃穆的背景,而小雅则需要适当的情调。
作为小小说作家,刘正权还具有强大的情节构想能力,常常给人出其不意的惊叹。比如在《圆规》中,开头还是一贯的轻松叙述,郑东和张云儿曾是一对美满的夫妻,张云儿为悦郑东而不厌其烦地梳妆打扮,郑东为满足张云儿而学说情话。花好月圆的夜,浪漫的女人说:今晚的月亮真圆啊。不解风情的男人傻乎乎地回应:是圆,圆得像圆规画过似的!女人心下不满,进一步启发男人:“除了圆规,你就想不到别的?”男人以为女人要考自己古典文学常识呢,马上接了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偏偏不说女人最爱听的后面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实在这看似轻描淡写、再也自然不过的男女调情中,作者就悄然设置了第一个埋伏:暗示下面的情节就会起波折了,他们的美满生活将“此事古难全”。紧接着,郑东许诺给女主人公,说在她三十岁生日的时候,会给她一个惊喜。这是作者设计的第二个埋伏:结尾处男主人公做了连医生都无法解释的动作——在女人的手心画圆规。这的确是一个惊喜,给了几近绝望的女主人公一个极大的鼓励和希望。到小说的最后,作者才以点睛般的手法,告诉读者——男主人公成了植物人。悲剧在最后一刻才赫然呈现。生活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爱的完美和难以预料的瞬间残缺,都融入了这篇不足两千字的作品里。读到这里,我就感应到了纸页深处,那因爱而痛楚的灵魂。而这些,在真实的生活中,都会得到联系和呼应。
说到这里,我觉得做一个作家或演员,都是很有趣味和意义的事情。因为他们快活,因为他们忧伤。因为他们可以穷尽人生,可以变幻时空。在《伤已逝,爱才开始》和《遗憾再一次飘过》中,我看到了繁花似锦又跌宕不平的人生。刘正权的作品,那种流畅的,俏皮的,极其沉静也极其奔放的华美和气质,很吸引我。虽是短小的篇章,但折射了人生的大乾坤,余韵悠长。
结尾艺术与细节描写
《再笨一点多好啊》——刘正权和他那些淘气的文字
书剑
“还要不要混黑社会呢?”小三想得头皮有点发疼。刘正权码的文字就和自己说话的口吻一个样,正说着话,忽然就陷入了沉思,是想起了某个情节还是又多了某种发现?就像小三的样子,还要不要混黑社会呢?“我不是一个好面子的男人,一点都不是!”别看他的文字这样写,其实,刘正权是个很好面子的人,在笔会上,他告诉所有的人,这些梳子什么的都是他的粉丝送给他的,还很一本正经的说,从广东过来看我的时候送的,还有的从香港过来,后来被一些知情的人拆穿了,是他自己准备的。最早看刘正权的作品,我并不喜欢,源于文字里读出一个字:假。我那时读的并不多,两篇文字而已。当然,我不能从一两篇文字来定义一个小小说作家,真正地和他近距离接触是在08年的全国小小说笔会上,他谈吐幽默,风趣儒雅,偶尔还会拿一把小木梳整理一下自己的发型,很派的样子,我被他的这一举动逗笑了。生活中的他如此风趣又注重小节,他又是如何把生活中的这些细节运用到文字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