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机遇在于把握
3020600000016

第16章 不要放弃任何机会(3)

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我们要追求一种有益的生活,要不断地为自己创造走向成功的机会,只要我们拥有强烈的成功愿望,我们就可以创造一些条件,去实现心中的夙愿。

尹明善埋头l0年,终于能够脱颖而出。相信如果没有长期的积累.他也无法获得发言的机会从而侃侃而谈,赢得日后做生意的人脉;韩真发有了进军现代农业的准备,才能顺利接手吉林省公主岭市那家养猪的国有企业,有了一定的养猪规模,从而获得PIC的青睐。所以,那句大家烂熟于胸的箴言“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实在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曾经在世界电脑界一枝独秀的SGI以具有三维图形功能的电脑工作站和服务器声名鹊起,许多好莱坞的制片人、科学家都曾对其产品爱不释手。票房大片《侏罗纪公园》的动画模拟就是用SGI的j维图形计算机制作的。然而在硅谷还一片兴旺的时候,SGI就成了苹果的难兄难弟,SGI的衰落被管理界认为是由于丧失领先机遇。陈顺利一直能够凭借意外的机遇成功,其实是一直占有领先机遇。所以说,机遇垂青那些领先者,因为机遇从来就不是大众产品。名人点拨:

中国的韩建说:“我们若想成功。就必须培养自己的前瞻眼光.用超前的意识去想一想、看一看.有没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果有.我们就要抓住不放.使自己走向成功。”

4.创造机会需要冒风险

机遇往往都是瞬间出现,又瞬间消失的,而善于把握机遇的人往往会成为最后的成功者,这样把握机遇就非常重要了。

有人说:愚蠢的人浪费机会,聪明的人把握机会。但只有创造机会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

广厦集团总裁******就是依靠自己的见识和胆略走上致富之路的人,他多次抓住了机遇,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走向了事业的辉煌。

历史不会忘记1984年的秋天,浙江省东阳县城建公司招聘经理。当时东阳县城建公司无论从技术、设备还是人员上来看,都是一穷二门的。这种实际情况动摇了许多想应聘的人,他们没有见识,没有胆略,更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冒这个风险。 ******在这时出面了。 他要应聘公司的经理。当时他的许多亲朋好友都劝他认真考虑这件事,不要只为当这个经理便参加应聘,当领导自然好,可这也是要承担风险的。当时******面对这些好意,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存心跃到舞台上,我就不怕负责任。”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竞争对手的动摇和害怕,除了与他们自身的能力有关外,缺乏见识和胆略,不善于抓住机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并不是单凭胆大来应聘经理的,他在做出应聘经理的决定之前,就已经对东阳县城建公司作出过分析,最后他得出了结论:要图强、要发展,只有靠具有冒险思维的新一代领导人;只要有了冒险精神的新一代领导人,企业就一定能不断壮大、发展。上任之后,******一步一步地实施着他的计划。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也就是在当年底,他不但将“城建公司”更名为颇有气派的“第三建筑工程公司”,而且当机立断,与镇政府签订了一个为期5年的承包合同。这个承包合同对于******来说无疑就是一张军令状。在这个合同上,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着东阳三建产值的递增和利润的实现计划、企业的发展规划等内容,而且还写明了公司经理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并且除了死亡和触犯刑律外,上级主管不得任意撤换,必须给公司经理一个完整的施展身手的5年。

******在签订承包合同时说:“上台,就是意味着风险。我不会惧怕风险,承包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我还要求签订5年合同,定死总目标,同时必须公正。我不怕说出利润每年递增20%的承诺,我也不怕我达不到目标支付巨额违约金。但是,任何人都不能随便撤换我。”

镇长很开明,既然选定了******,就放手使用,很快便在合同上签了字。自此,抓住人生机遇的******便踏上了成功之路。******后来的财富,均起步于这次的风险决策。因而我们说,咬住机遇不放松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获得成功的人。

陕西金花企业集团董事长吴一坚说:“人生的机会很多,尤其是年轻人,在这样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下,但对机会的气氛和认识很重要,很多条件的有机结合,就是一种机会。”

吴一坚出身军旅,1983年退役,1984年毅然辞去西安一家工厂的工作,怀揣600元人民币只身到广州打工,1985年离开广州,来到海南发展,成为海南的第一批弄潮儿。目前,金花企业集团的核心产业是医药,此外投资商场、房地产及贸易,2001年销售收人达2.15亿美元。

为此,吴一坚说:“机会没有明显的标志,能够把握机会,并使其产生作用、产生效益,就是机会的价值。我可能比较注意这方面,因此,往往不太有可能的事情,我却做成了,往往在不利的条件下创造出了有利的因素。它就像一个方程式,只要你有了非常充分的公式,那不外乎就是使用哪个议程式去解,这是很自然的。我过去搞电视机厂,建厂时要用土地,而要拥有土地就要有成本,因为首选就得买地。但是,实际上这是不一定的,我可以去找有土地的人合作。因此当时的情况是,对方m土地,我们建厂,确定双方的合作关系,约定20年后我们连厂带设备归还对方,20年以内利润分成,我们多一些,对方少一些。有了这种条件和基础,我就开始想第二个问题:建厂也需要有钱,建什么厂要找好市场!比如:建电视机厂,80年代电视机卖得特别火暴,这个市场首先有销路!所以建电视机厂也一定有市场、有利润,电视机是受市场追捧的产品,搞这样的产品,市场一定有很多人想买。确定了这样一个思路后,我就去找经销商,告诉他:我们有这样一个市场,在多长时问内推m这样一个产品,如果认可这种合作,请提前付给我预付款,给你一个优惠价格,让你有利润空间。经销商听后,非常喜欢。这样我们又有了预付款。当然,还要有过硬的技术。但这些东西是非常成熟和丰富的。有了土地、有了钱,又有了这样的人才,那么要建这样一个工厂可谓万事俱备。电视机厂建成后,产品如期交付给经销商,这项工作就完成了。本身是求人的事情,要是变成是被人求的事情,成本就很低。最初的想法也就变成了现实。”

吴一坚强调:“应该是有了事情去找钱,而不是拿着钱去找事情,经营的方式上要有正确的思路。比如,我们先设计了一件事情,符合市场规律,而且严格遵守国家法规,那么有了这,再去找制造者,这就成了。很典型的就是世纪金花购物中心。世纪金花购物中心开张那一年,也就是1998年,被人们议论为中国商界的‘倒闭年’。因为当时市场疲软,什么东西都卖不m去。如果用正常的想法是:市场不好,不敢碰。而我们则分析,这是一种市场急需要的情况。很简单,东西卖不出去,你越是打折卖,促销卖,东西越不值钱,别人越不想买,为什么不什么好卖卖什么呢?我们人市就是如此。市场疲软,是转型的过程,传统的要向现代的转型,是有冲击的。但我们判断,人们在追求品牌、追求更有市场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大的商业机会。我们在这时及时人市,因而,世纪金花给西安百货业带来的不亚于一场革命。”

利用条件,整合资源,机会就诞生了。吴一坚对机遇的把握其实非常具有主动性。对于他,机遇不是等来的,而是创造的。激发潜能:有机结合就是机会

人总是有所追求的,如果我们愿意去干一件事情,就能够找出千万条方法,把这件事情干好;如果我们不愿意去做一件事情,就会找出千万个借口,把这件原本做得好的事情干得一团糟。

我曾经看过一个报道,这个报道说的是机会有三项要素:资源、利益和条件的配合。

资源包括个人的知识、技能,人际关系的技巧、智慧、财富、胆量等,也包括机构或企业的人才、资本、科技、设备、现有的产品或服务,诸如此类。

上述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特质,必须能为个人或企业制造价值,才称得上是资源,否则,那只是未开采的铁矿,和泥石混杂,并无多大用处。

利益是机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创造机会的主要目标。一种条件如果不能为人们带来利益,那就不是机会。对于致富来说,利益主要是金钱的收人,另外还包括名誉的提升、形象的建立或改善,而建立声誉和改善形象最终也会带来金钱的收人。利益在不同行业里各有不同的具体表现,例如,酒店业要求客户的人住率保持高水平,百货业要求货品流通迅速。而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利润、降低成本等,是各行各业同样的追求。

条件的配合是指客观环境和创造机会的主观条件互相配合,首先是客观因素的变化,造成有利的投资环境。例如,经济复苏,人口激增,可用的土地有限,造成地价急涨,这是把资金投人地产市场的有利环境。其次是指创造机会者具备足够的条件去利用这个有利的环境。例如买地、发展土地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以及创造机会者个人的眼光、胆识和决断力等。最后是指主、客观因素刚好配合,例如,在地价快要急涨时,先已预见到这个趋势,又具备投资的各项条件。

创造机会者的物质条件(资金、人才等)、个人条件(眼光、胆识等)都属于资源,它们能为创造机会者创造价值,带来利益。而机会正好提供最有利的环境,让创造机会者得以更有效地运作资源,创造或增加利益。而要实现这一切,条件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咬住机遇不放松。

我们应该学会当机遇不在时,就要去寻找机遇;当机遇到来时,就要善于发现机遇;发现机遇后,就要抓住机遇,这是那种渴望成功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993年夏天,杨卓舒从河北日报社辞职,向朋友借了几万元现金和一部小轿车,创办了卓达集团。

杨卓舒后来回忆说:“我完全可以规矩安逸地做个党报记者,我从小就有从政的渴望,而且希望官做得越大越好,越大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但显然,我的这一理想不成熟,以我当时的年龄、性格和家庭背景,不可能登上比较高的政治舞台。当我40岁时,我才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但人生总要有自己的表达方式,由此我想到了经商。”

他的第一个项目是在石家庄市郊区修建别墅。当时正值全国经济宏观调控,房地产业跌入低谷,很多资金纷纷撤出这个行业,但杨卓舒有自己的判断,他认为石家庄有个特殊背景:这个城市发展很快,但是起步较晚,60年代末才确定为省会城市。当时河北省人口有7000万左右,全省人口和省会人口之比,省会人口应该在500万人左右,而当时石家庄只有100多万人口。因此,省委、省政府提}n造大都市,要把城市扩大几倍,做成知识含量最高、科技含量最高、经济最富有活力、文明程度最高的城市,因此,石家庄城市成长的空间非常大。